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458


高祖答:“雍齿(汉初沛人,从高祖起兵,叛而复归)曾多次让我难堪,我一直想杀他,但因他功劳颇多,不忍心。”
张良说:“臣以为陛下首先就要封雍齿为侯,那么其他大臣就不会再心存疑虑了。”
于是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群臣高兴的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冯评译文]
温公(司马光,字君实,著有《资治通鉴》)说:“将军们所谈论的未必是有关谋反的事;他们果真有造反的念头,张良也不会等到高祖询问才说。张良只因高祖初即帝位,便以个人的爱憎行赏论罪,造成诸臣不安,所以才忠言劝谏,改变高祖的作风。”
袁了凡说:“张良为雍齿游说,造成高祖对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遭到诛杀,未尝不是张良的一句话所种下的祸根。由前者看张良是忠臣,由后者看张良是祸首。我认为刘邦以平民称帝建立汉朝,所有的大臣都是当年并肩征战的伙伴,若人心不安必会谋反,高祖所忧虑的也在此。张良借高祖问话道破高祖心意,所以高祖能轻易接受张良的建议,平息群臣的疑虑,不能不说张良的计谋高明。至于说日后韩信等功臣的被杀,又岂是张良能事先预料的呢?”
645、孔子
【原文】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述评]
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里,报者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
【译文】
鲁人放火烧积泽,偏偏天刮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国境将受到波及。哀公鼓励百姓参与救火,但百姓只愿意驱赶野兽,不愿救火,哀公请教孔子。孔子说:“驱赶野兽任务轻松又不会受到责罚,救火不但辛苦危险,又没有奖赏,所以没有人愿意救火。”
哀公认为有理。
孔子又说:“事情紧急来不及行赏,再说凡是参与救火的人都有赏,那么国库的钱赏不到一千人就光了。事到如今,只好下令不救火者一律论罪。”于是哀公下令:“凡是不参与救火者,比照战败降敌之罪;只驱赶野兽者,比照擅入禁区之罪。”命令还未遍及全国,积泽的大火已被扑灭。
[评译文]
宋朝贾似道(字师宪,度宗时权倾一时,后为郑虎臣所杀)为丞相时,临安大火,贾似道正在距临安二十里外的葛岭,不断有人到葛岭向贾似道报告临安大火的消息。贾似道说:“等火势蔓延到太庙时再说。”
不久,有使者报告说火势蔓延已快至太庙。贾似道乘坐小轿,由四名大力士用椎剑护卫,每行一里多路便更换轿夫,所以一会儿便来到太庙前。接着,贾似道命所有人员恭敬肃立,说道:“若太庙被焚,就斩殿帅问罪。”不久,大火便在殿帅率众奋勇扑救下熄灭。
贾似道虽是奸臣,但他令出必行,行事明快的作风,也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646、刘巴
【原文】
备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评]
无官市则直百钱不能行。但要紧在平价,则民不扰,而从之如水矣。
【译文】
刘备攻打刘璋(三国蜀人,初为曹操振威将军,后降刘备)前,曾对士兵宣布:“只要获胜,府库中所有财物都归各位所有,孤王不取一物。”
战事结束后,兵士们果然纷纷放下武器直奔府库,造成刘备财政窘困,刘备为此烦恼不已。
刘巴(三国蜀人,字子初)说:“王不必为此事烦恼。先下令铸大钱直百钱,稳定物价,再设立官市,财政问题即可解决。”刘备接纳这建议,几个月后府库充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