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20

  在嬴荡的记忆中,秦武王这样出阁的事情还有许多,正是这一件件的累加起来,才积攒了一个帝辛之名吧。
  呦!
  忽然间,老奉常一声高唱,尽显悠扬沧桑,这一口气他抒了许久,都让嬴荡觉得,不像是一个老人家口中能发出来的。
  紧接着,开始击鼓奏乐,嬴荡双手捧着玉器,恭恭敬敬地放在祭台中央,然后退下,如此礼成,等吃完了这熊肉,腊祭就彻底结束了。
  没有想象中的难吃,从上午一直煮到了现在,虽然柴些,但还是能咬得动,每一人块,人人有份,谓之分熊。
  接下来,宣告出兵巴国,请求诸神保佑,再行占卜祭祀,一直到后面,才是国务府和御史台共同开府,这样的顺序,也能堵住贵族们的悠悠众口,让这国策能够顺利地推行下去。
  事情很顺利,没有一个人闹腾。
  因为秦武王作死太多,在秦人眼中,秦王的威望是不及樗里疾的,秦王做不了的事情,樗里疾就可以。
  “大王可稍作歇息了!”
  老奉常过来,嬴荡终于能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休息一下腰骨了。
  “奉常这身子骨,很硬朗啊!”
  寡人就不信,你不累,你就算不累,说了这么久,嘴皮子也会干吧。
  “大王说笑了,祖宗之法不可违,这祭祀之礼,自古有之,若要保佑我秦国太平,礼法一样都不能少,刚才老臣多次提醒大王,也是希望大王诚心祭祀,为我秦所谋啊!”
  老奉常干枯的面容满是肃穆,他根本不理会秦王的善意,只顾谆谆教诲。
  嬴荡这也是看他年纪大了,特意来慰问一下,奉常倒好,直接说教起了秦王,看来他还是在记仇了。
  算了,记仇就记仇吧,你这老头子一个奉常而已,地位虽高,但没有实权,你就是对寡人有意见,寡人也不担心。
  不对啊,这老头子也是秦国公族,算起来那蓝田将军还是他的侄子,不行,这种人不能得罪了。
  上次,司马错拿虎符,去调动蓝田大营,嬴钺还是挺配合的,对他的叔叔伯伯这些人,寡人应该要有礼貌。
  “奉常所言,寡人铭记。”
  听了这话,老奉常初始意外,之后欣慰。
  “大王英明,我秦能有大王,实乃幸事也!”
  嬴荡和这老奉常寒暄后,继续下面的流程。
  宣告天下,秦国国务府与御史台正式开府,不管从名义上,还是从实质上,秦国这法是定下了。
  那边宜阳都督麾下,白驹、轩辕两支战卒也已经组建得差不多了,昨日,两军新任将军就到了咸阳,只是因为忙碌,嬴荡一直没有顾得上见他们。
  这往后,但凡是任命的战卒将军,他都要亲自见过,唯有此才能心中有底,连大王都没见过的将军,何谈对大王忠心呢,这岂不是笑话。
  攻取巴国,算上蜀国原来的五万大军,如此,还需要十万大军,其中三万入蜀,归于嬴壮麾下,这八万人还得留一万来镇守蜀国,到时候,东路就有七万大军能动。南路再派遣七万大军,由向寿率领,从南郑而下。
  如此,西北夹击,必定能一战而灭巴。
  宜阳一战,洛阳一战,已经将秦国府库给打空了,蜀国的粮食吃完了,就连洛邑的,也都搭进去了,黔首们勒着裤腰带在过日子,这才是嬴荡不轻言战事、内养民息的原因。
  现在又要打仗了,钱从哪里来,兵从哪里来?
  这账都不好算啊。
  洛阳十二万屯兵,能动多少呢,今年开春,马上就要耕种了,要是动得多了,那就没人种地,到后半年就更没粮食了,要是动得少了,也凑不够这十万大军。
  还有六万战卒在宋国打仗,虽然吃戴偃的,喝戴偃的,难道寡人就能一毛不拔吗,这肯定是不可能了,卫城军建制齐全,倒是能动一动,可卫城军要是去了蜀国,谁来盯着魏冉呢,总不至于一个宜阳,连一万兵都不留,全部派去蜀国吧,魏王他会答应吗?
