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1605

  富弼沉吟良久:“明润,介甫即将大用,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来。若要你与介甫合力,你可愿意?”
  苏油苦笑道:“入京之前,我们并船三日,朝夕讨论。双方政见,大家都清晰明白。富公,介甫公与我,各有不同,要想合作,只怕得屈身以事……”
  富弼忧心忡忡:“就是如此!所以明润更应该参与其中,拾遗补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明润如今备位政府。以你之能,岂是仅在胄案,将作?”
  “屈身以事算得了什么?我于文公,难道不是屈身以事?有能力匡救天下,却为了些许意气,冷眼旁观,毫无作为?”
  “明润,要是别人,老夫不作苛求;可是你,难道真要为了保住自己的履历声名,眼睁睁让大宋滑向不可挽救的深渊吗?!”
  苏油第一次知道富弼竟然对他如此看重,心中不免悚然,躬身道:“明润何德何能,能担得起明公此语。但有所命,无敢不从。”
  富弼这才满意:“相争固然是为国,相忍,更是为国,且比相争尤难。”
  “明润,大宋的制度,人人不得恣肆,能与最多数的人合作,方为宰执之才。”
  “今日之事,老夫自会写进日记之中,他日世人总会得见,不会以为你谄媚阿附,污了你的名声的。”
  苏油一躬到底:“富公此去,好生将养身体。苏油自幼于今,多得诸公提点,幸何如之。大宋有诸公,日夜殚精竭虑,幸又何如之!”
  “朝堂之中,苏油虽位卑势弱,亦必尽力调和周济,以图匡补,绝不自高崖岸,独善其身!”
  辛亥,同天节,群臣及辽朝,西夏使皆初上寿于紫宸殿。
  夏使在殿上哭诉,说两国都是新皇即位,加之西夏如今柔顺,要求朝廷增加岁币,以示表彰。
  礼部官员竟然觉得夏使所言有理,在朝堂上附和,求赵顼施展大国风范,结好邻邦,并以此为机,请上尊号为奉元宪道文武仁孝皇帝,以便在与契丹,党项的往来外交书信形成敌体。
  赵顼都给气笑了,不过这是大朝会,一时间不好发作。
  好在明白人不是一个两个,吕公著出列:“五月会朝,本始于唐德宗,取术数厌胜之说,宪宗以不经罢之。况尊号非古典,不系人主重轻。”
  “陛下方追复三代,何必于阴长之日为非礼之会,以妄自之尊受无益之名!”
  司马光言道:“尊号之礼,非先王令典,起于唐武后、中宗之世,遂为故事。”
  “先帝不受尊号,天下莫不称颂。末年,有建言者谓国家与契丹往来书信,彼有尊号而我独无,以为深耻,于是群臣复以非时上尊号。”
  “昔汉文帝时,匈奴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不闻文帝复为大名以加之也。愿陛下追用先帝本意,不受此号。”
第五百零六章
阿云案
  第五百零六章阿云案
  苏油出列:“陛下,岁币乃久远之议,不当复增与今日。”
  “不过礼部和夏使所言,如今西夏柔服,固可勉慰,也是当行之理。”
  “臣想起来一件事情,当年西夏毅宗来渭州会猎,还是为臣予以接待。毅宗来去匆匆,将宝剑,令箭,狼纛,印信,以及群臣往来奏章遗留于宋境,一直未予取回。”
  “皇宋乃礼义之邦,如今便乞陛下归赠夏主其父之物,以示慰夏主孝思,重申两国盟好,勿启边事为上。”
  赵顼开心得在靴子里暗暗翘大脚趾,这主意简直绝了!
  夏使都傻了,先帝遗物和岁币,那样重要?明面上讲,当然是先帝遗物重要!
  孝道大于天,该死的苏明润拿这个来赌自己的嘴,真是无话可说。
  朝中诸人都对小苏探花的急智佩服得五体投地,苏明润啊苏明润,满朝三品以上,你直娘贼是真的皮!
  赵顼面无表情:“非卿等,朕不闻此言。朕决意不上尊号,遣还夏主遗物。夏使,你可还满意?”
