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5/1605

  范祖禹上疏:“今即吉方始,服御一新,奢俭之端,皆由此起,凡可以荡心悦目者,不宜有加于旧。
  皇帝圣性未定,睹俭则俭,睹奢则奢,所以训导成德者,动宜有法。
  今闻奉宸库取珠,户部用金,其数至多,恐增加无已。
  愿止于未然,崇俭敦朴,辅养圣性,使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淫哇之声,非礼勿动,则学问日益,圣德日隆,此宗社无疆之福。”
  故事,服除开乐,当置宴,范祖禹又奏:“如此,则似因除服而庆贺,非君子不得已而除之之意也。请罢开乐宴,惟因事则听乐。”
  从之,且令御史台察民俗奢僭者。
  赵煦又刷了一把人品,表示范侍讲的建议太好了,加上春旱,一定要以身作则厉行节约。
  节约的方法就是将各宫室用度通过银行转账到各宫室用度的专用户头,由各宫自行支配开小灶,也可以自由合伙,各宫采买人员每天统一聚集出宫采买,统一回来,过程中相互监督,大家各自开各自的伙食。
  而内府的功能转化为“保洁公司”和管理皇家各项产业的“财务公司”总监督,CTO是向太后,具体业务则转包给了皇宋银行,类似信托概念,不再管理琐碎的细务。
  宫中一共一百个伺候的,如此算下来一处也就五个十个人。
  高滔滔都不敢相信,按道理说分开管理成本应该更高才对,结果各家自己过起自己的日子以后,开始精打细算,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不但用度不缺,还丰富了起来。
  高滔滔非常欣喜,这个孙儿以前学业进益什么的都不是最可贵,这番操作却显现出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远比能写会画重要一百倍。
  其实赵煦这么干也没有高滔滔想象的那么高大上,他想的是终于逮到机会可以自己开小灶,让服侍自己的人按照《厨经》开火单,再不用吃内厨供办那些没盐没味的菜色,导致自己每次出宫都跟饿鬼一样,看着好吃的东西两眼放光口水直流,要多丢脸有多丢脸了。
  一个月下来宫中用度减了不少,而大家都还很高兴,群臣更是马屁狂飞,唯一不开心的,怕就只有几个日常采买业务里吃肥的老中官。
  范祖禹的奏章,其实是大宋百姓生活好了的一个侧面证明,朝臣们已经在呼吁制止民间的奢侈浪费问题了。
  无论如何,神宗归位,扁罐童鞋和观儿的婚事,终于可以提上日程。
  军机处,王韶和蔡京正在给赵煦讲解国家地理,军力部署,苏油在一边陪同旁听。
  今天有一个好消息,大宋皇家军事学院军官速成班的将领们被放出来……啊不,光荣毕业了。
  都是西军中的老杀才,苏油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授衔仪式,在武英殿向高滔滔和赵煦宣誓效忠,接受勋衔、配铳。
  平夏战役和青唐战役的主要将领,除尚在河西的李宪、刘昌祚、刘世恒,已经当了校长的高遵裕,镇守五原包图的二种,其余如苏烈、王厚、刘世恒、曹南、苏炽火、孙能、折可大;以及原旧军中的将领如范龙山、田守忠、王文郁、姚兕、姚麟、郭成;还有表现突出的小辈如田遇、李纯元、黄虎、白栎、韦昭;中官如童贯、李祥等,皆在其列。
  而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去河北整编新军。
  如今的大宋,无论水陆炮骑,都可谓将星无数,人才济济。
  王韶拿着指挥笔,在沙盘上对赵煦讲解:“陛下,为了应对今后的局势,我们的军事部署将明确朝辽国边境倾斜。”
  “除五原包图一带,种谊所部五万新军,与种谔所部三万五千旧军,以及我们发展起来的鞑靼骑兵两部四万,麟府路折氏蕃军四万,防备西北以外,重点将发展河北四路新军建制。”
  “其中京东路的归德、武宁、彰武、天平;河北东路天雄、镇宁、永清、破虏;河北西路平戎、承德、定武、安国;河东路的昭德、建雄、镇西、永安。这十六支军队共计八万人,将全部纳入新军编制,同时列装元祐连机铳,成为我朝对抗辽国方面威胁的主力。”
  “所有这些部队,都将派遣经过宁夏与青唐战役锤炼,又在皇家军事学院经过两年进修的西军干将充任。”
  “所有部队均为全骑军阵容,一人三马编制,共计二十四万匹骡马,配备相应的厢车、火炮。”
  “为适应指挥,这些部队将构建起统一体系,称为河北边防军,成立战区指挥幕府,由种诂、巢谷担任正帅和副帅,择皇家军事学院品学兼优,且有突出表现的年轻军人组建参谋班子。臣等举荐李纯元、种师道、种师中、姚古、韦昭。”
  “河北其余旧军,视其精锐和训练程度,逐步汰换旧制,减少人员,配备骡马,列装神机铳。”
  “裁汰下来的兵员,将组成工程兵部队,平时参与河北役务,加强训练,战时配发武器,作为预备队使用。”
  “应对这个变化,朝中的军机处、枢密院、兵部三处机构,也将重新划分职责。”
  “其中军机处负责统帅参谋和战略规划,枢密院负责训练管理、条令制定、晋升任命和装备发展,兵部负责后勤保障、纪律检查和招募动员。”
  “鉴于理工发展的突飞猛进,臣建议效五部技术司,将军器监吸收进兵部,不负责生产,而转攻技术和设计,形成军事技术司。”
  “具体的条令和差遣分割,蔡京正在编写条例,以蔡京之明敏,相信不久就会呈陛下御览。”
  赵煦已经十二岁了,今年开始个头猛蹿,一下子变得成熟了许多,转头对苏油说道:“今日观看父皇御笔,司徒当年说过,我朝有新军二十万,即可兵锋北指,收复幽燕,对吧?”
