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852

  卫阳道:“子玉,少年中举,名满天下。我父亲让我邀请你去家里吃酒,和你见面。没有事先给你下请帖,你不会见怪吧?”
  贾环就笑,“这怎么会?我给张世兄说一声。”这种事情,总归要给同学面子。贾环回到会同馆里,和张承剑说了一声,坐卫阳家的马车,从京城外城南城前往内城西城。
  一路闲聊着别来之后的情形。卫阳今年已经满十五岁,行过冠礼,表字:元皓。又聊起遵化的事宜。这件事京城官场尽知。
  卫府位于京城内城西城,咸宜坊。西城历来是权贵云集的区域。卫阳的爷爷卫弘是山西布政使,从二品的高官。在西城有一处屋舍并不奇怪。
  抵达卫府后,从侧门进入,再下马车,从仪门到前堂,再穿过几处明厅、长廊到一处小轩中,布置的雅致。在奴仆们的服侍下,吃过午饭后,卫阳带贾环离开小轩,到一处小院。看房中的布置像书房。
  卫阳对贾环一向很敬服,在贾环面前将傲气收敛着,笑着解释道:“这是我读书的书房。子玉,要等一等。我父亲要日落散衙之后才回府。”
  贾环微笑点头,和卫阳随意的闲话。他在书院虽说和卫阳同寝舍,但聊的并不多。因为那时卫神童很傲气。这会儿,倒是对他了解的多一些。
  卫阳祖籍松江府华亭县。祖父卫弘宦游山西。祖母居在华亭。有儿女侍奉。他父亲卫康官居户部主事,定居在京城有四五年。
  日头偏西,淡淡的暮色笼罩着京城之时,遮掩着明天武英殿的暗潮。
  贾环在卫康的外书房见着他。卫康是名三十多岁的美男子,容貌清朗、俊逸,换了一身玉色软袍,风姿出众,言谈间令人如沐春风。
  寒暄了小一会儿,贾环以世叔称呼之。一旁的卫阳看得发笑,他父亲却是有这样的亲和力。
  精雅的书房中,卫康坐在高几边的雕花楠木椅中,微笑道:“今日请子玉来,实则是和令师张伯玉有关。我已经得知消息,东林党准备后天在武英殿弹劾令师对圣上心怀怨恨。”
  这里额外说一句,常朝之后,有哪些人有去武英殿议事的资格。第一,九卿以上的高官、六部侍郎。第二,资深科道言官。如左副都御史、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掌科给事中,第三,勋贵武臣。第四,翰林词臣。第五,有重要事情进奏的官员。第六,与决议事务有关的官员。
  从这份名录中可以看出:左副都御史严繁龙,詹事府左谕德仇兴德,吏科给事中黄大中都具备参与议事的资格。而东林党的谋主,户部湖广清吏司主事柳安宜反而没有资格。
  詹事府本是教导太子的机构,以翰林官充任。但近年来已经转为词臣升迁之用。太子出阁读书,由其他官员充任。雍治皇帝御极十年,太子之位早定下来。
  贾环愣了一下。明白龙江先生提醒是怎么回事。这真是出乎他的意料,竟然从这个方向攻击山长。他即便没混过官场,也知道对皇帝心怀怨对是什么罪名。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这种话属于政治正确。
  关键是,这事没法自证清白,属于自由心证的范畴。皇帝认为你有,那就有。皇帝认为你没有怀恨他,那就没有。
  东林党里面有高人啊!
  贾环起身,向卫康行礼,郑重的道:“谢世叔告知。”这事,如果提前知道了,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卫康这个人情送的很大。
  卫康笑着摆摆手,“子玉,不用客气,我亦有私心。家严宦游山西,家慈心中挂念。若是回南直隶,则是两全其美。我在户部主事任上已有一任多,常思报效国家。”
  贾环一听就懂,沉着的道:“我会将世叔的话带到。我想山长必定不会叫世叔失望。”
  条件很明确:从二品的布政使想要升正二品的南京六部尚书,而卫康则想向上挪一挪位置。
  卫康笑着点头,吩咐儿子卫阳去安排晚饭。
  贾环哪有心思吃晚饭,内城晚上是要关闭城门的。出了卫府,先出正西的阜成门,再雇了马车往外城南城走。
  夜色清寒,街道中酒肆、酒楼等处极其热闹。街道后的民居、府邸中灯火点点。贾环坐在马车着沉思着。
  真是好险!连着有龙江先生、卫康报信。否则,后天山长在武英殿肯定是百口莫辩。以贾环估计,山长赋闲十年,几次谋求复出都未果,心里要是骂雍治皇帝几句也很正常。
  孟子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白话文的意思是:只听说杀了一个独夫民贼纣,没有听说是弑君。吊不吊?碉堡了。
  儒家的亚圣都这么说。儒生骂皇帝几句在道义上没问题。要是在明朝那种文臣的时代,骂皇帝都是一种时尚。比较出名的,比如海瑞骂嘉靖的奏疏。当然,在任何朝代,骂皇帝都是有风险的。
  快到会同馆时,天空飘起雪花,如同芦花飞洒,纷纷扬扬。
  ……
  ……
  十二月六日的常朝之后,武英殿议事的情形,据说十分精彩。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最终的结果是,山长张安博官升两级,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正三品),奉皇命复查李大学士第四子于雍治六年秋在京城中纵马杀人案。
  顺天巡抚另有官员接任。
  李大学士停职待勘。詹事府左谕德仇兴德贬黄州府同知。
  后续的影响还没出来。但预估卫弘、卫康的升职不会有问题。贾环、张承剑当天下午等山长从皇宫里出来,听到结果,顿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而贾环作为一个小举人,这种庙堂之高的事情,他只可能听到二手消息。要亲眼见证自是不可能。
