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561

  魔礼海不解:“当年神君与我那三个兄弟斗法,不就用的这一招么?最后不是一样出去了?”
  顾佐道:“当年和他们斗法,进的是混元伞,杀掉你那兄弟,便可从混元伞中出去。但如今进的是我这山河鼎,我该如何?杀掉我自己么?”
  如意帝君道:“既然当年神君能进这山河鼎,又怎会出不去呢?”
  顾佐很难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他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多年,只能猜测着解释:“诸位有没有试过地洞探险?有时候我们进入一条狭窄的地道,使劲各种手段,终于钻进去了,但想要出来的时候,却难如登天,为此而卡死在地洞中的不在少数。这就是进去容易出来难,民间又有俗语,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
  李十二道:“这有何难?以飞剑将山洞地道拓宽。”
  魔礼海道:“没有飞剑,也可缩骨,轻轻松松进去山洞。”
  如意帝君道:“孙悟空、猪八戒、杨戬他们都会法天象地之术,诸般变化使出,化作一只飞鸟,来去自如。”
  顾佐无语:“打个比方而已……”
  东华帝君制止他们:“好了,不要说笑,神君能否说得详细些?”
  顾佐道:“大约从十年前开始,我便尝试着想要出去,但我发现,无论我怎么往外闯,最后都会回到这里,就好像眼前有一条屏障,我以为穿过屏障就可以回到外面,可惜过去了以后,发现还是这里,无论向前还是向后,向左还是向右,向上还是向下,终点就在我的脚下。”
  东华帝君等都仔细思索着顾佐描述的景象,努力去理解这种情况。
  “鬼打墙?”
  “虚空通道折叠?”
  “圆环?”
  顾佐摇头:“我在洞府世界中——洞府世界由山河鼎演化,所以本质上我依然在山河鼎中,山河鼎又在我气海中,我便在我气海中的山河鼎中,以此类推,我在山河鼎中的我的气海中的山河鼎中的我的气海中的山河鼎中的……”
  说到这里,顾佐摊了摊手:“不管我怎么走,前方都有无数个我自己在等着我,诸君明白了?”
  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怪圈,就算是东华、如意、魔礼海和李十二这等人物,想要理解和明白也非常困难。
  思量多时,东华帝君给了个建议:“神君要不要自杀试一试?自杀后可以投胎转世。”
  顾佐问:“若是我自杀,死的是里面的我还是外面的我?会不会两个都死?”
  东华帝君摇了摇头:“再想想。”
  如果内外顾佐皆死,那恒翊三界必将消亡,大家一起死,这个点子虽然有一定可行性,但风险实在太高,当即被否决。
  李十二问:“如果外面来个帮手,能不能助我们脱困?”
  这是借用外力的想法,但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才能让外面的人知道,也就是怎么知会他们,二是外力来了以后,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暂时都无法解决,所以这个思路也没什么用。
  几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这各种可能,但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各种可能都不可能,魔礼海道:“不如把你那个参军请来,他的鬼点子多,或许能找到办法?”
  李十二也赞同:“他馊主意是挺多的,就是有点下作。但这个时候也不管是不是下作了,能出去就行。”
  道兵顾佑被招到气海虚空中,在听明白了来龙去脉之后,略作沉思,提了个建议:“当年咱们跟随太师逃离通道玄都世界,用的不是连山太极蟠龙阵么?此阵既有跃迁虚空之能,是不是也能将太师送出恒翊三界?”
  这个主意还不错,听上去的确有可能,而且连山太极蟠龙阵是田谷十真人所创,对于眼前的困局而言,说不定就有针对性的奇效。
  顾佐拍了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想到?”
  说干就干,连山太极蟠龙阵的图纸顾佐一直装在脑袋里,需要什么材料他也门清,当即列出长长的名录来。
  这座大阵的建造立刻被提上恒翊三界首要日程,由东华帝君掌总挂帅,合三界之力开始打造。
第三章
造物
  洞府世界,雨王梦到天降符诏,符诏告诉他世界有难,让他向上天祭祀,消解此厄。
  雨王惊醒时,来到门外,望着天上隐隐闪过的电光,听着隆隆的雷声,似乎冥冥之中有神灵在向他启示。于是他彻夜未眠,天亮之后便立刻召集重臣族老议事。
  他自小天赋异禀,又是带领部族走出大洪水之灾的首领,威望素重,所有人都相信,雨王受上天眷顾,与仙神们可以沟通,既然他说要祭祀,那就一定是受了启示。
  只是雨王罗列出来的祭祀品实在太多、数量又大,林林总总不下数千种,搜集起来十分吃力。
  不仅如此,还要按照符诏的要求,将这些材料打造成各色法器,这更是极耗时间的事务。
  有族老提议,是否能延缓些时限,却被雨王严令拒绝,他要求六年内全部备齐,于泰山之巅建法坛,举办隆重的祭祀之礼。
  负责营造的重臣询问:“法坛立时,向天上哪位仙神奉祭?”
  雨王沉思多时,道:“托梦者,为东华帝君,但帝君言道,创世者为白虎神君,众仙皆列神君座下,故此,奉祭之神当为白虎神君,祭坛以白虎为旗!”
