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420


第451章
宜阳和长治
  从荆州可上南郡,从南郡能到宜阳。
  如今的宜阳城,却大为不同。
  此处,原先曾做过韩国国都,本身就是一座大城,后来在秦国手中,又是三阳制敌长廊的重要支点,这些年来,秦国对于宜阳的经营,就从未有过停歇,秦国战卒大军驻扎在这里时,城墙就一直处于维护和扩建当中。
  到了今年年初,秦国又立重工一司,其后火速开展宜阳重工业,设立工业区,从黑旗山搬迁过来的冶铁业,正在这里生根发展。
  现在已是八月之初,这样一算,已有大半年过去,嬴荡站在宜阳城头之上,城外的重工业区,开始浮现生机。
  宜阳工业区的设立,完全是遵循科学的办法,先是根据冶铁产量,还有宜阳铁山的产量,来做出设计图,然后再根据秦国国力,结合实际发展现状,规划了五期出来,每一期为两年,共计十年,将这里打造成为举世闻名的重工业基地。
  第一期,重在小步快跑,以最快的速度,先修建起来三座炼铁高炉,还有两座制造石灰石和焦炭的工厂,然后尽快投入生产和试验当中,等到这第一期摸出了门路,成熟了工艺,然后按照同样的模式,同样的方法,进行复制和扩产,开启第二期的工程。
  嬴荡思付着,等到一统天下,他要给大秦定下五年发展规划了。
  有洛阳三千屯兵的助力,重工司的速度,当然是进行得很快,三座高大的高炉,已经在冒着黑烟了。
  这些高炉大小相同,外观相同,每个之间的间距,也都是一样的,看来这些在之前,都是进行过严格的规划,现有工业的标准,才有工业的蓬勃,这才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
  在每一座高炉的下方,都有十来人忙碌着,他们有生产的工人,有研发工艺的工程师,还有正在一旁,手拿纸笔,将重要工艺。一一记录下来的档案管理员。
  三座高炉的后面,还有二十几座同样的半成品高炉,正在修筑当中,整个工业区,到此时,已有四千多人忙碌,这几乎是秦国在这一阶段内,能派遣的极限了。
  以前的秦国,将太多的人力,都浪费在战争上面,现在的秦国,已实行精兵政策,和军队医疗改革,军队建制改革,在对诸国的战争当中,秦军的死伤,是明显的在减少,因此,节约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在战后,可以投入到农业和工业生产当中。
  现在的秦国战卒,是以一百人为一作战方阵,以百将为主,在战斗中,以达到配合有效、灵活多变的效果,就算是遇上野战,也能大大增强军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后再将铁器广泛应用,那在对上赵国骑射时,也将是完胜。
  说到底,工业要发达,以现在的秦国人口,还实在是太少了,人口要增多,以现在的农业水平,还有现在的农作物,根本也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这一定会导致,秦国的工业在崛起之后,会走向帝国主义,四处出兵,四处掠夺资源,来完成原始的工业积累。
  这是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也是资本主义走上帝国主义的必由之路。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嬴荡可管不了这么多了。
  工业炼铁,水的消耗,也是一样地很大,附近的河流,也都被挖了沟渠,引到这工业区来,这水不仅是生活用水,也是工业用水。
  秦王在看过之后,不由的感慨,黑旗山那几年的功夫,是没有白费的,他给秦国带来了一切的基础。
  宜阳靠近铁山,主要还是以铁矿为主,至于炼铜,则多分部在长治和咸阳。
  长治紧靠涅石资源,以冶炼为主,咸阳则多进行精细加工。
