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339

  离开辽东郡后,燕王的军队总算是慢了下来。
  他们也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也不知道自己会遭遇什么,他们只是低着头不断的前进...当初武王战胜商,箕子来到了朝鲜,武王听闻,就将朝鲜封给他,箕子受周之封,便来朝与周,故而,朝鲜实际上还是周的诸侯国之一,可惜,大概是因为距离的缘故,朝鲜国渐渐就不再前来觐见天子,到了如今,他们已经被当地所同化,成为了一个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存在,只有最上层的贵族,勉强像个人。
  燕丹是知道这些事的,他也知道有这个国家,可是燕国与这个国家的往来并不密切,燕国长期的目标都是东胡,东胡曾切断了朝鲜与燕国的联系,等到栗腹的时候,燕国方才击败了东胡,建立辽东郡,与朝鲜接壤...到后来,双方也并没有太多往来。燕丹有些担心,他担心朝鲜国的君王会带着军队来攻打自己,会将自己送给秦国来避祸。
  燕丹想着该如何与这位国君交流,该如何让他答应自己留在这里,他正在想着,斥候就带来了消息,前方出现了大量的军队,还有骑兵,战车之类,燕丹心里顿时明白,自己是遇到朝鲜的君王了,他急忙站起身来,深吸了一口气,希望事情不会朝着最恶劣的方向发展吧。
  双方的军队逐渐看清了彼此,当燕王丹下车,准备要拜见对方国君的时候,从对面整齐的军阵里,却是走出了一个熟人。
  “嘉??”
  燕丹瞪大了双眼,出现在他面前的人,的确是君王,不过却是中山王嘉。
  赵嘉看着面前的燕王,又打量着他带来的百姓和军队,不由得大笑着,热情的走上前,拉着燕丹的手,嘘寒问暖,燕丹有些茫然,他本以为赵嘉早就被杀死了,可是完全没有想到,他居然会出现在这里...赵嘉热情的问候,让燕丹也有些感动,忍不住的落泪,赵嘉就拉着他的手,坐上马车,双方一同赶路。
  “您怎么会在这里呢?”
  “跟您一样,被秦人驱逐而来的。”
  “我们可以一同让朝鲜国君允许我们留下来,我们的军队加起来,应该是可以让他忌惮的吧...”,燕丹眯着双眼说道。
  “您在说什么啊!!”,赵嘉惊讶的看着燕丹,随即大笑了起来。他笑了许久,方才说道:“我已经灭亡了朝鲜,什么诸侯,他也配?他们连东胡都不如,东胡起码都知道男女有别,知道不能赤身裸体,知道些伦理道德,他们这些人,呵,令人作呕,我带着几百个骑士,就把他们给灭亡了...”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胡王
  王翦的军队占领了整个辽东郡。
  辽东胡人值得是生活在辽东郡内的胡人,当然,因为燕国不太靠谱的制度,其余地方的大批胡人也被带到这个地方,从而变成了辽东胡人。辽东胡人的大多数都是从事农耕的,他们所期待的也只有安心的耕作而已。虽然他们的耕作技术比较落后,耕作的作物也比较单一,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他们很少会起来反抗。
  这或许是农耕文化的一种特点。
  王翦在占领辽东之后,也没有能找到中山王和燕王的下落,按着辽东人的说法,他们似乎是逃到了朝鲜国。就连燕人和赵人都对这个昔日的诸侯国感到陌生,何况是王翦这个秦人呢?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朝鲜国...还是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当初的商人前往那里受封为国君的事情。
  对这个陌生的国度,王翦还是有些迟疑的,他想要抓住中山王和燕王,哪怕只是带回他们的尸体。这样一来,他的灭国才能说是完成的,不抓个王怎么能说是灭国呢?王翦再三思索,还是派遣王贲带着先锋军队从辽东朝着朝鲜出发...王贲带去的大多都是骑兵,这样一来,哪怕是遇到什么情况,他也能全身而退。
  这是王翦对朝鲜地区的试探。
  就当王翦磨刀霍霍准备追击的时候,在燕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却是出现了东胡大大小小的部落..东胡的情况与匈奴有些不同,他们虽然都是部落联盟,可是东胡联盟的成分似乎要更加的复杂,内部有着很多不同的文化,类似楚国那样,匈奴的权力三分,分别掌握在单于和左右贤王的手里。
  而东胡的权力是在东胡王和一大群部落首领的手里,这些部落首领也被称为部落大人,酷似一个草原版的楚国...当先前那位东胡的部落首领故意将自己斩获无数,以及燕国陷入叛乱,秦国正在劫掠等消息放出来后,东胡的大小部落就有些坐不住了。看着那位年轻人所带回的奴隶,带回的物资,带回的财富,他们双眼赤红。
  而年轻人的提醒,更像是在害怕他们会效仿自己,也像是在看不起他们,这让他们更加的愤怒。不同的文化,想法是不同的,东胡人对秦国的了解有限,而在他们的想法内,秦国就是一个趁火打劫的,跟自己没有区别,他当然不理解什么统一战争,他的想法就是既然燕国不行了,那大家就一起上,将他吃的干干净净。
  秦国抢它的,我抢我的,大家互不干涉。
  显然,他们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王翦在得知大批东胡人出现在长城之外后,即刻下达命令,准备撤退,王翦的这个命令,将军中那些年轻将军气的够呛,可是王翦的态度非常坚决,无论是什么人,都必须要服从自己的命令,敢擅自行动的,哪怕是去把东胡王的头给砍下来了,也要被处死!
