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420

  “大王,季君正在城下,请大王喊话!”
  半个时辰前,白庆带来的这样的讯息。
  秦王正急匆匆的,一路往城墙上去。
  蜀地离此,路途遥远,且道路难行,最起码也要一个月时间了。可是这咸阳郎官造反才刚刚十日,这说明南路大军再开往巴国的时候,嬴壮就已经从蜀地出发了,他来的倒是很快。
  蜀国大军,共有两路,其一,是蜀地将军麾下的五万大军,其二,便是赵颉和乌获的三万战卒,城外来报,大概只多了五万左右的军卒,那说明赵颉和乌获并无大碍,不过,这也代表着副将都尉墨,和蓝田将军嬴钺落了一样的下场。
  明知秦国贵族多忠于季君者,对他是早有防备,没想到连死两个将军,让嬴壮轻而易举的凑齐了十万大军,嬴荡对此懊悔不已。
  可若是当初不让他去蜀地领军,那就要不了国务府,回到咸阳,也没多少大权,不管怎么选,都不好选啊!
  如今,城下叛军已然是有十万之众,城上才两万,而且这将近一万都是新卒,别说见过血,就连训练也只有三五日而已,自然是不如这些蜀地老卒了。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乌获和赵颉暂且无事,如此一来,就是两万对十万,咸阳辎重战备充裕,有司马错这个良将在,坚守两月,还不成问题。
  可这也不对?
  这三万战卒被提前派往蜀地,和蜀地五万大军本该一路才是,为何这五万人能完好无损的回来,而不见那三万战卒阻拦呢?
  嬴壮可没这个手段一下子灭了他们,唯一能解释通的,那就是还有外力,将他们给拖住了?
  嬴荡想来想去,能做到此事的就只有巴王和蜀王了,或许这一场季君之乱的参与者还有这两人,他们两王用兵,就算不能胜过秦军,但也能拖延主向寿、乌获和赵颉三人,给嬴壮回咸阳的机会。
  等嬴壮成为了秦王,再兑现给他们的承诺,巴国和蜀国即将要灭国了,帮助嬴壮为王,保巴蜀不灭,这样的买卖,他们没有拒绝的理由。
  如此看来,这一场叛乱,可谓是影响深远了。
  秦王边走边想,上了城墙,先去见过了司马错。
  “臣拜见大王!”
  司马错见王行礼。
  嬴荡看他,愁容不展,似乎是兴致不高,也对,那都尉墨是他挚友,或许正是为此而忧心。
  “都尉墨乃我秦功臣,军中大将,生死乃是常态,御史令不必忧思!”
  司马错听了这话,自知失礼,忽然神色一正,收起了愁容。
  “回大王,臣所愁者,非都尉墨也,臣久在军中,岂能不知生死常态,臣所愁者,乃是咸阳也,怕咸阳不能守,若是真到那时候,臣战死咸阳,恳请大王携百官退往洛阳!”
  这话一出,倒是将嬴荡给吓了一跳。
  寡人都是信心满满,你怎么能先怂了?
  当年司马错大破六国联军,是何等的威风,难道是年纪大了,胆子小了?
  洛阳鏖战五国联军,乃是十二万对五十五万,趋近于一比五,今日咸阳,城池更胜洛阳,城中又早有准备,两军也是一比五的比例,最多再坚守这城池一月多,洛阳必能来援军,难道连这一月多都坚持不了?
  姬职洛阳攻城战,几乎消耗了五国联军二十几万人马,嬴荡还巴不得嬴壮早点攻城呢,让这些贼军多死一些,这样好给洛阳援军减轻压力,让他们再来一出,半年前驰援洛阳的大戏,再怎么算,嬴壮也没多少胜算吧。
  “御史令所忧,可为何事?”
  虽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可这是司马错的话,嬴荡觉得还是重视点好。
  “大王,季君麾下,必有懂兵之人,此战难矣。若是真如大王所想,季君只顾攻城,臣不仅能坚守三月,而且还能消耗他一半的军力,到时候洛阳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尽皆击败贼军也。
  但若是季君不仅不攻城,也不需要一兵一卒,就能让咸阳破城呢,如此一来,不仅没有消耗军力,更是能够分出一军东出,去阻击洛阳大军。
  从洛阳到咸阳,大道只有一条,守住此路,咸阳必不能援,如此,则大王险也,今日季君一来,臣才明白这计策,方才思绪良久,也难有破敌之法啊?”
  司马错越说,面容越是惆怅,不攻城,不需要一兵一卒就能破城,这可能吗,嬴荡非常不解。
  “大王,连日来贼军一直在的堆土,臣原先以为,是土攻之法,为了掩护投石车所为,今日见他们将这土堆连接起来,这才明白,并非土攻,而是修筑了一条堤坝。”
  堤坝?
  城外这高台,曾在洛邑与五国联军对阵时,姬职就修建过,将投石车推了上来,给秦军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既然司马错说他是堤坝,那就不会错了,难道他想用水攻?
