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339

  不知为何,听到赵王的这句话,赵括并没有能开心起来。
  即使赵王笑着允诺他,一定要召集最好的名医,一定要在各地成立医官,为百姓治病的时候,赵括也没有能开心起来,赵王的那句话,反复回荡在他的脑海。
  “医好了百姓,才能征收他们的税...才能征召他们为卒。”
  只是片刻之内,赵括就回过神来,一切都会变得,在医官之后,号召各国的君王们合理的进行收税,给与百姓活路,或者提出军队职业化的想法,减少战争对百姓的影响,所有的一切,都有办法可以解决的,自己是绝对不会放弃,也绝对不会动摇,医官只是自己的第一步而已。
  赵括如此激励着自己,随后他就被赵王拉进了宴席之内。
  而让赵括赶到奇怪的是,魏无忌并不在迎接自己的人群之中。
第一百七十九章
终结者?稳固者?
  赵王的宴席,逐渐也变得简朴了起来,再也没有往日里那样的奢靡,赵括觉得,这大概是因为信陵君的缘故。看得出,赵王有很多事想要与赵括商量,不过,在座的大臣太多,赵王总是开个头,便没有继续往下说了,赵括自然也没有多打听,赵王看着麾下的大臣,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知什么时候,赵豹领着一位腼腆的年轻人,走到了赵括的面前。
  年轻人穿着不凡,眉宇间与赵王有几分相似,为人腼腆,害羞的低着头,偷偷的打量着面前的马服君,赵豹与赵括笑着拜见,又询问了赵布的情况,如今赵布是留在丹水,跟随廉颇将军驻扎,并没有返回邯郸。随后就让年轻人拜见了马服君,这才给马服君介绍道:“这是长安君,先前在齐国为质子。”
  “哦...“,赵括笑着点了点头,这位长安君,在赵国还是很有名声的,众人都说,当年秦国攻打赵国,为了能够得到齐国的帮助,这位长安君自愿前往齐国为质子,拯救了赵国,故而,赵括也曾听说过他的名声,长安君急忙拜见了赵括,赵豹坐在了赵括的身边,长安君站在了他们的身后。
  “马服君...魏无忌想要谋反。”,赵豹压低了声音,忽然说道。
  “嗯??”,赵括瞪大了双眼,看着赵豹,随即摇了摇头,说道:“这不可能。”,赵豹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却没有再说什么,起身离开了,而长安君并没有跟着离开,他坐在了赵括的身边,笑着对赵括说道:“马服君..在齐国的时候,众人就在谈论您的事迹,他们说,您是赵国的仁义君子...”
  长安君说着自己的见闻,又向赵括询问,赵括与他聊了片刻,而脑海里却还是在想着魏无忌,看来,魏无忌与国内这些贵族的矛盾,已经来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赵括还在构思的详细的变法,而魏无忌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在赵国施行了,赵括先前曾劝过魏无忌,没有详细的变法大纲,匆忙的推行只会使得朝野混乱。
  直到董成子告诉赵括,魏无忌遭遇刺杀,如今还在府内养伤的时候,赵括方才意识到:出大事了。
  他再次告别赵王,离开了宴会,赵王知道他的性子,马服君并不是很喜欢宴会,也就没有挽留他,只是告诉马服君,要他明日再来王宫里与自己相见。赵括匆忙离开了宴会,便上了车,要戈迅速赶往魏无忌的府上。刚刚赶到了魏无忌的府邸门前,赵括就感觉到那种令人不安的氛围。
  魏无忌的门客们,佩戴着武器,甚至是带着弓弩,守在了门口,在看到赵括的马车之后,他们迅速做出了戒备,看到赵括之后,这才连忙放下了弓弩,挤出了笑容。赵括走下了马车,方才有魏无忌的门客领着他走进了院落内,院落内的门客们依旧在喝酒,乐此不疲,看到这一幕,赵括不再那么紧张了,他们还有兴致喝酒,那就说明问题并不大。
  果然,当赵括走进了内室的时候,正好看到醉醺醺的魏无忌,正在跟自己的几个下属饮酒,赵括松了一口气,魏无忌看到赵括,非常的开心,急忙起身,摇晃着走到他的身边,拉着他的手,就让他也坐了下来,“许久不见,您也不给我回个书信...我们都很思念您啊...”