  王翦治军非常的严格,尤其是下达命令之后,绝不含糊,别说你是有潜力的年轻将军,就算是王贲这亲儿子,就是赵康这样的名门之后,就是赵括...就是蒙武这样的将军,只要是在王翦麾下,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他就绝对不会心软,直接处死!按着王翦的命令,秦国的军队先是选择了撤退。
  燕国地广人稀,城池的数量也不多,秦国军队有条不紊的撤退。
  东胡跟匈奴不同,匈奴的劫掠是在单于和左右贤王的带领下,也就是说,他们会以十万人左右的兵力来有组织的进行劫掠,而东胡则是分散性劫掠,东胡王只管带着自己的人,其余部落他就不管了。东胡对部落大人们说:我抢了,你们随意。随即带着自己的主力军队直接越过长城想要劫掠富裕的襄平一带。
  而其余部落大人看到东胡王一饮而尽,纷纷从各处越过长城来燕国劫掠。
  东胡和匈奴的劫掠方式不同,各有优劣,东胡总体来说没有匈奴那么恐怖,匈奴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地方驻军难以抵挡,想要拦住东胡还是可以的,可是想要打赢他们是真的不容易,匈奴是聚集起来的狼群,那这些人就是分散开的野狼,从各个方向冲进来,各自为战,加上漫长的边境线,对付他们就成为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燕国原先就总是被东胡欺负,直到在燕昭王时期,有一位前往东胡当人质的鲁国人叫秦开,秦开在东胡待了很久,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后来在贩马的途中,他脱离队伍,回到了国内,燕昭王就以他为将军,抵御东胡。秦开回国后,率军迎战东胡,燕军自西向东,由妫水流域(今北京延庆境内)向密云地区的渔水(今白河)、鲍丘水(今潮河)流域推进。
  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东胡军虽奋力抵抗,却无法阻挡燕军凌厉的攻势,只得一路退却,燕军乘胜追击,接连收复失地。在接连胜利的情况下,燕军士气更加旺盛,一鼓作气向东北追歼东胡,东胡一直退却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辽河上游。这是燕国对东胡作战取得最大的战果,从而让燕国成为疆域仅次秦国和楚国的大国。
  秦开将军是一个优秀杰出的将军,可是他的后人就不怎么样了,燕国有位勇士唤作秦舞阳,十四岁就敢杀人...他正是秦开将军的孙子。
  自从秦开将军大破东胡之后,东胡就不敢再聚集大军团来跟燕国交战了,他们都是分散开,咬下一口肉,然后就跑...在漫长战线上谁能统帅大军来跟分散的敌人作战呢?谁有这样的指挥能力呢?
