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852

  目送吴王的马车消失在宁荣街上,贾环站在贾府大门处,微微沉吟。小雨淅沥。
  他在琢磨吴王说天子夸他的事情。天子的话,吴王肯定不会乱传。那天子为什么夸他呢?
  当然,听其言、观其行。倒不是说天子夸他一句,就又很待见他了。只怕还是压他的心思,只是印象稍微好了一点。
  贾赦、贾琏、贾蓉、贾蔷、贾芸几人跟着送客,都在大门边。
  贾赦见贾环半天没动,等的不耐烦,喝问道:“环哥儿,吴王来找你有什么事?”他内心里对贾环相当不满。
  贾环回过神,做个手势,带着贾府众人进了贾府。走在回廊中,往向南大厅走去,道:“吴王说天子推荐我去给吴王世子当老师,所以今天特意来请我。”
  “啊……”
  跟着走的贾琏等人,外加各自的长随、小厮都是一阵惊呼。天子推荐、吴王亲请。
  贾赦本来还想摆摆大伯的架子,听到这话,顿时偃旗息鼓。气势不足啊!他能和天子比么?
  贾环再道:“我拒绝了。”语气淡淡的。
  四周又是一阵惊呼之声。
  贾环微微一笑,并不做解释。他要给贾琏、贾蓉等人解释缘故,肯定也不会当着小厮的面说。有些话,法不传六耳。
  刚到向南大厅,贾府众人就准备在此各自散去。这时,一名回话的仆人从回廊中走来,道:“三爷,甄家来了两个女人,老太太请你过去。”
  贾环眼神微微一凝,甄家这个时候派人上门干什么?难道还是狗血的转移财物?当即,道:“我这就过去。”跟着小厮,打了伞,往贾母上房而去。
  甄家什么的,贾琏、贾蓉、贾蔷几人并不关心。没有关心的必要,环叔(兄弟)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贾赦却是心里极度不舒服,眼中微闪。老太太这明显是将他撇一边。但是,要知道,二弟出远门,如今贾府上下,做主的应该是他,而不是贾环。
  ……
  ……
  却说贾府上下因迎接吴王来访的事都在大门、荣禧堂处。甄家派来的两个中年娘子带着人从侧门进了贾府,径直去贾府西路求见贾母。
  因天下着雨,贾母留吃了早饭的宝玉、黛玉、史湘云、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在面前说话。少时,薛姨妈和宝钗过来。又有王夫人、邢夫人在。
  一时间很热闹。贾母因小儿子贾政离开黯然的心情变得大好,说笑着。
  贾宝玉因挨了打,自五月份在大观园中调养到八月份。又因为贾政外出,宝玉上有贾母、王夫人的宠爱,贾环给他定制的族学套餐,现在已经免了。
  大脸宝每日在大观园里尽情的玩耍。听说连书都给烧了。就留了四书五经。
  要知道,读书人读书,读的是朱子集注。像贾环还有一堆读书笔记。光留四书五经是没法读的。
  这时,下头的媳妇来回,说甄家两个女人来了,带着两口大箱子。贾母就留了王夫人,让李纨带着姐妹们、宝玉去大观园里玩耍。将甄家管事娘子叫进来。
  甄家的两个管事娘子是贾府里常来往的。毕竟,两家撕破脸、割裂开也就着一两年的事。
  两人跪在地上,为首的一人哭道:“甄家遭遇大难,还望老太太看着祖宗们的份上,照看一二。这是我家两个姑娘的嫁妆。想请老太太帮忙保管几年。”
  贾母马上就要八十岁,见两个管事娘子哭的伤心,想起这些年与甄家的世交情分,就想答应下来,叹道:“唉……你们家的事,我听说了,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
  一听贾母这语气,王夫人心里微微皱眉。她感觉这事不大妥当。这是帮甄家藏匿财物。但,并没有驳贾母的面子。世家大族之间,有些经济往来很正常。查都没发查。她往年也是见过几桩的。
  鸳鸯站在贾母身边,这时急的,忍不住在弯腰贾母耳边道:“老太太,府里有锦衣卫的。”
  贾母猛然醒悟过来,改口道:“你们稍等。”吩咐鸳鸯,“去请环哥儿来。”
第502章
过一坎。
  贾环人在贾府内的向南大厅,便从中路进二门内,从荣禧堂前的甬道,往贾府西路赶。
  脚步微微有些快。
  从内心里来说,贾环并不大信任贾老太的能力。红楼原书里,贾府轰然倒塌,贾母作为贾府最高的权力者,她难道没责任?开什么玩笑!
  要评红楼猪队友榜,她一定可以排的上字号:尸位素餐!通俗点说,就是:不作为。
  老太太这个阶层里“不作为”的典范是谁呢?我大清的西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的经费修园子,自顾自己的享乐。祸国殃民。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恬不知耻!
  贾环快到贾母上房时,鸳鸯迎出来,头戴着精美的粉色蝴蝶银簪。一身青色对襟褂子,身姿高挑,蜂腰俏臀,很俏丽的女孩子。她把情况说了说,白皙的俏脸上全是焦急的神情,跟在贾环身边,小声问道:“三爷,没事吧?”
  贾环看看鸳鸯,微笑道:“嗯,没事。”鸳鸯立了一个大功。贾母还没做决定最好,否则,他要费很多功夫,才能否决此事。
  其实,从事情的逻辑上判断,王夫人是对的。她到底是大家族里出来的人物,稳的住场面。
  世家之间藏匿银钱是正常的事情。贾府原本不就有五万两银子在甄家?皇帝查不出来的。藏匿者最多就是惹皇帝不快。这又算什么?难不成还能被抄家?
