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1605

  虽然刚过新年天气还冷,也问得苏油背心冒汗。
  考较了半个时辰,苏洵合上笔记,微微颔首:“基础倒是扎实,而且你性格冲和,不似我激越,不似子瞻疏放,也不似子由淤闷,是做学问的好性子。”
  “如今我大宋正当文统大变之时,承唐人训诂之教,我大宋读书人开始申发圣人之意,如絮纠绳,如绳结网,体系渐成。”
  说完微微摇头:“不过诸说纷纭,如云中之山雾下之林,终有一番动荡。我本以为苏家读书人中,没有这块料子,现在看来……”
  苏油都快吓死了,老子就想考个进士施展一番而已,纠偏理学,我要跟二程朱子力扛?
  赶紧摆手:“我也不是那块料……”
  苏洵噗嗤一声笑了:“没说你是那块料!不过你是我苏家最有可能成为那块料的人!你嫂子说你美质良才,那不好意思,没有良工见到美玉会放手的,你呀,就准备好吃苦吧。”
  这就是答应亲自教导苏油了,苏油赶紧起身拱手:“多谢堂哥,苏油定当听从教诲,砥砺精进。”
  苏洵将笔记放到桌上,对苏油说道:“经义揣摩得足够明白,韵学上却有些摸鱼了。就好比广宇大屋,没有椒朱绮玉装点,那就不叫华堂。叫狱衙,叫驿站,别人来了就想走,走了就想忘,明白吗?”
  苏油的汗真的下来了:“明白,明白,堂哥一针见血。”
  苏洵见苏油脾性这么好,反而放缓了声音:“不过你的诗以物喻人,别出新意,倒是非常贴切。”
  说完不由得抚须微笑:“神童诗大宋出得多了,不过多是士大夫奖掖后进,力行褒美,要较真起来,其实能看的不多。”
  “你的那首诗倒是算入了诗品,勉强可以称为真正的诗了,这该夸的还是得夸。”
  苏油都要哭了,你大文豪该你拽,可你自己摸着良心说说,这是夸吗这?
  幸好这时石薇进来来,给大家献上蛋糕。
  雪白的玉瓷小碟,一块扇形的蛋糕,上边是白色的奶油,还有一段粉红花边,插着一个黄铜小叉子,雅致非常。
  石薇低着头:“哥哥嫂嫂,吃蛋糕。”
  苏洵接过,微笑着道:“这就是石家小娘子吧?多谢你大哥,将礼器归于我苏家祠堂。”
  石薇“啊”了一声:“没什么,我家铜器……很多的。”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苏洵笑道:“八公倒是给明润寻得一门好亲,妻家这是财大气粗啊。”
  石薇不明白大家问什么要笑,不过听到“妻家”的谑语,“哎呀”一声红着脸跑了。
  苏轼吃着蛋糕啧啧称赞:“这东西怎么弄出来的?如此松软可口。”
  苏油看了看苏洵的脸色:“没什么,其实就是鸡蛋,面粉,一点油,盐和糖霜。”
  苏洵这才缓了神色:“食不厌精烩不厌细,那是夫子寓言圣人大义,须得揣摩到幽微之处,不是真让你们在嘴上抓挠。”
  说完也觉得这蛋糕实在不错:“不过如明润处理头蹄血脏那般,变恶为美,化废成用,这就另当别论了。这是巧思,是雅趣,如果明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明明举手而可得,却偏要故意自处糟烂,那就是卖誉沽行,是伪君子,比小人还要丑恶!”
  得嘞,看来大文豪也架不住蛋糕的诱惑,糖衣炮弹果然可怕。
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穷
  第一百一十八章送穷
  吃过蛋糕,一行人又参观苏油的新宅。
  苏洵对工作室里理工的奇淫巧技没兴趣,不过书房的陈设大加赞赏。
  书房里除了竹木瓷石,没有一点金属装饰,苏洵就赞道:“铜器不过甲子,就进不得书房。这房间布置所费不多,却处处透着雅致,不错不错。”
  苏油赶紧将纸摊开:“就是墙上还缺书画,既然是一家人,我就不作他求了。”
  苏洵笑道:“倒会占便宜,不过得用东西来换,嗯,这笔筒就不错,可惜文字不好,流于市侩!我还是选镇纸吧。”
  好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和嘴炮堂哥的性子格格不入……喂等一下,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用东西换了?不是白捡书画吗?
  苏轼笑道:“墙上那幅竹板对联也不错,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白乐天这诗句不错的,这个我要了。”
  这幅对联用的老毛竹干料板材制成,花了苏油不少的功夫,酸写火喷后羊毛轮打磨得铮亮,八公日日打扫书房,已经开始包浆,苏轼眼力倒是狠毒。
  苏油不干:“凭什么,这么大的物件可费了我不少功夫的……”
  苏轼一拍胸脯:“搭一篇酱缸赋!”