  自从那日,嬴荡说出了这高炉炼铁之法,和石灰石焦炭的制作方法后,几位黑旗山的总工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了,经过了四个月的试验,不管是焦炭的制作,还是石灰石的烧制,都有了可行的办法,而这三座高炉上冒出的黑烟,则是在说明,这一炉铁正在炼造当中。
  除此,在这高炉的远处,还列着两座工厂,它们分别是制作焦炭的工厂,和制作石灰石的工厂,等到这两项工艺在成熟后,就可以直接在原料产地进行生产,比如这焦炭,则直接在长治生产,之后再将成品运到宜阳来,大大的节约了路途消耗。
  秦国工业区这么大的阵仗,要说不惊动诸国,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这冶铁业,从战国开始,诸国一直就在发展当中,他们的好奇心,不会太大,等将来他们反应过来时,已经过了好几年了,再加上他们还要时间来偷取技术,仿造生产,到那个时候,天下都统一了,嬴荡完全是没有这个担心的。
  看过了宜阳工业区,秦王在此驻扎了几日,又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现在的工厂,多是露天生产,这就导致,一旦连绵大雨,则必定造成停工,这样会耽误很多事情,可若是修建顶棚,那所能用到的,多是用木头,以木头去遮风挡雨,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灾。
  秦王又下了令,召天下的匠人来此,烧制砖瓦,还有前期所炼钢铁,也可用之工厂建设,有了砖瓦的钢铁,才可以修建完整的工厂,让生产再也不受天气的影响。
  果然这天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历史的进展,都是有迹可循的。
  参观完了宜阳,嬴荡又过武遂而北上,顺着丹水,看过了那座险要之城长平,之后再出了河谷,抵达长治平原。
  秦国十一郡,秦王尽皆走过,现在这第十二郡,他也来了。
  长治,看其地势,观其风景,就知此处,乃是一片膏腴之地,肥沃之所。
  长治平原的四周,尽皆大山,而这些大山当中,又有不少河流发源,他们尽皆往长治平原而来,这就导致千百年的冲积,让这里的土壤变的肥沃起来,也绝不会缺少大水的灌溉,只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才可以孕育出更多的农作物来。
  这两年,秦国大农司的作用,也渐渐显示出来,在农业生产当中,改进器具,顺应天时,因地制宜,教化于民,提高技术,让民知所耕,知所织,更知所畜,农业生产力,也在增强。
  纺织就需要养蚕,养蚕就得种桑树,桑葚可以食用,而且蚕的粪便,可以用来堆肥,可以用来养鱼,还有秦国上下,都在鼓励黔首养猪,猪吃的是草,产出的是肉,猪的粪便,也可以进行堆肥,用于耕种。
  除此之外,秦国冶金业的发达,在农事耕种方面,改进了不少器具,让农事的生产,也更加快了起来,可以说,堆肥和农具的应用,将会是农业生产,一个进步的大阶梯。
  想到这里,嬴荡觉得,是时候将曲辕犁给祭出来了,这玩意的生产很简单,他一开始没有发明出来,是怕被山东诸国学去,反而让秦国难办,现在秦国已坐稳天下霸主,天下膏腴之地,十分能占据三分,也就再无这样的担忧了。
  因秦国吏治结构的完善,要做这样的事情,也很简单,他只需要画出图纸,然后送给司农大夫姬圣伦,姬圣伦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上党郡在秦国手中,一定是要胜过韩国的。
  长治这地方,不仅是重要的涅石产地,秦国重要的工业区,而且还是防范赵国,甚至是进攻赵国的重要军镇,此处防御系统的建设,不可谓不重也。
  上党郡守公孙丑,孟轲弟子,有儒将之称,已经在发挥着他的能耐了。
  在长治东方的山地中,平川的各处要道上,先是修建烽火台,这烽火台,也是按照碉堡的形式在设立,每一碉堡当中,都有一伍轩辕战卒驻守,每半个月一次换防。
  驻守在此处的战卒,他们在空闲时候,还要进行劳作,沿着要道,为秦国修建坚固的防御工事。
