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只始皇帝(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339

  秦楚超过四十万人如今聚集在南阳,两国的一进一退,都是留下了无数的尸首,范雎似乎也被打出火来,源源不断的从各地征召士卒,发往战场,意图要再次教训一番不知天高地厚的楚人,韩国与魏国也被迫参与到了战争之中,双方就在南阳展开了血战,廉颇将军非常有经验的告诉赵括,如今的每一天,南阳都应该有五六千士卒正在死去...
  当赵括从廉颇的营寨里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恍惚,双目无神,面对门客们的起身迎接,他一言不发,呆愣的走进了廉颇为他安排的住所内。门客们有些担忧的看着内室,戈走到了韩非的身边,推了推他,方才对他说道:“请您进去看看,我看马服君有些不对...”
  韩非瞪大了双眼,看着面前的戈,却被戈推进了营帐里。
  赵括跪坐在案前,佩剑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他紧闭着双眼,一动不动,看到他这副模样,韩非也是被吓了一跳,赵括的脸上,是一种说不出的抑郁,他低着头,更是显得有些颓废,韩非缓缓坐在了他的面前,皱着眉头,有些担忧的开口叫道:“老师?您还好嘛?”
  赵括睁开了双眼,眼里布满了血丝。
  “非...我..是不是错了?”
  “老师?”
  “我应该死在长平,死在这里。”
  “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保下了四十万人...可是,又有更多的人死去了。”
  “那就再救下他们。”
  “我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去救人...可是,我总是也有死去的一天,等我死了,本该结束的战争却还没有结束,就会死更多的人。”
  “那就多教导几个像您这样的人,让他们继续去救。”
  “哈哈哈~~”,赵括忽然笑了起来,这声音听起来有些奇怪,似乎参杂着哭音,让人分不出是哭泣还是在欢笑,赵括站起身来,手持短剑,他走到了营帐前,看着丹水,他看着外面的一切,对坐在身后的韩非说道:“我本该死在这里的。”,韩非只是惊讶的看着老师,并没有言语。
  赵括抬起头来,看着渐渐昏暗起来的天空,他只是沉默着,一言不发。
  “我只是想救人...救下更多的人。”
  “老师一直都在救人。”
  “您将希望赐予给绝望的赵人,将勇气赐予给怯弱的韩人,将怜悯赐予给冷血的秦人,将温暖送给冰天雪地里的燕人...我从不曾见过老师您这样的人,您是发自内心的,平等的看待所有人,无论他的身份有多卑微,您将七国的百姓都当作是自己的亲人,寻求拯救他们的办法,这让我这种一心想要挽救韩国的小人,无地自容。”
  “老师,跟随您的这些日子里,我不曾看到您停下救人的步伐,无时无刻,即使在家里,您也是在跟杜商谈着更多的有利于百姓的工具...我从不曾看到您享受,不曾看到您抱怨。我觉得,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救下这个悲痛的天下,那一定是您。”
  赵括只是凝视着天空,他说道:“我做的还不够。”
  “无论老师您想要做什么...我都会跟随您。我会与您一起拯救这个世界,哪怕代价是韩国灭亡...您让我明白,需要被拯救的不是韩国,是韩国里那些遭受灾难的百姓。”,韩非朝着赵括俯身行礼,认真的说道:“我会跟随您。”
  “我也是...”,从帐外传出颤抖的声音,赵括掀开了厚厚的门帘,却不知什么时候,他的门客们都跪坐在了门外,开口的是戈,戈的长须一颤一颤的,他看着赵括,认真的说道:“我一直都很担心,您会辜负马服君的威名,可是如今,我可以放心了,若是马服君还活着,他也一定会全力支持您。”
  “无论您想要做什么...我都会跟随您。”
  “我只是一个蛮夷,只有您不将我当作蛮夷...只有您会把我当作自己的门客亲信...我总是给您惹麻烦..可是,我也愿意跟随您,哪怕是赴死,我也不会死在您的身后!”,狄傲然的说道。
  “我要为自己从前的罪行赎罪。”,这是幸。
  赵括笑了起来,他伸出手来,捂着自己的眼眶,“今天的风沙啊~~”
