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1605

  什么叫致君尧舜?这就叫致君尧舜!
  刘向在《说苑·君道》里评价尧帝:“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评价舜帝:“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这几乎是对帝王的最高评价。
  占城这一年来的局势走向,似乎冥冥之中有一双大手,将它一步步推向大宋。
  你可以说它是“阴谋”,但是你没有证据。
  而在天下人眼里,只有另一个更加完美的解释,这就是——“天命所归”。
  整个事件中,大宋没有发一兵一卒,唯一一次战事,还是诃黎丧心病狂主动攻击,大宋被迫防守,之后也没有追罪。
  其余的一切,都是占城自己的作为,大宋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仁至义尽的大国风范,毫无瑕疵地履行了宗主应尽的职责,努力呼吁各方冷静,力图弥合裂痕,重建和平。
  陛下仁慈而宽宏,不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对诃黎的挑衅,报以极大地容忍和克制。
  在旧王献上《托政国书》之后,陛下依然谦逊地没有接受,而是“痛百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指示交趾郡,尽力收容救治难民。
  横比全天下,纵比两千年,还有这么大公无私,仁慈崇高的君主吗?!
  占城国纪断绝,没有人动手,诃黎自己被自己的吉祥物踩死了,这不是天意,什么才是天意?!
  还有那七百头大象不愿意归国,怎么就那么灵异?
  至于为何诃黎进攻的时候正好有五百新军拉练到了会安镇,为何会安镇有那么多的军事储备,为何五间仓库被烧,却没人能进入会安镇烧杀抢掠,为何王珍和奉炎军南北阻截横山关的时间节点那么同步,还正好是关上粮食告罄的时候……
  甚至到为何老王会献上那道《托政国书》,为何王珍那死胖子夜战突然如此厉害,为何两千神秘的蓝衣军出现在旧州城头,为何三州义军突然多了那么些指战员……
  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和巧合。
  占城归宋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整个南海将被大宋控制,交趾和湄洲的陆上连接直接打通,整个长山山脉以东地区,完全被大宋占有。
  交趾就好像一个大象的头颅,占城就是弯弯的鼻子,而作为九龙江平原的元江冲积扇,就好像大象鼻子卷着一个绣球。
  只要少量兵力驻守长山山脉几处通道,就能在陆路扼控整个地区,而依靠海上力量,又能挖掘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锦上添花人人都会,吴充出列:“陛下,如今占城国纪断绝,人民无主,若大宋不及时予以安抚,必然又要陷入战端。”
  “不是大宋垂涎藩属,非要掩而有之,而是天命所归,势不可违。若再行推据,乃贪慕逊节虚名,而驱民就死,是大不仁!”
  王珪放下奏表:“陛下,老王以赤心荩诚,托国君上,是对陛下和皇宋极大的信任。”
  “如今天夺伪王之魄,国中再无可主,守臣号呼请命,诸将束甲罢兵,人民翘首以盼。”
  “血泪斑斑,见于告表,而至再三再四。”
  “董子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义必由中,制也。’”
  “占城衰零如此,陛下尚不加纳抚慰,何谓仁必及人?辜负蕃属之托,陛下尚不见愧赧,何谓由中之制?”
  “宗主之义何在?托国之信何存?望陛下果敢决断,收而抚之,则南海幸甚,天下幸甚。”
  冯京出列:“陛下,占城属地,本汉唐故地,乃华夏旧邦。日南、金瓯二郡,割裂中华,已数百年。”
  “天意属宋,乃绝占城。于今尚有何由,而不收之?”
  “望陛下庄敬自强,仁守勇断。不惮忧劳,继祖宗之宏烈,复华夏之旧疆!”
