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掉崇祯面前(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奴婢明白!”王承恩回应一声后,忍不住感慨道,“先生学究天人,抽丝剥茧之下,当年这事肯定会大白于天下!”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感慨道:“没想到先生对于刑名也这么精通,实在是了不起!”
看着张明伟就只是二十多岁而已,所思所想竟然如此缜密,当年的事情,竟然能说出这么多方面去查,真得是太厉害了!
如果说崇祯皇帝之前觉得孔圣那样的追求,只是张明伟的奋斗目标而已的话,那么这时候,想着张明伟学识的渊博,他真觉得张明伟说不定真有这个本事。
他们自然不知道,后世的信息爆炸,远非这个时代的人可比。
张明伟光看过的破案影视剧,都不知道有多少。各式各样的案件,各种逻辑推理等等,都见多了。就他刚才所说得这些,后世的人,基本都能说得出来,一点都不稀奇。
因此,张明伟听了他们的夸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多少得意,反而叮嘱王承恩道:“这些事情,越低调进行越好。最好不要让外界知道我们已经对当年的事情开始怀疑调查了。”
这又是谨慎的态度,让崇祯皇帝听得连连点头,不等王承恩回答,就跟着叮嘱道:“就按先生的意思去做!”
“奴婢明白!”王承恩听了,连忙答应下来。
随后,他转身想走,猛然间想起什么,就立刻转回身子,“噗通”一声跪下,给自己打了两个巴掌,才向崇祯皇帝奏道:“万岁爷,奴婢实在该死,这些年来,手头也存了些银子,奴婢知错了!”
刚才的时候,王德化要反咬他时,得亏张明伟帮了他一把。如今他要去查王德化,这事儿就必须先给崇祯皇帝交代清楚了才行。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脸色终归是有点不好看的。
自己省吃俭用,为钱粮操碎了心,结果手下的家奴一个个都在贪钱!
不过好歹他知道了王承恩的忠心,又有张明伟事先说了,如今王承恩也自己认错了,他就沉着脸说道:“一共有多少?”
相比他这么着紧银子,如果换成嘉靖皇帝的话,说不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是帝王之术的不同,当然,也有时代背景的不同。
“现银大概两万多两,加上宅子粮田的话,折合起来估计是十多万两左右!”王承恩心中有点忐忑地回答道。
崇祯皇帝听了,盯着王承恩没说话,一直盯得王承恩的额头都开始冒汗了。
张明伟见此,刚想劝几句时,就听崇祯皇帝冷声说道:“朕念你一片忠心,交出两万两现银,其余就都赏你了。”
王承恩原本想着按照他对皇帝的了解,估计这些都会交出去的。结果没想到,皇上竟然如此大方,他立刻明白,这是看在一起上吊的份上,因此,他连忙谢恩的同时,也非常感激张明伟这个贵人。
两万两银子交出去虽然肉疼,但从此以后,可以坦荡荡,也算是划算了。
张明伟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微一笑。崇祯皇帝虽然极度缺钱,但不管怎么样,都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手段还是有点的。
于是,他也跟着对王承恩说道:“你是青史留名,为后人所敬仰的。钱财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要看开一点。有陛下和太子在,总不可能让你为生计发愁,对吧?”
“对对对……”王承恩听得连连点头,就像小鸡啄米一样。此时的他,是真得非常开心!
作为宦官,最为担心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再得宠,换了皇帝的话,都不可能有以前的权势。因为太子身边的宦官,必定会上位。
但如今的王承恩却是知道,他应该是不会有这担忧了。而这一切,都是这位贵人带给他的。
过了一会之后,看着王承恩消失在殿门处,张明伟转头对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陛下解开了王公公的包袱,他查起其他人来,就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崇祯皇帝听了,露出了一点笑容,点点头。张明伟主导的这个事情,他算是满意的。
此时的张明伟,给他的感觉,就好像方方面面都非常厉害一样的,因此由衷地称赞道:“先生之才,真乃朕生平未曾所见!”
那可不,张明伟如果只是多了三百年见识的话,未必有多厉害。可是,他是经历了互联网信息爆炸洗礼的,那就不一样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张明伟越厉害,那就说明中兴大明越有希望,他当然是高兴的。
顿了顿之后,崇祯皇帝又问出了他最关心的话题,神色也更是期待,想要听听张明伟的回答。
第011章
民生
他的问题,就是大明局势已经如此恶劣,该怎么破局?
之前张明伟正要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被王德化给打断了。
只要是稍微有点眼力的,其实都能看出,这时候的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哪怕大明主力没有灭亡,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无力回天了。正是如此,连在皇宫大内,从未出过京师,最不愿意大明灭亡的崇祯皇帝,都已经感受到了亡国的气息。
这不是危言耸听,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情况。
松山之战的背景,就是投靠了建虏,担任建虏内秘书院副理事官的张文衡,向皇太极奏报了大明的情况,从而引发了皇太极再次攻打宁锦防线。
这汉奸说:“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日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这段描述,张明伟当年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印象非常深刻。
此时听崇祯皇帝再问,他就先引用了这段话,然后脸色严肃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段话真得不是夸张,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我衡量再三之后,向陛下建议……”
崇祯皇帝此时已经从亡国之君的打击中恢复了,但听到这些话之后,脸色还是白了白,随后连忙回应张明伟道:“先生请说!”
张明伟听了,便转头看向朱慈烺说道:“第一,太子南巡。万一我和陛下尽力而为,最终还是没能成功的话,大明依旧是有主心骨,不会再出现南明历史上的诸王争位,众臣因此而争权,大敌当前却还内耗不断。”
崇祯皇帝已经通过纪录片看到了南明历史。因此,他对于这个提议,没有丝毫抵触,立刻点头道:“就按先生说得办!”