  很不幸的是,王翦就有。
  王翦先是让各地的军队后退,随即下令上谷的秦国军地来到造阳,也就是最西北处,自己带着辽东的军队北上,而腹部的军队则是在缓缓后退,东胡人尚且不知道王翦的谋划,在轻松的越过长城之后,他们非常的开心,便马不停蹄的朝着燕国腹部地区进军,至于秦国军队,早已被抛到脑后。
  就在这个时候,聚集在造阳的军队忽然朝着东方进军,而在敌人在渔阳初次遭遇了秦国的军队,带兵的将军是杨端和,杨端和利用当地优势,弓弩齐发,重创了来犯的东胡人,随即,步兵正面冲锋,战车和骑兵配合着切割战场,杨端和将这几个东胡部落的头都给打爆了。
  他们一头撞在铁板上,铺天盖地的箭矢,成为了他们最后的记忆,而那些有条不紊的推进的军队,则成为了他们的噩梦,他们不愿意缠斗,在遇到抵抗之后即刻撤退,却不知道,造阳朝着东方进军的李信,切断了他们的退路,他们再一次撞在铁板之上,原先就因为戏耍而格外愤怒的李信,在这些人身上宣泄自己的怒火。
  东胡几个部落险些全灭,其余人朝着右北平的方向逃亡。
  而进攻辽东襄平的东胡王,更是倒霉,王翦就带着主力军队驻扎在一起,他一头就撞上了王翦,当双方相遇的时候,东胡王还有些不敢肯定自己该不该撤退,可是接下来,王翦迅速发动进攻,从三个方向同时进攻,各兵种互相配合,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秦国的战车部队硬生生杀穿了敌人。
  然后东胡王就跑了,王翦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继续追击,在追击的同时,王翦还在命令各地的军队,他借助燕国的漫长战线,打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口袋,将冒然前来的东胡人围困住,当东胡人在四处受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准备逃离的时候,才发现了不对,王翦的胃口太大,他想要一口就吞掉东胡所有的军队。
  而各地的军队在王翦的命令下,居然能及时的迎战来犯的东胡大小部落,在作战的同时,还能慢慢的编口袋...就在辽东陷入血战的时候,秦国却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内政事务。
  吕不韦,终于要离开自己的位置了。
  吕不韦当初辅佐公子异人,协助他登上王位,随后又在秦王没有成年前治理秦国,除却嫪毐这个污点,在其余方面,他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水利工程,人才选拔,对外战争,制度过渡等等,他都做的非常优秀,可如今的问题是,他太老了。如今的吕不韦,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眼花耳背。
  大概是长期忙于政务,这对他的身体损害巨大,在短短几年的时日里,他就跳过了中间的过渡,直接从儒雅的中年成为了佝偻老者...秦王对他还是非常的尊重,坐在王宫里,秦王先是令人宣读文信侯这些年里的政绩,当有人开始宣读的时候,吕不韦心里大概就明白了。
  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沮丧,只是站起身来,朝着秦王一拜,方才请辞。
  在这个时代,人的自尊心非常强烈,秦王若是以他年迈的理由让他辞官,或许就会引发一起血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吕不韦主动的辞官,吕不韦显然也明白秦王的心思,虽然他已经老了,反应也不如从前了,可他还是吕不韦,他并没有变蠢。吕不韦请辞之后,秦王又拜谢了他这些年的政绩,给与了他类似赵括那样的无用特权。
  包括用几个鼎来吃饭啊,有事可以直接来王宫找秦王啊之类的。
  虽然吕不韦已经咬不动肉,也没有办法独自爬上王宫的台阶,可是这些特权还是让人羡慕的。群臣起身向吕不韦拜谢,也算是最后一次拜见这位大秦国相,吕不韦笑着,只有赵括注意到他藏在眼帘下的悲哀...包括赵括,都起身来拜谢这位国相,在赵括看来,吕不韦的政绩并不逊色与范雎。
  在他还活着的历史线上的秦国,轻易的就击溃了自己的强敌,比历史上提前了十几年,而且内部的诸多变革也是做到了一定地步,赵括可以肯定,哪怕自己死在这里,以后也大概不会再出现太大规模的叛乱...因为秦国在怀柔派的吕不韦的治理下,已经改变了很多,六国百姓迟早会产生对秦国的认同感。
  吕不韦既然要离开,那就必须要有人来接替他的位置。
  放在秦王面前的选择有很多,第一个就是启,启是秦王的亲戚,也是他最好的朋友,如今的启担任九卿的位置,负责外交和少民事务,可以说,他有政绩,有资历,也值得信任。而第二位就是韩非,韩非也是担任九卿,负责律法编订,同样的,他是秦王的启蒙老师,秦王非常的尊敬他,爱他,完全值得信任。
  第三位是李斯,李斯是被吕不韦当作继承人来培养的,拥有着可怕的实干能力,能完美的执行秦王的命令...秦王敬佩他的能力,也觉得他是最适合担任丞相的人才,可是却不是非常的信任...嬴政思索了许久,心里终于拿定了主意,无论坐上这个位置的人是谁,他都能镇住对方,他要考虑不是能不能信任,而是能不能用。
  什么的人是他用不了的呢?