  夏使只好哭丧着脸:“夏国小臣,泣谢天朝还赐之恩。”
  ……
  外交上的小小胜利,并不能掩盖朝堂当中争执渐起,司马光和王安石,开始展现出分歧。
  第一件事情,就是北宋出了天字第一号大案——阿云杀夫案。
  之所以是天字第一号,是因为其影响,直到千年之后都还讨论得沸沸扬扬。
  其实案情是非常简单的,登州农家少女阿云,父亲早丧,去年又死了母亲,家贫如洗。
  阿云的叔叔不顾阿云母丧未满,强行将阿云许配给了本村一个老光棍韦大,不过此时“许嫁未行”。
  韦大相貌丑陋,阿云“嫌婿陋”,非常不满,但是婚期已定,由不得她。
  于是为了摆脱这桩婚姻,一天,阿云“伺其寝”,“怀刀斫之”,“十余创,不能杀”,只是“断其一指”。
  因为找不到凶手,官府很快便怀疑到阿云身上,“执而诘之,欲加讯掠”,“乃吐实”,于是全部如实招供。
  知县按照宋律之规,以谋杀亲夫罪将阿云定罪死刑,并上报知州。
  当时的登州知州许遵是大理寺派到地方挂职锻炼的官员。《宋史》载此人“累典刑狱,强敏明恕”。
  许遵很快作出改判:阿云订亲时,“母服未除”,因此订婚无效,“以凡人论”。所以谈不上谋杀亲夫,可免死。
  案情报到审刑院和大理寺,但审刑院和大理寺一致批驳许遵的判决,改判阿云“违律为婚,谋杀亲夫”,处绞刑。
  许遵不服,再次上奏,认为在官吏传讯被告时,如果被告能主动供认犯罪事实,应该按自首论处,减二等处罚。
  阿云受审时主动供认犯罪事实,“云被问即承,应为按问”,应以自首论处,“以按问欲举,乞减死”。
  因为是死刑案,案子需要交到了刑部复核。“刑部定如审刑、大理”,依然是死刑。其理由是《宋刑统?贼盗律》“谋杀”条的相关规定:“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
  因为阿云的行为是“谋杀已伤”,所以“当绞刑”。
  不过决定权在赵顼手上,赵顼觉得女孩蛮可怜,于是允许其用钱赎罪,实际上是依照许遵的原判,认为有可以减罪的情节。
  而这时许遵已经回到大理寺,被提拔为大理寺卿。
  针对刑部的判决,许遵指出:“刑部定议非直,云合免所因之罪”,认为刑部的判决不正确,阿云应该从轻发落。
  其理由是如果不论青红皂白,“一切按而杀之”,就会“塞其自首之路”,不符合“罪疑惟轻”的断案原则。
  同时还指出,如果按照情节本当赦免的罪,都需要通过皇帝的敕命来赦免,如果以后没有敕命的情况下,这些人不就全部该死了?
  这完全不符合大宋的法律精神,所以要求刑部再议。
  御史台的谏官知道后,立刻弹劾许遵妄法。“遵不伏,请下两制议”,请朝廷将案件发给翰林学士们讨论。
  赵顼完全没有想到这案子会变得这么让人头痛,于是“乃令翰林学士司马光、王安石同议”。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了解了案件经过后,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无法达成共识,于是“二人议不同,遂各为奏”。王安石支持许遵的观点,司马光支持刑部的观点。
  王安石的断案依据与许遵相同,当作“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
  司马光的依据来自《宋刑统》:杀人时,“於人有损伤,不在自首之例”,所以阿云不能自首。
  双方争论不休,赵顼不信邪,那就扩大参与人员范围,再议!
  结果意见还是分为两派。
  翰林学士吕公著、韩维、知制诰钱公辅等人皆支持王安石的意见。
  御史台,刑部支持司马光的意见。
  一时间“廷论纷然”,“反覆论难,久之不决”。
  这次征求意见,苏油因为是三品以上官员,所以也跑不掉,必须表个态。
  分析本案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在阿云的谋杀是否能适用自首减罪。
  这里边还涉及到阿云的另一条罪过,也就是其杀人的动因罪——“违律为婚”。
  《宋刑统?户婚律》规定:“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
  阿云在居母丧期间许聘给韦姓,这本身是不合法的,因此这一婚姻应当无效,即阿云与韦之间没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因此,应以“凡人”论处。
  这里边的差别非常巨大,因为如果他们之间有夫妻关系的话,“谋杀已伤”的情节就构成了“十恶”罪名中的“不睦”,由于“十恶”罪名为常赦所不原,从而不适用自首情节,会被处以死刑。
  至于阿云是否存在自首情节,讨论到现在,大家基本认为许遵的说法是正确的。
  宋代关于自首的认定如下:“犯罪之徒,知人欲告及案问欲举而自首陈,及逃亡之人,并叛已上道,此类事发归首者,各得减罪二等坐之。”
  许遵判定阿云是“被问即承,应为按问。”符合上边所说的“案问欲举而自首陈”,这点是没用问题的。
  剩下一条,就是阿云的自首情节是否适用减罪,以及“所因之罪”是否得免。
  如果可以,那许遵的坚持就是正确的,阿云就不该死;如果不可以,那刑部大理寺的坚持就是正确的,阿云当判处绞刑,由皇帝赦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