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420

  乐毅只看到了他修筑营寨,却没看到,他在整日悄悄运送火石,运送干柴,等到秋天天干物燥,赵国起兵,分散乐毅之时,再以大火攻之,乐毅今日之营寨,明日之抱薪也。
  这火攻之法,孙子兵法一书当中,也有说明,所以匡章着急吗?
  不,他不着急,他是一点儿都不着急。
第473章
赵攻中山,燕王再举兵
  秦国外交令陈均,人还未归,信使先到。
  攻韩一战,秦国早早准备,二十万军虽未齐备,但已经是七七八八了,大军尽皆聚集于宜阳之地,从此南下,渡过大河,可转攻新郑。
  洛阳由荆州都督镇守,而宜阳,则有洛阳都督统辖。
  咸阳城中,义渠君大婚之礼,如期举行,其后,翟荣尊秦王令,携芈媗返回义渠,行屯兵之编,苍鹰军设立两事。
  与之同行的,有治户台佐事梁絷,治吏台佐事褒克,以及随行的治户台,治吏台一众秦吏。
  梁絷、褒克,此二人者,俱是秦国氏族,梁絷乃河西人氏,褒克出自关中,两人都曾学于太学,所学治法一门。
  何为治法,乃治与法也!
  治,乃治世之学,秦国吏治之学,为官之学,管理之学,法,秦法,礼法,教化,皆可为之法也,可以说,太学宫开创的这一门学科,专门就是为秦国培养治理人才所准备的。
  国家要兴旺,思想必得革新,革新思想,就是从这些学科中来,新的思想,代表着一直进步,进步则立于不败之地。
  近些年来,咸阳太学宫的学术风气,是越来越浓烈了,新的思想也越来越多,甚至还影响到了天下,影响到了山东诸国,士子之间,更有“秦学”兴起,足见其兴旺,这其中琅琊名士冀渊,便是受“秦学”之影响,才有说狼一篇,道出了秦国战卒的精要。
  所谓的佐事,佐为辅佐之意,又有不为正职的意思,像是秦太学刚毕业的学子,表现优异者,则可入各个府台之下,行佐事之职,他们在这期间,一边辅佐政事,一边继续实践学习,等到三年之期有成,方可派遣出去,到各地为官。
  这些人会带着秦国最新的思想,最先进的治理理念,最先进的治学理念,到秦国远离中枢的地方去,他们传播秦国四言,让秦国人人都知,有国有家也。
  义渠人行屯兵之编,这就相当于,将他们两家编成一户,不仅利于管理,也是在找寻一条管理游牧民族之法,为秦国创造税收,因为没有钱啥也干不成,就算是秦王也一样,既然关系到钱,那这就要涉及到治户台了,佐事梁絷,便是治户台派遣之人。
  除此,屯兵之编,又是一种吏治制度,可以说是秦国比里正还小的行政单位了,既然是吏治制度,那一定就离不开治吏台了,所以这佐事褒克,便是治吏台所派遣之人。
  除此之外,还有上将军府佐事东方简,他也会跟随翟荣入郁郅城,辅佐苍鹰军设立一事,这个东方简,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与其他秦吏入义渠不同,他是孤身一人,他没有下属,到了郁郅城后,唯一能帮到他的,就只有义渠郡守夷陵君了,这就得要求他足够的聪慧,有足够的忍耐力,有单独的作战能力,还能以自己之言,影响到翟荣。
  苍鹰一军的归属,肯定是现阶段内,翟荣最后的底线了,秦王暂无碰触的打算,这一支义渠飞骑当中,尽皆会是义渠人组成,由义渠君指挥,嬴荡所能插手的,就只能是象征性地去个秘书,辅佐一下他。
  这个秘书,就是东方简。
  等到咸阳事毕,秦王又移驾宜阳,准备好南下新郑。
  五日前,赵国传来消息,世子赵何主持国政,以肥义为将军,率军十五万,攻伐中山,赵将乐池,已率领飞骑大军,火速行军,逼近灵寿地界。
  这一路上,乐池大大小小,已战了三场,俱是大胜,纵然中山骑兵,也难挡其勇也,现在中山能坚持多久,就全看灵寿一城了,这还是因为巫甚早有消息传到,让中山有所准备,不然仓促之间,只怕是输的更加惨烈。
  这一日,是西帝八年,六月初一。
  秦国派遣出的秘密使者,已到了燕国国都,见到了燕王姬职。
  燕国上下,正在全力收拢国力,整肃士卒,继续招募大军,以应对齐国之战。
  蓟,寝宫之中。
  姬职听闻巫甚所言,沉思了良久。
  “照此说来,秦王是意在攻韩,无法顾及我燕国呢?”
  燕王叹息了一声。
  听了秦王的话,可到头来,还是被秦王给利用了,现在不单单是齐国攻燕,就是赵国,也有攻燕之心,可秦国呢,那个所谓的盟友,却借此机会,放弃了燕国,转而去攻韩了。
  此时,殿中,就只有姬职和巫甚两人。
  巫甚听之,却是摇头。
  “燕王此话,有误也,我王若真心如此,又何须派遣外臣前来呢,半年,只需要半年,我秦可击败韩国,到时候必有攻赵之举,赵国东西难顾,必定退兵,如此,则燕国可救。
  况且,我王还另有王令,外臣来蓟城之前,早已是去过了灵寿,言于中山王坚守之事,此番,中山王已是清肃反贼,整肃大军,准备决战赵人,只要中山不破,则燕国之西可安,西边可安,则南边无虞,南边无虞,则两边皆安,齐赵何所破也!”
