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608

  竺道安的莲华台,就搭在琵琶塔下,临若耶溪而成!
  徐佑和马一鸣赶到时,已经是人山人海,接肩摩踵的盛况。好不容易挤到前排,看到莲华台正中独坐着一黑衣僧人,不像竺法言那么老态龙钟,却也比不了竺无漏的丰神如玉,面目平常,可端坐不动,笔直如山,一幅神光内敛的架势,让人不容小觑。
  台上尚有扬州刺史府和吴郡的官员以及诸姓门阀的家主和名士,顾允、张紫华等赫然在列。而台下更是群贤毕集,黑白观听,仕女成群。除了钱塘观,其他各郡县的道观也派了不少人前来观礼,不乏跟马一鸣一样想要来拍袁青杞马屁的箓将道官们。这些人等闲不入寺庙,借此机会进来开开眼,有那心思跳脱的,趁着和尚们不备,悄悄的去佛殿的僻静处,解开腰带浇一浇水,倒也算是帮老君出了口气。
  马一鸣久在林屋山,天师道里的熟人很多,时不时的打声招呼,再给徐佑介绍介绍,时间很快就过去。眼看到了巳时末,众人望眼欲穿,可山门外仍旧没有袁青杞法驾将临的消息,等待的民众再也按捺不住,先是窃窃私语,不敢高声,可到了午时正,还是不见人影,有胆子大的便开始嚷嚷起来:
  “说好的午时,这算不算无信?”
  “岂止无信,我看是心生怯意,不敢来了吧……”
  “左神元君道法高深,不是我等可以揣度的,或许其中自有深意!”
  “深意?我看就是生了怯……”
  “约的午时,又没说午时正,还是午时末,静等即可,休得妄语!”
  “竺上座五日前的辩诘,我可是在场听了的。戴承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隐居在穹窿山的得道高人,主上征辟数次都辞官不就,这会却出山和竺上座论才性四本,结果如何?惨败不能言!”
  “是吗?哈,为啥人家上座腹中有那么大的学问呢?”
  “这你就不知道吧,有传闻这位竺上座左胸有个小洞,直通腹内,平时用棉絮塞住,要读书时就取掉棉絮,洞里发出的光亮,可以让一室通明。”
  “啊?还有这等异事?”
  “对,我有胞兄在寺内为火工,亲眼所见,还能有假?况且这也算不得异事,真正神异的是,竺上座每月的初八和十九都会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放到这若耶溪里洗干净后再塞回去……”
  “怪不得,怪不得,腹内学问日日如新,我等这般的酒囊饭袋如何比得过?”
  听着身边各种各样的言辞,徐佑也颇觉奇怪,袁青杞的辩才他是领教过的,不说必胜竺道安,但是绝无可能怯战不来。再说了,以袁青杞现在的身份地位,说出口的话代表的是整个天师道的脸面,岂会失信于人?
  可眼看到了午时中,别说祭酒法驾,就是林屋山中也无半点消息传来。身为扬州大中正,本场论衡的主持,张紫华有点坐不住了,此次佛教论衡,虽说是教义之争,可也算文坛盛事,若开场就是收场,未免太过无趣。
  “派人速去林屋山打探,左神元君可下山了么?”
  张氏的部曲还未出发,顾允已经从王复的卧虎司得到消息,原来左神元君刚刚下山,座舟就被六天余孽截住厮杀,眼下困在震泽湖东的小谢塘堰之中,尚未脱身。
  然而这个消息不能发布,与左神元君缺席论衡相比,六天余孽尚存于世的消息更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要知道这些老百姓刚刚从白贼之乱里恢复了点生气,若是再受到惊吓,连顾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激起民意强烈的反弹。
  午时将尽。
  顾允低头和张紫华商议,准备以左神元君宁长意身体欠佳、另择良时为由,结束这场虎头蛇尾的论衡辩诘。
  正在这时,一人分开黑压压的人群,在万众瞩目之下,身穿法服,背负法剑,迎着琵琶塔下的倒影,踏着若耶溪水的清凉,施施然走上了高高在上的莲华台。
第六十八章
有情众生
  “请止步!”
  四名来自郡守府的黑衣部曲上前拦住了路,顾允恍惚间觉得来人有些眼熟,定睛看去,却是一张完全陌生的脸,然后再用神打量了片刻,这才摇头释然。
  其实完全不同,这人肩高背曲,头略前探,故作坦然的姿态下藏着一丝紧张,跟徐佑天然出众、鹤立鸡群的风姿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尊驾何人?”
  张紫华开口询问,对他来说,宁可有人突然出来搅局搞事,也不想让此次备受期待的论衡无疾而终。
  说话的时候,甚至带了点期盼,说不定这人是天师道的奇兵呢?
  果然,张紫华听那人说:“道人林通,钱塘观登箓,曾有幸听过祭酒真人讲解一日道法,自觉受益匪浅,今日领祭酒法谕,特来向上座请教!”
  一言既出,台下顿时哗然。
  什么?
  一个小小箓生,看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竟敢妄言代替宁长意登台挑战竺道安,这已经不是无知无畏,而是胆大包天,滑天下之大稽!
  张紫华眉心微皱,竺道安入主明法寺以来,确实有不少人自负才高前来清谈辩难,可实则志大才疏,往往一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甚至有些人只是粗通文理,就敢登堂入室,自谓初生之犊不畏虎也,反正胜了就名利双收,败了也是应当,并不丢人,还可能回乡做做街邻们吹牛的谈资。
  一本万利,只要胆大,就可妄为,为何做不得?
  所以,此时此刻的林通,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这种以不要脸来搏一把前程的无赖子,但楚国风气如此,只要离经叛道,就会有人欢呼支持。当那些士族中人都不屑的看着徐佑,反而是大部分齐民开始起哄:“让开,让开,让他去!”
