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339

  如此过了一段时日,君王后终于不再抱怨了,她变得格外的沉默,整日都是在发呆,一言不发,或许,她已经忘记了说话。齐王所找来的那些医,因为没有能治好君王后的病,被齐王直接抓起来,剃掉了他们的头发和胡须。秦王本来是想要杀掉他们的,是后胜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不能被称为仁君,这才劝下了他。
  “建...”
  “母亲!!”
  君王后再次开口的时候,齐王是那么的开心,他扑到母亲的怀里,哭了起来,哽咽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君王后只是不断的抚摸着的齐王的头,安慰着齐王,君王后躺在榻上,温柔的看着她唯一的儿子,眼里没有往日的严厉,“建....群臣之中,可以任用的人很多...你要记下他们的名字,重用他们...”
  “好,母亲,您等一下....”,齐王擦拭着脸上的泪水,急忙命令婢拿来了竹简,自己拿着笔,认真的看着母亲,说道:“请您说出他们的名字吧,我记下来...”
  君王后一愣,思索了许久,方才说道:“我忘记了...”
  齐王一愣,他看到君王后闭上了双眼,一动不动,齐王浑身都颤抖了起来,一种巨大的恐惧包围了他,他不能动弹,甚至不能出声,只是呆愣的看着母亲,一旁的婢忽然放声大哭了起来,周围的众人都哭了起来,她们朝着君王后大拜,齐王精神恍惚,听着众人的哭声,“哭什么...哭。”
  君王后还是没有能熬过这个寒冬,她拄着拐杖,离开了她深爱的儿子,她深爱的国家。
  齐王根本无法接受这一点,他将自己关了起来,也不见群臣,整日以泪洗面。
  各国的诸侯,对于君王后,还是非常尊敬的,听闻君王后逝世的消息,都派来了使者为她吊丧。
  齐国的重担,落在了年轻的齐王身上,群臣数次前来拜见齐王,都没有能见到他,直到他们要将君王后下葬的那一天,齐王终于出来了,他还是在哭着,边哭边叫着母亲的名字,这一天,大概是齐王此生最为痛苦的一天,他与群臣,送走了母亲,跪坐在母亲的坟前,他久久不愿起身,最后哭倒在了这里。
  群臣手忙脚乱的将齐王带回了王宫。
  .......
  而这一天,赵括府邸里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艺正在屋内做饭,而赵母则是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三个孙儿玩耍打闹,艺怀有身孕,若是赵括在,定然是不会让她干活的,就是赵母,本来也不想让她忙碌,可是艺就是闲不住,哪怕赵括每次回来都会骂她,可她就是愿意在院落里忙前忙后的。看着赵括,孩子们开心的吃自己所做的饭,这是能让艺最开心的事情。
  这些天,赵括非常的繁忙,他所栽培出的那些粮食,在认真的挑选了种子之后,开始第二轮的育种,在这种时候,赵括总是亲自来记录,拿着一个竹简,来记录每一处试验田的情况,在这段时日里,他甚至跟展搞出了几种改善耕地质量的举措,例如,在干旱的土地上,通过用淤泥覆盖地表的办法,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赵括常常不在家,而照顾三个孩子的事情,就落在了艺和赵母的身上,政已经长大了,在今年的元月,他也有十岁了,从小在浓郁的学术氛围里长大的他,做事有条理,从不爱胡闹,愈发的成熟,不需要他人来照看,只是赵康和成蟜,尤其是赵康,就不能离开艺和赵母的视线。
  稍不留意,他就会沾着一身的泥笑嘻嘻的走过来,还拿这些泥往可怜的成蟜身上蹭,然后告诉艺,这都是成蟜干的!跟我无关!
  成蟜委屈的嚎啕大哭,而康得意洋洋的看着母亲。
  然后,康就会迎来母亲的一顿痛打。
  可赵康就是这样的性子,非常的顽劣,非常的欠打,赵母告诉艺,括年幼的时候跟康差不多,总是被奢挂起来打,艺这才明白,为什么赵括谈及自己童年的时候,总是会提到自己被父亲挂起来打的事情,原来如此。而艺常常拿这件事来跟赵括开玩笑,弄得赵括很是生气,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不过,赵括是不敢再说自己年幼时所接受的严厉教育了。
  艺正在院落里舂米,赵母则是织着衣服,时不时的看着康,这三个孩子,她只需要盯住赵康就好。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叩响了大门。赵母看向了在不远处读书的赵政,方才说道:“政,开下门!”,赵政无奈的站起身来,朝着门口走去,他开了门,看了片刻,忽然就关上了门。
  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他的这个举动,让赵母有些惊讶,问道:“门外是何人?”
