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609

  一千水军占领牵城引来秦军,两千水军埋伏在下游断其邯郸逃路,两千水军埋伏在上游断其大梁退路。
  再有三千水军为主力埋伏在曹州城外,只待秦水军一来便正面进攻。
  另两千水军布设在左右两侧为策应。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却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秦水军。
  项燕在帅府内走来走去就郁闷不已:
  这又是什么情况?
  秦水军不是有车轮战船吗?
  不是其进如飞吗?
  那秦水军不应该很容易被引出来吗?
  也难怪项燕会这么想。
  项燕对沈兵做过一番调查,知道沈兵在半年内便由一名砲师操士“蹭蹭”的升到校尉,爵位也到了官大夫。
  若是换作别人,短时间内就有这成就且还制出并装备了其进如飞的“车轮战船”,那还不飘飘然目空一切?!
  再加上眼前又有一个这么好的鱼饵:一千楚国水军。
  这正好是练兵表现的时候,此时不出战更待何时?
  项燕又哪里会想到这沈兵怕死着呢。
  沈兵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想保命,升高也好、晋爵也好,都是为保命这一个终级目标。
  若是保不住性命,一切都毫无意义。
  其实也的确没有意义,命都没了还要其它的做什么?
  只是许多人在欲望的驱使下看不明白这点罢了。
  白起如是,李牧如是,王翦也如是……
  沈兵不同,他明白这一点,所以当然不着急出战。
  这项燕却是越等越焦燥。
  原因是有了上次被水淹的经历后,项燕对沈兵又恨又怕。
  恨,是因为十余万大军被沈兵这么一淹就灰飞烟灭,就连他自己也是死里逃生狼狈不堪。
  怕,则是项燕原本以为大梁之战已必胜无疑,接着的形势就是联合各国残军反攻秦国,虽不敢说全面取胜,但至少能与秦分庭抗礼。
  哪里想到突然来了波洪水……
  唉!
  项燕重重的叹了口气。
  这沈兵如何就能想到破冰放水之计?
  这给项燕留下了心理阴影且打击了他必胜的信心。
  这阴影只有杀了沈兵才能抹除,信心也只有在沈兵死后才能恢复。
  因此项燕才欲除之而后快。
  想了想,项燕就对亲卫下令道:
  “命令水军,加快运送粮草、物资,加紧在牵城构筑工事!”
  亲卫应了声就下去传令。
  如果这条鱼不上钩,那么就干脆摆出要在牵城长期驻守的姿态,看你还能怎么着?!
  然而秦军方面还是没动静。
  正在项燕疑惑时,突有一天就见亲卫来报:
  “将军,秦军自大梁来攻。”
  项燕大喜,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问:
  “可是车轮战船?有多少艘?”
  亲卫回答:
  “正是车轮战船,有百余艘!”
  项燕暗道一声好,总算是将这厮逼出来了。
  百余艘战船,以每艘25人计少说也有两千余人,也就是说秦水军这是倾巢而出。
  项燕没有迟疑,下令道:
  “传令下去,准备迎敌!”
  “此番定要让那秦军有来无回!”
  亲卫应了声,就出帐传令。
  项燕在帐内来回走了几步,想想又不放心,干脆带着亲卫赶往战场亲临指挥。
  项燕将指挥部设在黄河东岸的一座山上。
  此处可以俯瞰远眺河对面的牵城。
  不多时就见上百艘挂着黑旗的秦军战船顺流而至,依稀可见其两侧车轮击水,确定是车轮战船无误。
  项燕对照了下地图,见其已过了第一道埋伏进入楚军包围圈,心里悬着的大石便放下一半。
  暗道今趟沈兵这厮便是神仙也难逃了。
第一百八十章
打草惊蛇
  驾着车轮战船闯进楚军包围圈的并非沈兵的黑甲军,而是李岩所领的步兵。
  沈兵之所以要求杨端和再给半个月时间是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李岩等一干步兵需要些时间训练。
  这一点并没有什么难度,毕竟车轮战船操控十分容易。老式战船还有齐力划桨保证两边平衡的问题,车轮战船却只需要脚踩就行了。
  如果说有什么需要训练的话就是掌舵、摆阵,另外再加强下弓弩。
  这些对于训练有素的秦军来说只需练个几天……秦军甲士大多都是由弓弩手晋升的,所以弓弩当然不是问题。
  另一个则是编筐艺人那边赶赶工,半个月后剩下的一千余套盔甲就完在了。
  于是黑甲军就是名副其实的黑甲军:战船、青铜剑、弓箭、盔甲等一应俱全。
  另外还有长戟……水军用的长戟与步兵用的长戟有些不一样。
  步兵用的长戟比较复杂,可以刺、勾、划、挑等。
  这很正常,因为这时代还有车兵,车兵中就有一名执戟甲士,他的任务就是在敌我交错时用长戟的锋刃划伤敌人……通常不会刺,因为其反冲击力会将戟士撞下车来,所以长枪反倒不合适。
  水军使用的长戟要比步兵简单得多,它其实就是一根尖头长竿然后加个钉形头。
  它通常不是用来杀伤敌人,而是钉住敌人战船然后将其拉近身强制步战。
  这一点沈兵不提倡,黑甲兵此时的长处就是弓射,步战应该尽量避免。
  反而是李岩那些在船上的步兵要尽量使用这战术。
  一切准备妥当后,沈兵便让李岩带着两千五百名步兵驾着车轮战船开往牵城。
  实际上是杨端和下的命令。
  沈兵是校尉而李岩却是副将,按常理该是李岩命令沈兵。
  这也是李岩一直愤愤不平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李岩带着部下赶到牵城看到分散在各山头的楚国水军时,马上就用旗号命令部队分散进攻。
  步兵校尉刘惦驾着另一艘船从后方赶了上来,隔着十几米朝李岩请示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