  “成交!等等那是你欠了我好久的东西好不好……”
  苏辙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文字非漆非刻,是用笔写上去的,小幺叔的笔力……哎呀王右军入木三分的传说是真的?”
  苏轼捧着肚子大笑:“这是明润的奇淫巧技之一!他这字先是用酸写就,之后用喷灯喷过,字迹自然深入竹木,我第一次见到也唬了一大跳!”
  苏辙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如此,笔筒上那幅对联我倒是喜欢,那个归我,呃,想不到干莲蓬插瓶子里也能如此雅致,我还要几枝干莲蓬!”
  八娘跟在程夫人后边,不由得觉得好笑,低声说道:“母亲,爹爹和弟弟们,倒是打得好雅劫!”
  乡亲们闻说苏老三回来了,都过来问候,又是一番见礼搅扰。
  下午选了吉时,苏洵领着苏轼苏辙,开始祭祖。
  之后免不了又是一顿好酒宴。
  苏洵对小堂弟的料理手段实在是叹为观止,自己走了那么多地方,结果饮食之道最精良的,居然在自己老家。
  吃过饭,程夫人和八娘要回城,明日店铺要开张了,苏洵则要去对面石家拜访,这也是江卿勾连的题中之义。
  织染坊苏油没要股份,程夫人也不勉强,不过给苏油的礼物就备得仔细,衣食住行,面面俱到。
  这小堂弟的性子古怪,穿衣不喜装饰,不喜艳色,甚至绫罗绸缎俱不喜欢,只爱取棉麻的舒适,然而对做工的要求那是极度挑剔,宁愿穿自己给子瞻子由亲手缝制的旧衣,也不喜欢李妈做的新衣。
  吃饭也是不求食材高贵,就连大宋人不吃的东西都能入菜,但是对烹饪手法要求却极高,从食材准备,调料准备,到煎炒烹炸的功夫,要合他的意,还真是不容易。
  看书房布置也看得出来,取材讲求自然物性,但是也都是精挑细选,然后精致加工出来的,材料不贵,花的功夫倒贵了去了。
  在程夫人程文应史洞修眼里,这就是娘胎里边带出来的清贵,天生雅骨魏晋遗风,与暴发豪门的做派判若云泥。
  因此礼物里的衣被之物,都是程夫人精心亲手缝制的,这份人情,不亚于染织坊那几成股份,三苏都不如他的待遇。
  ……
  初五,破禁,送穷,迎神。
  破禁又称为“破五”,一般和“送穷”是一起的,前几日的那些禁忌,过了此日便都可以解除了。同时之前那些为了聚积财气而没有倒掉的垃圾,这一天正好扫除一番,这番讲究便称之为“送穷”。
  送穷的方式比较多样。简单的只是清早响着爆竹把垃圾倒出门外完事;复杂些的则要用纸剪一个小人,叫“穷媳妇”,甚至还要让她背个装了垃圾的纸袋送至门外,燃炮炸之,然后焚烧送走。
  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为“穷鬼”备下车船以及干粮,可见送其快快离开的急迫心情。
  “送穷”仪式直到正月的晦日都可进行。韩愈所写的“送穷”便是在晦日弄的。
  晦日,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尤受重视。
  又是天都没亮,八公便轻轻将苏油叫起,要去抢路头。
  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那就是财神,也称为“五路神”。
  “五路”,顾名思义,东西南北中,今日出门不管朝哪方,五路皆得财。
  财神人人都爱,所以十分抢手,要越早接到才越灵验。
  因此虽然按说初五才是迎神日,初四夜里就家家开始赶早“抢路头”了。
  “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八公在门口摆上香烛,供上炸丸子,蛋糕,酥肉,鸡鱼,腊肉香肠,好吃好喝摆了一大桌,非常隆重。
  小的们都还在睡,几个大的起来帮忙操持,然后焚香烧纸,燃放爆竹,先送穷,后接神。
  接过神后,大家就吃着供品聊天直到天亮,这叫吃“路头酒”,好福气。
  苏油对张藻说道:“糟娃哥你是管账的,今日可要多吃点,你就是我们的财神。”
  张藻连连摆手:“事情都是小少爷在主张,你才是我们大家的财神。”
  然后一人头上挨了八公一巴掌:“神灵面前还敢耍嘴!也不知忌讳,找打!”
  城里过年,大小店铺在除夕做完生意后关门,而在今日早上便重新开市了。这接上了财神,正好顺顺利利“开门见财”,赚今年第一笔钱财。
  不过乡下没有这事儿,初五这日主要是试新田。
  就是将牛圈打扫干净,带着牛儿去水田里转一圈,意思是给你老人家提一个醒,也该收收心了,春耕农活马上就来。
  初七,人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160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