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609

  沈兵瞅准的就是这个漏洞。
  如果黑甲军能比八百里加急还要快呢?
  那是不是就相当于楚军的信息传不到?
  或者说是楚军才刚得到信息还来不及准备?
  这就是沈兵选择夜里进攻的原因,夜色里黑甲军沿着沙河顺流而下的速度没受多大的影响,但楚军八百里加急却快不起来……
  没马镫的马就是这样,夜行要是速度再快的话,一路都不知道要摔多少活,能不能活着到达目的地都是问题,更不用说送信了。
  所以原本在白天半天就能到,夜里只怕就要一夜了。
  路上情况果然如沈兵所料,因为没能及时得到命令,虽有楚军运粮队逆流而上与黑甲军相遇却全然不觉,只以为那是楚军。
  黑甲军前锋为了赶时间那是完全不理会这些运粮队……前锋若是有什么动作的话就很容易堵塞河道影响整个行程。
  但后军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任务就是一路烧杀劫掠,抢到的东西若是战马、粮食、箭矢就连船带东西一并带走,若是装备就沉到河里。
  其实沈兵的命令是只留战马用于路上替换,其它各物则一律沉河。
  但粮食和箭矢对军队来说可是命脉,黑甲军兵士舍不得。
  后来他们才发现其实完全没必要,因为之后一路上迎头碰到的全是运输队,粮食和箭矢多到缴都缴不完。
  一路无人阻拦,黑甲军一个时辰后就赶到了陶城。
  在陶城想不被楚军发现几乎不可能,因为陶城没有直接连着沙水,而是通过一条十里长的运河再过一道水门进城。
  站在城头的楚军远远看到一队船队过来就喝令停下,然后城下的楚兵就打着火把前来察看。
  黑甲军哪里会管这许多,一道箭雨过去就将这几名楚兵射成了刺猬。
  陶城的楚军立时就乱了起来,水门“咔咔”放下,牛角号一阵连着一阵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将一拔拔还在睡梦中的楚军拉上了城头。
  黑甲军则不慌不忙的在运河旁登陆:卸下战马,赶下马车,然后再在城下整队准备攻城。
  “陶城有两千楚军。”陈端向沈兵报告道:“皆为步兵,另外还有一千劳力。不过距城十里有五千楚兵,半个时辰或会赶至。”
  事实证明古时援军远没有这么快,因为情况不明不会随意派出援军,另外还要整军、步行等,最后这批援军近一个时辰才赶来。
  沈兵点了点头。
  他早就在陶城设下了探子,这些探子已探明情况在这里等着,于是黑甲军一带就能得到最新、最详细的情报。
  “速战速决!”沈兵下令。
  陈端应了声就去安排了。
  王贲在一侧忍不住问了声:
  “副将,这陶城虽说不是坚城,但想拿下也绝非易事。”
  “且我军为不善攻城的骑军,如何能速战速决?”
  陶城构筑密道的事全由沈兵亲卫经手,由于保密原因所以只有沈兵和陈端两人知道,是以王贲才有此一问。
  沈兵笑着回答:
  “我军撤退时便是由此城离开,哪能不做些手脚。”
  “稍候片刻,城门很快便开了。”
  王贲这才恍然大悟,心道原来这一切都是这沈兵设下的计,只怕连退兵也是……这一来自是对沈兵又敬又佩。
  果然,只过一刻钟城内就火头四起一片大乱,接着城门就在一片嘈杂声缓缓从两侧打开。
  候在城门处的黑甲军立时就抽出青铜剑高喊着冲杀了进去。
  城内的楚军见此情况哪里还敢反抗,只能一个个举起手来投降。
  沈兵也懒得理会他们,只让人将他们尽数绑了堵上嘴丢进房内。
  黑甲军则用最快的速度取出放在城东山上的物资并换上楚军骑兵的盔甲……这些是与项络骑军作战时缴获的,沈兵特意留了三千套此时使用。
  当然藤甲这么宝贵的东西是不能丢掉,再放回山洞里藏好。
  转眼间三千黑甲军就变成了三千楚骑,然后旁若无人的越过楚军防线直奔汝阴。
  一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波又一波的运粮队,各个方向的都有。
  这些运粮队都是楚国各贵族运往埠城的。
  此时楚国贵族的意向已被项燕成功扭转,或者也可以说是贵族们知道项燕已打胜仗将秦军驱逐出楚境……更重要的还是项燕损兵不多。
  项燕损兵不多也就代表着大王实力还在。
  如此一来,若战局稳定而贵族不好好表现一番的话,项燕和大王这一回头岂不就要拿他们开刀?
  于是贵族们哪里还敢偷懒,乘着战事还没结束争先恐后的往前线运粮。
  碰到这些粮队,黑甲军也不废话,只是策马上前告诉他们粮食被征用了,令他们将粮食聚成一堆放上一把火烧了。
  这只看得那些运粮队的兵士和劳力一脸懵。
  其中有些人似乎察觉到这些骑军是敌人所扮,但即便想要去报信示警也来不急。
  因为黑甲军就是骑军,而且是轻装简行由大道直奔汝阴……这时代还没有比马匹更快的交通工具。
第二百三十章
汝阴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黑甲军赶到汝阴时才发现有个问题没考虑到……天色未亮,汝阴城门紧闭。
  如果是其它城,比如交通枢纽陶城,那城门就是彻夜未关。
  原因是有大批物资要自陶城进出,关上城门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但汝阴却是后方防线,此时的它既不是前线交通枢纽又不是产粮基地,而是战时重地,于是一到夜里就实施宵禁。
  陈端策马上来问:
  “副将,此时该如何是好?”
  沈兵明白这话的意思。
  如果上前叫门,那必定要接受楚军的严密盘查。
  三千骑军可不是个小数目,任谁都会起疑,到时索要公文之类的,沈兵可拿不出来。
  另一个选择就是在城下等天亮,到时城门一开黑甲军就可分批自几个城门进入。
  问题是若等下去的话,项燕那边送信示警的只怕也赶到了,黑甲军想混入城内就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便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下令道:
  “全军隐藏密林,派出轻骑驻守城外各大道小路,截杀来往信差!”
  陈端应声就去安排。
  古时是平面作战且通讯设备十分落后,所以截杀信差和封锁通讯并不困难。
  比如现在,几乎可以肯定项燕方向来的信差是骑马且目的是汝阴,那么只需要封锁城外道路就可保汝阴得不到消息。
  于是沈兵就可以带着黑甲军在密林中等着,到天亮后再行动。
  然而进入密林后的沈兵一想又觉得这也不是很妥当。
  因为项燕似乎还有另一种通讯方式……
  从项燕那通讯汝阴的确只能走陆路,也的确从防线这一端可以封锁。
  但是……
  这么大的事项燕自然会通过信鸽通知寿春,楚王负刍若是得到消息,又岂能不派出信差自另一方向通知汝阴?
  甚至寿春还会向城父及汝阴两城派出援兵。
  若黑甲军等到天亮而寿春先一步通知了汝阴甚至援军已赶至,那岂非同样功亏一篑?
  正在沈兵愁眉不展时,就见陈端来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