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603

  说着,冯云山索性站了起来,结果让台阶下的众将领只能仰望。冯云山走了两步,道:“朕要让中华帝国,崛起于世界之巅,让这些英吉利、法兰西之流的洋人,听到‘中华’二字而恐惧颤抖!”
  “中华帝国?”石达开喃喃地念道。
  “不错!”冯云山兴奋地道:“自古我华夏便称之为中国,天下的中央之国!而所谓中华者,乃是以中国之华夏汉族为主体,融合四方夷族,共建大中华民族!因此,我中华帝国不但包含汉族,还要包含四方苗夷各族,并且,还要将那些曾经臣服的蕃邦属国之地,统归收回,为我中华民族开创万世基业,争夺更多的生存土地。从今以后,中华帝国之名,要响彻整个世界!”
第610章
龙床睡着太硬了
  当下,冯云山又定下新朝的年号为太圣,意为纪念太平圣国之意,将当时的西元1854年定为太圣元年。接着,冯云山又宣布大赦天下,所有汉苗族人,除了杀头大罪外,其余的一律降低一级从轻发落。
  不过,司法部部长黄玉昆却明白,说是大赦天下,其实原本的圣国之中,几乎没有什么多少罪犯,除了一些被讨虏军将士俘虏抓获的各地土豪劣绅和一些清兵及地方官僚,而这些官僚,犯罪严重的,已经杀了一批,而不严重的,却是本来就想要放掉的一批,不杀养着岂不是白白浪费粮食,不如早些放了的好,而借此次登基的机会,宣布大赦,还能收买点人心。
  冯云山接着宣示:“此次登基,事出从急,原圣国的众多旧部都未及参与,实乃遗憾。朕想,等平定各地,再与全部众爱卿一道,办个建国大典,普通同庆。”
  众人纷纷齐声称道:“万岁英明!”
  见大家都同意下来,冯云山却朗声道:“朕所建立的新朝,国号为中华帝国,与过去的太平圣国有所不一样了,因此也算新建一国。原本圣国的一些,都是临时设置,不甚完善,如今因还有诸多战事,无法顾及,但等建国大典之前,朕却是想都完善起来。这些,都还需众爱卿等一齐努力。”
  众人忙连称遵旨。
  冯云山又想起建立新朝,必要的一些凝聚民心的东西还是要的。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国家的概念和民族的概念!
  他准备安排远在广州的“南方日报”进行专题报道,对自己的新朝进行宣传,并敦促那些地方满清官员将领尽早归顺中华帝国。
  “众爱卿可知,当今这个时代,世界上已经是强国林立。那些西洋诸国,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是很多,但国力强盛。比如英吉利帝国,本土的面积也就比广东一省稍稍大一点点,人口亦相差不大,但其占据世界五分之一的陆地,乃是世界上第一号强国!单单其派三万兵力,便统治着超过二亿人口的印度。由此可见,其军队的强悍。十多年前的那次战事,英国只派了一万余名水陆士兵,便从广州一路肆虐,一直攻克镇江,虽说满清兵战力低下,武备松弛,但也能看出洋人军队的实力。”
  “这些,便是因为洋人的国力发展所致。这,正是本王想要做的。引进西洋诸学,开办教育,增强民智,发展工业,提升国力。为此,本王决意,效仿西洋诸国,实行独特的君主制。朕会组织人等,编写一部宏大的《中华帝国法典》,由朕批准之后进行颁布。此法典确定帝国所有百姓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所有百姓的行为准则。并且,在这法典之中,朕要规定,帝国的国体政体,规定国都、国旗、国歌、国徽等等,这些代表一国的事务,朕都要以法典形式确定下来。”
  冯云山其实是以自己开头,结束传统的旧式封建王朝国体,而选择采用过渡性质的“二元君主制”。
  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也就是帝国法典,也会设立了议会,但他作为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
  而这部《中华帝国法典》,也是自己钦定的,但日后又不能随意的胡乱更改,必须作为既定的准则。
