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08

  “你敢!”
  那人听闻泉井二字,脸色已经有些变了,怒道:“詹文君,你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娘,懂得些什么!休要胡来给郭勉惹祸。”
  “哦?我不懂的东西却是有的,但我懂的一点,像你这样的人,其实最是怕死!”
  “你……你可知道我是什么身份?要是敢对我动刑,我让你,不,我让你们整个郭氏都不得好死!”
  “好大的口气!”
  詹文君淡淡的道:“来人,送他去寒泉!”
  寒泉主掌江湖,对这种来历不明的人,向来都是送到寒泉中进行处置。
  那人终于有些慌乱,色厉内荏的嚷嚷道:“且慢!詹文君,你屏退左右,我告诉你我的身份!”
  “事无不可对人言,有什么话无须隐瞒。”
  “好!你别后悔!”那人恶狠狠道:“我是……”
  “堵住他的嘴!”
  一直静坐的十书突然发话,立刻有两名泉井的泉工上前用封口铁塞堵住了那人的嘴。他面色惶急,挣扎着叫了起来,却为时已晚,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
  “先带下去候着,不要动刑!”
  那人被带下去后,詹文君静静的看着十书,等她给出合理的解释。
  十书望了望徐佑,徐佑一笑,道:“我先告辞……”
  “无妨!”十书眉头紧锁,道:“此事郎君听了就忘,不要流传出去即可。”
  徐佑点点头,道:“放心,我优点不多,口风紧正是其中之一!”
  “这个人我认识!”
  这一层徐佑和詹文君都已经猜到,要不是认识,十书也不会在他即将表明身份时封了他的口。
  重点是,这个人的身份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十书如此的小心谨慎,如临大敌。
  “我之所以认识此人,是因为曾在金陵的东宫之内,见过他站在衡阳王的身后!”
  詹文君和徐佑同时脸色大变!
第七十六章
突变
  徐佑对衡阳王并不陌生,当初在晋陵时袁青杞就因为被逼婚而问计于他。至于太子,更是深深的印在了骨子里,倾尽江河之水亦不能忘。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这个平凡得不像是门阀侍女的十书,竟然能够出入东宫,上得了如此大的台面。
  徐佑心性坚毅,等闲不会为外物所动,可此时此刻,却真的惊呆在当场。
  “你确定?”
  詹文君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那年上元节,我随……殿下,”十书看了眼徐佑,但还是决定说出一切,毕竟事关重大,有个聪明人做参谋总是好的,“从江夏赴金陵进谒主上,太子代主上设宴,请在京的诸王齐聚东宫,共叙兄弟久别之情。我清楚记得,这个人名叫李季,是衡阳王的侍卫之一,当然了,那时的他锦衣在身,意气飞扬,不像今日这般落魄,但样貌却是没变,所以刚才一进来,我就认出了他。”
  徐佑心中一动,终于明白为什么十书能在詹文君面前如此的放肆,为什么郭勉在大力扶持詹文君时,还要留十书这样一个刺头来给她添堵,究其原因,十书原来是江夏王的亲信!
  只看她能够跟随江夏王参加太子的宴请,就明白此女的身份不容小觑,就算不是绝对心腹,也跟郭勉的地位差相仿佛!
  或者腹黑一点,江夏王让她来钱塘执掌泉井,是不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对郭勉并不是那么的信任?暗中有监视之意?
  不管真相如何,以十书这样的出身来历,难怪詹文君对她的种种僭越视而不见,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李季……”
  詹文君重复了两次这个名字,皱眉道:“我们跟衡阳王一向没什么来往,他派人来窥探府中隐秘,到底是何用心?”
  “以前是没有来往,只是……”
  十书苦笑了一下,道:“现在却不能这般说了……”
  詹文君也是一等一的厉害,立刻明白十书意有所指,沉吟再三,道:“十书,家舅身处险境,我们四面受敌,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徐郎君也不是外人,与我等祸福相依,任何事都无须瞒着他。你要真的了解前因后果,还请明言相告。否则不知己也不知敌,这一仗我们毫无胜算。”
  十书其实已经下定了决心,正如詹文君所说,那个秘密在李季出现的时候已经不是秘密了,若是再有所隐瞒,后果实难预料。
  “瀑布中其实关着一个人……”
  “是谁?”
  詹文君知道关着人,但郭勉不知出于何故,不让她沾手此事,所以具体是谁却不知晓。
  “当今主上的十七女、海盐公主安玉仪!”
  砰!
  詹文君身子一晃,失手打落了几案上的茶杯。这尊从海外运来的价值不菲的玉杯就这样化作了一地碎片。另一处安坐的徐佑也顿觉呼吸一窒,半响说不出话来。
  海盐公主是楚国名声最响亮的一位公主,行事乖张荒诞,为人放浪不羁,各种趣闻轶事不胜枚举,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最热衷谈论的八卦人物之一,放到后世,绝对是炒作的好材料。
  而在这些或真或假的荒诞传闻中,有一桩不为世人所知,但在最上层的圈子里,却又是半公开的秘密。
  那就是她跟衡阳王的私密情事!
  床底间的那点勾当,向来是国人最爱,更何况身为兄妹,却罔顾人伦,又是天潢贵胄,岂能不引来众人腹诽?不过也正因为牵扯到了天家,所以世族中人大都心领神会,很少敢于公开谈论。就像在袁府时徐佑曾试探着问了一句,就被袁阶引经据典,训了个狗血喷头。
  只是,为什么高高在上的海盐公主,竟然不在金陵帝王都,而是委身在钱塘县这一处山中的瀑布洞穴之内?