  赵括无比坚定的坐在了弟子们的之中,他认真的看着周围这些年轻人,他说道:“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并没有办法避免战争,也没有办法避免死亡,可是,我不会放弃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哪怕我的力量再微不足道...微弱的火苗,在狂风下摇曳,可是只要它没有熄灭,就总是能燃烧起来。”
  “如今各地,习惯用巫术来救人,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情,尤其是战场上,我听闻楚国派了很多的巫来救治士卒,这是可以安抚士卒内心恐惧的办法,却不是能救下他们的办法...荀子说,天是没有情感的,是不会因为人的作为而帮助他的,也不会因为巫术而听从人的命令,只有像扁鹊先生这样的名医,才能改变人的命运,将他们救下来。”
  “寻访各地的名医,让他们来教导出更多的医者,有了足够的医者,国家的户籍才能得到提升,士卒们才能勇敢的作战,有英明的国君不会在没有治理好国家的情况下死去,有勇武的将军和贤能的大臣不会没有来得及报答对君王的恩情就死去。对于诓骗自己的巫献上牛肉来表达敬意,对能够救下自己的医者却不屑一顾,这是什么道理呢?”
  “秦国与楚国,尤其如此...迷信鬼神,能够活下来的人也因为得不到医治而死去..”
  杨端和认真的听着老师的言语,迅速的记录了下来,这一次,他总算是快了韩非一步。
第一百七十八章
学医能救战国人?
  扁鹊,也就是秦越人。
  虽然他已经死了一百多年,可是至今在邯郸也有人谈论他的名字。扁鹊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名医,他来到邯郸,听闻邯郸人非常的重视妇女,故而在邯郸做带下医,也就是妇科大夫,也救了很多的生育的妇女,后来赶到洛阳,听闻洛阳人重视老者,他又做了耳目痹医,也就是五官科,精神科大夫,最后赶往咸阳,听闻这里的重视孩子,便做了小儿医。
  可以说,这位一位精通多个方面的名医。
  可惜,赵括并没有机会与他相见,在赵括看来,如今的天下,最大的疾病是在与战争,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伤,甚至是带起了粮灾,疾病的其余的灾害,可是赵括并没有办法结束战争。他的威望就是再高,也不可能号令七国,让他们和睦相处,就算秦王再器重他,也绝对不会因为他而停止战争。
  既然没有办法阻止战争,那赵括就必须要从其他方面来救人了,首先,就是疾病,这个时代的医学是非常原始简陋的,除却一些贵者,地方上都是些巫祝,就像平公那样的人,在百姓生病的时候,会围在他们周围跳舞,为他们驱鬼,他们认为,人的疾病是鬼物所造成的,不同的鬼会造成不同的疾病。
  故而,他们所救治百姓的办法,就是围在他们周围跳舞,不只是对内科的疾病,就是遇到断手断脚的人,他们也会如此...这就让赵括非常的不能接受。医生的地位并不能说低,赵王也有私人医生,邯郸里的大贵族,基本都是要请私人医生的,只是,因为医生的数量太少,收费又高,水平也不太高,方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疾病总是总是最大死亡的灾难,如今的百姓,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感冒,都能要了他们的性命,而妇女生孩子,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不知道有多少妇女会死在生育之中,每一次生孩子,都是一次死里逃生。而孩子的夭折率也是高的吓人,寻常人家,五个孩子里,能有一个养大,就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
  可惜,赵括并不懂得医学,他也不知道如何治病救人。只是,赵括知道,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巫术,即使是再简陋的医学,也是有些作用的,尤其是像扁鹊那样的医生...赵括从绝望里走出来之后,就想到要了要推广医学。他想要在邯郸召集天下的名医,重金来收购关于医学的书籍,让名医们编写出来,再让他们教导出更多的弟子们。
