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603

  如今中华帝国都推行标准,但冯云山穿越以来用习惯了这古代的时辰,因此时不时自己也用时辰来衡量时间,他一说出口便醒悟过来,立马改口,规定早上八点准时上朝。
  自从实行旬朝以来,朝廷官员每次都早早上朝,并且一次比一次更早,冯云山又不好让这么多的朝廷官员多等,便也跟着早些开朝,谁想到,他一提早,下次那些官员更加地提早一些。这样每旬往前赶早一刻钟,几个月下来,竟然足足比原来规定的8点钟开朝,提早了三个小时,直接闹到早上五点不到便开朝了。冯云山这才再次下旨,规定不能过早上朝。
  “众爱卿,今日可有国事要奏?”冯云山定好上朝的时间,便正是开朝,说起开场白来。
  “启奏陛下,微臣有事启奏!”刘长佑率先出列,奏道:“去岁南方老六省风调雨顺,加上磷肥的使用和各乡镇村合作互助,百姓都种植双季稻,粮食获得大丰收。”
  “这多亏托了陛下的洪福,新皇新气象,百姓安居乐农。”刘长佑先是夸奖着,然后话锋一转,咳嗽一下道:“但没想到,稻谷太多导致米价下跌,米贱伤农啊!农业部虽然及时组织将老六省的粮食运往北方缺粮地区,但效率低下,几个月来也没运走多少。而且北方只有直隶、山东、菏南、山西等局部州府缺粮,但所缺并不大。而且,前期通过民间的转运,以及去年筹备黄河改道和汕东洪灾的粮食,已经基本满足所需。因此,粮食好不容易运至北方,也卖不上价格,徒增损耗。没想到这粮食太多,也是难办啊!微臣担心的是若是这粮价还这么低,今年春耕,百姓便缺乏种粮的兴致了。”
  “粮食竟然有盈余这么多?”冯云山吃了一惊。他对于去年的粮食丰收,是清楚的。就像刘长佑所说的那样,因为最早被讨虏军占领下来的南方六省,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重新分配,许多无地、少地百姓都分到了田地,至少也能租种公租田或低租田,积极性大增,再加上各地乡镇成立合作社,乡民互助帮忙耕种劳作,又推广双季水稻,开垦荒地,更在磷肥的推广使用下,加上年景也好,粮食产量大增。
  但他没想到,竟然会增加这么多粮食,百姓吃不完不说,还导致粮价大跌,这便有些伤农了。
  “陛下,微臣经过去圣京城外的江宁乡民间调查,发现有此现象:尽管家有很多粮食了,许多百姓还是以前的习惯,每天两顿,每顿都是米粥和野菜等填充肚子,只不过米比以前多放了些,每顿多喝了两碗而已。每日所耗粮食不多,家中的粮食大多都积攒起来了。而且,除了公租田等租粮之外,其余的私田等粮税,都以圣币来兑付,造成众多百姓都要出售粮食,换取圣币来交付。而市面上原本的大粮商,很多被当成圣军时代当成大户劣绅被铲除抄家了,导致整个南方六省没什么做粮食生意的粮商,而官府又不收购粮食。导致粮食始终在各乡镇的乡民之间,相互售卖,如何能卖出去?”刘长佑奏报道。
  “唉,百姓节省竟然至此,是朕之过!”冯云山叹道:“庶务部王爱卿,宣传动员百姓养成一日三餐的习惯,增长体力便于干活,便由你负责。”
  吩咐完王闿运,冯云山又朝内阁副总理曾观澜道:“曾爱卿,你是内阁副总理,便牵头各部各省,制订出一个章程来,由朝廷出面,具体谁来实施,是南洋公司也好,是各级州府乃至乡镇也好,你们研究好,朕要的是一个结果:粮食价格不能太贵,但也不能太贱,要激发百姓种粮的兴趣来。至于粮食运输问题,两广远洋公司和南方水运公司调派了多少船只运粮?若是调派不动,这两个公司的总经理都给朕拿下治罪。若还是不够,派水师去帮忙!”