  日后,帝国也会成立议会,但议会只是皇帝的幕僚机构,并无实际的立法权,自己这个帝国皇帝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
  并且,冯云山准备成立内阁,将自己从繁重的政务之中解脱出来,所有内阁成员自然是权利的核心,但都依赖于自己的任命来决定。
  之所以选择这种政体,冯云山也是考虑到如今的国人民智未开,的确不适合民主,而且,自己和讨虏军将士费力打下的江山,傻愣才会搞什么共和民主,那样只会让这个泱泱大国四分五裂,闹得不可开交。但冯云山又知道历史发展进程,若是自己仍旧选择旧时封建王朝的形式,只怕要不了几十年,还是会被世界的风潮给吞噬,因此,他选择综合二者之间的二元君主制。
  日后的德意志帝国和日本,便依照这种体制,见国力迅速提高,并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而冯云山的想法便是,提前催生出中华民族这个产物,自然,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华族。
  冯云山登基后的第二天上午,冯云山睡眼蒙蒙地被刘胜邦唤醒,睁眼一看,已经是巳时时分,知道刘胜邦唤醒自己,肯定是有要紧之事。
  昨晚,冯云山第一次睡在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后殿,虽然安德海等太监已经将龙榻上的垫子被褥都全换了新的,但冯云山总觉得还是有些别扭,尤其是龙榻其实也就是不知名的金贵材质的木板床,睡得他腰酸背疼,他开始想念广州圣王府中自己特意让工匠加工的不软不硬的席梦思了。
  “万岁,有喜事!”刘胜邦禀报。冯云山的随身书吏王闿运没在,刘胜邦便成了传话之人。
  “房山知县高骧云和良乡知县谢伟勋两人派人送来奏折,率领房山和良乡两县的乡绅和衙役等,归降新朝,说是已经俘获了逃窜到两县的满旗逃兵三百余人。准备押解进京,向万岁您献俘。”刘胜邦从怀中掏出一份奏报,递给冯云山。
  冯云山一愣,想不到,自己刚刚登基的第二天,便有满清官员前来归附了,的确算是个大喜事。不过,为防止刺杀或是其他变故,什么进京献俘就不必要了,就原地看押,等待讨虏军将士前去接收俘虏。
  如今北京城已经攻克,数万讨虏军将士全部耗在京城内也不合适。冯云山可是清楚满清的兵力,此次几乎被一锅端了,想要再重整旗鼓,收复北京城,几乎没了可能。
  “命陆顺德率领甲十师的二个陆战团前去两县接收驻防吧。”冯云山下令道。
  他想得不仅仅是这两个地方,还有整个顺天府,甚至,整个直隶地区。这个时候,他才感觉,自己手头上的兵力太少了。在交通极不发达的这个时代,精兵政策要实行的难度很大,必要数量的兵力,还是需要的。
  也不知道,其他几路讨虏军进军情况怎么样了。他最后一次收到的消息,还是在抵达上海吴淞口接应陈天仕的甲八师将士的时候,当时得知的消息是中路讨虏军数万兵力,已经围攻武昌城,而东路的京杭大运河上,乙三师和乙六师以及石家兄弟率领的义一师数万兵力已经攻克丹阳和镇江,正攻打扬州府城。
  冯云山正想着,太监安德海奏道:“万岁,左副总参谋长觐见。”
  冯云山领着刘胜邦,在数名王府卫士的陪同下,走出后殿,便看见左宗棠跪在门前高呼:“微臣左宗棠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云山忙上前扶起左宗棠,眉头一皱道:“季高,朕这真的还有些不习惯啊。以后没在朝堂之上,不必要这么正式的大张旗鼓,有事直接禀报便成了,不要搞那么多虚礼。日后拜多了,指不定心里有多骂朕了,而且,朕担心日后连话都听不到了。”
  冯云山的一席话,让旁边的小太监安德海一愣,这中华帝国的皇上,和原来的满清皇上咸丰,还真的大不一样啊。
  左宗棠也是心中一动,冯云山即便登基做了皇帝,对待自己也是宛如从前般的亲信,不禁为之感动。不过,先将好消息禀报给万岁:“万岁,特务司范汝增派人送来密报,南方战事大捷!”
