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0/609

  “想要攻占陈城并不容易。”
  沈兵顺势将话锋一转,指着地图上的安陵对杨端和说道:
  “是以我军应以安陵城为据点。”
  “此城位于秦境且距陈城不过两百里,若兵力及补给源源不断运往安陵,我大军在陈城作战便无补给之忧。”
  杨端和听着不由皱了皱眉:
  “校尉所言极是,可是……”
  “这安陵却不是我等想要便能要得到的?”
  沈兵故作疑惑,问:
  “为何?”
  杨端和解释道:
  “这安陵城乃魏国安陵君所有,大王为安抚魏国军民,特留安陵君保有封地。”
  “是以,此城虽纳入秦国版图,却无法说驻便驻!”
  沈兵说:
  “如此,便只能上报大王由大王决策了。”
  杨端和回答:
  “正该如此!”
  沈兵其实是知道这些的。
  这安陵城是魏国亡了之后被秦国收编保留了自治权的城市。
  之所以保留其自治权,一方面是安陵城城防坚固且有上万精兵,秦军要将其攻下难免会损兵折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安陵君表示愿意归降秦国,条件就是保留安陵城。
  嬴政一想,要留封地就留吧,此时的秦国正处在用兵之时,强攻安陵不划算。
  另一方面,嬴政又希望以此给别的魏城乃至还未攻下的楚、燕等国一个示范:只要归降,寡人还是可以留你等性命甚至封地的。
  于是这安陵城就这样留了下来。
  沈兵之所以希望以安陵城为基地,其实就是要给嬴政一个麻烦:
  这自治的城哪里能让秦军入驻的?
  秦军入驻之后还不将他们都缴了械了?
  然后这还算是自治吗?
  如果这安陵君只是个傻瓜也就罢了,三两下被嬴政忽悠了就砍了头。
  但偏偏这安陵君又是个聪明人,尤其他手下还有个很有胆识的谋臣叫唐雎。
  于是“唐雎不辱使命”的典故就出来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沈兵一想到这就是一把辛酸泪啊!
  初中文言文要求要背诵的,沈兵那是背了几天也没能背下来,结果被打了好几次手心。
  如果可以,沈兵倒是要回去问一声:
  “老师老师……唐雎不辱使命是因我而起。”
  “如果不是我要拖延时间指定这个安陵城为进攻基地,唐雎就不需要出使秦国!”
  “我身为参与者是不是可以不要背诵?”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沈兵心下盘算着:
  杨端和这去请示一下,嬴政又派人出使安陵,安陵再回复……
  然后彼此回来回去的,再到唐雎出使闹上一出最终还是没能把这安陵借来。
  怎么说也要一个月吧?
  然后,咱就说原本的方略都是以安陵城为基础,大王既然没把这安陵城借来,那就要重新规划一番。
  然后“叭啦叭啦”又是一个月。
  差不多就是开春时节冰雪融化的时候了。
  那时就真准备妥当了。
  杨端和当然不知道沈兵心里的这些小九九,他还在想着该怎么跟大王说这件事。
  沈兵其实也不是存心想瞒着杨端和的。
  但这事动不动就是“欺君之罪”……所以杨端和还是不知道为好。
  想了想,沈兵觉得演戏就该演全套,顺便制定了一个以安陵为基地进攻陈城的作战计划……
  第二天嬴政就收到了这“方略”。
  嬴政一边看一边点头,他对这方略还算满意。
  更重要的是这方略是沈兵制定的,沈兵制定的方略当然没问题。
  只是……这安陵有些棘手。
  想了想,嬴政就对身旁的李斯说道:
  “派人出使安陵。”
  “寡人要以五百里地与安陵君交换安陵!”
第一百九十二章
密信
  事情果然不出沈兵所料,隔天沈兵就从杨端和那得到消息,说是大王已派人去出使安陵了。
  于是沈兵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一半,暗道还好这嬴政没鬼迷心窍的不顾一切下令发兵,否则这一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沈兵这边不顺利,项燕那也好不到哪去。
  项燕派人送信去寿春要求再调五万兵却许久都不见发兵。
  项燕一再派人去催,也有如石沉大海没了踪影。
  另外,本应从寿春发来的粮草及箭矢也是有一波没一波,这使项燕不得不去齐国要粮。
  项燕叹了一口气,暗道自己对于楚国来说终归还是外人。
  如果从渊源来说,项氏一族的确是外人。
  百年前项氏原本是洧水(陕北延河)旁的一个小国,名曰项国。
  这项国大王是个会盘算的人,他认为自己这小国如果参与中原各国的杀伐,很容易就会被灭国且不留痕迹。
  于是他打定主意只守自己一亩三分地不出战。
  结果在齐国为霸主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号召中原各国共抗外夷入侵时,项国依旧不参与。
  平常的争战不参与也就罢了,春秋时期还讲“仁义道德”,只道你是与世无争于是情有可原。
  但共同对抗外夷入侵的战斗也不参加,这就过份了。
  于是齐国秘密会盟做出决定,要灭了这项国。
  灭项国很容易,鲁僖公以打猎为名带上几万兵就做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0/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