  赵括坐在他们之中,魏无忌跟他寒暄了片刻,这才说道:“您不要担心,我并没有受伤,遇刺的事情,是我自己弄出来的...”,魏无忌于是又将赵豹等人随意的杀害各地的新任官吏,以及煽动百姓来攻击自己的事情告诉了赵括,赵括只是听了片刻,便是勃然大怒。
  看到赵括猛地起身,魏无忌急忙抓住他的手,说道:“请您不要冲动...如今的赵国,需要一位公正的判决者,上君他两不相帮,坐视我与赵豹争斗,既不开口支持我变法,也不反对我变法...唉...您是仁义的君子,无论是与我,还是赵豹,都是愿意信任您的,请您来监察变法之事。”
  “若是我有不对,请您责罚,若是他有过错,也请您不要赦免。”
  赵括皱着眉头,愤怒的说道:“赵豹害死了数千赵人..我不会放过他的。”,魏无忌认真的说道:“若是您现在就将他抓起来,或者将他杀死...那会死更多的人。”,赵括没有言语,他也明白魏无忌的意思,所有的变法,都需要一位强力的统治者的支持,这样一来,变法才能成功施行。
  显然,如今的赵王,是不愿意来担任这个变法内起到重要作用的统治者的,而魏无忌就希望让赵括来担任这个重要的位置,成为变法里关键的一环。赵括的身份符合吗?首先,他本身就是赵国第二大贵族,除却赵丹这位第一贵族,就是赵豹这样的宗室,在他面前也硬不起腰来。
  另外,他有足够的威望,无论是魏无忌等变法者,还是赵豹等人,也都不敢无视他,可以说,只要赵括如今对着他们之中任何一人,说一句你没有德行....那他们就不敢再出现在邯郸,甚至都不敢抬起头来见人了,自杀就成了最好的出路。
  赵括强行忍住了心里的怒火,在他看来,煽动百姓的人,是该死的。对于魏无忌的请求,赵括并没有拒绝的道理,魏无忌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变法之中,赵王靠不住,那就依靠赵括来执行,而在外人看来,赵括支持的契机,就是赵豹煽动百姓,残害百姓。
  魏无忌又跟他谈论了一会,赵括便将自己想要设立随军医,以及地方医的事情告诉了魏无忌,魏无忌点点头,又跟他询问了很多,喝了一口酒,魏无忌这才笑着说道:“我本以为,您此刻会前往楚国,帮助楚人击退秦人的进攻。”,赵括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很想救下更多的人,可是我不能让赵国的士卒因为我的想法而死去。”
  “您一直都不是想要停止战争吗?”
  “我发现,我做不到这一点,各国之间,都是有着血海深仇,他们的亲人死在对方的手里,家乡故土也被对方所烧毁,哪怕秦国不再杀死百姓,不再将他们当作奴隶,这种仇恨也不会消散...只是靠着我七国一体的言论,无法泯灭这种仇恨,只是靠着我的言语,也没有办法去阻止战争。”
  魏无忌有些惊讶,他又问道:“您已经放弃了?”
  “我并没有放弃,我没有办法去阻止战争,更没有办法救下所有的人,可是,我还是会尽我的全力,去做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算我没有白来这个时代吧...推行医学,假如在将来,一王天下,只要我的这个理论能被后来人继承下来,就能救下很多人,对吧?”,赵括认真的询问道。
  魏无忌在他的眼里,却是看到了一种期待,他很想要得到认可,证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魏无忌逐渐严肃了起来,他说道:“一定会这样的,很多年之后,若是正如您所说的,天下没有战争,会有很多的百姓因为您提出来的医官制度而活下来,瘟疫,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是啊...会有用的,一定会的。”,赵括笑着说道,眼里闪烁着光芒,他笑着说道:“我还有很多的办法...一定可以救下很多的人。”,魏无忌做出请教的姿态来,赵括继续说道:“如今各国的税赋,各有不同,我想要加以改进。您知道税是什么吗?”
  魏无忌急忙说道:“我愿意听您教诲。”
  “税收本是国家为满足公共之需要,按着律法之规定,强制,无偿的参与产品分配的形式。”,赵括这么一开口,魏无忌就懵了,赵括又继续说起了什么国家的职能,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之类。魏无忌自认也是个聪慧的人,可是此刻,他却是半点没有听懂赵括的言语,看到他有些不理解,赵括又细化的为他继续讲述。
  赵括先是讲述了税赋的具体含义,方才对魏无忌说道:“如今按着土地的多少,商贾们的货物来进行税收,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律法来进行规定,在没有经过核实的情况下随意的征收税赋,也是不对的,应该有一个详细的税收制度,不是按着土地的多少,而是土地产粮的多少,不是按着货物,而是按着利润。”
  “还有对牲畜的税,养一百头牛与养一头牛的税所缴纳的一样,这合理吗?”