  嬴荡越想,越是心惊,这还真有可能。
  咸阳城,位于渭水和泾水之畔,若是引入两河,将这城池团团围困起来,的确是个大麻烦,围了一圈的这堤坝,不就是为了将咸阳变成一片泽国吗。
  咸阳城在塬上,塬就是高地的意思,城池地势高,虽然不能蓄水一下子冲塌城墙,但也能将城池泡在里面,咸阳内涝。
  这城墙虽然从外面看起来是青砖铸造,可这仅仅只是在外面围了一层,实则里面还是木头和黄土夯实,无疑,这两样最怕的就是水。
  王翦之子王贲,正是用这水淹大梁的计策,一战而灭了魏国,就算嬴壮最后破城失败,可这样一来,咸阳城这几十年的繁华就毁掉了。
  想到这里,嬴荡更是气急,这再怎么说,这秦国也是他的,被淹的是什么,可都是钱啊!
  “若真是水攻,的确是有些棘手,为季君谋划之人,真是计谋深远也,若只是城池陷入河泽,倒也好说,可现在这季君十万大军,只需坚守在咸阳城外,以逸待劳便可,纵然尽起洛阳宜阳两地大军,那一时半会儿也击败不了季君!”
  经这一提醒,嬴荡就立即知晓了这利害关系。
  宜阳有战卒一万,洛阳有战卒五万多,屯兵八万,合计十四万多,若要有绝对的优势,能稳妥的胜过季君十万贼军,那就要全部都开过来。
  到时候洛阳怎么办,留给韩国,还是魏国,那宜阳呢?
  最重要的,马上就要春种了,耽误了种地,来年没了粮食,秦国就更穷了。
  寡人一来,就接连遇到三场大战,真是晦气啊!
  “大王,如今之举,唯有筑城坚守,时间越久,大王胜算越多,至于城外,就看冯章和魏冉两人能否出奇兵!”
  还能如何,只能这样了,对了,樗里疾不是还在外面吗,希望他也起点作用吧。
  “就依御史令,坚守城池,只要我咸阳军民齐心,季君断不能胜!”
  “臣遵令。”
  作出了决断,嬴荡出了城楼,站立在城墙之上。
  下方土堆,不对,是堤坝之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第97章
我是来劝和的
  “季君,寡人在此!”
  嬴壮正在对面的土堆上,四周站满了手持盾牌的护卫。
  他的模样俊朗,一身甲胄穿在身上,更显英武,的确是人中龙凤。
  这兄弟两人,隔空相望,半年多前,嬴荡不也和姬职来过这么一回,对此,他是轻车熟路。
  他也被盾牌团团环绕,提防着贼军的冷箭,若是能一箭中,那战事就能结束了。
  “帝辛,趁早投降,吾饶汝一命!”
  嬴荡客客气气地称呼弟弟为季君,但嬴壮就没这么客气了,直接帝辛出口。
  说来说去,嬴壮费了这么大的劲要见他,还不是想让他投降禅让,这嬴壮脑袋是被驴踢了吧,很明显,寡人是不会同意的,他却偏偏要来说这些废话。
  “帝辛,哈哈,睁开你的狗眼看看,到底谁才是帝辛,汝身为臣子,不知尊王,一场叛乱,死伤之大,皆因你这反贼也,再看你身后的这些将士们,他们并非死在巴国,并非死在为秦开疆拓土的大业上,而是死在你的私欲之下,秦军锐士,何以沦落至此,可悲,可悲啊!”
  嬴荡鼓足了力气大吼,声音传得老远。
  他就是想让城池下的叛军们,都听得清楚,造反可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劝说一下,说不定就有人回心转意呢?
  “暴君无道,死到临头,焉敢愚弄世人,当真是天大的笑话,汝枉为秦王,无耻之极,即位四年,行车裂,鞭臣下,置相府,信外臣,轻秦人,重楚人,攻取宜阳,打通洛邑,皆是为了你的一己私利而已,此,才是私欲过甚,有如此秦王,我秦国能安否,诛杀帝辛!”
  最后一句话,嬴壮举剑高歌,下方贼军又是一阵诛杀帝辛的口号。
  一番话出,将嬴荡即位四年来的罪状一件件地数了出来,在他的口中,什么事情都成了坏事了。
  攻取宜阳,巡游洛邑,秦王虽有私心不假,但更多的是为了秦国东出争霸所虑,设置左右丞相,也并非是为了让樗里疾给甘茂腾位子,的确是因为甘茂能耐更大,能让秦国更强。
  这唯一的错事,就是秦武王轻信左右,神经大条,再加上性情又暴虐,正好让老奉常的谣言一步步的成真,这帝辛之名,也就落实了。
  毕竟这年头,能见过大王的是少数,大王如何做,还不是这帮近臣在那里胡编乱造。
  “呵,这颠倒黑白的手段不错,既然你将寡人说的如此不堪,那寡人问你,若是寡人退位,众多公子之中,那谁又能即位,难道你想学那毛遂,自荐之,啊呸!”
  秦王不顾风度,眼下就只差骂了出来。
  这一番话,问得嬴壮半天没了声音,他总不能自己高声大喊,说他可以做王吧,脸皮还不止于此,况且这种事情,一定会有忠心的狗子出来的。
  “帝辛,纵然你花言巧语,也难逃一死,吾乃蓝田将军赵砮,季君为人礼贤下士,世人皆道,有孝公之风,若是季君为王,还不能如你这个暴君吗,这才是笑话,速速开城投降,季君仁义,还能饶你不死!”
  正值黑夜,视野模糊不清。
  只见嬴壮身旁,站着一个高大威猛的汉子,这声音就出自他的嘴巴,这应该就是蓝田叛将赵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