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339

  “可是...我所知道的事情不是这样。我听闻,是赵丹要谋害马服君的家人,马服君这才无奈的离开了赵国,赶往秦国。”,李牧认真的说着,缓缓从腰间拔出了短剑,他说道:“我曾向马服君立誓,我将一生跟随他作战,绝对不会死在他的身后。我不在邯郸,使得小人谋害他,让他遭受了这样的灾厄。一定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那您想要怎么做呢?”
  “我要杀死赵丹,将马服君迎回来。”
  “那秦王若是不愿意放走他呢?”
  “那我就再杀死秦王。”
  “哈哈哈~~”,廉颇放声大笑,他看着面前的李牧,有些傲然的说道:“您怎么会觉得,您能完成这些事情呢?”
  李牧没有说话,他看向了周围,那一刻,畏惧在周围的骑士们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弓箭,怒吼道:“杀!!!”,这喊杀声,响彻天际,骏马也随即嘶鸣起来,廉颇的驭者,此刻也是有些动容,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惊惧。廉颇看着他们,眯着双眼,说道:“您想要用赵人来杀死更多的赵人啊。”
  “您觉得,这是马服君愿意看到的?”
  廉颇询问道。
  李牧并没有回答。
  廉颇继续说道:“上君的确是做错了,我比您还要愤怒,我对马服君的尊敬,也并不比您要少,可是,马服君为什么要离开赵国呢?若是他想要复仇,还需要您来帮助他吗?他一声令下,邯郸的将士全部都会听从他的命令,杀进王宫去。他就是不愿意看到内乱,不愿意看到更多人为他而死去。”
  “您知道吗?当我知道上君谋害马服君的时候,我也很想要杀掉他,可是我不能...因为,我是赵人,赵国遭受了很大的灾难,最大的灾难就是马服君的离开。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护赵国的百姓,让他们能活下来,而不是互相残杀,让他们承受更大的灾难。”
  “马服君一直都很爱他们。”
  “我也是。”
  “我不允许您为了复仇而使得赵国内乱,这里是我的家,我将用性命来保护这里,若是您执意复仇....我就在这里,请您杀掉我,再血洗邯郸,看看马服君是否会为您的事情而欢呼。”
  李牧的脑海里猛地浮现出了那张忧郁的脸,他心里纠结了起来,浑身都在颤抖着,李牧摇着头,脸色铁青,他认真的说道:“当初,燕国以十万大军进攻赵国...赵国的精锐都在上党,百姓们无比的绝望,是马服君,带着几千人的老弱,击溃了燕人,斩杀了栗腹....”
  “白起以秦国的精锐进攻赵国,赵国没有人可以阻挡他,是马服君...抱着必死的信念,死战不退,击退了白起的进攻....”
  “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尊重,却要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李牧摇着头,他看着廉颇,认真的询问道:“若是有下一个白起再来攻打赵国,您说谁可以抵御他呢?”
  “您可以。”,廉颇看着周围的骑士们。
  李牧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不,我跟马服君去拜见乐毅将军的时候,乐毅将军曾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打太多的胜仗,那时我还不明白乐毅将军的言语...如今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啊,的确,是不能打太多的胜仗,做个郑安平那样的小人,不比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要好得多吗?”
  廉颇皱着眉头,没有说话,郑安平的事情,也的确是让廉颇最为介意的事情。
  李牧长叹了一声,看向了远处的武安城,也不知道想起了什么。一旁的司马尚却暴躁的说道:“我们这次来,可不是为了跟廉颇将军谈论这些!我要去邯郸,问问我们的上君,马服君到底犯下了什么样的罪行...”,廉颇看了他一眼,方才说道:“尚,您不要如此的急躁...我看出来了,您们也不过是带了一万多的骑士而已,也没有携带粮草。”
  “这一万多人,想要攻破邯郸,那是不可能的。”
  “呵呵,这只是先锋部队,在雁门和云中,还有十几万大军可以调动。”
  廉颇没有再说话,看着李牧,认真的说道:“回去吧,不要惹事,赵国的安定,比什么都要重要...赵人经历的苦难足够多了,不要再给他们带来灾祸,您的职责,是保护这些人,不是杀死他们。您可以厌恶上君,但是,这里是您的家,您不能因为自己的怨恨而毁掉自己的家乡。”
  李牧闭着双眼,沉默了许久。
  “马服君肯定也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
  李牧看向了一旁的司马尚,他说道:“您带着他们回去吧。”
  “那您呢?”
  “我要去邯郸。”
  “那就让我在这里坚守...”
  “不,您回去吧。廉颇将军说的对,马服君是不会希望我们这么做的。”
  ............