  “大概是走错了吧。”,赵政随意的说了一句,继续看起了竹简。
  赵母皱着眉头,看向了门口,大门被推开,一个妇人有些尴尬的走了进来,赵母眯着双眼,打量了许久,方才认出她来,冷哼了一声,转过身,也不说话,反而是在忙碌着的艺,笑着站起身来,急忙走到了她的身边,来人正是赵姬。当初异人将赵姬托付给赵括,如今也已是过去了十年。
  在这十年里,大家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当初那个清纯胆怯的艺,如今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当初那个忧国忧民的年轻人,如今成为了老农。
  当初那个刚刚出生的孩子,如今也是长大了。
  而唯独没有发生变化的,大概就是赵姬,她看起来还是一样的美艳,跟十年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她变得更加妩媚了,艺笑着将她迎进了屋内,这才准备给她弄些吃的,赵姬并没有开口,只是笑吟吟的点着头,又看向了赵政。赵政埋头读着书,完全没有理会她。
  赵姬随后又看向了其他两个孩子,他们此刻也是停下来,认真的盯着赵姬看。
  成蟜有些怕生,他好奇的看了赵姬一眼,而发现赵姬也在看自己的时候,他就害怕的躲在了赵康的身后,而赵康就不怕她了,赵康打量着面前的女子,笑着走到了她的面前,抬起头,询问道:“您是什么人呢?您来找谁呢?”
  赵姬看着面前的小家伙,忍不住的笑了起来,温柔的摸了摸他的头,方才问道:“你又是谁啊?”
  “我是武成君的次子!我唤作康,健康的康,我今年四岁...”,赵康开始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赵姬有些惊讶,她又看了看远处的成蟜,便逗着康聊了起来。
  赵康也是越聊越开心,他咧着嘴,笑着说道:“您真美啊,说话也好听...等我长大了可以娶您嘛?”
  赵姬大笑了起来。
  而远处正在读书的政却是跳了起来,他指着赵康,大声的咆哮道:“你给我滚进内室去!!敢走出一步我打断你的腿!!”
第两百九十一章
会是第二个昭襄王
  赵括在回到家的时候,方才从艺那里知道了赵姬前来拜访的事情。
  当然,艺也没有忘记跟赵括控诉赵康的无礼言行...在家里,赵康还是非常害怕父亲的,每当赵括板起脸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该跑去找大母了。对赵康的混账话,赵括没有在意,童言无忌,赵康如今的年纪,根本什么都不懂。赵康也因此而免去了一顿打,而赵括更加在意的,是赵政对生母的态度。
  这样冷漠的对待生母,始终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就算赵姬不曾抚养他,可也是给与了他生命,赵政即使不爱她,也不该如此的无礼,不该那样冷酷的对待她。
  父子两人坐了下来,这还是赵括第一次跟赵政面对面的谈论这件事。从前,赵括一直都在回避,这是因为赵政的年纪还小,他害怕会伤害到他,可是如今的赵政,已经能对各种事情做出判断,能拥有自己的看法...他已经长大了。赵括的院落里比较空荡,并没有树荫,赵括便自己动手,用木头和竹帘搭建了一个“树荫”。
  赵括很喜欢坐在这里读书,休息。
  “政...我有一件事,想要告诉你。”
  赵政认真的看着赵括。
  赵括看了他一眼,迟疑了片刻,方才说道:“其实...我...嗯.....今天来的赵姬,是你的母亲。”,赵政点了点头,说道:“父亲,这件事,昭襄王在逝世之前,就已经告诉我了,我都已经知道了。”
  赵政这异样的平静,却让赵括有些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赵括看着前方,沉思了片刻,这才又说道:“嗯,好,你已经知道了。”
  赵括心里有些复杂,虽然赵政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可是他抚养着赵政长大,在这十年里,他完全是将赵政当作了自己的儿子,哪怕是赵康的出生,也没有能改变这一点。而如今,儿子长大了,也知道了真相,赵括既是担心这样的真相会伤害到父子的感情,同样也担心赵政会离开自己。
  毕竟,他已经知道了谁是他的父亲,谁是他的母亲。
  艺方才告诉赵括,赵姬前来,是想要带走赵政,她想要让赵政搬到王宫里,正式成为秦国的公子,陪伴在自己的亲生父母左右。赵括自然知道,这个孩子在登基之后,是有这样一番伟大作为的,他不能自私的将政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他也很舍不得政,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舍不得他。
  “父亲?还有别的事情嘛?”