  “对,让他和上座辩一辩,说不定胜了呢?”
  “胜?你也真敢想,我打赌坚持不了半柱香就要认输!”
  “半柱香?我脱裤子放屁的工夫,估计他就要下台来了……”
  “哈哈哈!”
  众人纷纷大笑,他们其实也不是很懂那些经义玄理,只是来凑个热闹,管他是谁,只要有热闹看就好。
  跟这些粗鄙的俗人们不同,张紫华固然希望有人搅局,但搅局要搅得精彩纷呈,否则的话,还不如就此结束。
  “林道人,你既在钱塘观登箓,度师可是马一鸣马真人?”
  张紫华竟然知道马一鸣这个区区十箓将的姓名,可见能身居高位者,都非等闲之辈。徐佑稽首道:“正是!”
  “马真人安在?”张紫华没有再搭理徐佑,径自对台下高声问道。
  马一鸣已经傻眼了,当徐佑往前面去的时候,他还以为年轻人心急,想凑得近看得真切。可是徐佑越过了一个又一个人,最终站到了莲华台上面对竺道安,马一鸣的脑袋轰的一声,彻底炸开了!
  他,他要干什么?
  道人林通……钱塘观……听道法……领法谕……
  接下来发生的事,马一鸣完全不知道了,他的灵魂仿佛脱离了身体,呆呆的飘在上空看着地上可笑的一切。
  是的,可笑,颠覆常识,没有道理,这是梦吗?
  “道兄,道兄,大中正问你呢!”
  腰间传来的剧痛让马一鸣恢复了过来,身边的那道人是海盐观的十箓将郑谷,和马一鸣交厚,也听他方才介绍过徐佑,眼中布满了深深的同情,心里寻思着自己的那些个弟子,有没有这么不省心的家伙!
  “郑兄,我该怎么办?”
  马一鸣缩着头,不敢应声,郑谷也为难,道:“那林通是你的弟子,怎么也躲不过去,可现在要是上去把他拉开,闹将起来,就让整个扬州瞧了咱们天师道的丑……不如故作不知,让他试试,输了那是自然,顶多觉得他狂妄。等回去之后,道兄严加惩处就是了……”
  郑谷出着主意,心里其实明白马一鸣这次无论如何难以过关。听说祭酒对他很赏识,极可能在下月升任五十箓将,这下估计也做不得数了。
  “好,好,听你的,我先走一步。郑兄帮我在这里盯着,等他下得台来,立刻抓了押到东城门外。”
  马一鸣低着头,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悄悄遁了去。张紫华连喊三声,没人作答,徐佑突然大笑道:“怎么?上座对外宣称,不管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在这莲华台上论一论天地至道。今日却有言无信,礼祭酒而拒箓生,莫非和尚眼中,众生尚有差池吗?”
  竺道安一直闭目静坐,闻听此语,张开双眼,面容如常,道:“请真人入座!”佛门讲究众生平等观,这是释迦牟尼创教之初就确定的根本原则,竺道安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张紫华不再阻拦徐佑,示意四名部曲退下,然后转身回到座位,和顾允低声道:“我赌此人撑不过一炷香!”
  顾允愣了愣,难得张紫华有雅兴,笑着凑趣道:“赌注为何?”
  “你三月初画的那幅春山图,我甚是喜欢。”
  顾允洒然道:“好,就赌春山图。我若赢了,大中正今晚可否赏面一起喝杯酒?”
  张紫华端正坐姿,目视前方,颇为威严,道:“除非你拿江州坡脚马的赤梁酒……”
  顾允无奈道:“大中正好口福,我昨日刚刚得了三斗赤梁,正好以飨中正!”他这酒得来不易,本想着送给徐佑尝尝鲜,却被张紫华拦路劫了去。
  两人旁若无人的闲聊固然透着顾张之间的亲近,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贸然钻住来的徐佑不太看好。竺道安近来风头正劲,他们都亲眼见过他的辩才,实非常人所及。
  徐佑走到竺道安身前,跪坐在准备好的蒲团上,两人间隔七步,四目交接,全都深邃似海,平静如渊!
  徐佑是晚辈,于礼当先发问,道:“敢请上座明示方才所问,众生可有差池?”
  “众生无有差池!”
  “众生若无差池,那何谓众生?”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这是《长阿含经》里的论述,徐佑精通佛儒道三家典籍,自然知晓出处,又问道:“众生无男女尊卑上下异名,那可分有情和无情?”
  “于色、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有情,也名众生。可广而引之,众生亦可分有情和无情,有情即一切有情识之物,无情则诸如花草木石山河等无情识之物!”
  佛经对众生的认知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众生仅仅是有情众生,慢慢过渡到了包括有情无情的所有众生。此时的楚国,正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个时期,所以徐佑问有情无情,算准了以竺道安的学识,必定比那些只知道研究般若七宗学说的和尚们要精进不少。
  但是,正因为学识渊博,徐佑才好给他挖一个倾尽三藏经文也填不上的大坑!
  “那,一切有情众生,可有佛性?”
  最初的小乘佛教认为,仅仅佛一人有佛性,众生没有佛性,因此无法成佛,只是通过“八正道”等自我修持,达到最高第四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的境界,而不能成佛果。后来般若学传入中土,六家七宗开始兴起,以研究般若性空为根基,主张一切诸法缘起无性。再后来《泥洹经》《涅槃经》相继流行于世,涅槃学派代替了般若学派,慢慢的转为佛性有无的讨论,从佛一人有佛性到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从只能度己变成了可以度众生,佛法由此进入大乘之境。
  “有佛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