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3/339

  多年的战争,或者说多年的战败,使得韩国的贵族势力几乎覆灭,整个韩国严重的缺少官吏,行政效率极低,有不少肥沃的耕地,却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没有杰出的将领,更没有能战的士卒...商业也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商队得不到保护,在国外遭受欺辱,手工业更是不用说...韩国几个重要的原料出产地,如今都被夺走。
  韩国几乎是全盘崩溃了,不堪一击。
  可是张平并没有放弃。
  他趁着如今韩国难得的和平期,想要改变如今的情况,最先,他降低了税赋,将整个韩国的税赋都降到了最低点,因为韩国不需要征战,不需要去养官吏,甚至都不必积攒粮食来搞建设...这个行为,让韩人有了喘气的机会,并且成功的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很多已经逃亡的韩人,也返回了自己的国家。
  张平通读《马服书》的内容,按着韩国的人丁开始了分田,只要是成年的男丁,都能分到土地...他在新郑设立学室,无条件的招收年轻人来进学,当然...这学室是他亲自来负责的,由他来教导。并且,他按着赵国董成子的律法,照抄出了一份韩律,要求各地的官吏们以新的律法来行事。
  在张平的努力下,韩国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张平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农业和商业上,他花费了很大的心思来鼓励农桑,推广先进的农具,并且,他设立了一个长达二十年的详细计划,从官吏,农桑,商业,手工业,乃至军队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划,其中的很多制度都是来自于《马服书》。
  而张平的这二十年的长远计划的目的,只是让韩国拥有自保之力,能够与盟友应对战争而不造成国内的崩溃。
  韩王笑嘻嘻的坐在上位,近来,韩国涌进了不少的百姓,新郑内的商贾也明显的变多,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韩王非常的开心,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策略,若不是当初自己及时向秦国低头,韩国是不会有这样的发展的。张平坐在一旁,他还在思索着在增加户籍的同时如何保证他们都能拥有土地的问题,而韩王却已经开始在想以后该如何向秦国复仇。
  “张相...荀子说的很对啊。”
  “寡人昔日忍受着欺辱,以大臣拜见君王的礼节来拜见秦王....如今也过了很多年,在这些时日里,寡人是恨不得睡在木材之上,整日都在思索着自己所遭受的耻辱,不曾想过要放弃对秦国的复仇...如今韩国逐渐繁荣,寡人想要效仿勾践....”
  “上君...”,张平摇着头,有些疲惫的说道:“您也曾去过秦国,看过秦国的都城....韩国并不是秦国的对手,当初您背弃楚赵魏,服从秦王的命令,这让各国都非常的痛恨韩国,因为秦国的庇护,他们才不敢来攻打韩国,若是您要破坏与秦国的约定,这些国家就会像豺狼那样的扑上来,韩国却没有实力来阻挡他们...”
  韩王点着头,微笑着。
  “唔...”
  “您说的很有道理。”
  张平在一些时候,真的想要去挖申不害的坟,去鞭打他的尸体,可是张平还是忍不住了,不只是因为申不害对韩国的功劳,也不只是因为这样的行为不道德,更多的是,学问是没有过错的,只是学这个学问的人有些问题...张平继续说道:“我听闻,韩国的公子非,在秦国担任廷尉,这是对韩国有利的事情。”
  “请您赏赐他的家人...若是可以,希望您可以写信,请求他前来韩国,我听闻:他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若是他赶来韩国,我可以将国相的位置让给他...”
  “非??”,韩王一愣,忽然,他大笑了起来,摇着头说道:“非?非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啊,秦国居然用他来担任大臣??哈哈哈,看来这秦国在昭襄王逝世之后,也是要没落了!”
  “上君...我听闻,昭襄王对韩非也非常的看重,韩非尽得马服君真传,多次面见秦王,秦国群臣,都对他非常...”
  “好了,您不知道...他是寡人看着长大的,他是怎么样的,难道寡人还不清楚嘛?那孩子从小就口吃结巴,为人胆怯,不敢与他人交谈...不过,他的确是个好孩子...”,韩王笑着,似乎回忆着过往,他认真的说道:“他年幼的时候,总是被其他孩子讥笑,学他说话...寡人那个时候在宗室子弟里算是年纪最大的,就常常帮他,把那些嘲笑他的孩子按着揍!”
  “不过,长大之后,他就不再像从前那样跟寡人亲近了...他总是自言自语...”
  韩王忽然变得严肃了一些,他看着张平,说道:“即使要向秦国复仇,也不能利用他!那孩子,是寡人看着长大的,他是寡人的族子,您若是想要挟持他的家人来逼迫他,寡人是不同意的!”
  张平一愣,“我何时说要挟持他的家人啊??”
  “上君,我只是觉得,让他返回韩国...”
  “好了,不必多说了,他就是个半大的孩子,就是回到韩国,又能怎么样呢?既然他在秦国能得到尊重,这也是很好的事情,让他继续在秦国吧,或许他以后还能在秦国得到封号...哈哈哈~~”,韩王又笑了起来,他看着张平,感慨道:“寡人真的是老了,当初那个躲在寡人身后的孩子,如今都在秦国担任要位....”