  徐佑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思维飞快的运转。看来他和何濡的判断都出了偏差,那天在瀑布边出现的神秘人并不是为了躲避仇家或者隐居修行才住在这种地方,而是为了贴身看守或者保护海盐公主,也只有这等出身的人,才能让一位小宗师放下功名利禄,心甘情愿的蜗居于此。
  “本来这件事做的十分隐秘,从金陵到钱塘这一路昼伏夜出,没有走漏一点风声。到了钱塘直接将人送入绝崖瀑布,除了哑仆每日送去三餐,其他人一律不得接近。此事就连夫人也不知晓详情,更别说他人?可李季的出现,却说明消息已经泄露,郎主不在,殿下那边又隔的太远,我着实无法独自承担这么大的责任,所以还望夫人帮忙拿个主意……”
  徐佑冷眼旁观,既然知道十书来头不小,李季的出现可能会让她惊慌一时,手足无措,但要说什么拿不定主意,求詹文君帮忙的话,却是不安好心,给詹文君挖坑跳。
  用屁股想也知道,海盐公主藏身此地,背后必然牵扯到了天大的干系,郭勉不让詹文君知晓,自然是不想她牵扯进来。现在群龙无首,十书想一把拉詹文君下水,日后要是真出了什么事,也好一起承担上面的罪罚。
  不过就算明知如此,詹文君也没有退路了,只能咬着牙坚持到底。李季找上了门,也就是说衡阳王很可能已经知道了此事。不出明日,源源不断的人马将蜂拥而至,到了那时,几乎山穷水尽的郭氏该如何抵抗?
  一面是刺史府,一面是天师道,再加上一个衡阳王,任何一方都是万钧之重,夹在中间,想要不被碾压的粉身碎骨,谈何容易?
  徐佑突然有种暴揍何濡一顿的想法,要不是他,何至于陷进这样的险境?
  詹文君固然有艰难不可夺志的气度,可这些时日挣扎求全,殚精竭虑,几乎已到了极限,要不是徐佑献计,破天师道之局有望,恐怕早就支撑不下去了。眼见情况刚有好转,又惊闻如此秘辛,恍惚之间,哪里还有半分主意?
  “当下之急,先提审李季,一定要把他剥的干干净净,他肚中所知,心中所念,脑中所想,必须一五一十的挖出来,一点不能遗漏!”
  徐佑当机立断,站起身道:“十书,你的泉井能不能继续存在,就要看寒泉的底蕴了了!”
  十书同样站起,平凡的脸蛋第一次浮现了一丝阴狠,道:“郎君放心,寒泉之中,锥心刺骨!”
第七十七章
透骨白
  徐佑沿着旋转的台阶慢慢深入地下,两边的墙壁还残留着修整的痕迹,有些潮湿的地方长满了肉眼不可见的青苔,而正是这种破败感让泉井更加的不可揣度,也更加的阴森可怕。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脚落在了平地,由于开有风口的关系,呼吸并不急促,但没来由的会觉得心情压抑。两边是并排而列的石室,门楣上刻有不同的名字,分别对应九泉。
  寒泉排在第四位,距离不远,徐佑没有进去,毕竟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虽然不忌血腥,但折磨人的事还真的兴趣不大。
  在外面一间石室坐定,詹文君陪同一侧,吩咐万棋到门口守候,不许旁人进来,对面而坐,对徐佑道:“郎君,可有良策?”
  “敌暗我明,现在言之过早,等十书审出李季的口供,有了佐证,再商议不迟。”徐佑顿了顿,道:“不过有件事可以提前做下,从即刻起,将船阁和泉井的人都放出去,大肆宣扬郭公即将回府的消息。然后由你出面,将詹氏的产业分成四份,分别赠予詹天、詹熙、詹泓和七公詹亮……”
  “啊?”詹文君大吃一惊,若说宣扬郭勉回府的消息,还算是安定人心,给敌人增加压力,但将詹氏的产业一分为四,哪她又何苦这些时日苦苦挣扎?“郎君,先父临别之时,特别叮嘱于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个家散了。况且这个世道如此,没有家族就没有了詹氏赖以生存的根本,这个名姓,必定会在这一代烟消云散,我……我……”
  徐佑笑了笑,道:“夫人放心,我再怎么愚笨,也不会让夫人成为詹氏的千古罪人。之所以如此,只是为了蛊惑人心,让詹天几人暂且不要站在詹珽一边。詹珽能给他们的不过是钱财而已,你许给他们的,却是独立的门户和自掌一家一姓的远望。有了这份远望,就能让我们再拖延几日,等计划成功,詹氏自然还是夫人的詹氏!”
  詹文君沉默不语,时人最重家族,不管顶级门阀还是中小士族,都将一家一姓作为立身之本,力合则聚,分则散,等闲不会分家。
  “这本是下下策,若不是多了衡阳王这个变数,倒也不必走这步棋。“徐佑宽慰道:“只是当下我们已没有选择的余地,要是再不出奇制胜,恐怕等不到计划实施,郭氏就被打压的支离破碎了……夫人,到了那时,詹氏还有存在的可能性吗?”
  詹文君还没来得及回话,万棋推门进来,身后跟着十书,她的神态透着一股如释重负的轻松,道:“李季招了!”
  还是那句话,入得泉井,应该很少有人能够硬挺着不招供,但李季招的这么快,还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李季此来,并不是受衡阳王指使。”
  十书的第一句话,就让詹文君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她继续道:“李季因为在一次狩猎中失手射伤了衡阳王的一个贴身侍从,又被同僚排挤,于数月前被逐出了王府。”
  所谓贴身侍从,熟悉衡阳王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他的娈童而已。要不然也不会因为些许小伤勃然大怒,将李季逐了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