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6/603

  缴获大小火炮三千余门,鸟枪抬枪土铳近五万多杆,其中有近一半在京郊的各处火器造办处和武备院库房中缴获,其余一半直接从投降的清兵手中缴获。当然,这些武器可靠性太差,冯云山根本就看不上眼,只能战时封存起来,后面到底是发给地方驻兵还是等待后一步送往广东的兵工厂进行改装,或者干脆重新回炉重新制作,却是要看情况了。
  最让冯云山心喜若狂的,还是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和紫禁城内的各类宝贝了。
  冯云山看了一眼,那后世著名的十二生肖的铜像,也列了进来,不过,按珍贵程度分十个等级的话,只能排在第九级了,甚至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也只能排在第四、五类宝物之中。
  最贵重的,却是在一间密室搜查出来的只有一米多高的佛塔,全部用整块天然赤金打造雕琢,通体镶嵌着红黄蓝绿黑五色宝石,冯云山见缴获的清单里,将它列在第一类。旁边与之同一类的,还有十八颗小儿头颅大的夜明珠。
  至于在后世价值连城的翡翠白菜摆件、翡翠朝珠、西瓜碧玺、鹅蛋大的夜明珠之类的,都已经只能排在三四级了。
  冯云山不敢再看下去,他有点担心自己的心跳了。尽管他知道,这些东西,在目前这个时代,可能感觉不到有后世那么值钱,但却也已经是惊天的财富,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单单是清单,据左宗棠的说法,便有厚厚的上十本。
  左宗棠只是挑选了些典型的,抄录了十几样在清单上而已,实际上,缴获的各类宝物,何止十几万件?
  相当于,中华大地历朝历代的宝物,有一小半都汇集在满清的圆明园和紫禁城内了。
  而且不光这两处地方,北京城和皇城内的那些王公贵族和满清官员,纷纷出逃,因为走得匆忙,加上那时也寄希望北京城能够守住,好多宝物都未收拾,全部被讨虏军将士查获。
  冯云山没有心思再看这些宝物情况了,直接问道:“季高,你就给句实话,估算下来,这些宝物,总共价值多少?”
  “陛下,您这不是为难微臣吗?”左宗棠头疼了,冯云山的这句话,实在是问倒了他,他还真答不上来:“这么多的宝物,微臣总算是明白了那句话,数不胜数!这些宝物,哪件都是价值连城,偏偏数量还如此巨大。微臣斗胆,就算按十万件来算,平均每件就算按二万两计算,也值二十亿两银子。”
  冯云山眼睛都直了!他知道很多,也是随口问问,但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么恐怖的一个数字!而且,这还是左宗棠保守估计的,实际上,只怕不只十万件,而且平均起来,也不只二万两的价值。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惊人了。
  当然,冯云山也清楚,这不能这么算,倘若这些宝物全部投放外面,必然会引起整个市场的崩塌,但再怎么样,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富可敌国,不是一句空话。
  亏得满清还一直说缺钱,是因为他们不肯变卖家底啊。却没想到,最终便宜了自己。
  冯云山交代:“必须看牢这批宝物,不能让一件遗失。这不是朕一个人的,是整个帝国,整个华夏一族的宝物。另外,让后勤处的人盯牢一点,不能单独让士兵经手。”
  左宗棠答应下来,至于其他的银两、粮食、战马等,也是太多,不过与宝物比起来,根本无需再提。他转口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陛下,帝国新立,按惯例,应当册封陛下的祖辈,还有皇后、太子等。微臣担心时间长了,会人心浮动。”
  冯云山一听,叹了口气,他其实早就想到此事,不过,这件事情,他想拖段时间,看来,难以拖过去啊。估计左宗棠提及此事,也是受到跟随的将士们的委托,一旦册封了皇族,自然就会封赏官员,估计是一干讨虏军将领都盼望着早点得到封赏和官职的任命,毕竟是从龙之功。
  “再过一段时间吧,朕的心态,还没转过来,而且,这次登基过于仓促,朕的身边,除了季高你之外,缺少参谋之人。”冯云山苦笑道:“朕本来想等稍延后一两月,等南方的战事结束,再统一按功绩封赏众将士。此事稍后朕会考虑的。”
  左宗棠走后,司法部部长黄玉琨又前来觐见。他提及的是俘虏的一种清兵的事情,特别是礼部右侍郎宝鋆、原汕西布政使郭梦龄,以及另外被俘虏的二十多名满清王公大臣,都态度强硬,一直破口大骂,被堵住嘴巴还嘟嘟嚷个不停,特来禀报冯云山,如何处置!
