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坟师(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4

  喝完不到十分钟李家小女儿就迷迷糊糊的醒了,因为阴气入体的原因身体异常虚弱,在知道是爷爷救了她后愣是要起身感谢,被爷爷推了回去,说是等身体养好了再谢不迟。
第4章
狗叼尸骨
  后来爷爷从李家大女儿的口中得知,李家小女儿之所以会阴气入体,是她那天刚好来了例假。先人尸骨见光的时候爷爷让生肖属狗,属虎,属兔的人退后十米转过身不要看。来例假的女人同样退后不要看,以免和先人犯冲遭受不利。这李家小女儿生性活泼好奇,就没听爷爷的吩咐。结果冲撞了先人吃了苦头。
  爷爷救活李家小女儿的消息传到外面,那群先前还在怀疑我爷爷是骗子的人一个个竖起大拇指,说我爷爷是真本事大能人,不仅能迁坟还能治虚病。不过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就不得而知了。
  李木匠拿出两包好烟硬塞给我爷爷,说马上就中午了,吃了饭再去敛骨也不迟。爷爷摇头拒绝,告诉李木匠敛骨讲究敛早不敛晚,最好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因为上午阳光弱,对先人尸骨损伤最小。
  就这样爷爷又带着李木匠匆忙赶到李家祖坟,李家大女儿一看到我爷爷就慌了,告诉他刚才有只狗跳进了坟墓里,好像叼走了一节骨头。
  爷爷暗叫糟糕,李木匠虽说不懂,但也知道先人的尸骨不能乱动,更别提被狗叼走了。气的当场就甩了大女儿一耳光,骂道:“陈师傅临走特意跟你交代了不能让猫狗跳进坟里,你多大的人了,连只狗都看不住。”
  大女儿掩面哭道:“那野狗又凶又快,我拿着棍子赶也赶不住,爹你说咋整啊。”
  李木匠气的牙关直碰,向我爷爷问道:“山河,我这就回去多拉几个人一起找狗,看看能不能把尸骨找回来,你看成不?”
  爷爷看了眼怀表点头道:“目前也只有这个办法了,现在是九点四十,记住,十一点半之前不管找没找到一定得回来通知我。”
  李木匠也不多话,拉着大女儿又往回赶。
  爷爷望着李家祖坟轻轻叹气,尸骨齐不齐对迁坟人来说都是一样。可对李家后人而言可就大有说法了。
  有道是先人骨不全,后人药相连。意思是说祖先的尸骨下葬时如果不齐全,那么应风水气运会连累到后人药物相伴。这就像是一种玄幻的连锁反应,你伤害了我,我就伤害你。
  但不管怎么说李家迁坟的事是爷爷接下的,这尸骨丢失他也不能当真坐视不管看着李家后代受到牵连。所以爷爷心里有了决定,要是李木匠能找回尸骨那是最好,一旦找不回他也得做个假的拼上去,让这冥冥中的牵连降到最低。
  拼骨,最早是为古代那些受刑的犯人准备的。比如五马分尸,身体都被拉成了碎渣,尸骨自然不可能拼凑完整。而家属又不愿下葬的时候连个全尸都没有,所以当时就有高人发明了拼骨。以木头为骨,缺哪补哪。
  当然了,这拼骨可不是随便找块木头就行的。而是需要一些属性为阴的木头,又称阴木,比如槐木,柳木,年代越久木内蕴含的阴气就越重,拼凑上去的效果就越好。
  普通迁坟师可不敢随意拼骨,要知道任何行业都分层次,迁坟师也不例外。从一品到九品,品级越高,手艺越好,懂的自然也就更多。
  爷爷十八岁学的迁坟,如今满打满算入门十二年,刚好达到五品迁坟师的层次,也才有了拼骨的资格。
  十一点十分李木匠回来了,一脸失望的告诉爷爷尸骨并未找到,问爷爷怎么办。
  爷爷思索一阵将拼骨的办法说了出来,也同样告诉李木匠这件事对李家后代的影响。