第九百二十一章
赵顼的家事
  第九百二十一章赵顼的家事
  赵顼叹了一口气:“自朕登极以来,灾征频现,异象时违。每念先帝教诲,中夜惶起,惭愧汗颜。”
  “如今海内升平,物阜民丰,此朕所幸之一时也。”
  “占城乃藩国旧属,一旦有之,恐德能难称,举措乖张,而失边民寄望。今诸爱卿乃以天命加之,朕不敢领……”
  刚推谢到这里,就听宫城之外传来隐约的声音,似乎是百姓们在外山呼。
  刚刚履任的权知开封府钱藻匆匆赶来:“陛下,士民知占城请附,齐集宫门之外,山呼请从。”
  “待殿试举人,乃效公车上书,此皆玉堂华选,臣不敢不纳而进之。”
  赵顼问道:“士子百姓们如何说?”
  钱藻拱手:“陛下,士子们在教百姓们念诵……”
  已经不用再说下去了,因为合颂之声已经传入殿内。
  “千秋信史开三郡,永土金瓯尽日南!”
  “断节绝蹯乖上计,穷兵黩武僭无端!”
  “鸿梁凋朽集英殿,砥柱倾颓拜将坛!”
  “蜗角槐根争不尽,黎民忍使羸饥寒!”
  吴充满脸焦急:“陛下!天心不可违,而民心不可弃!听听士民的呼声吧!”
  “占城百年鏖战,黎民饥羸,如今国纪断毁,梁柱凋零。”
  “陛下如不垂施仁德,收而育之,占城必将豺狼当道,虎豹横行。沃野荒丘,城池墟壤。”
  “陛下,救民涂炭,此乃大仁大义,岂可以艰劬薄德拒之?”
  “臣请陛下,顺天应命,收回占城,广施仁德,泽被旧邦!”
  朝臣们齐齐出列:“臣等齐请陛下,顺天应命,收回占城,广施仁德,泽被旧邦!”
  赵顼沉默了好一阵,方才开口,因为心神激动,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太皇太后常说一句话,‘天道无亲,每与善人。’”
  “论德论才,我不敢与祖宗侪比一二。然爱民之心,垂煦之意,唯天日可表。”
  “既然诸卿臣工,殿下群僚,城中士子百姓,占城人民父老,皆以为可收,乃至数请,朕亦不敢固执己见,睽违众心。”
  “必奉天秉德,普惠同仁,抚边民如赤子,视远野如腹心。”
  “今天何人知制诰?”
  章惇出列:“臣章惇在。”
  赵顼说道:“拟朕旨意:占城纳入中华,复故汉金瓯、日南二郡,并升湄洲南海郡。”
  “晓谕占城官民,务体朕心,以安宁重建为务,放下仇恨争并,恢复民生。”
  “多说我乾惕之心,至于天意,远邈难知,朕不敢称。”
  “唯秉爱以仁,乃不得已而受之。”
  “叮嘱苏油,王韶,李道成,李舜举,务必不辞艰劳,安定人民,不得饥羸。”
  “没于兵隳者,妥为收葬;流离背乡者,安置遣返。”
  “占城王律陀罗,授紫衣,玉牒,金钵,锡杖,赐号‘南天顺靖法师’。”
  “奉炎军前首领黄牧,追武义大夫,布政州防御使。录其子黄时中宣节校尉,殿前承旨。”
  “保和殿大学士苏油,权领四路转运使;观文殿学士王韶,权领四路经略安抚使;内侍省都监李舜举,任四路都检点;李道成,升敷文阁直学士,权四路提点刑狱公事。”
  “与空白告身五十道,太守以下诸官,由其推择,上中书复议。”
  “四人务必竭力荩诚,体悟朕心。”
  “蔡京。”
  蔡京赶紧出列:“臣在。”
  赵顼说道:“旨意拟好,便由你检正抄录。”
  蔡京多灵巧的人,赶忙拱手:“陛下旨意,臣等定然深体,然都下百姓,尚在外祈盼。”
  “臣请陛下御宣德门,接见请阙士人民众,命使臣张榜左右,以宣扬朝廷旨意,安定人心!”
  靠!所有人都是后悔不跌,老子怎么没想到这招!
  元丰二年三月,赵顼御宣德门,昭告天下,顺天承运,收纳占城!
  见赵顼如此听从自己的呼声,汴京百姓欢声雷动,陷入巨大的狂欢当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