  “制定一个产粮的额度,超过额度的人缴纳税赋,低于额度的人可以免除,再按着额度的不断提升,所缴纳的税收也相应的提升,这才是合理的啊...”,赵括又讲述起了个人所得税,以及土地税之类,魏无忌皱着眉头,听着从耳边传来的刷刷声,魏无忌有些恼怒的看向了门口,却看到韩非正在飞快的记录着。
  魏无忌没有再训斥,他对赵括提出的新制度还有很多的疑问。
  赵括在魏无忌的府邸里待了很久,过了许久,这才离开了他的府邸。魏无忌亲自出门,送别赵括,看着赵括坐上马车,晃晃悠悠的离开了在远处,魏无忌心里,却是有种说不出的敬佩。直到赵括远去了,他也是站在院落门口,不愿进去。侯赢咳嗽着,走到了他的身边,看着远去的赵括,问道:“您不是不愿意马服君参与到变法之中吗?”
  “哈哈哈,商鞅变法,商鞅因为变法死了,秦孝公也因为这件事而死了吗?”
  魏无忌笑着反问道,侯赢却是说不出话来。
  “您抄写的竹简,都快放不下了,您还在这里抄写?”,戈有些不悦的看着身后的韩非,韩非又将一大堆的竹简放在了马车上,驾车用的老马都有些受不了了,步伐因此变得缓慢了起来,韩非不敢对这位老者无礼,苦笑着说道:“老..老..老师讲的太好了,这些若是不..不..不记下来,这..这会是全天下的遗憾啊。”
  赵括坐在马车上,闭着双眼,忽然开口询问道:“戈,您可曾听说过纸?”
  “什么?彘?”
  “算了...您说,怎么样做出跟布帛一样轻便,可以用笔记录的东西呢?”
  “这件事,您得去问杜,我只懂得驾车。”,戈说着,心里却已经明白,自家家主又开始琢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先前是什么只有一个轮子的车,还有什么里头生火的炕,如今又是什么可以写字的布帛?可怜的杜啊,又要被家主折磨了。
  赵括只是简单的询问了一声,又看向了韩非,他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可以在马服设立学室。”,韩非听闻,顿时大喜,这是他早就向赵括提议的事情,可是赵括一直都不同意,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能教导他人的才能,韩非笑着询问道:“老师?您..您..您想要教导什么呢?”
  “教导治世救人的办法。”
  “早就该..该如此了...”,韩非说着,又低下头来,看了看自己怀里的竹简,就是这些年里他所记录的老师的言行,都足够他人学上十年的。而赵括,迎着冷风,在夜色里,朝着马服慢悠悠的赶去,他心里已经明白,自己不可能是乱世的终结者,赵国哪怕是经历了变法,也不会是秦国的对手。
  自己的诸多想法制度,在赵国甚至还没有开始,秦国就已经开始施行了。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差距,令人绝望的差距,他不可能带着赵国去一王天下,就是赵国上下一心,进行变法,也赶不上秦国的效率与进度,他听上党的秦吏们说:秦国在各地设立了刺史督邮...这就足够让赵国绝望的了,赵括还只是提了几句而已,赵王也只是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而秦国已经完成了...
  就像昔日的独轮车那样,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使得秦国愈发的强大,与诸国拉开更大的差距。
  而他自己也不会去投秦,且不说赵国这些信任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赶往了秦国,还是需要去杀死更多的人来完成统一,赵括觉的,这样的事情,自己是做不来的。
  既然做不了这乱世的终结者,那就不要怨天尤人,干脆来做将来太平盛世的稳固者吧...为后人留下更多有用的知识,减少统一之中的流血牺牲,避免统一之后更大的战乱。
  忽然,赵括笑了起来,这一刻,他似乎理解了另外一位绝望中的赵人。
  一位无法亲自作为乱世的终结者,就想着教出乱世终结者的圣贤。
第一百八十章
马服君是秦国的帮凶
  楚国大军终于是杀出了一条血路来,从陈都一路将秦人平推到了上蔡,源源不断的兵力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逼迫秦人只能放弃原先占领的地区,推出了这里,如今,秦国的主力驻扎在畐焚一带,与楚人继续对峙,两军相隔并不遥远,小规模的交战是没有停止的,只是,双方都没有冒然的发动全面进攻。
  景阳将军,站在临时的校场内,看着下方操练的年轻人,脸上满是笑容,他已经很久没有打的如此畅快了,春申君与楚王,大概是被秦人打怕了,面对秦人的威胁,总是退缩,不敢交战,景阳心里悲苦万分,只能借酒消愁,整日将自己灌醉,就不必再人手这样的憋屈。
