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458


洪武时,上尝怒宋濂,使人即其家诛之。马太后是日茹素,上问故,后曰:“闻今日诛宋先生,妾不能救,聊为持斋以资冥福耳。”上悟,即驰驿使人赦之。
薛文清王景既忤王振,诏缚诣市杀之。振有老仆,是日大哭厨下,振问:“何哭?”仆对曰:“闻今日薛夫子将刑故也。”振闻而怒解,适王伟申救,遂得免。夫老仆之一哭,其究遂与圣母同功,斯亦奇矣!
语曰:“是非之心,智也!”智岂以人而限哉!
土木之变,内侍喜宁本胡种也。从太上于虏中,数导虏入寇,以败和议。上患之。袁彬言于太上,遣宁传命于宣府参将杨俊,索春衣,因使军士高磐与俱。彬刻木藏书,系磐髀间,以示俊,俾因其来执之。俊既得书,与宁饮城下,磐抱宁大呼,俊从兵遂缚宁解京,处以极刑。于是虏失向导,厌兵,遂许返跸。按,彬周旋虏中,与英庙同起处,其宣力最多,而诛宁尤为要着,亦宁武子之亚也。
【译文】
明英宗天顺年间,锦衣卫(明禁卫军名,本为侍卫仪队,后掌巡察缉捕)指挥门达(明英宗时宦官,宪宗时发南州卫充军)专权,袁彬(以锦衣卫护驾北征)因曾在土木之变时护驾有功,深得英宗信赖,门达因而嫉妒。于是暗中派人刺探袁彬的隐私,想找到把柄置袁彬于死地。
当时有个叫杨暄的艺匠,善于制作倭漆(漆器物的一种方法,明时传入中国),因此外号叫杨倭漆,听说门达想陷害袁彬,非常气愤,写了二十条门达的罪状呈给英宗,并再三说明袁彬所受的冤屈。
英宗命门达传讯杨暄审问,杨暄见了门达,毫不惊慌,就好像事情根本不是他做的一样,对门达的问话,一律回答“不知道”,并且说:“我是一名艺匠,没念过什么书,和大人您也从没有过节,怎会做出这种事。但大人若能摒退左右,我就将整个事件的实情禀告大人。”
两人独处后,杨暄告诉门达:“其实这一切都是内阁李贤(明朝进士,常提拔后进)授意我做的,他要我呈给皇上一封奏书,至于内容写些什么我实在不知。如果大人在朝廷百官面前询问我,我愿意当众和李贤对质,李贤一定无法狡赖。”门达听了非常高兴,便以酒肉招待他。
第二天早朝时,英宗命有关大臣齐集午门(北平紫禁城正门)。杨暄入殿后,门达对李贤说:“这一切都是你的计谋,杨暄已从实招了。”李贤正一头雾水时,杨暄便大声说:“我死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诬赖好人,我一个小百姓,怎么可能会见到内阁大臣呢,老天在上,这一切都是门达教我的。”接着详细说明所呈奏皇上有关门达的二十多条罪状,门达当场灰头土脸。
英宗虽未将门达治罪,但从此对门达疏远许多,袁彬则被派往南都,一年后又奉旨回京,日后门达也因他罪贬至广西,最后死于广西。
[述评译文]
这与张说(唐朝人,善写文章,封燕国公)设计张昌宗(与弟易之深受武则天宠爱)以保全魏元忠(唐朝名将)一事同样手法。
但张说本来人就聪明,又得到宋王景(正直有节操)等人指点,当然能圆满顺利;杨暄不过是一寻常百姓,没有高深的学识而能有此奇想,冒着触犯皇帝的危险,拆穿奸臣的阴谋,不仅救了袁彬也保全了李贤,不仅让国家多了两位忠臣,也为国家除掉一大奸臣。看来杨暄不但比张说聪明十倍,对国家的功劳也大于张说十倍。
当时的违官贵人中,不少人对门达逢迎巴结,看到杨暄当百官的面揭发门达罪行,能不吃惊吐舌,惭愧流汗吗?难道那些大官的良心真是被权势所迷惑,反倒平民百姓能发出正义之声吗?
明太祖有一回对宋濂(明初大学问家,礼乐制度多半由他制定)勃然大怒,派人到宋濂家去赐他死。马太后知道后便在那天吃素,太祖问她原因,太后说:“听说皇上今天要杀宋先生,臣妾不能向皇上求情救他,只好吃斋聊表心意,以积阴德。”太祖明白太后意思,立即派人收回成命。
薛文清(明初理学家)因得罪宦官王振(明土木之变,王振为乱兵所杀),英宗下诏逮捕薛文清,准备绑至刑场斩首。王振有一老仆,忽然在厨房号啕大哭,王振问他原因,老仆说:“听说今天是薛先生行刑的日子,老奴忍不住大哭。”王振听了怒气消解,正巧王伟前来为薛说情,薛文清才得以免罪。老仆这一哭,竟产生了圣母娘娘救人之功,也可说是件奇事。我认为,只要能辨别是非便可以产生智慧,这样的智慧岂会因人的身份地位而有什么先天的限制?
明朝的土木之变中,英宗被俘。内侍喜宁本是胡人,跟随英宗一起被俘,屡次引导胡人入寇,破坏双方和议。继任的景帝对喜宁头痛不已,但也无可奈何。袁彬建议英宗派喜宁到参将杨俊(官至右都督)府中索取春衣,并派军士高磐随行。袁彬在木板上刻了一封信,绑在高磐大腿上,要扬俊逮捕喜宁。杨俊得信后,邀请喜宁在城下喝酒,高磐突然抱住喜宁大叫,杨俊的士兵立即抓住喜宁押送入京,处以死刑。胡人失了向导,无法顺利向中原用兵,这才允许英宗返国。袁彬随英宗身陷胡地,与胡人周旋,出力最多,其中以杀喜宁功劳最大,和春秋时齐国大夫宁武子可说不相上下。
593、乔白岩
【原文】
武宗南巡,江提督所领边兵,皆西北劲兵,伟岸多力。乔白岩命于南方教师中,取其最矮小而精悍者百人,每日与江相期,至教场中比试。南人轻捷,跳跃如飞,北人粗坌,方欲交手,或撞其胁,或触其腰,皆倒地僵卧。江气大沮丧,而所蓄异谋,亦已潜折一二矣。
[述评]
时应天府丞寇天叙(山西人)署尹事,每日带不帽,穿一撒衣坐堂,自供应朝廷外,毫不妄用。江彬有所需索,每使至,佯为不见,直至堂上,方起立,呼为钦差,语之曰:“南京百姓穷,仓库竭,钱粮无可措办,府丞所以只穿小衣坐衙,专待拿问耳。”每次如此,彬无可奈何而止。此亦白岩一时好帮手也。
又是时,边军于市横行,强买货物,寇公亦选矬矮精悍之人,每日早晚祗候行宫,必以自随,若遇此辈,即与相持,边军大为所挫,遂敛迹。想亦与白岩共议而为之者。
【译文】
明武宗南巡,江彬所率领的兵士都来自西北,个子高、力气大。乔白岩命人从南方教练团中挑选明矮小精悍者一百人,与江彬约定每日在校场中比武,南人个子小,动作敏捷,跳跃如飞;北人粗大笨拙,才一交手,不是被对方撞伤肋骨,就是扭伤腰,纷纷倒地不起。江彬看了大为泄气,原有谋反的异心也受到一二分挫折。
[述评译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4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