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1605

  苏油说道:“还真是让他受了大罪,一会儿给他弄一锅海鲜粥。”
  话说到这里,张散与晏几道也回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位高丽官员,一位和尚。
  见到苏油,高丽官员满眼都是小星星:“高丽使节金悌,拜见上国贤臣少保大人。”
  苏油还礼:“哟,金大使也在这岛上?我知道你,大苏通判杭州的时候,信中提到过。”
  金悌觉得好光荣哦:“此番出使大宋,乃是奉主君之命,感谢大宋赐予九经,子史,白菜萝卜……”
  苏油抬手制止,看着金悌似笑非笑地说道:“停!前几样倒还罢了,金大使,什么时候大宋赐给你们白菜和萝卜了?”
  金悌没能糊弄过关,脸上有些发烫:“这个,是国原公家贵人一时兴起,带去下国的。如今第一季收成已经下来,果然是上邦的好物产……”
  苏油抬手:“等一下,谁是国原公家贵人?你说清楚。”
  金悌拱手:“就是贵国傅旋之的女公子,随其父前往高丽后,她将从汴京带去的种子交给京西百姓,又传授了种植之法,一季下来又得了不少的种子,如今正在抢种第二季。”
  “高丽苦寒,冬日里只有腌桔梗之类度日,傅家进奉了这两样菜蔬,主上得知还可以作为冬储之后,大喜过望。”
  “亲自做主命国原公纳为妾室,还命小臣来大宋答谢天朝所赐,说是高丽国民,尽皆感铭上邦恩泽。”
  苏油摸了摸鼻子:“既然对贵国百姓有好处,那此事就不追究了,这位大师是……”
  金悌脸又红了:“少保,恐怕还得给你添麻烦……”
  见苏油又拿眼横他,金悌吓得都快要哭了:“我曾在子瞻先生身边,蒙诲数月……跟大先生关系很好的……少保你无论如何要帮帮忙啊……不然,不然我就回不去了……”
  眼看着金悌膝下一软就要下跪,苏油赶紧扶住:“起来,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儿。”
第七百五十章
海鲜
  第七百五十章海鲜
  年轻和尚对着苏油施了一礼:“下国僧人义天,礼见少保大人。少保的事迹,小僧久仰了。”
  张散笑道:“义天与少爷相似,自幼超悟,读书属辞;稍长行艺,俨若成人。高丽人很喜欢他,你们一定谈得来的。”
  难道这位也是穿越的?苏油赶紧行礼:“高丽号称小中华,我也一直想见见其国的精英,欢迎大师来我大宋。”
  金悌赶紧摆手:“欢迎不得欢迎不得。”
  苏油真有些怒了:“金大使,你这是闹哪样?”
  金悌脑门上汗都下来了,哭丧着脸道:“僧统乃君上与仁睿王后之子,十一岁有出世志,王上嘉其志,诏高丽王师烂圆为其祝发,并令随师出居灵通寺,为国作福田利益。”
  “四年后,受封广智开宗弘真佑世僧统。”
  靠,原来这娃是王子!苏油奇怪了:“既是贵国王子,又是宗教领袖,为何你说我大宋欢迎不得?”
  金悌感觉自己都快被坑死了:“大僧统此行未获王命,他,他是私藏在使节船中来到这里的!小臣,小臣如今已经写好奏报,让快船回返高丽,听候大王处置……”
  说完突然跪下叩头:“大苏先生真是我老师,还送过我诗文;张太居也是下臣至交;小苏少保贤名远播高丽,只要你发一句话,王上肯定不会追究我失察之罪。少保,看在大先生面上,你要救救我啊……太居!太居你帮我说说话啊……”
  张散笑道:“少爷,金大使第一次访宋,就是搭乘我的船来的杭州,当时大先生还是通判,他说的都是事实。”
  苏油这才将金悌扶起来:“贵国主上宽仁睿智,不会过于怪罪于你的。不过未获王命偷渡来朝,此事于礼不合。僧统,你为何要这么做?”
  义天如今才十九岁,是个一表人才的漂亮和尚,宣了一声佛号:“国师这两年病情日重,义天独自承担华严学讲,研经弘法,常觉义理未明,领悟未清。因此想来中国求学华严经藏,回去后弘法利生,解脱百姓。”
  “之前义天多次求请父王,父王都以身份尊贵,风涛险恶为由拒绝,因此这次,我就偷偷扮作水手,上了金大使的船。”
  苏油叹气道:“我这忙得都还没怎么在杭州落过脚……不过你放心,大苏在杭州,和尚朋友那是多得数不清,满足你这个愿望应该轻而易举……”
  金悌赶紧在一边咳嗽。
  苏油笑道:“不过此事的确于礼不合,我看不如这样——昌国小县,不足以接待高丽王子,待我此间事了,便请大僧统与我一同前往杭州,寻一间寺庙住下如何?”
  “闲暇时与高僧交流,你们出家人住在一起,习惯上头也方便。”
  义天合什施礼:“只要能求得佛法,义天哪里都去得。”
  苏油说道:“不过到了杭州,寻好寺庙,就不得再离寺。待到你父亲的国书过来,我们再根据他的意见,决定下一步行止好吗?”