  这些事情,都需要好好想想。
  说来说去,主要就是寡人没钱,要是有钱有粮,去关中征兵,总归是能凑齐十万人的。
  是了,让四个国务大臣去想想办法吧。
第70章
粮食从哪里来
  国务府新开,早已门庭若市。
  尤其是这段时日,事情颇多,四位国务大臣可有的忙了。
  宜阳和洛阳两地特殊,行军政,都督便是父母官,不需要再派遣秦吏过去,但明年要在蜀国行郡县了,那就需要很多秦吏。
  蜀国这么大,得分几个郡吧,一个郡最起码要一个郡守、一个郡丞和一个郡尉,现在又多了御史台,这每一郡都得设立一处郡监御史,这样一算,光这头目就有四个。
  郡的下面还有县令,县丞,县尉,暂时这监御史就只能到郡一级,至于到不到县,以后再说,光这些加起来,就要安排不少人了。
  县的下面,还有乡,乡下面还有亭,亭下面,还有里正,这些虽然都可以从蜀人中挑选,但总要加强对他们的控制吧,要加强控制,就也需要人手。
  御史台令监察天下,上将军处理军事,他们各有各忙的,那这些事情,就只能由左右丞相来做了,要在短时间拿出这样的计划,还真是有些为难他们了。
  这些事情处理起来棘手的原因,多是信息交流的不通畅和储存的不到位。
  设想一下,若是给秦国每一个官吏都存个档,需要用人的时候,随便翻一翻,就能看到这个人的所有资料和个人履历,如此一来,如何用他,能不能胜任,这一切不就都清清楚楚了。
  当年孝公变法,要行郡县,没有能干的臣子,就只能召山东的士子,这些人能不能上,也不知道,等来了,才要一个个的考察,秦国要是有这战国版的智库,那一切就容易多了。
  这么大的信息储存,靠这些竹简铁定是不成了,只能寄于蔡重身上,好赖先把纸给做出来。
  西汉时候,就已经有纸了,后来经过了蔡伦改良,才好用了,寡人没那么高的要求,好用就行。
  今日,秦王召集四位国务大臣,前来议事。
  眼下,他们每个人都低头不语,一旁的狐人手捧着一盏青瓷杯,也是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寝宫中央,就只有一个嬴荡,踱来踱去。
  从上午到下午,他们一直都在商议出兵巴国的事宜。
  “如此一来,我秦人岂不是今年要挨饿,要是抗得过去还好,要是抗不过去,那岂不是麻烦了?”
  想一想,寡人一来,还真是多灾多难,这攻取宜阳和他没关系,但这后来的事情,洛阳大战是他主导的,现在又要攻取巴国,秦国一年连战三场,不饿死人都不行了。
  吾,果然不负武王之名!
  他听了一早上,臣子们说了一早上,粮食才是最主要的问题。
  秦国不缺人,缺钱,缺粮草,没有这两件物资,还如何打仗?
  宜阳之战,挥霍空了关中和河西所有的粮食,洛阳再来一战,就是这蜀地的粮食,不少都被运到了洛阳了,若不是天子还有些存货,怕是洛阳的时候,就已经要饿死人了。
  不仅当兵的要吃饭,一路去往蜀地的洛邑国人也要吃饭,大家都要吃饭,我秦国还是太穷了点。
  “大王,臣有一计,可筹集粮草,只是这计策需要右相出力,不知该不该说?”
  什么时候甘茂说话,也变得这样犹犹豫豫了,哪像是他的风格,说,当然要说,只要能解决了这钱财的去向,就一定要听。
  “左相说来听听?”
  在一旁打盹的樗里疾猛然回过神来,好像有人在说他,抬头一看,又是甘茂。
  “臣以为,我秦国贵族如此有心、为大王攻取巴国之事操劳,那就应该再出点力,黔首种地,不仅要给国府纳税,还要给封主纳贡,一样都不能少,他们无力缴粮,而贵族们每年收这么多粮食,又有几张口,能吃多少,大王不如找他们去借。
  臣已查明,这每一族两三年的存量还是有的,大王就以提前征收三年、甚至五年赋税的名义,找他们借取,来帮助秦国渡过难关,右相樗里疾乃我秦公族,其封地就在关中,素有威望,由右相出马借粮,大王何愁啊。”
  甘茂这一番话说的,樗里疾眼皮子一跳,听起来是很好,可这赋税真的能免除吗,甘茂也不是心善之人。
  “但右相需记得,不能确切的说免除哪几年的赋税,以臣所看,明年后年秦国也不好过,贵族们的赋税是不能少,右相不说确切的时间,大王可以一直往后推,反正这是秦王欠下的债,将来大王的嫡子,也是秦王。”
  好狠啊,他这根本就没打算还。
  樗里疾听得是直摇头,这岂不是让老夫去坑人,一世英名就这么毁了!
  嬴荡心中,却是一阵窃喜。
  是个好办法,难得甘茂和他想到了一起,他本来就有借粮的想法,可借来的总是要还的,甘茂这主意好,以后也不用还了。
  寡人征服了天下,他们还不是要跟着享福。
  像是孟西白这样的老秦人,族中是钟鸣鼎沸,提前缴纳三年的赋税,对他们来说,并无多大的影响,可以让黔首们松一口气了。
  秦法虽能制霸天下,但却不能修生养民,看来以后还得改一改了,没有了人口,许多事情寡人都做不成。
  “办法的确是个好办法,不过这唯一的问题,就是贵族们的闹腾刚刚平定,虽然堵住了他们的嘴,可若是再让他们出粮草,贵族们能甘心吗?”
  嬴荡问的是甘茂,眼睛可一直盯着樗里疾,只要樗里疾出面,多半问题就不大了。
  “贵族们甘不甘心,皆在于谁去促成此事,不知右相意下如何呢?”
  樗里疾白了一眼甘茂,之后对秦王行了一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