  这话,若是他国使者,甚至是燕人所言,姬职听了,也是受用,可唯独是这个秦人,秦人此番说辞,会有好心吗?
  当然是不会了。
  秦人只是希望,燕国能多坚持一会儿,等攻下了韩国,再得一二郡之地,然后又借助燕国之名,转头去攻赵,好一番谋划,难道这天下间的好处,都应该让秦人占了吗?
  可恶,可恶至极,无耻,无耻之极也!
  想到这里,姬职长叹了一口气。
  “地缘,地缘,我燕之地缘,决定了孤只能与秦相为伍了,天下诸国,只要一起纷争,则秦人必有所得,不瞒使者,在使者来见孤之前,早有我上将军书信,提防赵国,令我尽起大军十万,火速支援中山,中山在,则饶安在,此话与使者所言,如出一辙也!”
  说到底,燕王姬职的城府,是不允许他将粗鄙之言,尽皆说出,去奚落秦国使者,许多话到嘴边,就只有这些了。
  他虽不说,可巫甚是个机灵人,能窥见姬职一二分想法。
  “外臣身处秦国时,就常听我王说起,上将军乐毅之贤,常言道,邦国之交,乃图一利,不以悲喜,不以己好,我王之谋,乃为秦,燕王之谋,乃为燕,何乎怒哉,今有贵国上将军谏有良言,外臣还请燕王以国事为重,火速支援于灵寿也!”
  再听到巫甚的劝说,姬职心知轻重缓急,当即面色一正,朝着巫甚行了一礼。
  燕王之胸襟,在于礼贤下士,黄金台之名,岂能有虚,巫甚奇才,秦外交台固也。
  “谢使者解惑,今我大军完备,明日可先出先锋一军,先行灵寿,孤自领中军,前去征战,以振士气!”
  领军作战,姬职是有这个本事的,他也有信心,亲率大军,去堂而皇之地击败赵人。
  细算起来,自从洛邑之败后,他就很少领军,这一次,他又是雄心勃勃。
  “燕王亲征,外臣愿尽全力,将燕王不日援助灵寿的消息,事散布中山,散布于天下,让中山氏族,也尽皆振奋!”
  姬职点头,又示以感谢。
  外交台派遣巫甚前来,可不单单只是报信的,报信这么简单的事,随便一个人就可以了,秦国善于散布消息者,必外交台巫甚也。
  当年,齐国公子之乱,是怎么起来的,还不是因为巫甚的经典之作,买通齐王宫宦者,以虚实之策,愚弄氏族,为田地回齐造声势。
  当日下午,巫甚就离开了蓟城,奔赴灵寿,相助中山王。
  六日后,燕王姬职,亲自出征。
第474章
南海到了
  越往南,则天越热。
  所幸白驹一军,多是由荆、襄、巴、蜀四地的士卒组成,耐得住这酷暑。
  从去年八月出兵,到现在,已入六月,十月的时间,秦楚联军,已经攻伐至南海之岸。
  潮流涌动,碧蓝接天,一望无际,这不是南海,却是什么呢?
  秦白驹将军孟期,楚公子子兰,还有大夫唐昧三人,正露着两根胳膊,站在沙滩之上,朝前瞭望。
  南方热,上身的衣服,肯定是穿不住了,在军中久了,性子也就变得洒脱起来,开始顾不上其他,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去年八月乃出,今六月中旬,方至南海咦!”
  说话之人,乃是秦白驹将军孟期。
  昨日夜间,大军驻扎于三十里外,今日上午,再行出发,及至中午,就已经能看到大王所说的南海了。
  此时,在他们三人身后,还有白驹一军一万八千余人,楚军一万余,至于联军剩下的那七万多人,要么驻扎于沿途城邑,要么继续征伐百越,要么行守护粮道之事,再要么,则是死伤在南征当中。
  百越之地,少城而多寨,城池也是小而不坚,大王所得很对,征伐百越之难,并非是难在攻伐一事,而是难在治理也。
  自楚地南下,一路前来,联军是翻山越岭,奔走两千里数,方到此处。
  大军一路所行之处,多是平川,而平川两侧,则一样有山丘高地所在,因为这地形,百越之人,也是分为了两种。
  其中教化开明者,则占据平川,修筑城池,以耕种稻谷,以事农事,行礼乐教化,成君王之礼,而教化闭塞者,则多在山丘之地,多在崇山之中,他们靠山而生,以狩猎为活,国人多蛮而少教化也。
  治理百越之难,就是难在这狩猎为生的氏族身上。
  昔年,秦王派遣公孙丑治理陇西郡之时,如今的秦治礼台右使万章,就曾言出,治理异族首要,便是这生存之法不同也,以农耕化农耕易,以农耕化狩猎难也。
  楚国的势力,楚国的商人,虽早就来过百越之地,可他们对百越的影响不深,以楚国的礼法,要行教化,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相比治理,这攻伐一事,倒是显得容易多了。
  百越之地,何止百族,而这百族,可为百国,他们之间,风俗差别甚大,所尊礼法,也尽皆不同也,如此百族,也难为一体,共同抗击秦楚联军,所以,他们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万秦楚联军,就只有落败之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