  义天终于露出一丝微笑:“一切听从少保安排。”
  苏油又转头看向可怜巴巴的金悌:“贵使也不用担心,我自会写信与贵国国主解释此事。上师孜孜不倦追求经义,其行令人感动,也显示出贵国文教的昌盛。”
  “以文德教化百姓,在这点上,大宋与高丽都是有志一同的。所以其余的都是小节,两国君王都是明睿之主,当不会过于怪罪。”
  金悌连连称谢:“多谢少保,多谢少保。”
  苏油想了想:“我甚至觉得,还可以将此事做为契机,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华严宗十门六相之说,其实于我理学也大有裨助。会昌法难之后,释家经论销毁殆尽,诸宗一时皆衰。”
  “到我大宋,高僧子璇才重兴华严,门人净源作疏倡导,华严经纶,如今才得以流盛于大宋,辽国,西夏,日本,高丽诸国。”
  “净源大师现在就在杭州祥符寺,僧统你便在那里挂单如何?”
  义天喜不自胜:“多谢少保成全。能得净源大宗师指点精义,义天感激涕零。”
  苏油笑道:“那大家一起入席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你这可是千里之外的贵宾!”
  如今的僧人吃肉喝酒也寻常,会烧猪待客的,可不光光只有一个佛印。
  相国寺里就有个和尚惠明,“善庖,炙猪肉尤佳,一顿五斤。”
  苏油都跑去吃过,味道的确不错。
  因为苏油的阉猪推广出来之前,猪肉只有乳猪才可口,所以惠明用的还是乳猪。
  贼残忍,但是,嗯,真香。
  惠明烧猪还很出名,道隆也不管他,他的院子甚至直接就叫“烧猪院”。
  大相国寺的奇葩还不止惠明一朵,还有一个叫澄晖的,竟然娶了一个艳妓,每逢喝醉就得意洋洋的宣称:“如来风流快活,光前绝后。”
  浮浪子弟称其妻为“梵嫂”,求见不得,干脆夜里在他门上贴了张纸条——“敕赐双飞之寺”。
  开封还有一座大庙叫酺池寺,皇亲国戚们经常去这座寺庙玩,在偏殿里与那里的寺僧们召妓聚饮,方丈也并不责怪。
  更搞笑的是广南,和尚们放贷经商赚得盆满钵满,操控了商业和金融业,无数妹崽趋之若鹜。
  于是和尚娶妻生子都是常事,有人因此特意写诗笑话这个地方:“行尽人间四百州,只应此地最风流。夜来花烛开新宴,赢得王郎不裹头。”
  所以说大宋度牒贵,它贵得有道理,这特么就不是什么宗教身份证明,这是产业准入证明!
  华严宗持律还是比较精严的,不过现在大宋自己都还没有到持戒整饬的地步,更别说外国和尚了。
  周二得到了其父蜀中菜式的真传,又在张散的海船上游历四方,鹊巢鸠占当了一把龙家的行政主厨,整出来的菜式把龙继才都惊着了:“这,这些菜品,是我家厨房里出得来的?”
  周二一脸羞惭:“少爷莫要见怪,材料一时凑不齐,家伙事儿也不太顺手……”
  苏油看着那盘鲜切的鱼脍便心痒难耐:“牡丹鱼脍,这手艺可以的。来来来,大家动手!”
  五斤的清蒸大红嘉琪鱼;还有四指宽的大带鱼,分作香煎,红烧,梅汁三种口味;梭子蟹,如今叫三疣白蟹,分了盐焗和爆炒,还点了辣米油;另外有一大笼清蒸贝壳虾蛄之类的海鲜杂烩,外加香溜鱼片,鱿鱼炖鸡汤,海带烧老鸭,椒盐油炸小石首鱼,拌海蜇头,蒜蓉蒸蚝……
  不光苏油觉得大快朵颐,就连龙继才,王德甲等当地人,都没有吃过如此丰富美味的做法。
  龙继才拱手道:“少保,这些都是川中的做法?”
第七百五十一章
蚝油
  第七百五十一章蚝油
  苏油笑道:“哪里,其实都是各地做法,不过酱料调料上用了蜀中的东西而已。”
  “除了清蒸,盐焗,还有鱼脍,剩下的要用到豆类制作的酱油,豆豉,豆腐,豆酱。你们没有发现,豆类与鱼类海鲜,真的可以搭配得严丝合缝吗?”
  “这也不是贪图逸乐,多一勺蒸鱼的豉油,多几片姜片,临出锅泌去蒸鱼的汤汁,撒一把姜葱丝,浇一勺明油,能逸乐得到哪里去?”
  “这最多算是尽力将自己的现在的生活,过得更多一分雅致,多一分情趣,其实不难,关键看有没有心思。”
  “小山先生,怎么样这一桌?可登得大雅之堂?”
  晏几道赞不绝口:“味道绝对没问题,不过要登大雅之堂,花色摆盘上还要下功夫,比如蟹肉就得取出来。怎么,明公这是准备将物产送去汴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