  当李牧跟随廉颇,来到了邯郸城外的时候,赵王正站在城外,等待着他们。当他看到了远处的李牧之后,赵王即刻走上前,廉颇翻身下马,李牧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平静的看着前方,丝毫没有要下马的想法,赵王走到了李牧的面前,脸上没有恼怒,他认真的朝着李牧俯身行礼。
  “寡人误信了小人的谣言,请您宽恕。”
  “寡人再也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寡人将要继续施行马服君的变法,让赵国的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让马服君的理念在赵国得以持续,这是马服君所期待的,也是赵人所想要的,寡人想要拜您为假相,由您来负责这些事情...”,赵王表现得非常卑微,很是诚恳的向李牧认错。
  李牧看向了远处,他看到了远方那些耕地,那些在耕地上忙碌着的百姓们,那些百姓们低着头,麻木的走在田野之中,对这里的盛况,视若不见,在当初,他们都是围聚在周围,热情的欢呼着...
  李牧终于下了马,他看着面前的赵王。
  “我愿意担任假相,可这不是为了您,这是为了赵国,是为了马服君。”,李牧认真的说道。
  群臣面色大变,赵王却格外的平静,他笑着说道:“寡人知道了,请您帮助寡人,等待马服君回来的那一天。”,赵王领着李牧,朝着城内走去,群臣跟随在他们的身后,一言不发。
  在大风之中,一个穿着厚裘衣的孩童有些恼怒得看着李牧跟随赵王离开,对身边的玩伴说道:“这个李牧居然敢这样对待父亲...我一定要让他后悔...”
第两百六十二章
弱小就是最大的错
  内室里,传出了艺撕心裂肺的嚎叫声。
  赵括就站在院落里,来回的踱步,神色慌忙,心里忐忑不安。他非常的害怕,艺会出什么事情,在如今,生育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因为有不少的女性,都会在生育时死去,落后的医学,加上一些愚蠢的思想,例如赵人就认为妇女生产的时候,需要将火把插在周围,这是为了驱散阴冷...结果有不少妇女在生育之中被烫伤。
  除却赵国,在其他地方,还有更加令人困惑的做法,有些时候甚至是非常残忍的,若是出现了什么意外,那就是请巫前来跳舞祈福...完全没有医治的办法。
  当然,在这个时代也出现了妇科医生,只是这些刚刚从巫的群体里走出的医生,水平也算不上太高,扁鹊这样的人还是不多的,哪怕是如今的医家,医学水平也不算太发达。好在赵括这次赶来秦国,也有不少的医家跟随而来...可赵括还是很担心,听着艺那一声声的惨叫,赵括心如刀绞,坐立不安。
  艺实在是太过瘦弱,她的身体也不算太好。
  赵括就这样等待了两个多时辰,艺的叫声也是越来越低沉,这让赵括更加的担心,赵母正在里头陪伴着艺,而赵政已经被戈接走,院落里只有韩非在陪伴着赵括,韩非没有娶妻,也不能理解赵括的心情,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赵括,只是跟在赵括的身后,跟着他来回的徘徊。
  越是没有消息,赵括心里便越是紧张,心里的那种惊惧,更是让他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就在这煎熬之中,忽然有婢从内室里走了出来,婢笑着大叫道:“恭贺武成君,庆贺武成君....您又有了一位马服子。”,那一刻,赵括愣住了,忽然,他笑了起来,就要朝着内室走去,婢急忙拦住他。
  “请您再等一会。”
  “艺呢?她怎么样?”
  “夫人很好。”
  赵括这才安心,他大笑着,看着一旁的韩非,说道:“我有儿子了。”,韩非急忙庆贺,赵括便在这里等着,又等了许久,方才有婢出来,让赵括进来,赵括走进了内室,便看到了刚刚被洗干净的小家伙,赵母抱着小家伙,脸上满是笑容,小家伙浑身皱巴巴的,眼也睁不开,只是在赵母的怀里躺着,湿漉漉的。
  赵括大笑着,就要从她怀里接过孩子。
  “去看看艺,你刚从外面进来,等会再抱吧。”,赵母毫不留情的赶走了赵括,赵括又急忙来到了艺的身边,艺虚弱的躺在床榻上,脸色苍白,喘着气,赵括坐在她的身边,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这才笑着叫道:“艺...”,艺缓缓睁开了双眼,看着一旁的赵括,脸上慢慢浮现出了笑容。
  “哈哈哈,我又有了一个儿子。”
  赵括咧嘴笑着,看起来就像个大孩子,艺也是笑了笑,随后脸上又闪过一丝痛苦,赵括脸上的笑容渐渐隐去,有些担心的看着她,帮着她小心翼翼的擦去了额头上的汗珠,这才说道:“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在外面,我很害怕...”