第611章
南方战事
  八月中旬,武昌城中的主要湘军创始人罗泽南、王錱等,率领一干湘乡同乡将领多人,离开武昌返回湘乡。随后陈玉成率领甲三师、彭玉麟率领甲七师和乙十师,投降的韦俊、张子鹏率领原本的太平水师一共四万五千将士,于八月下旬攻破武昌城。曾国藩自尽,不过临时前命手下的湘军将士全部投降讨虏军,除了鲍超、李续宜、褚汝航和夏銮四将忠于满清,全部战死外,其余的湘军将领,悉数归降!另外还有俘虏的湖北巡抚青麟,也归降圣国。
  随后,在九月初,甲三师和甲七师再加五千韦俊太平军,一同进军菏南,目前已经占领光州和信阳等地,正往南阳府、汝宁府和颍州府三地进军。
  而最西路的川蜀之地,梁立泰率甲四师、罗琼树率甲六师,一北一南,夹击緟庆府城。沿长江一路攻占夔州府、忠州直隶州、石砫厅和叙州府、泸州、永川江津等地,不过緟庆城坚固异常,到九月中旬,仍是一直未能攻克。
  东路京杭大运河上,这一路讨虏军进军最为坎坷曲折。
  乙三师和乙六师以及石家兄弟率领的义一师,近四万水陆将士,在过了长江后,得到太平军水师黎振辉一部的投靠,大败清兵于三汊河大营,合力攻破了江北大营,斩杀清军四千余人,俘虏九千余人,缴获无数。尔后,于九月上旬围攻扬州城。
  两江总督怡良和钦差大臣托明阿两人相互弹劾攻击,惹怒了咸丰,两人均被罢免官职,去职留任。
  由于扬州城内的粮食都运往江北大营,导致城内缺粮,守城的两江总督怡良和一干手下,从城内百姓身上搜刮钱粮,大肆抢掠,终于逼起扬州城内的地方豪族不堪重负,暗暗组织乡民和团勇充当内应,联络城外的讨虏军一同攻城,在城内地方乡勇的配合下,于九月中旬攻克扬州城。
  江总督怡良吞金自尽,刑部侍郎雷以諴和提督陈金绶城破时战死,总兵陈胜元和秦定三两人投降讨虏军。而江南提督和春趁乱化妆逃走,投奔已经逃至宝应城的托明阿。
  随后,九月底,乙三师和乙六师以及投降的太平军将士,一路攻占高邮、宝应等城,一路北上准备围攻淮安府。
  清妖派内阁学士胜保为统管黄淮军务的钦差大臣,会同汕东巡抚崇恩等地方官吏,督兵赶到淮安府的黄河边上的清河县,为了攻击讨虏军,清妖竟然不顾淮安的清江浦至板闸、杨家庙集和淮安府城这段运河沿线一带,聚集有近六十万人口,悍然决口黄河,水淹整个淮安府一带的水系。
  幸好,运河与黄河相通,板闸过后才,黄河之水才开始汹涌而下,冲入淮安城及各处密布的河网。尽管有板闸的阻挡限制,但毕竟是黄河之水决口,哪怕是小决口,依旧将本就低洼的整个淮安城区一带淹没。
  幸而有少量甲十师的水师和太平军水师黎振辉一部的大量船只,讨虏军将士损失不是太惨,但仍旧让乙三师和乙六师被洪水吞没近一千五百余人,军粮和沿途的俘获财物更是悉数被洪水冲走。
  最为惨烈的是淮安府城外、运河沿岸的城镇、村庄里的百姓,有上十万人家园被毁,上万人被洪水冲走,数千浮尸水面,而淮安府城内,幸得城墙阻挡,水势上升较慢,但也死伤数千人。一时间,整个淮安府一带,尸横遍野,处处哭声。而且,最关键的是,粮食没了,洪水退去之后,马上便面临着饥荒和瘟疫,只怕到时死的人还要更多。
  清妖的这一决口,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讨虏军无力再继续北上进军了。而淮安府知府恒廉率亲信逃窜,山阳县知县顾思尧率领乡绅百姓开淮安城投降讨虏军。虽然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占领了淮安府城,但也接过了一个巨大的包袱。
  不过,讨虏军在以林启荣为首的将领率领下,组织营救。数百船只四处搭救落难百姓,并将城中被淹百姓移往高处。
  幸好,山阳知县顾思尧倒算为民的清官,对于清廷如此做派,不顾百姓故意决口黄河,异常失望,又看见讨虏军将士对待百姓甚是关爱,便率领乡勇,配合讨虏军将士,维护城内治安,积极安抚、营救百姓。
  淮安府一带在四年前便发生过一次黄河自然决口,当时洪泽湖、六塘河大溢,洪泽湖最高水位也让淮安城进水,而咸丰二年开始,淮北大旱,运河断流,沟塘无水,地表开裂,遍野如焚。淮河流域又遭蝗灾,飞蝗蔽日,黑压压,乌沉沉,滚作隐雷,过境处齿噬牙咬,禾苗草木俱尽。
  遭灾后的淮安,直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又遇此次洪灾,众百姓本以为没了活路,不想在讨虏军的积极赈灾下,甚至将军中的兵粮也拿了一半出来赈灾,活人无数,让淮安一带的百姓活命无数。