  李木匠蹲在地上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最后咬牙道:“就这么办吧,真要有牵连希望就牵连我一个人。”
  五六年后,李木匠因为一次意外砸碎了右小腿成了瘸子,好在李家其他后人倒没有受到牵连,李木匠难过的同时对我爷爷更为感激。当然,这是后话,咱们晚点再说。
  话说爷爷跳进坟墓开始敛骨,那些涂抹了朱砂混着公鸡血的穿心煞树根诡异的枯萎,就像冬天的枯柴轻轻一碰就断。
  “移灵身,换灵宅,莫见怪,纸钱来。”
  爷爷一边念着,一边将准备好的芦席铺开,又点燃了一捆黄表纸磕头祭拜。等到黄表纸烧尽他又在双手缠满白布,这才开始正式敛骨。
  之所以双手缠白布一是对死者的敬重,二是谁也不清楚死者生前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死亡。要是正常死亡还好,万一是啥传染病也好有个隔离。第三就是迁坟师历代传下的规矩,毕竟迁坟师一辈子都在和坟墓死人打交道,偏偏这些东西又邪门的很,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也算是一种自我避讳吧。
  另外这敛骨用的芦席也不是统一的。一般来说主人家如果没什么要求那就用草席芦席之类。如果主人家有要求也可以换成敛骨盒。当然了,敛骨盒价格高,迁坟费自然的也会提高一些。
  爷爷敛骨的速度很快,从脑骨开始依次往下,一节一节铺展到芦席上。等到所有尸骨全部移完,爷爷发现被野狗叼走的那节尸骨是一节小腿骨。
  “李叔,烦劳你滴一滴血在槐木上。”爷爷从箱内拿出一节槐木一把小刀递给了李木匠。
  身为迁坟人,这些吃饭的家伙可一样不能少,就好比这槐木,不管用不用得着迁坟人都会在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放上几节以备不时之需。
  李木匠拿着小刀将手划破,滴过血后又将槐木还给了我爷爷,问道:“这又是啥个意思?”
  爷爷用刀仔细削着槐木解释道:“和古代滴血认亲差不多,滴上子孙后代的血寓意着拿这块槐木当替代品是经过后人允许的,再则就是感受到血脉相连,才能与其它骨骼相融合。”
  将槐木削成腿骨形状,爷爷郑重的将其拼凑到缺少部分,然后小心的将芦席卷好,用崭新的白布将其包裹打结。
  “新棺材下午能送来吗。”敛完骨爷爷看了下时间,距离中午十二点还有十分钟。
  “能,大概下午二点左右。那边风水师给寻的新墓地我也请人挖好了。”李木匠回道。
  爷爷松了口气,开始收拾腐烂的棺木。
  这个时候李家也派人送来了午饭,三荤三素外加一汤,还有一瓶白酒一包烟。
  如此丰盛的饭菜都是给我爷爷一个人吃的,吃不完用土埋掉坚决不能往家带。
  当然,这可不是爷爷的要求。而是主人家的尊敬和感谢。
  说起这饭菜还有个小故事。
  据说从前有个大户人家迁坟,请了对师徒帮忙料理。师傅好酒,徒弟喜肉。和东家谈好前后忙三天,包午饭晚饭,每顿必备一斤好酒,二斤牛肉。
  这第一天啊东家按要求送去了一斤好酒二斤牛肉,结果听到底下人说那师徒俩一天就没干什么活,光在那喝酒吃肉了。
  东家听了心里愤怒不已,心想我满足你们的要求好吃好喝招待你们,你们却偷懒打混。既然如此也别怪我不讲信用。
  所以到了这第二天啊,东家只让人送去了半斤猪肉,一壶劣酒。
  下人回来后告诉东家师徒俩吃的很高兴,并没有什么不满意,只是这活依旧没干多少。
  东家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活不干完剩下的工钱不给。与此同时到了第三天,东家直接免掉了肉和酒,就送去两盘素菜。
  第四天一早师徒俩过来结工钱,东家冷笑连连道活都没干完结什么工钱。师徒俩不干了,说干没干完你自己不会亲自去看吗。