  “你母亲说,赵姬...你母亲来找你了?”
  “嗯。”
  “那她为什么来找你呢?”
  “因为害怕失宠,她想要通过我来稳固自己在秦王身边的地位。”
  “这...”,赵括愣了片刻,他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赵政,这一刻,他方才意识到,儿子是真的长大了...赵括笑了笑,这才说道:“算了,你去忙自己的事情吧。”,赵政这才拿着书继续读了起来。赵括站起身来,看到艺紧张的站在内室门口看着这里,便走到了艺的身边。
  “你怎么出来了?你怀有身孕,是不该出门的。”
  “你是怎么跟他说的?”,艺看起来有些急切。
  “他已经知道了,很早之前就知道了。”
  “那他要是走了怎么办...他要是...”,艺捂着脸,眼泪忍不住的掉落,赵括连忙抓住她的手臂,“别这么想...他最近的饭量越来越大,离开了倒是能省些饭菜...“,艺被赵括说的忍不住笑了出来,边哭边笑,忍不住的拧着赵括的腰,生气的说道:“家里吃的最多的就是你自己!!”
  “哈哈哈...好了,别哭了..”,赵括擦掉了艺脸上的泪痕,正想要抱住她,就看到一个小脑袋从他们中间探了出来,赵康高高的抬起头来,好奇的看着父母,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赵姬虽然没有能带走赵政,可是秦王却带走了成蟜,嗯,因为秦王要正式登基了,而成蟜是要成为秦国封君的,不过,秦王并没有打算给赵政封号,这在外人看来,是有着两种可能性,第一是秦王不想要承认这个儿子,第二就是赵政已经被看作继承者,秦王的继承者显然不需要再得到什么额外的食邑。
  整个秦国都将会属于他。
  每个国家的太子,基本上是没有封号的,除非是太子逝世,选择其他的人来继位,如安国君,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也就有了自己的封号,不过在登基之后,他原先的封号就会作废,食邑也要让出来。秦王的登基仪式,比起安国君来说,壮观了很多,在守孝的这一年里,异人修缮了王宫,使得王宫占地面积更大了一些。
  秦王登基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赏赐群臣。
  从吕不韦开始进行赏赐,给与他们爵位,而他的这种做法,也并不是成功的拉拢了所有的大臣,韩非就非常的生气,因为他觉得君王不能无故的赏赐大臣,要按着他们的政绩来进行相应的赏赐,而秦王刚刚登基,秦王的这些大臣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什么政绩呢?
  韩非在庙堂里,大概是最令人厌恶的大臣。
  群臣都不愿意与他结交,因为韩非太较真,又总是强调一些不利于大臣的理论,他从不结交其他大臣,甚至还阻止大臣们互相来往,他在朝中完全没有朋友,可是秦王却非常的尊敬他。秦王再次提高了他的爵位,认真的听取了他的建议,并且要求韩非时刻在自己的身边,提醒自己,劝谏自己。
  秦国的律法,有赏赐是不可以拒绝的,故而韩非接受了秦王的赏赐,可是他的劝谏却也越来越多。
  这让赵括非常的担心,他不希望自己的这位弟子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好在当今秦王虽然年轻,可是没有年轻人的气盛,面对韩非的冒犯,秦王也不生气,虚心的接受,对他也是完全的信任...赵括只能庆幸,好在韩非是在秦国任官,若是在其他国家,只怕他不是被群臣谋害,就是要被君王杀死。
  而小家伙成蟜,也得到了封号....他成为了长安君。
  嗯,又一个长安君,但愿,他能变成不一样的长安君。
  在这一年里,墨者们的造纸技术再一次取得了突破,他们利用竹子,造出了质量过硬的纸张,这种纸张不容易损坏,方便携带,只是,造价依旧昂贵,可是这种纸张却因为他的便捷,迅速成为了大臣们手中的珍宝。原先需要好几辆车才能载动的竹简上所记录的内容,记在纸张上,就不再那么的沉重了,只要一个人就能搬得动。
  这对那些需要整理户籍,需要四处搬运文书,宣传律法的人来说,是天大的福音,这让他们摆脱了沉重的竹简,不过,低爵位的百姓,还是用不起这样的纸张,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纸张。秦王随即下令,由国家来掌握纸张的制造与出售,并且对纸张收取了重税,并且禁止匠人泄露纸的制作原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