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2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9/458


[冯评译文]
不设立官市,那么光铸大钱也不能流通,真正的关键在于大钱的通行能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因此,其他的政令也能顺利的推展。
647、黄炳
【原文】
嘉熙间,峒丁反吉州。万安宰黄炳鸠兵守备。一日五更探报:“寇且至!”遣巡尉引兵迎敌,皆曰:“空腹奈何?”炳曰:“第速行,饭且至矣。”炳乃率吏辈携竹箩木桶,沿市民之门曰:“知县买饭。”时人家晨炊方熟,皆有热饭熟水,厚酬其值,负之以行,于是士卒皆饱餐,一战破寇。由此论功,擢守临川。
【译文】
宋理宗嘉熙年间,峒丁(峒蛮兵)在吉州造反。万安宰黄炳召集军队严密防守。
五更时分,巡逻兵前来报告峒丁即将发动攻击,黄炳命尉官带兵抵御,可是士兵尚未吃早饭,黄炳说:“你们只管前去御敌,早饭稍后一定送去。”
接着黄炳亲自率领手下带着木桶,竹筐,沿街敲民家门,说:“知县买饭。”这时正是百姓煮早饭的时候,所以各家都有热腾腾的米饭,黄炳付给他们比市价高出许多的价钱,满载米饭而去。
前去御敌的兵士都饱餐一顿,也因此打了一场胜仗,黄炳也因这次战功而擢升为临川太守。
648、赵从善 辛弃疾
【原文】
赵从善尹京日,宦寺欲窘之,敕办设醮红桌子三百只,内批限一日办集。从善命于酒坊茶肆取桌相类者三百,净洗,糊以白纸,用红漆涂之。
又两宫幸聚景园,夜过万松岭,立索火炬三千,从善命取诸瓦舍妓馆,不拘竹帘芦帘,实以脂,卷而绳之,系于夹道松树,左右照耀,比于白日。
高宗南渡,驻跸临安,草创行在。方造一殿,无瓦,而天雨,郡与漕司忧之。忽一吏白曰:“多差兵士,以钱镪分俵关厢铺店,赁借楼屋腰檐瓦若干,旬月新瓦到,如数赔还。”郡司从之,殿瓦咄嗟而办。
辛幼安在长沙,欲于后甫建楼赏中秋,时已八月初旬矣,吏曰:“他皆可办,唯瓦不及。”幼安命先于市上每家以钱一百,赁檐瓦二十片,限两日以瓦收钱,于是瓦不可胜用。
[评]
二事皆一时权宜,可为吏役之法。
【译文】
赵从善刚任命为京城百官长时,宫中宦官想让他难堪,就将皇帝下令设醮,道士设祭坛祈祷-所需的三百张红桌交给他筹办,并限令一日内要办齐。赵从善派人到京城中各酒楼.茶馆搜购式样相仿的桌子三百张,清洗干净后,桌面糊上白纸喷上红漆,圆满交差。
又有一次,皇帝及太后驾临聚景园,晚上将路过万松岭,需要三千支火把照路。赵从善立即派人到各妓院取来竹帘,涂上油脂卷起后用绳拴牢,绑在万松岭道路两边的松树上,点燃后如同白昼般明亮。
高宗南渡后以临安为都,想盖一座宫殿,但不仅欠缺瓦材。偏偏又逢大雨,郡守与漕司(漕运官)都烦恼不已。有一名小官建议道:“不如多派些士兵拿着钱,分别到城外的商家向他们借屋瓦,至于屋顶的漏空则用钱俵补,等一个月新瓦运到后再如数赔偿给他们。”郡守照这方法,果然解决了殿瓦的难题,
辛弃疾在长安时,想在后花园搭一座塔楼赏中秋月,这时已是农历八月初了,小官说:“塔楼在中秋前完工没有问题,只是塔顶瓦片可能运送不及,影响进度。”辛弃疾命人到街市宣布:“凡借瓦二十片给钱一百,愿意者限两日内携瓦片至郡守。”于是郡府前的瓦片堆积如山。
[评译]
两件事都是为一时权宜之计,但仍可做为具体办事人员参考。
649、周忱
【原文】
正统中,采绘宫殿,计用牛胶万余斤,遣官敕江南上供甚急。时巡抚周忱以议事赴京,遇诸途,敕使请公还治,公曰:“第行,自有处置。”至京,言“京库所贮牛皮,岁久朽腐,请出煎胶应用。俟归,市皮还库,以新易旧,两得便利。”王振欣然从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9/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