  苏油躬身道:“是,臣的确与先帝说过。”
  赵煦掰着手指头细数:“京中上四军已经有五万,西北种谊那里有五万,接下来上四军两厢军制全复,要再增加三万,以对应河北的八万,合计二十一万,已经超过二十万了呢。”
  苏油笑道:“如果要说新军总数的话,还要加上南北洋水师的四万,以及正在组建的东洋一万。所以合计应该是二十六万才对。”
  赵煦眼睛放光:“那我们何时打过去?”
  苏油摇头:“陛下,打仗就和做生意一样,要讲求一个投入和收益的。”
  “每一文钱的军费,都来自民脂民膏,因此得尽量节省。”
  “好比一个粮商,就算是他再有钱,在五月买粮九月卖粮,都是傻子的行为。”
  “再说我朝京中上四军是绝对不能乱动的,西北方面现在也动不了,河北八万新军编练尚未开始,军机处、枢密院、兵部的责任尚未分设完毕。”
  “而战争打的是后勤,对抗辽国,后勤只能依靠河北,否则就是千里嬴粮,路耗其半。”
  “还有辽国如今虽有乱象,但是依然还很强大。”
  “如果我们今日出击,由臣坐镇大名,的确有把握替陛下收取幽云,但是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方今北方尚在春旱,虽然大力推广了抗旱作物,加上水利、机井,灾情不重,但却已经持续了三年。”
  “因此现在的河北还是以内事为主,时机不到,就努力建设,努力准备。”
  “不过臣向陛下保证,用不了多久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统计数字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统计数字
  夏,四月,戊子,辽赐中京贫民帛,赐乌库部贫民帛,及免诸路贡输之半。
  己丑,以文彦博累章乞致仕,诏十日一赴朝参,因至都堂议事,仍一月一赴经筵。
  文老头对自己的小师弟,真正算是做到了扶上马,送一程,如今见到苏油年纪虽然不大,做事却非常老成老练,乐得撒手享清闲。
  在程颐被贬出京城之后,吕公著对苏油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连连上书乞老。
  不过苏油对他却一如既往的尊重,对于保守派的其他人如韩维、范祖禹、范纯仁、吕大防,都是信任倚仗,大胆放权,最终让吕公著渐渐平静了下来,最近也不再上书了。
  私下里两人还就程颐和苏轼的去留问题探讨过,最后达成了一致。
  程颐充其量只能将之定义为一个民间学者,作为官员是不合格的。
  苏轼天份倒是很高,但是性格决定命运,司马光说得对,那脾性要是不改,一个翰林学士加中书舍人就算是到头了。
  辛卯,以苏元贞奏春夏大旱故,诏:“自今月十一日,避正殿,减常膳,公卿大夫其勉修厥职,共图消复。”
  丁酉,用范纯仁之言,以四方牒诉上尚书省,或冤抑不得直,令御史分察之。
  己亥,太皇太后以旱,权罢受册礼,诏诸路监司分督郡县刑狱。
  甲辰,苏油收到司天监的气象监测,空气湿度和气压已经变化,奏请太皇太后与赵煦乞雨中太一宫。
  高滔滔欲献发,示身代牺牲,虔诚乞雨之意。
  苏油等群臣纷纷上奏,苦谏不可。
  高滔滔命赵煦示截发与群臣,说道:“发已经截了,你们看着办吧。”
  乃下诏,文辞有曰:“苟有利于万民,朕何爱乎发肤!”
  诰词由苏轼执笔,摘录的太皇太后原话,感天动地,不五日而雨,北方旱情到此解除。
  汴京百姓从《时报》上读到文章,纷纷痛哭,冒雨到宣德门跪聚叩首,高呼万岁。
  乙巳,辽南府宰相王绩卒,赈上京及平、锦、来三州饥。
  大宋开科取士,赐进士刘焘等并诸科及第、出身共一千一百二十二人。
  高滔滔命赐新增释褐进士钱百万,酒五百壶,为期集费。
  太学刘焘成了新科状元,章援第二,章持第八,其余如陈师道、张珏、舒成、文潜等皆中。
  最神奇的是揭榜之时,那个被苏轼从黜落试卷当中捡拔出来,置之第五名的孙勰,殿试成绩依然是第五!
  众人到此,方服苏轼慧眼独具之明。
  苏油如今也成了大佬,陪同赵煦主持金明池宴会,必须写诗奖掖后进,其中就有“重五玉阶今有数,无双青眼昨何如”一句,记录这段传奇故事。
  戊申,以甘霖解旱,御殿,复膳。辽命出户部司粟,海云寺进济民钱千万,赈诸路流民及义州之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5/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