苏厨(校对)第7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5/1605

  ……
  元丰二年三月九日,上御集英殿,试新科进士。
  六百零二人,文华精英,齐聚一堂。
  他们中有不愿蒙父辈恩荫,偏要硬考出来,为自己谋取更好仕途的低级官员;
  有饱读诗书,副一时名望,不博功名不罢休的学究;
  有四方游历,增长见闻的举子;
  有出生牛犊不怕虎,未及弱冠的少年……
  今年的进士里边,有几位相当引人注目。
  邵伯温,安乐先生之子,司马光的学生,苏油征辟的两浙路转运司记室书记。
  黎文盛,交趾郡王李乾德侍讲,提点交趾路常平公事,本身都已经是路一级大员。
  秦观,著名文学家,词人,戏剧家,《两浙潮报》主编,《青冢记》、《回音院》两出风靡大宋戏剧的主创,妥妥的才子。
  晁补之,苏轼弟子,两浙路转运司同记室书记,交趾路转运司记室掌书记,大宋第二个继张方平之后过目不忘之人,开封府试,礼部试,皆第一。
  唐瞻,雟州太守鲁国先生唐淹之子,邕州节度使苏赤尊幕府掌书记,国学先生。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协助其父潜心著作,在西南夷中推行华夏文化,已完成《五经彻旨》三十卷、《春秋讲义》三十卷、《辨三传》十卷。
  几人都是夺魁的大热门。
  殿试试题经过王安石改革之后,如今已然降低了很大的难度,相比苏油考探花的时候,少了诗、赋两大涉及音韵和文化美学的拦路虎。
  这次的试题其实也不难——“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这是所有儒生入门读物《论语》中的一句,意思是“孔子平日要用雅言的有:诵《诗》、读《书》、执行礼事。凡是这三个时候,都是用雅言。”
  西周人用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郑康成谓“正言其音”。
  犹如后世所称的“官话”、国语、普通话。
  考生们就是要从这一条经典进行阐述,说出一番道道来。
  越简单的题越靠教功力,这道题六岁蒙童也会做,七十冬烘先生也会做。
  就好像是一棵白菜,但是御厨做出来的,是开水白菜,懒媳妇做出来的,怕不是白水白菜。
  考到一半的时候,赵顼来了。
  赵顼心情很烦躁,这几天宫中不得安宁。
  不过不是他的事情,而是弟弟岐王赵颢,要和夫人冯氏闹别扭。
  事情的起因,是今春歧王宫的一场火灾。
  歧王赵颢,迎娶的是真宗朝参知政事,侍中致仕,冯拯的曾孙女,但是,两口子的感情完全是形同陌路。
  虽然冯氏为赵颢生育了嫡子赵孝骞,也没有得到丈夫的欢心,“失爱于王,屏居后阁者数年。”
  前不久,赵颢所居住的宫殿失火,火势不大,随即就被扑灭了。
  身为岐王正妻的冯氏听说了失火的事情,就派遣两个宫婢去探视岐王赵颢。
  结果,赵颢看到两个宫婢,很不痛快的问:“你们来干啥?”
  二个宫婢就说是王妃让我们来探视大王。
  赵颢的奶妈和他的两个宠妾就在旁边挑拨,说照我们看这火就和冯王妃脱不了干系,她是遣人来看结果的。
  赵颢大怒,命内知客严查这件事,对二个宫婢严刑拷打。
  这二个倒霉的宫婢受不了酷刑,被屈打成招,说是冯王妃指使人纵火。
  赵颢命人杖刑两个宫婢,自己跑到老妈太后高滔滔那里去哭闹:“这样歹毒的老婆,想放火烧死我,我是和她过不下去了!”
  高滔滔对朝臣,尤其是仁英两朝的老臣,那是非常有礼数,但是对儿媳妇,那真是个名副其实的恶毒婆婆。
  逼令赵顼,必须把那个不识抬举的冯氏斩了。
  赵顼心里就日了狗了,这个弟弟一直就不是个什么省油的灯,二十九还赖在宫里不走,现在居然还装妈宝!