  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但这并非说就没人敢得罪皇帝。在君主集权达到巅峰的我大清,康麻子号称圣祖,结果呢?不是一样的有人敢在他面前耍花枪?索额图、明珠、九龙夺嫡等等。归结起来一句话,皇帝也是人。
  但,从贾环的角度而言,鸳鸯的惶恐是对的。贾府现在,最好不要去惹雍治皇帝不快。
  红楼原书里,也并不是贾府接收了甄家的财物,贾府就完蛋了。而是在最后被皇帝拉清单、算总账。
  雍治皇帝比较强势,惹他不快,很有点风险。贾府现在的情况,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多栽花,少栽刺”。
  贾环说贾府里有锦衣卫的探子,其实算是恐吓贾府后宅的妇人。实际上,实行腰牌、户籍、出入登记等政策、制度之后,锦衣卫的密探根本就进不了贾府的核心区域。
  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养寇自重”。
  当然,贾府有一个地方,这些制度实行的比较松:贾府东路的贾赦院。一方面是贾环故意漏了。一方面是贾赦不会听他的招呼。贾环强压的话,只会与贾赦起冲突。
  不过,贾赦的死活,谁在乎?
  这不像王熙凤,贾环受了王大舅的恩惠,而王大舅命不久矣。他的回报只能落在王大舅的女儿身上,会保王凤姐一命。至于贾赦,爱谁谁了。
  ……
  ……
  鸳鸯打起门帘,贾环稳步走进来,花厅之中,贾母居中而坐。王夫人坐在右手侧,厅堂之中,站着两个正在哭泣的甄家管事娘子。厅中有两口大箱子。
  闲杂人等都给打发的远远的。王夫人身边就跟着一个玉钏儿。玉钏心怀感激。她姐姐的命是三爷救的。
  贾环向贾母、王夫人见礼,“孙儿见过祖母、母亲。”
  王夫人“和蔼”的对贾环笑一笑,点点头。
  贾母满头银发,穿着暗色的衣衫,富贵老太装束,手杵着拐杖,笑着点头,努努嘴,道:“喏,环哥儿,甄家的两位管事娘子来说,甄家两个姑娘想将她们的嫁妆存放在我们府上,你的意见呢?”
  甄家的两个姑娘,一个是太子妃,一个是梁王妃。
  贾环目光落在甄家管事娘子们身上,毫无回旋余地的否决道:“这不行!两位请回吧。”
  甄家管事娘子中为首的一人抹了抹眼泪,质问道:“环三爷,两府祖宗有一百多年的交情,你还没出生,两家就在来往。如今,你一句话,说不行就不行了?”
  贾环执掌贾府,与贾府来往的人家自是都知道。但在甄家的管事娘子看来,最终权力应该还是在贾母、王夫人手中。这就像王熙凤虽然是贾府的管事奶奶,但当家人不是她。
  所以,甄家管事娘子很不客气。
  但是,贾环的情况,比较特殊啊!
  他的地位,不是贾母或者贾政、王夫人指定的,而是斗争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分庭抗礼、礼让三分,这些形容词都是可以落在他头上的。
  贾环懒得和一个管事娘子磨什么嘴皮子,淡然的摆摆手,道:“你们可以回去了。把箱子抬走。”态度很强硬。开什么玩笑。他费尽心思和甄家做切割,就是要避免这个罪名。还有,不要被太子牵扯上。现在继续帮甄家隐匿赃物?no
zuo
no
die。
  “你……”甄家管事娘子气结,不和贾环废话,看向贾母,跪下来,哭求道:“还请老太太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帮帮我家两位姑娘。奴才们死了也念老太太的恩。”
  贾母感慨的长叹一声,她其实是想帮甄家的。她和王夫人的想法差不多。但是,给鸳鸯提醒到家里有锦衣卫的密探,她就有点怕。叫贾环来询问,贾环的态度,却是拒绝!
  贾母为难的看贾环一眼,“环哥儿,这……”
  贾环没让贾母求情的话出口,冷声道:“这种事还有强迫的道理?你们赶紧走。你把东西留下来,你信不信我明天就把东西上交内务府。然后,上奏章给朝廷。”
  甄家两个管事娘子心里悚然而惊,反应过来:眼前这个青年是官员,拥有上书朝廷的资格。而不是什么各府上常见的二代子弟。贾老太太说话,未必管用。
  两人只得无奈的从地上起来,心灰意冷的准备将箱子抬走。
  贾环冷眼看着。
  不是他冷漠,冷心、冷肝。而是,没有救人反而把自己全家都搭进去的道理。甄家这是个天坑,贾府填进去,是个死。若是举手之劳,他倒不介意帮忙。
  他说上书朝廷,其实只是威胁甄家的两个管事娘子,并非会这么去做。通过告密,获得天子赏识,从而升官?这种小人行径,他不屑于去做。做人还是要点底线的。
  节操,一旦掉了,就捡不起来。
  这时,外头突然传来贾赦的声音,“慢着!”制止了两个想要离开的甄家管事娘子。接着,就见贾赦自己走进来,蜡黄的脸阴着,不客气的训斥贾环,道:“环哥儿,你简直是乱弹琴!我家和甄家是百年多的世交,你小小年纪懂什么?”
  说着,躬身向贾母行礼,道:“母亲,儿子觉得应该把东西留下来。”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甄家日后若是倒了,这些东西,就不用还了。
  甄家的后人,能知道箱子里面有什么?这里面有大把的机会操作。能转移出来,放在箱子里的,只怕是很值钱的器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