  于是乎,乡野间奔走相告,人人愤怒清廷的残暴罪恶,称道圣国的宽厚仁慈,善待百姓,一时间,讨虏军声势大振,乡民向讨虏军提供满清的情报,各地驻防塘汛哨兵,被乡民俘获扣押,交送讨虏军处理。
  待洪水退去,驻留在淮安府城一带半个月的讨虏军,加入了二万余名山阳青壮充当勇壮胁从军,一路随行,往北征战。
  林启荣等率讨虏军将士从洪泽湖和运河两路杀出,进入黄河,将胜保率领的一万不到的清兵杀得大败。在淮安周边百姓的拥护支持下,讨虏军兵分两路,分别沿黄河和京杭大运河西进北上,进军神速,乙三师和万余太平军攻往徐州府城;乙六师和黎振辉水师加上山阳壮勇一路攻占宿迁、邳州,进入山东地界。
  冯云山看完南方讨虏军将士的进军情况,一边大喜一边又为清妖的掘开黄河恼怒不已。
  “咸丰、胜保,你们做此等生灵涂炭之事,真是自掘坟墓!”冯云山怒道。他是真的怒了,自己千方百计想要赶往黄河,为来年的黄河决口赈灾准备,满清倒好,竟然为了攻敌,人为地将黄河决口,此等天怒人怨之事,满清不灭亡才怪。
  左宗棠也忿然道:“陛下悲天悯人,实为仁明之主。如今微臣才体会到陛下当初不顾一切要北伐攻占黄河一代的苦心。”
  冯云山摆摆手,示意左宗棠不要再拍马屁了,直接道:“朕的讨虏军数量如今看来,已经是不够用了。占据的地方多了,四处都要用兵,兵力捉襟见肘。而且,朕要尽快平定中原,彻底扫清满清势力。季高,你有何良策?”
  他的身边,也只有左宗棠富于谋略了,其余的,即便是石达开、罗大纲,虽说战术眼光可以,但谋略还是欠缺。而其他林凤祥等将领,则只能领兵打仗了。
  因此,冯云山得知曾国藩自尽,临死前命手下归降圣国,自然是大喜过望。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可都是后世历史上证明了的。招来充当幕僚,最为合适不过了,而且,如今自己已然登基为帝,大义名分都在,不怕其拒绝。
  原本对曾国藩杀害曾天养的仇恨,随着其自尽加上最后的命湘军将领归降,也减少了不少。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一方面,可乘新朝新建,陛下登基的大好时机,在原本的南方几省招兵,扩大讨虏军规模,同时令兵工厂抓紧生产火器,武装军队。只要招募一批地方驻兵变成,原本的如广东军区、湖南军区等地方驻兵,悉数升格为野战军,合兵转为乙等师,这样便能迅速弥补兵力不足问题。”
  “其二,便是全力招降满清地方大员!此举可谓一箭双雕。”
第612章
缴获宝物无数
  “陛下新登大宝,可命人尽快传诏各地的地方大员,向他们招降!这要有几个府的知府或是一省的巡抚归降帝国,便会引起轰动,其他的省份也会跟风。到时,帝国的讨虏军再出兵中原,便能将中原几省都逼降。这样一来,整个天下,帝国便占据七八,再整军西北和关外辽东,便能统一天下,成就大业!”左宗棠说到激动处,满面红光,挥斥方遒。
  冯云山微一沉吟,点头道:“季高所言甚是。朕也有些犹豫,这些地方官员,大多是贪腐之辈,不能勤政爱民,即便投降帝国,朕如何敢用?”
  “陛下,可先安其心,等帝国兵力充足,掌控住地方,还怕他们翻天不成?这帮人精明得很,自然会看清形势,不敢与帝国对抗的。”左宗棠说着,又道:“听说湖北巡抚青麟也归降了帝国,而且湖北一地绝大部分都已经被讨虏军占领,不如便让他通告各地,带头宣布率领湖北一省归降帝国。”
  冯云山笑道:“哈哈,季高不错,还能想出这个做托的主意!就这么办,朕等下便下旨!另外,昨日朕便已经派人通知《南方日报》刊登最新一版的特刊,将满清皇帝退位,朕登基之事大肆宣扬一番,从另一方面督促满清的地方官僚投降帝国!”
  见冯云山心情不错,左宗棠想起最重要的一事,连忙禀报道:“陛下,讨虏军此次出兵的战果已经基本统计出来了。缴获太多,难以一一统计,具体数据在后勤处周处长那边,微臣这里,也只是记录了一些大的方面,但也是让微臣大为惊骇。”
  说完,左宗棠将一份厚厚的清单呈上。冯云山取来一看,也惊呆了!
  从天津大沽口登陆以来,一路沿着大运河和白河西进,攻下天津府城,再一路攻下香河、通州、圆明园,直到占领北京城,一共折损讨虏军将士八百多人,受伤二千余人。一共击毙清妖约一万五千余人,俘虏清兵四万三千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