  高滔滔却还很偏心俩弟弟,对当皇帝的儿子反而严厉。
  她本身是个强势的女人,当年因为英宗纳妃一事,就敢顶撞曹太后,明说不行。
  苏油献计建立皇宋慈善基金,小妹一边负责管理,一边建立制度,一边还要教曹太后,高滔滔,向皇后运作基金会。
  其中就数高滔滔学得最上心。
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
  第九百二十二章殿试
  后来小妹嫁给了陈昭明,生了小椅子后,便退出了基金的管理层,除了协助料理商号和银行,就是在皇家理工学院精研数理,传道授业,不再过问皇家事务。
  曹太后生病后,基金会名义上是高滔滔和向皇后共同管理,而实际上是高滔滔大权独揽。
  身为皇弟的赵颢想休妻,不直接找皇帝哥哥,反而跑去让亲妈出面,让亲妈去勒令自己,这让赵顼觉得非常讨厌。
  冯王妃是多失心疯才会想要烧死你?!而这么明显的事情怎么还遇到个拉偏架的老妈?!
  赵顼早就知道自家兄弟两口子不和睦,也明白弟妹冯氏必定是被左右诬陷冤枉的。
  遂命侍讲郑穆在皇城司重新审问两个宫婢,查明的确是诬告后,又命翊善冯浩把事情来龙去脉记录下来,之后就召见冯王妃。
  冯王妃接到诏命的时候吓坏了,当时就想自杀,还是赵顼特别让使者告诉弟媳妇,说你没罪,不要害怕。
  还偷偷给冯王妃支招,你直接去太皇太后宫中等着,婆婆是老厉害,嘿嘿,可惜婆婆上头,还有婆婆!
  太皇太后,乃是宋仁宗继后,英宗嗣母,高滔滔的亲姨妈兼嗣婆婆!
  果然,太皇太后好言安慰无辜的冯氏,让她别怕。
  然后赵顼才把自家娘亲请上,一起来到太皇太后宫里。
  高滔滔依旧不依不饶,看到儿媳妇就诘问她纵火案的事,冯王妃哭着磕头谢罪说她并没有纵火,又说自己是小家女,福气太薄,不足以匹配岐王殿下,乞求削发为尼。
  看到都吓得自请出家的儿媳妇,毒婆婆高滔滔还满怀恶意的质问儿媳妇,是否咒骂过儿子赵颢,冯氏也老实的说以往他们夫妻不睦时,的确曾经有咒骂的时候。
  其实高滔滔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给自家儿子脱罪,免除赵颢的惩罚。
  历朝历代宫禁失火都是重罪,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就是因为居住的宫殿发生火灾,被亲爹认为是他发疯纵火,以此为借口废为庶人。
  赵元佐的幼弟赵元俨也因为宫室发生大火,被降封端王,出居宫外。
  对喽……出居宫外,是重点。
  高滔滔的目的,就是逼迫赵顼,不得效仿祖宗那样,处置自己的弟弟。
  赵顼自然明白,也很无奈,不过他好歹是水准以上的帝王,没有让无辜的冯氏做牺牲品,也没有让赵颢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罚,依旧留他在禁中狐假虎威。
  惩罚了赵颢的乳母以及两个宠妾后,赵顼命人把冯王妃送到看管犯罪宗女宗妇的瑶华宫,出家为道。
  虽说冯氏为道,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披戴出家,神宗还特别将王妃的月俸提高到五十贯,并宽慰冯氏,说等岐王想通了,就会让赵颢接她回家。
  至此,赵颢夫妻算是正式分居。
  事情就算是这样了结了,不过赵顼心里的郁结,可想而知。
  直到看见六百多进士在殿上奋笔疾书,赵顼的心情方才好过了一些,这两年大宋总算是开始有了些起色,对外也开始扩张,所谓西边不亮南边亮,新宋洲的发现不算,光交趾那边,就整整多出了四路之地,外加半个海峡。
  想到这里,便想到这次交趾郡也送来了十几名考生。
  多数都是酱油党,但是有两个听说不错,举进士的名次都在上游,便信步由之地在殿中巡视起来。
  交趾郡的士子不难找,看靴子边和腰带就知道。
  苏油为了给交趾郡士人打气加油,赠送了全套的赴京仪程,就好像当年大理玄香太守送自己礼物一般,给士子们备下了全套装备,衣冠,靴带,笔墨纸砚,每人还给了十贯钱。
  所以交趾士子们的靴子底是地丁硫化胶的,防雨防水的高档货,形如牛筋,被称为“牛筋底”。
  赵顼自己也在穿,当然认识。
  还有就是腰带,玳瑁和犀牛角在大宋是高档货色,在交趾郡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因此别看只是交趾举人,苏油给他们的腰带,也是玳瑁和犀角为装饰的。
  再加上价格还没有起来的翡翠环佩,这身份一眼就能看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5/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