  “这样吧...寡人给秦王写一封信,让他照顾一下韩非...”
  “上君...您若是真的为他着想,又不想让他返回韩国,那还是不要写信了,不然,只怕会引起秦王的忌惮...”
  “哦...也好,那就不写了。”
  “张相啊...等到寡人完成了复仇,您就是寡人的范蠡,寡人一定会让您比范蠡还要富有!”
  “唉...臣从不想过要为自己谋求财富...”,张平说着,又在心里默念道:只要让我看不到韩国灭亡的那一天,我就知足了。
  ..........
  魏王坐在王宫内,皱着眉头,看起来有些恼怒。
  他看着一旁的龙阳君,有些恼怒的说道:“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您就...就做出了这《户律》?”,龙阳君站在一旁,魏王的训斥,让他有些手足无措,魏王从不曾如此严厉的批评他,龙阳君继续说道:“上君...制定律法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征集了国内的学者,他们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白天和夜晚都不敢休息,方才完成了这律法..”
  原来是在当初,董成子在赵国修订律法,马服君提出各国都需要一个完整律法的时候,魏王就想着要制定魏国的律法,最初也是通过抄袭秦律的方式,不过秦律跟魏国的实际情况不太相似,需要做出改变,于是乎,魏王就让龙阳君来负责这件事,在秦律的基础上,设立出一套完整的魏国律法。
  魏王看着手里的竹简,这是龙阳君递给他的《户律》和《奔命律》,其中内容都是对“假门逆旅、赘婿后夫”的惩罚规定。魏王有些暴躁,看着这些竹简,又将它重重的放在了案牍上,他有些恼怒的问道:“惩罚一些商贾赘婿,这有什么用呢?这些年来,寡人的学者就想着要如何惩罚商贾和赘婿??”
  而魏王的身边,并不只是有龙阳君一个人,在魏王的面前,还坐着一个年轻的文士,这位文士身材高大,看去来气宇轩昂,颇为不凡,他看到魏王与龙阳君的争执,便抬起头来,开口说道:“上君您所说的不对,在我看来...”
  “寡人是在跟龙阳君说话!”,魏王非常不客气的打断了他,年轻人的脸上闪过一丝的愠怒,他没有再说话,直视着前方,龙阳君只好说道:“上君,魏国的疆域辽阔,百姓也不少,可是有些百姓却放弃了城池,逃到野外来自己开垦土地,有的为了享福去做了人家的赘婿,后父,很多人畏惧农税,就去做了商贾,店主....”
  “我们所制定的律法,就是惩治这些人,不许他们独立为户,不授予田户房宅,而编为户籍,是魏国目前最应该施行的工作,编订户籍之后,对户籍上的户,按着人数给与田地和宅基,将魏国的大量土地分给这些百姓,增加魏国的实力,同时,修订户籍,也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魏王摇了摇头,有些不屑的说道:“这不就是秦国的办法嘛?”
  “不,这跟秦国的户籍是不一样的,是秦国根本无法实现的,我们并不设立农户,匠户之类的,我们会给所有登录户籍的百姓分发土地,秦国是按着爵位来分发土地...”,龙阳君又说起了不同之处...魏王越听越是无趣。
  “根据法令,这些身份低下的人,要三代以后才能改变身份,而且,三代之后,要做官的,还是要在官籍上写明是赘婿之后。”,龙阳君认真的说道:“通过这些办法来增加从事耕作的人,来稳定住国内的情况,增加魏国的实力...”
  “好了!寡人知道了!”,魏王叫道。
  龙阳君委屈的低着头,双眼泛红。
  魏王看到龙阳君如此模样,怒火荡然无存,他清了清嗓子,有些无奈的说道:“寡人并不是对您生气,只是国内的群臣,做修订的律法并不能达到寡人的期待...请您不要在意。”,龙阳君委屈的说道:“臣是负责这件事的人,若是有过错,也是臣的过错,请您责罚。”
  “唉...算了,就这样吧,让各地都施行新律。”
  魏王无奈的摇了摇手,这才笑着对龙阳君说道:“请您坐近一些...”,龙阳君抬起头来,看向了坐在魏王面前的年轻人,魏王这才想起,自己面前的人,这人是段干子给自己举荐的,说是什么大贤之后,公室子弟,可是魏王并不认识他。魏王将他教来之后,还来不及跟他多说什么,龙阳君就找了上来,拿着这耗费了多年所编订的律法来气自己。
  魏王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有些随意的说道:“寡人还有重要的事情要与龙阳君商谈,请您改日再来拜访吧。”
  年轻人笑着站起身来,朝着两人轻轻一拜,便离开了王宫。
  他刚刚离开王宫,就看到了远处驾车而来的段干子,段干子显然也看到了他,他笑着跳下车来。
  “尉缭...怎么样了?上君授予您什么官职啊?”