  按黄玉琨的意思,此等清妖,便是直接斩首示众。但这一路,看见冯云山对清妖似乎是越来越宽容,对于那些俘虏的清妖,尽量都是劝降,不投降的,也是暂时关押起来,因此,让黄玉琨也有些拿捏不准。
  冯云山一惊,还真是,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忘记了太平圣国起事的初衷了。“杀灭清妖”虽然是一句口号,但对于广大的讨虏军将士来说,却是至为神圣的使命。自己有必要通过黄玉琨,告诉众将士自己的想法:“黄兄弟,你是金田老人,朕不妨直接告诉你。攻占北京城后,朕是对这些满清旗人,特别是满清王公贵族宽厚许多,其原因,不外乎想敦促其他的清妖更多地投降,尽快统一天下。而这些满清贵族,等我们占了天下,想怎么收拾,不还是一句话的事情?”
  说到这,冯云山想起后世的种种运动,不正是秋后再算后账么?自己正可以学学。
  黄玉琨有些羞愧道:“原来如此!微臣有罪,微臣妄敢推测陛下意图。”
  冯云山摆摆手,道:“黄兄弟是老人,不必与朕如此生份了!对了,你刚才说的礼部右侍郎宝鋆、原汕西布政使郭梦龄以及那二三十名顽固的满蒙贵族,便交由你执法处置,便按照当初我们在道州的时候,抓获清妖的处置方法:不降则死!”
  黄玉琨满脸激动地告退。
  当天中午,和硕惠亲王绵愉为首的,还有僧格林沁的哥哥朗布林沁,以及十余名贝勒贝子等王公贵族,再加上礼部右侍郎宝鋆、原汕西布政使郭梦龄等十多名满清大臣,敲锣打鼓地被押往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
  黄玉琨站在囚车边上,发表了一通讲话,宣布这些死不悔改的清妖欺男霸女,罪大恶极,又重点提及他们忠于满清,不肯归降帝国,根据陛下旨意,全部处决。
  只听几声炮响,四十余名牌刀手,手起刀落,四十来名满清王公贵族和大臣,齐齐被斩首,头颅均被挂在宣武门城楼示众,头顶上的猪尾辫,正好派上用场。
  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都大为骇然,整个北京城内投降的满旗人,都瑟瑟发抖,担惊受怕不已,心中原本有些小心思的,也纷纷收起,老老实实再不敢打主意。
第613章
咸丰梦游杀人
  冯云山在北京城中杀清妖的时候,他口中最大的清妖酋头,大清皇帝咸丰也在杀汉人。
  十月初六那天凌晨,咸丰在怀柔西南十五里的茶坞驿站遭遇贼兵袭击,深夜中损兵折将,仓惶而逃,好几次都差点被贼兵抓获,最后一次,他被贼兵堵截,身边只剩下总数只有数百余名的亲军侍卫和前锋营护卫,一向软弱的怡亲王载垣,主动率领三百骑兵冲向贼兵,拖延贼兵,蒙御前侍卫珠勒亨领兵搭救,护卫着他和太妃、小阿哥逃出生天。
  天亮时分,终于赶至密云城外,密云副都统福海领兵三千迎住咸丰等人。见到咸丰一行如此狼狈,大惊失色,福海连忙跪伏请罪。
  咸丰没有入米密云城,也不歇息,他已成了惊弓之鸟,只想早点逃往热河。不过,此刻的他,已经全身都犹如要炸裂一般,虚弱无比,只能坐马车继续北逃。
  因为原先的銮驾已经在逃亡中丢弃,无奈之下,福海从密云城中找了个富商的马车,咸丰丝毫不觉委屈,乘坐着当天经过古北口的直隶提督驻地,可惜那里已经人去营空,无人守卫了。
  咸丰这才明白,绿营兵军纪松弛到如此地步,难怪兵败如山倒,只是,此刻他来不及追究什么,只想快点逃出长城关口。
  直到第二天,过了古北口,咸丰才放下心来。
  十月初九中午,咸丰一行终于抵达位于承德的热河行宫。
  这个时候,咸丰才完全放下心来,但一到热河行宫,他便开始头昏脑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也是,堂堂大清皇帝,身体本就虚弱,从那晚半夜开始逃跑算起,他就没怎么合过眼,心中的仓惶,谁能清楚?这一路狂奔,加上听说皇后、嫔妃和一干王公大臣都被贼兵俘虏,颜面大失,心急如焚之下,从马背上载了下来,本就身受内伤,加上内心焦虑无比,连续的逃亡,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连续赶路三百余里。到了热河,他终于支撑不住了,一到行宫,便沉沉睡去。
  迷糊中,咸丰梦见大量贼兵杀来,他惊出一身冷汗,哇地大叫。热河行宫中的升平署总管太监安福,领着首领太监傅长有、李三德三人亲自在旁边伺候,一听皇上惊叫,连忙上前搀扶。
  而此刻的咸丰,脸色潮红,双眼一睁,便看见三名贼兵向自己扑来,他想大声尖叫,却都叫不出来,情急之下,抽出藏于腰身边的一把匕首,奋力一插,便刺向其中一名贼兵。
  只见那名贼兵惊恐地惊叫一身,胸前血流入注,扑倒在地。咸丰心中闪过一阵快意,继续挥刀再次刺向另一名贼兵,那两名贼兵夺路而逃,咸丰头重脚轻,脚下一滑,便摔倒在地,手中的匕首将自己手臂也割伤,一阵剧烈的疼痛刺激之下,他清醒过来,定睛一看,总管太监安福倒在血泊之中,而另外两名首领太监,已经在房外大呼:“来人啦,皇上受伤了,快传太医!”