  看得出,冯云山对曾观澜是有些恼火的。因为是自己的心腹,所以说话也没顾忌,想到什么便直接说什么了。
  曾观澜脸色一红,忙跪地应允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办理妥当。”
  刘长佑见问题已经解决,也不再多说什么。
  这时,商务部的副部长伍崇曜出列奏道:“陛下,前清藩属国越南国王遣使潘清简来圣京,要求觐见陛下。微臣猜测,他应该是想递交国书,称臣纳贡。顺便要求朝廷的保护。”
  “哦,是刘长清还是朱洪英他们攻入了越南,让他们不得不求助朝廷?”冯云山笑道:“这么说,恢复前明故土安南的时机已经来临?宣他觐见。”
  冯云山对越南一直留意着,甚至连当初刘长清逃入越北境内,罗琼树他们要率军攻入越南,向他请示的时候,他就想着这么一天,留着刘长清慢慢发展,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派兵进入越南。他并不清楚越南国王会遣使来求助,而是等地刘长清骚扰广西,便可以以此为借口,杀入越南,捉拿刘长清。如今这越南国王遣使来朝,这样就更好办了。
  年纪六十的潘清简便是此次越南国使,他虽然出生在越南边和省的一个村庄,算土生土长的越人,但父系一直是汉人血统,祖父本是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因不愿事满清,“义不臣清”,逃难至越南谋生,就此繁衍下来。
  十余年前,他曾出使过北京,觐见过满清的道光皇帝,因此,此次越南国王便又让他出使。潘清简位高权重,又是越南的“明乡人”,深得越南国王嗣德帝的信任,前些年便担任礼部侍郎之职。
  此次来朝贡,他是很有信心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因此,心情倒还不怎么忐忑。
  “外臣藩属国越南特使,礼部侍郎潘清简拜见中华帝国皇帝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潘清简一丝不苟地做完三跪九叩的大礼,山呼万岁后,将手中的国书高举头顶,接着道:“臣越南王阮福莳上书,恳求陛下将越南纳入藩属国,以求庇护!愿世代称臣纳贡,永不背叛。”
  刘胜邦取过国书,递交给冯云山。
  冯云山只是眼睛轻轻一扫,便丢至一旁,厉声喝道:“尔等小小广南地主,竟然敢自称越南国?汝主阮氏,原本在广南割据,奉我华夏之大明为主,却在满清入关后背叛大明,奉异族满清为主,此为不忠,此时满清未灭,尔等便来向朕称臣,亦是如此。更兼本是广南军阀,一步步蚕食安南,欺凌我中华安南百姓,朕亦打听到,你主阮氏,竟然敢自称嗣德皇帝,真是狂妄自大,不知死活!”
  朝堂下的潘清简惊呆了!
第717章
出兵安南
  潘清简没想到,中华帝国的皇帝竟然跟他想像中的华夏国君一点都不一样。历朝历代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中华的皇帝,不喜欢周边小国来朝贡称臣的。
  他张张嘴巴,正想分辩,堂下的伍崇曜帮腔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对方虽然有错,但如今已经愿改。此番前来圣京,便是特意认错而来。”说完,又朝一脸惊异的潘清简压低声音道:“潘大人,伍某只能帮你这么多了。还不代表你安南之地,向陛下求饶认罪?”仿佛他真的帮了潘清简多大的忙似的。
  潘清简一愣,反应过来,不对啊,自己一句话都没说,怎么就变成了自认有罪了?他连忙分辩道:“陛下,外臣冤枉啊!这越南国的称呼,是满清的嘉庆皇帝亲自册封,并非我国擅自称呼。而我主阮氏,虽原本在广南,但先后击败西山,统一整个越裳故地和安南,整个越南之地的百姓也都臣服,早已深入人心。当年满清入主中华,我越南虽然悲愤,但与宗主国比起来,仍旧是孱弱小国,岂敢与中华对抗,不得已,只能臣服满清,并非卖主之辈啊。”
  潘清简顿了顿,有些义愤填膺地道:“陛下,我主绝无可能自称嗣德皇帝,只是年号嗣德,绝不敢称帝,我阮氏一朝永不称帝,永为中华之藩属国。还请陛下明鉴!”
  冯云山喝道:“还敢狡辩!想你祖辈原为大明遗民,忠心大明,不愿被满清异族的奴役,跑到安南异乡。可没想到,他们的子孙后代,竟然甘心侍奉安南阮氏,背离中华。而且,原本安南自秦到明,都是我华夏的领土,阮氏竟敢擅自侵占,妄图分裂我中华疆土,殊为可恶。”
  潘清简心中简直想要吐血,这中华帝国的皇帝,直接将原本是大明自己放弃的交趾布政司,也就是安南这块土地的责任,一句话说的加到阮氏王朝头上。
  谁不知道,当初阮氏都不知道在哪里呢,怎么可能怪到他们的头上?何况,熟悉安南的都清楚,当初是因为安南之地,离大明遥远,交通不便,又贫瘠不堪,无法供给朝廷赋税,还要大明倒贴钱粮维持。因此不得已,大明主动放弃这块飞地,可没想到,到了如今的这位粤匪出身的皇帝嘴里,竟然变成了阮氏的阴谋了!这个冤枉,也强加得太明显了。
  很明显了,这是皇帝成心这样说,其目的,显而易见,便是找个借口,要为难阮朝。
  潘清简的一番思索,在旁人看来,便成了默认。于是乎,讨虏军总参谋部的副总参谋长左宗棠直接叫道:“陛下,微臣代表总参谋部和讨虏军数十万将士,请求出兵安南,收复故土!”