  什么样的人敢在自己面前搞事呢?
  嬴政大手一挥,李斯正式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将自己的事务交接给李斯,就在这个时候,嬴政下意识的觉得,丞相这个位置的权力似乎有些太大...第一个这么想的人并非是嬴政,而是他的先祖秦武王,武王就觉得国相的职权有些太大,特意设立左右丞相两个位置。
  而左右丞相这两个位置并不是常设,也就是说,秦王安排了一个人来做国相,那他就是国相,若是安排两个人,那就分个左右就好,赵括当初在进行官职变革的时候,取缔了左右丞相,秦王看着面前无比激动的李斯,他忽然觉得,或许左右丞相制度是应该被保留下来的。
  倒不是说秦王有多忌惮李斯,他只是觉得,丞相要管理的事情太多,若是遇到一个懦弱些的君王,丞相都能直接架空他,这实在是不太好。
第四百三十二章
华夏粮仓
  吕不韦拄着拐杖,最后一次深情的凝望着这王宫。
  还记得当初公子异人风华正茂,牵着自己的手,大步走进这里,许诺要将最富裕的南阳作为自己的食邑。
  还记得他们两人野心勃勃,想要一同完成一王天下的大业。
  还记得异人逝世之前,那不甘的模样....吕不韦苦笑了起来,自从公子逝世之后,仿佛很多事情都失去了意义,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信任自己,那种互相成长,彼此为对方的成就而欢呼的场面,再也没有了。他长叹了一声,在左右的服侍下依依不舍的走出了王宫,时不时的回过头,看一看身后。
  赵括早在王宫门口等待着他,看到走出来的吕不韦,他笑着说道:“恭贺,您终于可以放下政务,做一些您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了....”,吕不韦一愣,苦笑着说道:“我这个年纪,还能做什么事情呢?”
  “这些年来,除却政务之外,难道您就没有什么很想去完成的事情嘛?”
  吕不韦呆愣了许久,忽然,他说道:“我忘了....”
  当吕不韦不再是丞相后,他的府邸也就变得空荡荡的,再也没有什么宾客来拜访他,来看望他最多的,反而是从前很少会前来的赵括,两人坐在一起,引经据典,作为同时代最杰出的两个杂家大师,同时也是非常擅长吸收接纳,两人还是有着很多的话题,两人常常从历史开始聊起,随即聊到制度,聊到文化,说上几个时辰都不觉得疲惫。
  两人的谈话和辩论,不太像是辩论,也不像是商谈,就是各自诉说自己心里的那些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赵括更多的还是会集合自己后世所学,畅谈心扉,说出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包括土地兼并问题,地主豪强问题,世家门阀问题,当然,也会提出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看法。
  以后来的目光来看待从前的历史,以现在的眼光来眺望不可知的未来。
  两人卸下了一切的包袱之后,言谈非常的随意,吕不韦也是说出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他正兴高采烈的说着秦国将来制度过渡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之类,而服侍在吕不韦身边的小吏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将两人的对话给记录下来。对于小吏的行为,无论是赵括还是吕不韦,都没有多说什么。
  他们的聊天范围非常的广,而且一直都在跳跃,这给记录的小吏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小吏没有办法像韩非那样进行整理,那就只能如实的记载了。
  “等到战争结束,过去那些军功贵族就会成为地方的豪强...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土地,那就要去打仗,可是战争不是总是有的,过上百年的时候,这些人没有办法从战争里获得军功,他们就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来获取土地...除非是采用一种新制度,当地方出现豪强之后,就将他们迁徙到别处去..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却是暂时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而您看如今我的家族,王翦,蒙武这些人,等到百年之后,这些家族可能就会变成势力很大的世家门阀,他们的出现会造成对知识和人才的垄断...”
  “只要如今的学室制度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情况就应该不会出现吧?”
  “还是得要让更多人接受教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