  结果让东家傻眼了,师徒俩还真的把坟迁完了。没办法东家只好当场结清工钱,但心里的疑问却怎么也解不开,只好向师徒俩尴尬问道:“底下人说你们压根都没干活,你们又怎么在三天内把活干完的。”
  师傅讥笑道:“迁坟可不是打杂无时无刻都在干活,咱这一行需要看八字推时辰,望天气观地势,什么时间干什么活那是大有讲究,否则害人害己都不落好。”
  东家听后脸色一阵青红,悔不该听下人打小报告。可世上哪有后悔药,只能看着师徒俩哈哈大笑离开。
  原以为这件事到此结束,不曾想没过几年这东家生意上一落千丈,做啥赔啥,没赚钱不说还把一点家底败的干干净净。
  东家又请风水先生过来查看,说我按你说的将祖坟迁移到风水妙处怎么一点用处都没,反而越过越差。
  风水先生到了祖坟一看,连忙惊呼道:“我先前帮你找的风水妙处乃金鸡报晓格局,怎么金鸡变母鸡了,母鸡哪会报晓,这不是胡来吗?”
  东家连忙询问从前帮忙迁坟的下人,得到结果是那对师徒割断了象征鸡冠的石峰。并且在那石块下还刻着一行小字:少我酒肉我不怕,万贯家财疼不疼。
  东家气的当场就晕死了过去,而他克扣师徒俩酒肉的事情传开,众人笑话他的同时也不免心生反省,换成自己又会怎么做。
  而后便有了代代相传的“宁省自己一身衣,莫少帮工一碗饭。”
第5章
活不过五岁
  故事说完,咱回归正题。
  爷爷吃完李家送来的饭菜,喝了二两白酒,又回到墓里清理棺材板。
  直到所有腐烂的棺木都被清理到一旁,爷爷拿出铲子将棺材底部八寸的泥土全部挖出,并用袋子小心装好。
  这么做是因为尸体当时埋葬的时候会有血水渗透棺材流入地底,若不移走这些泥土这块地就成了凶地。当然了,这移走的八寸泥土更不能随意抛洒,否则祖先神魂犹如被万人践踏对后代不利。
  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半,新的棺木终于送来。爷爷让李木匠准备祭棺。
  所谓祭棺又分为三个步骤:祭祀,哭棺,起龙。
  祭祀是给新的棺木上供小三牲,鸡鸭鱼各一份,鞭炮一挂,红绿布各三尺。另外白香烛一对,燃香三根。
  类似于乔迁新居,以示贺喜。
  哭棺是等祭祀完成后将祖先尸骨放入新的棺木,子孙后代以哭送别。
  至于起龙也就是俗称的抬棺。由八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起棺木送至新坟墓处,中途不能停。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眼看只要将棺木抬到新墓穴的时候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棺木抬不动。
  八个年轻小伙憋的脸红脖子粗愣是抬不动棺材。李家族人议论纷纷,脸色也都变得极为难看。
  老话说棺材重万斤,后人守孝灵。意思是说遇到抬不动的棺材寓意家中还得办丧事,这种情况搁谁家谁也接受不了啊。
  “有可能是新做的棺材湿气重,大伙先等等。”李木匠招呼着众人先休息会,赶忙把我爷爷拉到一旁询问情况。
  爷爷望着新棺木眉头紧蹙,棺木他仔细检查过,是柏木做的,绝不会有什么问题。抬棺的八个小伙都是已婚男人,年轻力壮,庄稼人出身有的就是力气。别说这棺木撑死不过八百斤,就是一千多斤也不该纹丝不动。
  可问题偏偏出现了。
  爷爷将迁坟的所有关节仔细回忆了一遍,并没发现自己哪个地方出错。那么问题应该还是出在抬棺材的人身上。
  想到这里,爷爷不禁问李木匠这八个小伙的详细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