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608

  “那就好,不过,有一件事,主簿要答应我!”
  “你说!”
  “周英儿必须活着!”徐佑的口气不容置疑,道:“让他交出藏匿的十五万钱,换取活命的机会!你要说服飞卿,仅以诈取钱财定他的罪,所谓通敌叛国一说,不要再提了!”
  鲍熙脸色微变,知道徐佑仍然没有放弃,心中纠结了半天,道:“好,我答应你!”
  离开县衙,徐佑回到静苑,说了周英儿的口供。履霜自幼入了青楼,所见所闻无不是人间惨事,心理素质锻炼的十分强大,可听了犬妓二字,仍然涕泪齐流,道:“从扬州买女奴,然后卖到江东各地为妾为婢,此事由来已久。只是四处掠卖良人,将之私渡到北魏,还是第一次听闻,更别说什么犬妓……人言索虏披发左衽,于禽兽无异,果然如此!”
  秋分抱着履霜的腰身,轻轻抚摸后背安抚,抬起小脸,眼巴巴的看着徐佑,道:“小郎,这样的恶事,难道就没人管吗?”
  左彣叹了口气,道:“拿什么管呢?贺氏一门出了两位王妃,三位驸马,遍观江东世族,只贺氏有此殊荣。皇亲国戚,法外之人,如何能忍住不去作恶?要我说啊,被掠的女郎,只能自认倒霉了!”
  冬至忙点头道:“以前我在船阁时,曾听说衡阳王妃病逝后,主上仍然有意要从贺氏挑一女郎作他的儿媳,要不是衡阳王极力反对,现在怕是又要多一位王妃了。也真是怪,其他世族家的女郎出众的不在少数,主上却偏偏瞧中了贺氏,莫非有什么讲究不成?”
  “讲究是有的,不过不是你想的那样,与鬼神、吉凶、祸福都无关!”何濡笑道:“扬州有吴郡四姓,顾陆朱张,也有会稽四姓,孔贺虞魏,贺氏在八姓中排行靠后,无论底蕴,还是实力,都要逊色不少。主上有意与贺氏联姻,正是要在扬州嵌入一枚棋子,以王权让贺氏飞速的发展壮大后,好平衡其他诸姓在扬州这道大棋盘上的布局。此为一!”
  “其二,贺氏依附于皇室,短短十年,走完了其他世族需要百年才能走完的路。想一想,整个江东像贺氏这样的世族有多少个?但凡有点野望的人,又岂能不动心,不垂涎?主上好手段,仅仅用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就能让数十个像贺氏一样的世族跪伏在皇家的脚边祈求垂怜,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这就是千金买马骨,示之以利,诱掖人心!”
  左彣叹服,道:“天下事,皆在其翼腹中!要不是听你一言,我到现在还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秋分的眼中全是仰慕,道:“何郎君,你连主上的心思都猜得透,一定比主上还要厉害!”
  小女孩的呓语,何濡并不为此得意,和善的对她笑了笑,转头看着徐佑,道:“七郎是不是不肯放手?”
  徐佑悄然眯起了眼睛,食指轻轻点着案几,口中喃喃道:“贺氏,贺氏,当真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几人面面相觑,不敢做声,只有何濡淡然饮茶,悠闲自得。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徐佑抬起头,一字字道:“其翼,我需要你的情报!”
  何濡放下杯子,开怀大笑,眼眸中精光四溅,道:“七郎,我等你这句话等了许久了!”
  从第一次见面时,徐佑就知道何濡有他自己的情报来源,所以能够得知詹文君和郭勉的种种内情,也能及时截住他和左彣等人的行迹。前段时日周英儿潜逃,他出去转了一圈,就得到了具体的消息,情报来源之准确,之迅速,纵然比不了船阁,也差不了多少。
  “先说清楚,我的情报都是花钱买来的,七郎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何濡微微笑道:“我只是从北边逃过来的和尚,手中的钱财再多,也禁不住养那么多人去收集情报……或许只有郭勉那样的大贾才有这样的魄力和财力。”
  这是徐佑意料中事,单凭何濡一人,不可能组织起大规模的情报机构,道:“赶紧说,哪来这许多废话!”