  赵母抱着小家伙,给韩非看了看。
  赵母说这孩子长得很像赵括,可是韩非却看不出他哪里像赵括,皱巴巴的小不点,比当初的赵政还要小。很快,门客们,弟子们都听闻了这件事,马服君有了第二个儿子,在狄知道了这件事后,大多数人也都知道了。这些时日里,狄一直在外转悠,让他感到烦恼的是,秦国并没有闲汉。
  没有人愿意听他说那些事情,他们都没有时间。
  他结交不到什么朋友。
  而且,他的雅言说的也不好,秦语更是不用提,具说,他如今正在跟韩非学习雅言和秦语。戈对此表示出了很大的赞同,因为狄学会雅言之后,他就不会再来烦自己,这意味着又有几百万人可以听他啰嗦。赵括一直陪伴在孩子和艺的身边,艺还是没有能下床榻,孩子也很瘦弱,好在有赵母照顾他。
  赵政也终于有了弟弟,这让他非常的开心,他看到赵母怀里的小家伙的时候,还想要抱抱他,可是赵母不许,赵政便大哭了起来。他总是询问赵母,这弟弟是从哪里来的?母亲的肚子里为什么会藏着弟弟?他看起来有很多的困惑,他每天早上醒来都要去看弟弟,他是想看看弟弟有没有长大,能不能陪自己去玩。
  赵括原先非常的忙碌,都没有想好孩子的名字,如今更是思索了起来,不知道该取什么名字,想来想去,他最后选择了一个康字,作为自己儿子的名字,赵康。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健健康康的长大,同时也希望他的儿子在将来能让百姓们过上安乐的生活。赵母本来是想要让赵括去请教荀子,让他们帮忙取个名字的。
  可是赵括有了自己的想法,又非常的倔强,赵母无奈,只要答应了他。
  公元前253年九月,赵括的次子赵康出生。赵康跟兄长不同,他很安静,很少哭闹,平日里都是呼呼大睡,不理会别的,哪怕是院落里大声的喧哗,也根本吵不醒他。赵括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总是变着法子去逗弄他。而秦王得知这件事,也是送来了礼物,其余大臣,也纷纷送上了自己的礼物。
  赵括开心的笑着,前些时日里的所有阴霾,似乎都被这个新生的生命所清除干净,留给了众人一片欢笑声。
  ......
  此刻,龙阳君却是来到了卫国。
  卫国君主叫做子南公期,子南公期并不年轻,今年是他执政的第三十年。龙阳君在离开赵国之后,便来到了卫国,拜见这位卫君,卫国因为弱小,卫国的君主不敢称公,只能称君,故而,卫君的地位跟龙阳君,其实是同样的,甚至,龙阳君的地位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卫国在经历了多次的政变之后,魏国扶持子南氏来担任国君的位置,从此,卫国便跟随魏国,与魏国越来越亲近。龙阳君在卫国,受到了很大的礼遇,子南公期亲自出城来迎接他,与他同乘马车,走进了王宫。龙阳君微笑着,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不由得点着头,子南公期笑呵呵的看着街道上的百姓,笑着跟他们行礼。
  子南公期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没有称霸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振兴国家的能力,可是他待人温和,对卫国百姓也是很不错,他常常跟着卫国的百姓们一同耕作,国家虽小,可是生活在这里的百姓,生活的都很不错,卫君不向他们征收很高的税赋,也不会让他们服徭役,因此卫国的富裕人家是很多的。
  卫君将龙阳君迎接到王宫里,他设下了宴席,宴席也是非常的简单,卫君只能是笑着跟龙阳君道歉,他说道:“卫国并不富裕,请您不要怪罪...”,龙阳君摇着头,笑着说道:“您亲自出城来迎接,我又怎么可能怪罪您呢?”,卫君又向龙阳君敬酒,气氛很是不错。
  龙阳君这才开口说道:“您可以放心了,我已经赶往赵国,让赵人不敢再继续进攻卫国。”
  “非常感谢您的恩德。”
  “您不用谢我,您应该要想想,卫国接下来怎么办。我知道卫国的疆域很少,也没有可以保护自己的士卒,若是以后还有秦国,赵国来进攻卫国,您该怎么办呢?”,卫君苦笑着,摇着头说道:“我还能怎么办呢?卫国并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敌人,无论是谁,我都不敢得罪...”
  “其实,卫国可以跟魏国合并,这样一来,魏国就能保护这里的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