  咸丰这才明白自己睡梦中杀错了人,将三名太监当成贼兵了。看见冲进来的御前侍卫珠勒亨和十数名侍卫,咸丰将错就错,手指另两名首领太监,道:“珠勒亨,将此二人拖下去给朕杀了!”
  两人连连哭喊求饶,咸丰不理,太医过来给他包扎伤口后,再一把脉,脸色大变,跪地拜道:“万岁,您身子虚弱无比,不宜动怒,要好好休养。”
  咸丰怒道:“朕的江山都快没了,还怎么好好休养?庸医,给朕滚出去!”
  赶走太医不久,咸丰便开始发起烧来,浑身捂住被子,仍旧阵阵寒冷。又派了几名太监前去召唤太医,咸丰心中有事,问珠勒亨:“小阿哥怎么样了?都哪些人随着逃了出来?”
  咸丰已经清醒,他知道皇后和一干嫔妃都被贼兵俘获了,幸好,自己的儿子救了出来,这是自己的希望所在。他盼望着有更多的人逃出来。
  “皇上,重臣之中,只有侍卫内大臣郑亲王端华、额驸景寿、礼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瑞麟、军机大臣文庆、彭蕴章、杜翰,御前侍卫兼军机行走肃顺,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周祖培、吏部侍郎翁心存等人都随着逃了出来!”珠勒亨道:“小阿哥被奴才亲自背着,带回行宫已交给寻来的一名妇人喂养,但御前总管太监沈兰玉陪同懿贵妃两人逃散,还未找到!”
  咸丰心中一惊,连沈兰玉和杏贞两人都没能逃出来?心中更是哀伤无比,胸口一疼,便剧烈地咳嗽起来。
  让珠勒亨将郑亲王端华和御前侍卫肃顺、礼部尚书兼军机大臣瑞麟、军机大臣文庆、额驸景寿等五人找了过去,咸丰满脸是泪,垂泪泣道:“众爱卿,大清如今落到这步田地,都是朕的过错。只是如今,改当如何,爱卿可有良策?”
  “万岁,都是奴才等人的罪过,让大清沦落至此,让万岁受辱蒙羞,奴才等死罪!”郑亲王端华领头,五人放声大哭。
  五人一看咸丰只将自己这些满旗族人召来,便知皇上已经是惊弓之鸟,完全不信任汉臣,加上大清遭遇如此惨败,心中感同心受,因此哭得更加卖力。
  君臣六人哭泣良久,端华才尝试地说道:“万岁,如今大清已经兵败如山,贼兵围攻北京城,若是让其攻破,必定会更加大举增兵,攻占中原腹地,形势堪危。我大清不如收缩兵力,退回关外辽东祖地,死守山海关,尚且还有一线生机。”
  咸丰沉默不语,他其实已经赞同端华的说法,只是这般将大清祖宗开创二百多年的大好江山拱手让人,心有不甘,也背负不起这个骂名,不肯开口答应。何况,他还心存期盼,想回到北京城中去呢,特别是那圆明园。
  瑞麟泣道:“万岁,不能放弃关内啊。关外苦寒之地,物产不丰,若是我大清退往关外,只怕越来越势弱,不消几年,便会被贼兵攻入关外,到时,连祖地都难以保住!依奴才看,还是在热河等待各地勤王大军,救援解围北京城。只要北京城不被攻破,一切,都还有希望!”