  “那是一个藏在黑暗中的社,它的名字叫风门。风门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价钱得当,可以满足你任何需求,情报只是其中之一。忘了给你讲,我和师尊能够从魏国安然逃脱,也跟风门大有干系……”
第三十章
佛门北宗
  听到“社”这个字,徐佑首先浮现脑海的是南宋初年的义军首领钟相。这个人成立了一个很有名的组织——乡社,然后利用乡社纠集了大批民众,揭竿而起,先是抗金,后来割据,最后被岳飞带兵给灭了。
  也就是说,社,是秘密组织的代称之一!
  徐佑曾经很喜欢猎奇,读过许多杂七杂八的书,比如国外的共济会、郇山隐修会、蔷薇十字团等等,有些是真,有些是假,有些真假难辨,不好说到底存不存在。而国内的各种秘密组织就更多了,从秦至清,几千年的中国史,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史,诸如太平道、天师道、弥勒教、白莲教、摩尼教、乡社等民间教派都十分擅长鼓动下层对现实不满的被统治者,暗中结社成党,聚众谋事,反抗统治者的压迫,掀起过无数次的滔天巨浪。
  这些属于有影响力的组织,史书上有清楚的记载,或者民间口口相传至今。除此之外,肯定还有一些秘密组织不为人们所知,就像何濡提到的这个什么风门,徐佑连听都没有听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时空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轨迹,徐佑从后世穿越而来,没有听过风门是正常情况,可看左彣、履霜,包括冬至的表情,全是大写的迷茫!
  左彣是袁氏的军侯,履霜是清乐楼里的名妓,冬至掌管过船阁,他们无不是消息灵通之辈,可也从来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个“风门”!
  “风门很……怎么形容呢,很奇妙!”何濡仰着头,手中的茶杯无意识的晃动着,目光深邃而清幽,道:“我接触的也不多,但给我感觉,他们就像……就像是山中隐士,不问胡汉,也不分南北,谁来做天下的主人,其实都无关紧要,该如何生活就如何生活,对外界的纷扰漠不关心。可有时候又像是经营逐利的市井商贾,如果价钱合适,时机恰当,也可以不分贵贱,不论男女,生杀予夺,操于手中。江东也好,中原也罢,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标明了价钱的生意,谈成了就出动,谈不成就蛰伏,是不是很奇妙?”
  徐佑轻声道:“嗯,很奇妙,但也很奇怪!”
  “不错!”
  何濡将杯中茶一饮而尽,目光转为疑惑,似乎有什么东西阻挡在眼前,看不到内里的真相,道:“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目的,风门奇怪的地方很多,一聚敛钱财,二收集情报,三蓄养部曲,四罗织人情,凡有四点中任两点,已足以让人警惕,我估计风门所谋甚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左彣问道:“前三点我都明白,可罗织人情是什么意思?”
  “我刚才说同师尊逃离北魏,依仗得正是风门的势力。可我也说了,和尚哪里来的钱财去请托风门出手相助?他们的要价可不低啊!”
  “那……”履霜好奇道:“是不是郎君想法子赚了钱?”
  何濡的神色颇为玩味,道:“这次私渡堪称北魏元氏最大的耻辱,个中的风险和难处可想而知,但风门却一文未取!”
  何濡的师尊是谁,徐佑一直没有问过,冬至却听出了弦外之音,惊讶的嘴巴都快合不住了,指着他支吾道:“你,你是昙谶大师的弟子?”
  何濡默然半响,淡淡的道:“难为你竟然知道师尊的法号!”
  冬至心神巨震,久久不能做声,道:“原来昙谶大师南渡是真的……那洛阳承光寺里闭关的又是谁?”