  “没有授予官职,上君命令我离开魏国。”
  “嗯???”
第两百九十章
我拿你当兄弟
  魏国向来不缺人才,只可惜,他从来都留不住这些人才。
  从前,有一位来自卫国的年轻人,他投效魏国的丞相公叔痤,而公叔痤看出了这位年轻人的才能,便在病重之时曾向魏惠王推荐这位年轻人,他说如果您不能重用他,就请您杀掉他。魏惠王显然是没有在意这句话的,区区一个年轻人,值得自己如此上心嘛?后来,这位年轻人去了秦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变法,他唤作商鞅。
  魏国曾经还有一位年轻人,有智谋,能言善辩,只是他在魏国不受重视,便赶去说服其他国家的君主,最后去了秦国...这位唤作张仪。
  还有一位年轻人,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后来出使齐国,遭受污蔑,被国相魏齐殴打侮辱,这位年轻人怀着一颗冰冷的心,在他人的帮助下赶到了秦国...化名张禄,嗯,这是范雎。
  魏国不只是给秦国输送人才,他给其他国家所送去的人才也不少,如吴起,当初魏国任用吴起,整编军队,上下一心,夺回了自己的领地,而吴起担任西河郡守,秦人不敢侵犯,可是在魏文侯去世以后,魏武侯听信谗言,逼走了吴起,吴起赶到楚国,使得楚国在短时间内强盛了起来。
  如大臣庞恭,庞恭当初跟随质子前往邯郸,临走之前告诉魏王三人成虎的典故,并且告诉他不要听信谣言,魏王虽然答应了,可最后还是没有召回他,嗯,这位庞恭就是庞煖的先祖。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秦国,每当秦国感觉自己不行了,需要有人来拯救,魏国就会即使给他送过去,说是及时雨也不过分,秦国发展不起来怎么办?商鞅给你!秦国被围攻了怎么办?张仪给你!秦国没有征服的战略怎么办?范雎给你!当然,等到秦国觉得征服六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的时候,魏国又送去了一位魏缭。
  而当下,这位年轻的魏缭,却对魏王表现出了巨大的失望,可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里,他朝着段干子笑了笑,便傲然的离开了这里,段干子看着他离去,脸上满是困惑,这位跟自己一样,都是大贤之后,而不一样的是,这位会打仗,魏国如今正缺将军,上君为什么要让他离开呢?
  段干子急忙走进了王宫,想要面见魏王。
  可是进去禀告的武士却告诉他:上君正在跟龙阳君商讨大事,请他明日再来。
  段干子也没有办法了,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既然是上君不愿意用他,那自己也就不必多说什么了。
  时间流逝的飞快,它不对任何人留情,也从来不会停下脚步,此刻无意之中的一个举动,却会在未来引起巨大的影响。
  寒冬再一次来临,这次的寒冬非同凡响,燕国,赵国,以及秦国的部分地区都遭受了灾害,这次的寒冬格外的猛烈,伴随着大雪,冻死牲畜,压垮房屋,冻杀百姓,堵住道路...而北方的各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灾害,燕国的灾情最是严重,好在有大臣剧辛亲自前往赈灾,他出现在那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使得燕人深受鼓舞。
  他们跟随在这位老人的身后,一同来抵御灾难,在这样的冬季,剧辛的行为可以说是豁出了性命,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赈灾,燕国的灾情逐渐平息,而剧辛也幸运的返回了都城,受到群臣的尊敬和爱戴。
  至于赵国,赵王派出了孔斌来负责这件事,孔斌虽然没有处理灾害的经验,可是他做事认真,不惧艰辛,算是没有辜负赵王对他的信任。
  而秦国就不同了,秦王甚至都没有派人去负责这件事,各地的官吏们带着自己治下的百姓,上下一心,相互配合,灾害很快就被制止住了。
  新的一年也就是在这样的寒冷之中到来了。
  齐国。
  王宫里处处都点上了火把,就连武士们,也是举着火把,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是齐王的命令,君王后的身体愈发的虚弱,她总是在说冷,而齐王就只好在王宫各处生火,又不断的进行祭祀,只是希望母亲能安然的熬过这个寒冬。在这些时日里,君王后的病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很多时候,她会忘了自己是谁,甚至开始忘了齐王是谁。
  齐王跪坐在她的面前,伸出手想要握住她的手,君王后都会畏惧的躲开,用那种看陌生人的目光来看齐王,这让齐王心如刀绞,没有什么比自己最爱的亲人认不出自己要更加的痛苦。“母亲...我是田建...我是您的儿子啊。”
  “我没有你这么大的儿子...”
  君王后说着,瞪了他一眼,方才警惕的看向了周围。
  看着母亲粗暴的扯开自己的手,齐王说不出话来...其实,他心里已经明白,母亲可能好不起来了,或许明天,或许后天,她就要离开自己了,可是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每当这种想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总是用力的摇晃着脑袋,似乎是想要将这种想法给弄出去,他非常的害怕,他害怕自己会失去母亲。
  君王后还是在抱怨,这里太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3/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