  只要能让天下人都重视医学,让医学得到推广,应该是可以救下不少人的。
  好在,赵括有足够的威望,他说的话,几个诸侯也是要好好思考的,若是他能提出重视医学的言语,能够推动这样的风气,最好是能让各国都成立类似后世的医院,培养医生,为国内的百姓们治病...比起躲在营帐内,哭诉战争所带来的伤害,还是应该做些自己所能够做的。
  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去尝试,尝试了,未必成功,可不去尝试,就一定会失败。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括都是在跟自己的弟子们商谈关于医者的事情,其中就包括如何培养医师,国家该如何建立医馆,如何减轻百姓们治病的代价等等。想要让如今的百姓拿着钱财去找医生看病,大概是不现实的,可是若是设立负责治病的官吏,由俸禄来养活他们,让他们来为国内的百姓治病,或许可行。
  毕竟各国都有太医令的位置,就是负责来为君王看病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地方上也设立类似太医令的官职,让有才能的医生来担任,负责救治当地的百姓呢?还可以按着他们治病方向的不同,设立不同科的医官...赵括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一说给弟子们,他这并不是要指导弟子,而是,寻求他们的意见,他的弟子来自各国,各国内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可以给出最好的建议的。
  最先开口的就是杨端和,杨端和有些得意的说道:“秦国的军队里,有专门的医者,就是如您说的一样,是有俸禄的官吏,他们负责照料伤兵...”,他还没有说完,他身后的楚国弟子屈越便嘲讽的说道:“老师询问的是国内的情况,秦国的医者都在军旅,能够想到在军中设立医官,为什么不在地方上也设立呢?”
  “大概是因为秦人不是在意士卒,而是在意战争的缘故吧。”
  杨端和愤怒的看着他,说道:“总比楚国带着大巫从军要好得多。”
  赵括即刻制止了两人的争吵,随着秦国与楚国的交战,赵括的秦国弟子与楚国弟子,也是逐渐变得有些暴躁,总是争吵。听完杨端和的言语,赵括更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秦国有随军医这样的医官,地方上,当然也可以出现医馆...赵括又继续与众人继续商谈,而他的几个门客,此刻也是先一步离开了。
  狄前往邯郸,是要找到明,和他一起,以马服君的名医来购买流传下来的医书,最好是能找到扁鹊所传下的《内经》,《外经》,赵括觉得,依靠狄强大的宣传能力,他只要前往邯郸,那自己对医师的看重,以及自己想要召集医师的想法,就能很快传播开来,这对赵括接下来想要做的事情是有利的。
  韩非也是按着赵括的吩咐,写了一篇《问医》,其中就是赵括与弟子们在医学的态度上的对答...就这样,赵括与一大批的弟子们,朝着邯郸赶去,而赵括的想法,也是逐步从一个空虚的念头变成可行的计划。
  咸阳,王宫。
  秦王眯着双眼,看着最新传来的战报,脸上的愤怒,是几乎藏不住的,范雎就坐在他的面前,范雎也没有想到,楚人的反扑会如此的迅猛,只是在短时间内,就让秦人丧失了一切的优势,甚至,那个唤作景阳的,如今开始了反攻,秦人节节败退。范雎脑海里再次想起了那个总是低着头的怯弱的身影,不由得握紧了双拳。
  自己还是小看了那位春申君。
  本来只是一次削弱楚国的战争,却逐渐演变成了双方的举国之战,这本就让人愤怒了,而让人更加愤怒的是,秦国居然处于劣势,这如何能让人接受呢?
  秦王看着竹简,缓缓看向了面前的范雎,他问道:“您不是说,楚国绝对不敢与秦国交手,只要秦国出兵,楚王就一定会放弃陈都,不再敢插手中原事务了嘛?”,范雎被问的哑口无言,他能怎么说呢?没有料到楚国敢在农忙之时全力出击吗?看到他如此沉默,秦王愤怒的将竹简丢在了他的面前。
  “请您想出一个对策!”
  范雎犹豫了片刻,方才看向了秦王,说道:“我们可以退兵,我们征召士卒,却并没有太影响今年的农忙,可楚国却是全力的动员,等到明年,他们一定会严重的缺少粮食,到那个时候,秦国就能够...”
