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612

  王胜在一旁深深地看了赵维一眼,说出一句,“殿下的书真是没白读,比我等却是强上不少。”
  赵维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心说,这不是书读的多少的问题,这是有参照物!
  做为一个穿越者,他的视野可不仅仅是中原那一亩三分地。
  看看南亚次大陆的三哥,看看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再看看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另外三个,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续五千年不倒,甚至还要继续辉煌下去,正是有那么一口气在!
  这口气,是秦皇汉武之威,是霸唐之勇,也是岳飞、文天祥、陆秀夫这些不屈之士留给后世的最大财富。
  至少让华夏人在危难之时,不迷茫。
  而反观别的民族,三哥也有过辉煌,也曾璀璨。可自从第一次被外族入侵之后丢了那口气,就开始了被轮奸的命运,谁去了都是主子。
  印第安人、古埃及、古巴比伦更不用说,一朝国破,再难雄起。
  ......
  ——————————
  三人辗转回到泉州,之后乘小船渡海到金门岛,与藏匿在岛上的杨亮节与赵晔汇合。
  二人听闻寻得谢叠山,其也同意降元,无不振奋。
  倒是赵维不见开颜。
  “接下一来,我交代一下后事。”
  赵晔一怔,“......”
  这才想起,赵维要干的事乃是九死一生。
  “你说,我听你的。”
  赵维道:“我若回得来,那就按原定之计,你带着血头、谢明等人到那个地方与我们汇合。”
  “若回不来.......”
  杨亮节打断道:“殿下定能逢凶化吉,平安归来的。”
  赵维苦笑,“漂亮话没用!”
  着图上的琉球,也就是后世的台湾。
  “元人一时半会不会染指此地。你们将船队带到岛上立足,可借当地琉球人的助力继续抵抗元朝,等待皇驾归来。万不可再冒然出动!”
  “我们回不来,那口气就丢了。只能寄希望于大宋皇驾早日归来,却不知还能救不能救。”
  安排完琐碎之事,赵维在金门岛上又踏踏实实住了半个月,将去大都可能遇见的问题,在脑子里全都过了一遍。
  算着日子,叠山先生那边应该也准备得差不多了。便与王胜、马小乙起身,再入南剑。
  本来,赵维是不想带上马小乙的。
  毕竟马南宝就剩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万一有什么不测。他百死莫恕赎。
  但是,马二爷不干。
  “我爹说了,国难当头,生死置之度外,早就当没我这个儿子了!”
  赵维扭不过他,只得同意。
  再回到南剑时,却是让三人有些诧异,因为南剑似乎变了个样子。
  走在城中,到处可闻百姓议论之声。
  “听说了吗?大儒谢枋得就躲在咱们南剑!”
  ......
  “原来南剑大令便是他的弟子。如今,那贼大令不但自己投了元,还把老师也拉拢过去,想来是飞黄腾达喽!”
  ......
  “人家投不投关你屁事?我看你是想投,却没人家那名头吧?投了,元人也不要。”
  ......
  “我看,谢枋得这是早就算计好的。借弟子之名降元顺理成章,行省参政亲自来请,还要陪同进京。啧啧,老而不死是为贼啊!这是老脸都不要了。”
  ......
  “可不是吗?在这里躲了两年都无人发现,还有大令照着。若不是有心降元,到死也没人知道啊!”
  “这是不甘清苦,要去元人那里享福了。”
  “......”赵维听得直皱眉头。
  心说,叠山先生有必要玩得这么大吗?弄得沸沸扬扬,无人不知,这又何必呢?
  不由加快步子,向城外山居行去。
  结果到那一看,好吗,叠山先生的茅屋前门庭若市,已经挤满了。
  ......
第66章
好嚣张啊
  叠山先生门前,有来恭贺的,多是已经或有意投效蒙元的文人、富贾。
  本来旧宋新亡,投效敌国尚有几分假惺惺的愧疚,可如今连叠山先生也已投元,他们自无负担,而且要极力将叠山先生推出来,以示人前。
  人嘛,自私的同时也要寻个高尚的的台阶,俗称...当婊子也要立牌坊。
  也有来骂的,这些人视文天祥、谢叠山之流为榜样,踌躇家中,不愿为元朝效力,算是有些气节的志士。
  可惜,连叠山先生都开始“识实务”,心中的那个榜样崩塌了。气之不过,自然要来骂一骂谢叠山枉读圣学,为老不尊。
  说白了,也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赵维对这些人也同样没有好印象,自己没胆量抗元,只会呜呼哀叹,读书无用,却期望别人给予力量。
  如今榜样崩塌,又上门来骂,全然不顾自己也是懦弱无能之辈,只敢在底下动动嘴罢了。
  而除了来贺的、来骂的这些别有用心之人,更多的却是来依附的。
  这也是让赵维最痛心的,因为...都是年轻人。
  那都是紫阳书院的儒生,听闻古槐下的卜卦先生便是谢叠山,又要进大都受元帝封赏,觉得这是大好之机,希望拜入先生门下,侍奉左右。
  其实,也不过就是为了搏一个前程。
  赵维看在眼里,心中隐隐作痛。
  这可都是读书人,是年轻一代的精英,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怎么也如此趋炎附势?
  倒是谢叠山看得极开。
  “百姓也好,读书人也罢,其实大多数都是盲从小民。或为生计,或为前程,哪来的什么大义之志?”
  “皆有矛盾,无所谓善恶,更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书本之学来判断。”
  先生解释给赵维听,却更像是教导。
  “大义者二三,而从者万万。殿下只做二三之才,不入盲从之列,便是家国大幸。却不可自私的认为,人人都是大义之才啊!殿下明白吗?”
  赵维还真不太明白,他是个异类,还是个混混出身,读书只为通透。骨子里还是那个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混混。
  见赵维依旧一脸茫然,谢叠山也是有耐心,继续道:
  “老夫的意思是,民心常变。大宋做的不好,寒了民心,自然丢了天下。这是我等之错,而非百姓之错。”
  “百姓只为活着,何错之有?他们不需要大义,需要的是那二三榜样,为之引路。”
  赵维听罢,点了点头,算是认同,可还是嘴硬道:“那些儒生却是恼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竟想借先生之名入大都搏位,皆是小人!”
  只见谢叠山一笑,“他们更没错....都是些心智未全的孩子,学得文武艺,卖得帝王家,有什么错?”
  “何况......”
  “何况,那二三榜样不也降了元吗?”
  赵维一愣,谢叠山说的是他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