  一旁的刘长佑也叫道:“陛下,听说安南土地肥沃,而且稻谷一年可以三熟,让阮氏平白耕种这么多年,是时候回归华夏怀抱了。多了那些水田,我汉人又可以少饿死不少百姓。”
  其余的朝中大臣也纷纷叫嚷起来,一时间,群臣激愤,仿佛不攻打安南,简直就是十恶不赦一般。
  潘清简怀疑自己来到一个菜市集,让他惊了一地!他万万没想到,堂堂中华天朝,礼仪之邦,怎么会如此侮辱斯文,竟然君臣失仪,叫嚷着要出兵攻伐一个藩属国。
  他脸色惨白,再次跪伏在地,以头抢地,不停叫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吾主冤枉啊!容半年时间,让外臣回去复命,谏言吾主亲自前来天朝请罪,当面求饶可好?”
  “你这缓兵之计,岂能骗朕?”冯云山怒道:“若真愿认罪,为何明知道我华夏的叛匪刘长清和朱洪英等人,逃至尔等安南,却让其发展壮大,不派兵镇压,将其押送圣京交朕处置?想必是存了险恶用心,秘密勾结二匪,阴谋让其叛乱,祸乱我华夏一族?”
  潘清简慌了神了,中华帝国的皇帝是要将他们冤枉到底了啊!这什么理由都说得出来。他只得闭口不言,以示反抗。
  冯云山见其不说话了,意识到自己说得过重,不利于接下来的布置,便放轻语气,道:“既然你们不愿驱逐刘长清和朱洪英二匪,朕便派大军前去。回去告诉你那主子,他再不派兵围剿,等到讨虏军攻下来的地方,都划为我中华帝国的领地。”
  言语之间的意思,似乎愿意出兵攻打二人,但要求阮朝也出兵攻打,并且约定,谁攻下的地盘,就算谁的。
  潘清简无语!原本还想着恳求对方,能让对方出兵帮忙围剿那刘长清和朱洪英,然后最多进贡些珍奇财宝,上表些冠冕堂皇的言语,恭维对方一番,说不定还能捞一笔回礼。没想到,对方完全不按自己想象的那样出牌。这样一来,还怎么求对方出兵攻打?
  攻下来的地方便是对方的领地了!这完全是不讲道理,偏偏,他有不讲道理的实力。潘清简欲哭无泪,他只想尽快赶回顺化皇城,劝嗣德帝放弃依靠宗主国的幻想,赶紧自行派兵,尽量在宗主国的讨虏军出征之前,将刘长清和朱洪英二人赶出越南!
  于是,次日,潘清简便借口要立即赶回顺化,劝说安南王亲自来圣京上贡,匆匆离开圣京,坐船取道广州,返回越南。
  而在他乘坐的轮船还未抵达广州,讨虏军总参谋部的一道由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亲自签发的命令,已经由特务司的八百里加急快马,下达到了驻守在南宁府的乙八师,紧接着后一天,又抵达驻防在琼州府的乙九师。
  两个师的二万讨虏军将士,迅速行动起来,只用了二天准备时间,便整军出发,分南北水陆两路,分头出兵。
  乙八师跨越太平府,从凭祥州的镇南关出发,正式踏入安南的土地,攻向临近一里的同登镇。
  而乙九师,虽是陆师,却有二个团的水师战船,直接从澄迈县码头出发,直奔红河入海口。
  ……
  同登镇只有几十名刘长清留守的清兵,原本是想着打听广西的消息,但最近一段时间,刘长清将主要兵力都带至陆岸河的山东镇一带,逼迫那里的上万越族和岱依族山民修建城池,准备将山东镇发展成山东城。于是乎,同登镇留守的清兵没人管束,变成了镇里的土皇帝,将侦探的任务换成了征收关卡搜刮钱财去了。
  乙八师的一个侦查营,直接便将同登镇占领,随之驻守在谅山城的千余名刘长清的清兵,也被突然而至的数千讨虏军团团包围,只百余人机灵,钻入山林中逃走,其余的,除了被击毙的二百余人,八百余清兵纷纷束手而降。
  攻占谅山以后,乙八师让原本驻守在凭祥州城的数百讨虏军守兵移师镇南关,而留守五百人镇守谅山后,乙八师分兵两路,一路四千兵力往西,沿途攻克朱洪英势力占据的文米镇、安禄镇和高平城,进而继续往西,攻占越西北地区。
  而另一路五千多兵力往东,攻打刘长清势力占据的亭立、先安等地。
  一路上,这些小城镇闻风而克!镇守在那里的叛军,先是对抗,但在被一阵火枪屠杀之后,便仓皇逃跑,然后便是被围堵住,就地而降。
第718章
知道真相的朱洪英倒吸口冷气
  河内,城楼上。
  朱洪英望着城外密密麻麻地的越南阮氏王朝的军队,心头涌起一股无力。
  前几天,朱洪英才趁着定南王刘长清领兵前往河北东北方百多里外的山东镇,建设新城的机会,将刘长清留在河内城的一些亲信全部驱逐出河内城外,将整个河内城全部占领下来。正当他兴高采烈地想要庆祝自己独占河内城时,手下来报,说是北方母国的现有朝廷,中华帝国派遣二万军队,从广西出发,进攻越南,自己和刘长清的好多城镇和村寨,都被对方占领。
  朱洪英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正当他势力大为发展的时候,太平圣国(他一直以为北边还是太平圣国)会攻打自己。当初自己势力还很弱小的时候,也没见对方动静啊,难道是几个月前的几次袭扰,惹怒了对方?