至于让太子南巡这种事情,从未有过,此时的他却是不在意的。毕竟大明都要亡了,要是还有各种顾忌,那就真傻了!
事实上,从前几年开始,崇祯皇帝为了能挽救局势,就已经各种不在乎了。
比如说,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河南巡按御史张任学见流贼遍及天下,祸害百姓,而诸将却畏惧不敢战,因此他上奏,要求“改任武职,横枪跃马,为朝廷讨平贼寇”。
但是,这个事情立刻引发吏部、兵部和都察院的强烈反对,说“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先例,可以准许他仍然以监军御史的名义总管军事”。但是,崇祯皇帝最终我行我素,准了张任学所奏,封他为都督佥事,河南总兵官。
历史上说崇祯皇帝想南巡,但是最终被文官劝住了。只能说如果他真决定了,那不管用什么理由,都不可能阻止崇祯皇帝南迁。归根结底,还是他自己不愿意走而已。
此时,张明伟提出太子南巡以备不测,对于已经知道历史结果的崇祯皇帝来说,当然不会管有没有先例,一口就同意了。
张明伟听了之后,还是脸色严肃地问道:“陛下,如今在长江之北的赋税收入如何?”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脸色一黯,仰天叹道:“遍地都是流贼肆虐,那还能收到多少赋税!”
“那就不要收了!”张明伟听了,立刻接过话题,语出惊人,顿时吸引了殿内几个人的目光,“反正收不上来,陛下不如下旨,长江以北各州府,赋税就由地方官减半收之,所得钱粮用于巩固城防,募集民壮守城。如此做法,有三大好处。”
崇祯皇帝的脸色严峻,认真请教道:“还请先生赐教!”
“第一,是争民心!”张明伟非常认真地,提高了声音强调道,“大明要想中兴,民心最为重要。”
顿了顿,他就立刻解释道:“朝廷的威望,已经被土豪劣绅,特别是如贼一般官军给祸害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流贼李自成之所以最后从众多流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了百姓的拥戴。陛下,民心这种事情,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朝廷一定要重新争取民心才行!”
“陛下你想一下普通百姓,在平时所交赋税的基础上,还要另外再交三饷,可还有天灾人祸。那些没有从贼的百姓,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张明伟严肃地盯着崇祯皇帝的脸说道,“在这种时候,有传言,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你说,一边是活不下去了,一边能活下去,普通百姓会怎么选?”
民间的惨状,其实已经有御史上奏过,崇祯皇帝也看到过。因此,虽然张明伟没有详细描述什么易子而食,但是他却立刻想到了那几份奏章。
“父皇,先生说得有道理!”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烺,忽然开口附和道,“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必须要重视百姓之利,社稷才能安稳之。”
孟子的这段话,并不是说老百姓比君王更重要。而是论断君王的统治要牢固,就必须要非常重视民生问题。要不然,孟子也不会被封建帝王尊为孔孟并称的圣人。
虽然张明伟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但他没想到太子能说出这番话来,一时之间,让他不由得赞许地向朱慈烺点了点头。
崇祯皇帝也是没想到,有点欣慰地点点头道:“嗯,用心听先生教导!”
太子见自己的见解受到表扬,不由得有点欣喜,便连忙答应一声,继续洗耳恭听。
崇祯皇帝转而看向张明伟,眉宇间还是有忧虑道:“先生所言极是,可如果不收赋税的话,朝政开支如何得来?军饷又从何而来?”
“短期粮饷,王德化这样的,我估计能得不少。大明养肥了那么多汉奸贪官,无良勋贵……”张明伟说到这里,露出一点狠意道,“只要一步步地来,先安内宫,再安京师,他们就全是待宰的肥羊!”
对于这些人,崇祯皇帝当然是恨死了。他要当亡国之君,就是这些蛀虫给害的!因此,他对于这个提议当然不会有意见。
“减免赋税,赢得民声。同时还要宣传流贼之祸害,并戳破流贼之谎言,真要均田免赋,流贼难道喝西北风就能活?”张明伟说到这里,冷笑一声道,“舆论战要重视,是争取民心最为重要的一环。另外,总结各地守城经验,编练成册,下发地方官。同时给予地方官员更大权力,如遇流贼、建虏攻城,此等情况下准其征调城内所有物资,包括藩王官绅的。毕竟一旦城破,这些全会便宜流贼、建虏。”
崇祯皇帝听他这话,一开始还有点犹豫。想着这么一来,会不会有不听话的藩镇出现?
不过这个念头一出现,就被他自己给否了。
因为大明地方主官都是异地为官,且不可能长年为官一地,是没法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就算万一真有出现,那其势力也只局限在一城一池,压根没法和朝廷对抗的。
再者说了,他认为张明伟说得非常对。与其担心有可能会出现的“藩镇”情况,还真不如想想万一被流贼、建虏攻破城池的情况来得更实际。
因此,崇祯皇帝在张明伟说完之后,便立刻点头附和道:“先生所言极是,如果城破的话,只会白白便宜了流贼、建虏,壮大了他们的实力。”
在原本的历史上,地方官可没有这种权限。只有少数几个狠人,遇到贼寇攻城时才会这么做。大多数官员,却是去考虑城池保住了的话,会被豪强藩王攻击,最终没有好果子吃。因此,大部分官员都不敢得罪豪强藩王,结果自然是被破城地多。
张明伟接着转头看向朱慈烺道:“太子这边,并不只是简单南巡而已,也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朱慈烺一听,立刻变得更为恭敬了一些,恭声请教道:“还请先生赐教!”
对于自己能为中兴大明,挽救大明朝于亡国之危,说实话,朱慈烺这个小屁孩是有一种使命感,非常兴奋的。
第012章
太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