  咸丰一听,脸上稍有意动。
  肃顺一见,已明白咸丰心中所想。他对瑞麟口中的等待勤王大军一说,嗤之以鼻,笑话,哪来的勤王大军?整个大清,最强大的蒙古骑兵,已经被贼兵杀得大败,数量最多、装备最好的京畿禁卫军,都集中在北京城内和京郊一带,但却被人数少的贼兵围困,还眼巴巴地盼着地方绿营兵和驻防八旗兵去救援,岂非笑话?
  肃顺却是看得明白,北京城内的禁卫在僧王的统领下,严防死守,还有可能守住,若是军心动荡,无心守城,加上贼兵的火炮过于犀利,只怕还真守不住。就看僧王他们能不能拖到年末寒冬季节了。
  “万岁,奴才赞同瑞尚书的说法。不能主动撤往关外!这是我大清最后的无奈之举,而今形势虽然糜烂,但还不止于此!只要僧王在,北京城便在,只要北京城还在,拖到寒冬腊月,贼兵都是南人,不耐严寒,到时必然退去,京城之围自行可解。”肃顺收了脸上的泪花,恭谨地建言:“不过,万岁,奴才还是建议派人前往中原各省,珊封褒奖各地大员,先将各地总督和巡抚安抚住,命其大肆招兵,兴办团练,积极备战。同时,派重臣与粤贼和谈,以黄河为界。不管贼兵答应不答应,都可以拖延个一年半载,等各地军队武装建立起来,再与贼兵进行决战。”
  肃顺说完,额驸景寿点点头道:“万岁,雨亭所言极是。”
  端华、文庆见咸丰脸色,便知道皇上也是倾向这个说辞,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第614章
得知北京消息的咸丰最后一次喷血
  咸丰暗自庆幸自己在贼兵攻城之前,便已将各省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全部更换为满蒙旗人,心中稍稍安稳一些。这些满蒙旗人,比汉人大臣要可靠得多,想必不会轻易投降粤贼。
  他正要说话,门外的御前侍卫珠勒亨猛地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咸丰刚想发怒,只听珠勒亨大声哭喊着叫道:“皇上,不好了,皇上。”
  “粤贼将北京城围住,而后贼酋率领数千贼兵,攻占了圆明园,整个圆明园内的无数珍宝,悉数被其所夺!”
  咸丰心中一紧:“圆明园不是驻扎有数千守兵么?跟北京城相互支援,怎么会那么容易被攻占?恭王爷呢?僧格林沁呢?他们干什么去了?”
  珠勒亨继续大哭,含糊不清地道:“皇上,园内的守兵一下全逃跑了,贼兵轻而易举便占了圆明园。而僧王在兵部尚书穆荫的建议下,领兵出城,夜袭贼营,想将贼酋一举击毙,没想到反被贼兵伏击,僧王当场战死!数千骑兵全军覆没。”
  “什么?”咸丰胸口一阵刺痛,脑袋嗡嗡作响,他万万没想到,僧格林沁竟然会就这样战死了。这可是大清的第一猛将,自己最为看重的人。自己将整个北京城,还有数万京畿禁卫军,都托付给他,让他守卫好北京城,原本寄希望他守好北京城,等各地勤王大军赶到,再一举杀出,将贼兵击败。可没想到,竟然会这样!
  僧王一死,那北京城就危险了。咸丰清楚,北京那数万京畿禁卫军,平时都是些八旗老爷兵,全靠僧王手下的蒙古骑兵撑着,如今僧王和蒙古骑兵的战死,说不定这些八旗兵便军心涣散。他最担心的便是北京城内的旗兵也跟他一样,四处逃走,若是这样,北京城便将不保。
  因此,他异常紧张地道:“那恭王爷呢,有什么动静?北京城可还在?”
  珠勒亨禀道:“皇上,僧王战死后,恭王爷下令城门紧闭,坚守不出。不过,信使来报,在僧王出兵之前,恭王爷曾经派桂良前往贼营求见贼酋,要求和谈。具体不得而知,桂良也一直没贼兵扣押。”
  咸丰一听,本听到北京城还未丢失,稍稍放下的心,又紧张起来。
  这老六派自己的岳父去贼营之中做什么呢?难道,这老六还真有谋逆之心?趁此机会,要与贼兵谈和?
  还有,自己领文武大臣率兵北狩热河,从昌平出发,此事绝密,为何会半路被贼兵伏击?从这来看,贼兵显然是提前便摸清楚自己的行踪,才会如此准确地伏击自己。难道,这些都是老六向贼兵透露的消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6/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