  如今,朱洪英已经知道对方是个庞然大物,远远不是自己这点人马能战胜的。
  几个月前,他和刘长清以为自己也有上万的人马,便派亲信手下率领五千大军,分为两路分别进攻广西镇安府和太平府,结果可恨的是,三千兵力攻打镇安府的归顺土州,竟然没能攻下,被镇守州城的五百讨虏军驻兵死死抵挡,拖住在城下,结果,从旁边不远的镇安府城赶来的千余讨虏军地方驻兵,以少击多,竟然和城内的五百兵力合力一举将他的三千手下打得屁滚尿流。他三千兵力逃回越南境内,已经只剩下一千三百余人,折损一半还多。
  而另一路刘长清的两千兵力,听说也是大败,二千人马,有一千五百余人战死在镇南关下。
  朱洪英由此知道,北方的太平圣国已经完全不是他能对付得了的。对方的火枪实在是太猛了,简直是阎罗部队。他从此熄了往北发展的心思,一个劲地专心往南扩张。
  果然,南方的越南阮氏王朝的军队,武器装备和他们一样,都是长刀甚至竹竿,朱洪英根据天地会的宗旨,发出口号,他们大明朝给百姓分地,人人有田种,个个有地分,这口号一出,竟然吸引了大批本地乡民,特别是苗族瑶族的百姓,积极响应,争相当兵。
  朱洪英不但将河内周边一带占领,还发兵向南,占领迈州。势力大增的他,更加不把定南王刘长清放在眼里。于是,刘长清自知不能在河内呆着,便领手下主力赶至东北部的山东镇,修筑城池。于是,他顺道将整个河内占据下来。
  可没想到,才几天功夫,北方的太平圣军没打过来,反倒是越南阮朝军队杀了过来。不但将他才占领的迈州收复回去,还重兵围城,将河内城团团围住。
  他真没想到,这一向孱弱的阮朝,竟然能发动四万大军,将河内城里里外外围了三层。要知道,如今的越南,经过与暹逻和柬埔寨的连续战争,已经是元气大伤,全国的兵力,还不到十万人。
  什么时候河内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这阮朝不管不顾,像疯狗一样攻打自己了?朱洪英完全摸不着头脑。朱洪英知道,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了。河内城,已经岌岌可危了。
  阮朝大军完全不顾死伤惨重,始终保持进攻。围城攻打了整整五天,便在河内城下战死一万余人,而城内的朱洪英也折损了四千多人,只余下不到五千人。但防守更加的困难,朱洪英无奈之下,将河内的万余百姓全部逼迫押送到城墙上,协助守城。
  双方完全是以命换命的势头。要不是朱洪英他们督察得严厉,守兵估计早就弃城逃跑了。
  这天,就在朱洪英痛苦地等待着河内城被攻陷之际,忽然听到城外的阮朝军队外边,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
  他用千里眼登城楼顶一看,发现城外的阮朝军队已经一片混乱,纷纷转过身与身后的一股军队激战。而对方高举着他熟悉的红底黄五星大旗,正是北方来的讨虏军。
  “我说阮朝军队怎么突然调转方向,原来是太平圣国的讨虏军杀过来了!”朱洪英兴奋起来,继而又是一阵担忧:“那讨虏军更是凶狠,河内城只怕更加保不住了。不行,还得找机会早些突围逃出去,总比坐等被灭要强。”
  朱洪英下令让少量被偷偷抛弃的手下紧守河内城,他则亲率主力朝城西南角方向,此处兵力最为薄弱,趁着围城的双方交战之际,准备逃跑。
  几个时辰过去,嘈杂的城外的枪声震得朱洪英耳朵都失聪了。他仿佛置身在地狱之中:城外,密密麻麻地到处是尸体。连他这么尸山血海中过来的人,也不禁反胃起来。
  他刚才用千里眼看见,那些攻打河内城不可一世的阮朝军队,已经无精打采,在生龙活虎般的讨虏军面前,不对,应该是根本就没碰面,还相隔几十步远,便纷纷倒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