  “不行!!”,秦王愤怒的站起身来,他将手放在剑柄上,傲然的说道:“寡人若是下令退兵,天下人都会认为秦国惧怕楚国,秦国这些年里得到的威望,都会消散,寡人绝对不会退兵,寡人能够击败楚国三次,就能继续击败他十次!来人啊!将武安君给寡人叫进来!”
  范雎还想要说些什么,只是,看到如此激动的秦王,却没有再言语了。秦王登基以来,秦国对外的战争,从没有吃亏,尤其是在面对楚国的时候,武安君甚至连人家的祖坟都给烧了,楚人咬碎了牙,也不敢提复仇的事情,至于其他的国家,更是如此,哪怕是先前在长平,秦人也只是被击退,赵国与魏国付出的代价是高于秦国的。
  秦王刚刚开口,就看到了白起被几个武士带进了王宫内,这让秦王有些惊讶,他准备去叫武安君的武士甚至都没有离开王宫,秦王只是一愣,便笑着走了下来,武安君刚刚行礼拜见,就被秦王扶了起来,秦王笑着说道:“寡人正要派人去叫武安君,没有想到您就已经赶来了。”
  白起说道:“我有事要见大王,他们就将我带进来了。”
  秦王大笑,又让武安君坐了下来,范雎也坐在了一旁,秦王这才说道:“寡人本来是想找您来谈论最近的战事...您前来又是为了什么事情呢?”,武安君抬起头来,认真的对秦王说道:“我是因为楚国的战事而来,请您以我为将,我愿意前往击破楚人。”
  秦王瞪大了双眼,一旁的范雎也有些诧异,这还是白起吗?白起从不曾主动要求过将位,他一向高傲,不愿求来出征的机会,秦王看了一眼身边的范雎,又看着白起,忽然,他笑了起来,抚摸着胡须,“好啊,有武安君在,寡人还要担心什么呢?”,秦王看起来非常的开心。
  白起一言不发,只是肃穆的盯着秦王。
  秦王这才说道:“寡人这就下令,让您来代替蒙骜,讨伐楚国!”,白起摇了摇头,他说道:“这件事,不必太多人知道,我悄悄赶往楚国,接替蒙骜,趁着楚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我可以击溃他们。”,秦王自然不会拒绝,他笑着点了点头,又看向范雎,问道:“您觉得怎么样呢?”
  范雎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有武安君,就不必再退兵了。”
  白起看了他一眼,这才对秦王说道:“大王,我听闻,不同的人有各自的才能,应侯所擅长的,是治理国家的事情,若是您以治国的事情来询问我,我是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回答的,而我所擅长的,是讨伐敌人的事情,您像应侯询问如何去击败敌人,他也同样,是不能给出合理的回答的。”
  “您在决定讨伐敌人的时候,可以将我叫来回答您的疑问。”
  秦王笑着点头,而一旁的范雎,脸色却是瞬间变得无比的难看,死死盯着面前的白起。
  ..........
  赵王再一次踮起脚尖来,站在邯郸之外,等待着马服君的车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群臣也早已习惯了,在看到马服君的车架的时候,赵王忍不住的欢呼了起来。赵王握着赵括的手,将他带上了自己的马车,又向他询问韩国的情况,赵括没有给赵王说自己殴打韩王的事情...他怕,自己会吓到赵王。
  两人聊着天,走进了邯郸城,而在邯郸内外,早已聚集了很多的百姓,他们看到安然无恙的马服君的时候,终于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天里,赵国还是有很多的流言,说什么马服君投秦之类的话,对于赵国的百姓而言,马服君就是他们可以依赖的一座大山,又或者是,树立在他们心中的一面旗帜。
  赵人可以聚集在这旗帜之下,勇敢的守护自己的家乡。
  “马服君~~”
  百姓们朝着赵括欢呼着,纷纷大拜,赵括笑着回礼,这些人脸上的笑容,不就是自己奋斗的意义吗?赵括如此想着,赵王开心的说道:“寡人看了您写的的《问医》,寡人非常认可您的看法啊,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若是没有百姓,寡人向谁征税呢?又能以谁来为士卒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3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