  如今,楚王终于下定了决心,或者说,是春申君下定了决心,他不要再退让了,纠集全国的兵力,哪怕是影响了来年的收成,也要给秦人一个教训,楚国并不是韩国,不是您可以随意欺辱的。景阳无比的开心,他领着楚人,开始了疯狂的反击,楚人死伤惨重,伤亡率一直都在秦人之上,可是,秦人被他打退了。
  从陈都退到如今的畐焚,不敢再有图谋陈都的想法,景阳觉得,这很值得,这些时日里,楚人的心里似乎都憋着一股火,现在,可以将这股怒火宣泄出来了。景阳是真的痛快,看着秦人抱头鼠窜,景阳总是忍不住的想要仰头长啸,此刻,他巡视着校场上的诸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也因为主将的到来,而显得无比的亢奋。
  楚国无论从军队的编制上,还是军事制度上,都与六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楚国有专门的军事统帅,唤作司马,大司马,左右司马是管辖全国军事的,如今的景阳,应该就叫司马景阳,在其他诸侯国,并没有专门负责军事的官,将军是临时任命的,通常就是由君王来从贵族里任免一个统帅。
  在士卒上,楚国有正军,王卒,私卒,县师等分别,最特别的就是私卒,哪怕是韩国,如今都没有私卒的存在,申不害变法,就已经夺走了贵族的私卒,将他们变成了正军。可是在楚国,贵族政治还是非常强大的,国内的一些大贵族,拥有自己的私兵,这也是很常见的,例如景阳,他就有一支只听命与他的五千人的私人武装。
  这次春申君的动员,就是将楚国的这些军队全部都聚集了起来,故而,他们的整编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秦国可以从地方上直接抽调军队,按着地方,让地方的县尉等武吏来担任他们的统帅,依次任免,从而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战斗编制,而在楚国,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贵族的私兵,显然是不能在整编之后交予其他人来统帅的。
  因此,楚国的军队编制显得更加繁琐,将领是非常多的,这也不能算是坏事,一方面,这种围聚在自己家主身边的战斗编制,在战斗的过程中非常的英勇,战斗力很强,另外一方面,这也不会让国家有太大的军事支出,可问题在于这增加了全军统帅的负担,使得军队不是非常的凝固,若是寻常的对手还好,可面对有同样战斗力的秦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这就造成了楚国与其他国家交战的时候,总是能教他们做人,而一旦与秦国交战,就会被秦国教做人。
  这当然也能看出春申君的强大之处,他能迅速的对这样的楚国军队进行整编,送到景阳的手里,直接形成战力。景阳正在参观着各地刚刚完成整编,正在进行操练的士卒,就看到有一人慌慌张张的走了过来,几个武士想要阻拦他,却被他直接撞开,险些与他们交手,景阳不悦的招了招手,让他过来。
  来人正是项先,项先皱着眉头,来到了景阳的身边,向他行礼拜见,这才说道:“将军,我听闻,收复地区的官吏,以私通秦国的罪名杀死了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又抢走了他们的粮食,请您下令,禁止各地的官吏再杀害这些人。”,景阳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
  先前秦国打进楚国的领地,任用当地有名望的老者来担任秦吏,这些人都害怕自己招惹到秦人,会使得秦人大开杀戒,自然是被迫接受,他们又将当地贵族,官吏的耕地分给百姓,还允许他们私下里买卖,这是因为在秦国,土地是私有的,楚国的土地聚集在贵族的手里,百姓们只是帮他们耕作的工具。
  结果,景阳收复了这些地区之后,返回故土的贵族官吏们,就开始跟当地的楚人算账了,我们打不过秦人,难道还对付不了你们吗?那些被秦人逼迫着成为官吏的人,都被杀死,而那些收下土地,或者私自交易土地的百姓,也没有能幸免,甚至,秦人留给他们的种子,粮食,也都被他们抢走了。
  项先看到这一幕,他有些茫然,入侵者善待这些百姓,而本该保护他们的人却要杀死他们,故而,他找到了景阳。
  景阳看着他,认真的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他们没有能抵抗秦人,我是理解的,秦人强大,就是我也不能掉以轻心,何况是他们呢?可是成为秦国的官吏,这是背叛楚国的行为,是不可以被宽恕的。”
  “哪怕他们是被逼迫的,不这么做就被会秦人杀死,也不能得到宽恕吗?”
  “不能,作为楚人,他们应该自杀来证明楚人的气节,而不是靠着背叛来活下去。”,景阳严肃的说道。项先忽然笑了起来,他说道:“最应该自杀的,不是那些应该保护他们的官吏吗?”,景阳皱起了眉头,他看着面前的项先,他总是觉得,自己有些看不透面前的这个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