  山长对当日情况并没有多说。贾环的消息来源是许英朗的父亲詹事府左中允、军机章京许澄。十二月七日,贾环应邀于夜间到许府吃酒,听许中允说起情况、分析。据说,左副都御史严繁龙和这件案子有牵连。
  酒宴后,许英朗送贾环出来。贾环从他这里的到的消息许中允大约很有可能要升一级,任詹事府左谕德(从五品)。恰恰是顶替仇兴德的位置。
  这……
  贾环突然明白:为什么前几天龙江先生,卫康都会向他透漏消息。当然不是因为他自带主角光环。而是因为,这是一种大势。满京城的官员都明白,雍治皇帝要“干掉”李大学士。他恰好担任山长的幕僚,适逢其会,所以消息才汇聚到他这里来。
  贾环算是有点明白国朝权力游戏的玩法。初窥门径。
第189章
事了、重回
  残雪消融,京城的天气越发的寒冷起来。墙角、树下、屋檐下,天井中,一处处的地方都可见几许雪堆。
  十二月六日常朝后武英殿交锋后的结果也上了邸报,明发天下。事情,正在不断的发酵。
  宫中内外,军机处、六部五寺、都察院、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六科、顺天府等京中官衙,五军都督府,京营,王公勋贵各自议论。一位大学士被停职待勘是一个风波,而一年内两名大学士去职,这引起朝廷内外瞩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上对朝廷权力架构的调整意图即将达成。朝堂上可能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平稳期。按照历史的惯性,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七年。
  寒夜之中,小时雍坊李大学士府中,愁云惨淡。仆人们走路、说话轻手轻脚,轻声细语。谁都知道李大学士前景可能不大妙。
  李高澹在外书房中接见连夜而来的户部主事柳安宜。
  柳安宜三十多岁,容貌清瘦,面白长须,道:“老大人,我已经打听清楚卫康过几日就要升户部员外郎。泄密和他脱不了关系。是叔时一时不察连累老大人。”
  李高澹几天的时间仿佛苍老的许多,坐在书案后,轻声道:“不关你的事。朝廷之大,未必没有聪明人。”
  柳安宜默然不语。卫康确实有可能猜到他的打算。
  但,他并不甘心失败。李大学士、左副都御史严繁龙离开朝堂,则东林一脉在朝中再无地位。他面临的将是几十年的仕途蹉跎。他如何甘心?
  并且,今上对待大臣颇为苛刻,远胜国朝前几位皇帝。李大学士或有性命之忧。若是到紧要关头,他会让韩子桓鼓动东林党控制的首善书院中的秀才们上书。
  ……
  ……
  秋叶胡同,王府中。
  王子腾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浮现起武英殿中的一幕幕。这无疑就是圣上的一记妙棋。
  裁撤南书房,将大权集中在军机处。尔后,让吴王、翰林院大规模修典、印书,足以将前朝的痕迹抹掉,也足以将十年前那段并不光彩的历史改写。
  李大学士恋栈不去,激怒今上。而张安博能安然无恙看似水到渠成。现在摆明,只要将东林党人左副都御史严繁龙查下去,这个位置就是张安博的。
  但其实,他心中预估张安博此次可能会罢官。东林党能斗倒章大学士,还是有能人的。
  而就他私下里的揣测,当今首揆,军机大臣谢玉石是很乐意看到大学士何高远的好友、朋党张安博罢官。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的政见不同。谢大学士是今上潜邸时的老师,而何大学士颇有文人风骨,时常犯言直谏。
  他其实多少知道一点,何大学士很推崇前周(宋)、前明时期的文官政治。只是,想想都觉得不可能。国朝定鼎,制度设计就是防止权相出现。
  另外,圣上对张安博此人很不喜。
  但他没有想到,大学士刘飞白的门生户部主事卫康竟然通过贾家的一个小辈来传递消息,最终令张安博安然过关,完成对东林党在朝堂利益的瓜分。
  王子腾看着书桌上心腹送来的纸条,苦笑一声,纸条上面写着两个字:贾环。
  他得见见这位金陵四大家族内最耀眼、最出色的少年了。
  ……
  ……
  腊八时间,城南会同馆中也飘起腊八粥的香气。令在驿站中过节的人们动起思乡之情。
  上午八点左右,贾环洗漱过后,到院落的正房中找山长张安博辞行。山长涉及录遗舞弊案的事情已了结,以升官的方式过关。他打算回贾府过节。
  上茶的老仆吴叔喜气洋洋。主人升任右副都御使,正三品。他们心中自是高兴无比。这才复职一年多啊。
  张安博正在屋中看书,屋里烧着炭盆,略有些味道。听贾环说明来意,笑着点头,感慨的道:“我原以为此次上京不过是例行故事,哪里想到又被委派了新的事务?你的学业又要耽搁了。我已经给沙叔治写信,让他教授你一段时间。他正赋闲在家,预计要到年后才会授官出京。”这是他从好友何高远(大学士)那里听来的消息。沙叔治要升一级,出京担任要职。目前军机处、吏部还没有选好位置。
  贾环感激的谢道:“让山长费心了。弟子一定不复山长之望。”
  张安博温和地笑道:“这段时间,你忙前忙后也辛苦了。恰巧今日是腊八节。你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再去沙叔治府上请教学问。马上就要过年喽。”
  张安博的心情很不错。
  贾环嗯了一声,点点头,心里衡量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提起山长新职位的策略事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