  泰山顶上的营造工程立刻开始了,部族召集了上百名能工巧匠,日夜不停建造祭台和白虎神君殿。
  又有雨王亲自带领数千人,四处搜寻祭祀之物。
  对于一个只有十万人的世界来说,已经堪称举国之力了。好在参与营造和搜集的都是修士,雨王自家就是炼虚后期高修,干起活来效率很高,否则还真支应不起打造连山太极蟠龙阵的巨大消耗。
  让洞府世界搜寻的材料只是所需材料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则由天界众仙自行寻找——对于一个只有十万人的部落,要让他们全部找齐的话,实在太难为人了。
  其中甚至有些材料恒翊三界都没有,就只能由顾佐演化世界,通过山脉的碰撞、地火的喷发来堆积创造,其中当然少不了各种规则的参与,比如岁月枯荣、相生相克、地火水风等等。
  还有些珍稀的灵花灵草,则由东华帝君负责,通过生生不息之道自然繁衍。
  在搜集材料和炼制子阵盘法器上,顾佑继续干他老本行,充任东华帝君的参军之职,按照当年的南吴州经验进行编组,分了灵矿组、灵草组以及灵兽组,又将整个工程分解为三大阶段、十六个步骤,各担其责,按节点完成进度。
  这便是顾佐当年提出的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和绩效式考核,此所谓五式工作法。当然,最后的绩效式考核并没有意义,事关大道生死,没人敢偷懒懈怠。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合三界之力,终于将所需的绝大部分材料搜集到手,打造成了合用的子阵盘,所有参与的仙神都得到了极大的收获,如李十二、齐漱冥、朱梅等都摸到了真仙帝君的门槛,其余人也成了资深合道。
  绿袍祖师和树妖姥姥甚至离真仙帝君只差半步之遥。
  各种子阵盘差不多准备妥当,都堆积在泰山顶上,准备用来炼制最后的四十根蟠龙柱,但还缺少十七种材料,都是最基本的原材料,涉及二十三套子阵盘。
  其中包含黄精白花石等七种原矿,宝华七叶草等六种灵草,青腰玉峰鸟羽等四种灵兽材料。
  于是大伙儿又凑在一起分析这些材料在阵盘中的作用,看哪些是可以替代的。这些材料里,七种原矿都找到了替代方案,可以通过炼制复合材料取代部分功效,唯有六种灵草和四种灵兽无法替代。
  怎么办?在这样一个封闭的世界中,如果没有,那就只能创造。
  顾佐也是拼了,当众演法,从宝华七叶草开始试制。
  取过一根普通的马尾草,一层层将草叶的内部结构拉大,以投影的方式呈现于空中,正如他当年在奎宿星府讲法时一样。
  最后呈现的便是两仪螺旋微尘图,他向众仙道:“宝华七叶草的功效,在于其中的宝华之光,但宝华之光并非此类七叶草的全部结构,我们可以进行对比。”
  说着,又取过一根形状相似三叶草,同样投影具现其两仪螺旋微尘图。
  两张微尘图继续放大,放在一起比较,将两者之间的差异部分显现出来,道:“实际上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异同……诸君请看,九成以上的两仪螺旋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只有这么一点。”
  在众仙的惊叹声中,顾佐下达任务。
  第一步是搜集一千种灵植,比对他们相同之处,将相同之处的结构找出来,以此为基准,找到构建宝华七叶草可以通用的结构。
  第二步是搜集可以找到的所有闪光灵植,将他们具备自我特性的那一段结构挑出来,逐项比对,将其中带有共性的发光结构找出来。
  第三步是将通用结构和发光结构结合起来,形成宝华七叶草的初体,再通过各种试验调试完善,令其符合炼制阵盘之效。
  第四步是开展灵植,获得大量宝华七叶草。
  经过半年的比对、半年的结合调试、三个月的灵植,九株宝华七叶草在青云山中成功长大。在逐一测试之后,筛选出其中最符合要求的那一株。
  这么创造出来的宝华七叶草已经不能称为宝华七叶草了,最符合要求的那一株甚至只有四叶,但只要满足阵盘炼制的要求就好,谁又管它是四叶还是九叶。
  剩下的八株灵草也没有销毁,被东华帝君万般小心的种植在了四座仙山之中,他感叹道:“造物之能,这可是圣人手段啊,没想到我东华也参与其中了。”
  灵草大成的这一刻,恒翊三界共闪奇异光华,这是绿袍老祖和树妖姥姥领悟了大道规则,进入真仙帝君之境。绿袍老祖领悟的是收魂夺魄,树妖姥姥领悟的是无根生木。
  他们领悟的两条大道规则,同样成了恒翊三界的规则之一。
第四章
五十年
  顾佐打开了造物之门,但恒翊三界中,唯有东华帝君能跟进门来,其余众仙依旧不得其门而入,包括魔家四将、如意真仙在内的很多仙神都已经可以演示两仪螺旋微尘图了,但要让他们改动其中的构造,还是做不到。
  于是由东华帝君和顾佐分别牵头,将众仙分成两组,东华帝君负责剩下五种灵草的创造,顾佐负责最难的四种灵兽。
  一年又一年,众仙为了逃离此地,埋头苦干,不辞辛劳,在失败和成功之间来来回回。
  东华帝君创造了上百种灵草灵花灵树,顾佐也弄出来六十余种奇特的灵兽灵禽,令恒翊三界中的物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泰山之巅,云雾笼罩,山顶已经上不去了,不知何时于云雾交界之处立了一座天门,天门上镌刻着三个大字——“南天门”。
  就连洞府世界修为最高的李僾和刘亦非两位炼虚圆满境的长老,都难入天门半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