  “自然是假和尚!”
  说起这个,何濡前仰后跌,大笑道:“拓跋瑜,哦,现在该叫元瑜。他气得吐了血,怕传出去伤了元氏的颜面,命人假扮师尊,对外宣说于承光寺中闭关苦修,其实早就是个西贝货了。”
  冬至结巴道:“我看到情报时,说有可能从北边来了个佛门的大人物,但是很不确定,只是偶然听到传闻。因为此事跟郭氏的关系不大,也就没有进一步关注,没想到竟然……竟然是真的……”
  连左彣这个对北魏佛宗不怎么熟悉的人,也听说过昙谶的大名,同样震惊的无以复加,道:“令师不是被元瑜奉为国师吗,怎么会逃到南方来呢?”
  何濡讥笑道:“国师?元瑜表面上尊崇我师,只是看重他在佛宗里的地位,却从不听其一言,真正的心腹是灵智和尚。”
  “灵智?”
  冬至似乎对魏国佛宗了解颇多,道:“灵智和尚不是昙谶大师的师弟吗?”
  “师兄弟又如何?”
  何濡面带鄙夷,对这位灵智和尚极其的厌恶,道:“师尊潜修佛法,只知道深居简出,编译佛经,多次劝勉元瑜不要擅杀非罪之人,被其疏远在意料之中。只是没有料到的是,灵智此人以方术变幻为引,趁师尊自外于人,迷惑圣听,逐步得到了元瑜的信任,常尊称大和尚而不呼名字。此消彼长,魏国的国师,其实早就是灵智了。”
  “就算如此,佛宗在北魏依然得势,你们为什么要干冒大险,私渡回楚国呢?要是路上出现任何一点差错……”履霜想都不敢想,柔声道:“幸好郎君和令师都安然无恙!”
  “是啊,幸好安然无恙!”秋分拍了拍胸口,一脸的后怕,道:“风门不收钱,事情却做跟收钱一样滴水不漏,看来也是肯做好事的嘛!”
  “目前来看确实属于无私,可将来如何,还待观望!”何濡看了眼徐佑,见他一直安坐静听,没有说话的意思,笑道:“七郎肯定以为是我怂恿师尊逃走的……”
  两人已经极为熟稔了,彼此的心思一望即知。徐佑笑着反问道:“难道不是吗?”
  “其实真不是,我在北魏不过是个小和尚,虽然跟着师尊出入过几次宫廷,可左右都有无数只眼睛盯着,想要暗中结交权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平日里困在寺中,哪里也去不得,又如何找到可以相信的人帮忙逃离国境?至于师尊,除了译经讲经,收徒授法,其余的事从来不过问也不关注。怂恿他,还不如我自己想法子……”
  “以你的手段,只要肯用心,总能想出法子的。”
  “不一样,不一样!七郎没有去过北朝,不知那里的风俗,不同于楚,甚至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北魏以胡人为尊,汉人呢,跟牲畜等价,有时候甚至连牲畜也不如。当然,也有汉人受到元氏重用,可那只是凤毛麟角的一小撮,大部分人在胡人眼中都是奴才。”何濡望了眼冬至,当着她的面,有些事还不能说的太透彻,不是不信任她,而是没必要拿秘密来考验一个刚刚投靠的小女娘的忠心,道:“我是孤儿,却也是汉人,就算肯曲意逢迎,折节下跪,也不会有胡人高看你一眼。所以再有通天的手段,也无用武之地!”
  履霜摸着雪白的下颌,突然想了个法子,道:“郎君既然师从昙谶大师,何不精研佛法,成了高僧,连胡人都敬仰,想做什么还不容易?”
  “高僧不是那么好当的……”何濡毫无惭愧之心,笑道:“我学佛二十多年,却连一本佛经都读不通,想做高僧,还不如老死异国来的容易。”
  秋分听得咋舌不已,顿时觉得高僧们都是神仙中人,要不然何至于连何濡学问这么好的人都学不成佛?
  “不会吧?”
  冬至问出了秋分心里的疑问,道:“郎君的学问,就是神妃阿姊也赞不绝口,区区佛经,又怎么读的不通呢?”在冬至的见识里,学问最好的人是宋神妃,连她都夸奖的人,至少不会读不通一本佛经。
  “读不通,是因为我有读不通的心魔!”
  何濡没有继续解释,道:“七郎应该明白,你们以后可以问他去。”
  徐佑当然明白,何濡心中有恨,不能也不愿被佛经束缚了复仇之心,所以刻意没有用功去学,很可能昙谶讲法的时候,这位仁兄正摸着光头昏昏欲睡。怪不得刚认识时,何濡对楚国的佛宗没有一点归属感,连竺道融都是张口就骂,毫无崇敬之意,原来平时的戏言是真,他就是个假和尚。
  不过,这些话徐佑不会告诉冬至,岔开话题,道:“既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又没什么迫在眉睫的祸事,你们怎么突然想要离开了呢?”
  “具体情由,我也不知道。”
  何濡叹了口气,道:“那天晚上,师尊要我和师兄准备行囊,三更时分出了承光寺,加入一个从西域来的胡商车队,然后辗转到了西部和益州接壤的边境。那里沼泽成片,荆棘密布,百余年无人烟,更没有路径通过,一不小心就会被泥沼吞没。可怎么也想不到,有人竟用了三千匹布在满山荆棘中铺出了一条道路,让我们安然度过这段天堑,也因此躲开了追兵,抵达了楚国境内。”
  三千匹布,首尾相连大概有九十公里,就算层层折叠,也有三十公里远,要不是何濡亲眼所见,徐佑相信他不会说谎,几乎要以为耳朵出了问题。
  什么样的财力,什么样的组织,才能为了一个昙谶,动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手段来暗度陈仓?
  风门,风门!
  徐佑默念了两次,和何濡对视一眼,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社,骤然警惕到了极点!
  “所以上至令师,下至你们师兄弟,都欠了风门大大的人情!日后若是风门开口让你们做事,就拒绝不得了!”
  何濡苦笑道:“如果是小事,做也就做了,要是太麻烦,我也犯不上为风门卖命。不过师尊为人最重信诺,我恐怕他会受人利用……”
  徐佑终于察觉到何濡的软肋,他心中无父无君,手段无法无天,甚至没有夷夏之防,在生命走向尽头之前的所有精力,全都用在报复安氏王朝的造反行动中去。这样一个人,不惧生死,不求名利,也不要脸面和尊严,偏偏聪明无比,智计无双,等闲谁能控制的住?
  老和尚可能是唯一一个让何濡牵挂的人了!
  “好了,说了这么会话,口干舌燥,履霜,你去厨下熬点糖水。”
  履霜忙应了一声站起来,秋分跟着站起,道:“我也去吧,阿姊可弄不好这些!”
  “小看我是不是?等下你在旁边瞧着,不许帮我,我偏要弄好不成!”
  冬至知道接下来的话她们不能听,也乖巧的跟着两女去了。等左彣关上门,徐佑微微皱起了眉头,何濡顿时明了他的心思,摇摇头道:“风门应该没那么神通广大……五年前我在北魏的寺庙里默默无闻,除了师尊谁也不知道我的身世,风门不可能未雨绸缪,布局如此深远可怖。再者,想要通过师尊来逼我就范,只是痴心妄想,我既然什么都舍下了,就不会再因为任何人乱了心神!”
  话虽如此,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濡未必是无情人,只是为了复仇将本性压抑住了而已。他在寺中二十五年,每日听佛讲经,无论如何不是人性泯灭的恶贯满盈之徒,真到了抉择关头,未必能够放下养育教诲自己长大的师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6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