  在以前的时候,上党防范赵国的,有长治的城墙就足够了,可现在呢,秦国在这里设立重工业区,那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工厂,将会设立在城外,城墙在工业时代,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暂且能抵挡赵国的,就只有秦国的国界线了,为了防范赵国的劫掠,这条防线,必须要牢固。
  韩国的上党如何,嬴荡未曾来过,也不清楚,但现在的上党,已经显示出新气象了,这其中功劳,上党郡守可占到一半,将公孙丑调来此处是对的。
  除此,还有从各地大学宫毕业的学子们,他们带着百家最先进的思想,带着秦国最先进的教化和吏治,也已经来了,这就是秦国教育的力量,太学和大学的力量,还有各地不少的中学宫,也已在开展当中。
  嬴荡在周游之时,还看到不少大农司和大水司的秦吏,往来于田间地头,郡守公孙丑的治郡策略,也在开展之中。
  秦王又在长治城中,逗留了半月之多,在九月中旬,方才离开,南下巩邑,准备三帝会盟。
第452章
三帝会盟(一)
  十月之秋,天气渐寒。
  秦王离开咸阳时,正是要步入炎炎夏日,今日之三帝会盟,却已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去年整整一年,秦国都面临战事,好在没有影响到耕种,想必此番秋收之后,秦国将会恢复国力。
  此刻,巩邑城池之外,早有秦军修建起了一座简易的营寨,营寨上面立着一杆大纛,大纛上书一个秦字。
  营寨是否坚固,是否能抵挡敌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告诫魏人,从这大纛之后,便是秦国的土地。
  遵秦王令,洛阳都督冯章,大兴开荒之举,不仅是将洛阳屯兵派出来了,就是洛阳战卒,在春耕和秋收农忙之时,也会出来进行耕种。
  现下,从洛阳到巩邑这大河两岸,尽是呈现金黄一片,两边也尽是忙碌的大秦士卒和大秦庶民,这将会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时刻。
  大道之上,一道黑色的长龙,正从西方朝着巩邑行进,看这军容和大纛,该是秦国郎官所组成的队伍。
  秦王嬴荡乘坐六驷王车,正行走在队列的中央。
  三帝会盟之所,乃在巩邑以南五里之处,那里有一片高地,是属于魏国的。
  他也是在纳闷,这三帝会盟,乃是秦齐燕三国,没有这魏国的参与,也不知道这田文是用了什么说辞,让魏嗣同意,三国在他的土地上相帝。
  与此同时,在那片高地的正北方和正东方,还有两支大致人数的队伍,也朝着那里行进。
  从正北方而来的,是燕王姬职,他为北帝,自然当从北方而来,从正东方而来的,不用问,则是齐王田地了,他为东帝,当然是从东方而来。
  在即将要会盟的那片高地上,已修建起了一座祭坛,祭坛之上,矗立着三国大纛,远远望去,正迎风飘荡,大纛之下,又立着三座大鼎,大鼎之后,还摆着三张长案,长案之上,又有三组祭祀所用青铜礼器,陈列其上,礼器之后,更有玉器摆在其中。
  三座大鼎正在煮沸,而里面是一头猎杀不久的熊。
  按照这会盟定下的礼法,三国国君,各自率一支五百人之师,从同一时间,从三个方向,到达高地之下,祭坛之外,其后,再由大周祭酒姬蛂,来主持祭祀之礼。
  祭祀之时,祭酒高唱,礼乐奏响,三国国君,从三个方面,单独走上祭坛,享用天子之胙,分熊祭天,头戴特制玉冕,这象征着三帝权威的礼器,这样一番繁琐的祭祀礼仪下来,这三帝会盟,就算是成了。
  春秋之时,有秦文公僭越祭祀,郑寤生击败周王,这几百年的礼乐崩坏,就已经开始了,到了如今,各国是纷纷称王,还嫌不过瘾,这又开始纷纷称帝了。
  周天子,乃王,而这帝,按照诸侯所言,还在天子之上,如此僭越,天下所有的人,无不在关注着这一场盛大的祭祀之礼,三国如此堂而皇之,甚至还会引发类似徐州相王之举,天下诸国,纷纷效仿。
  很快地,秦国帝师,已经在祭坛二里之外。
  嬴荡放眼看去,在他的左侧,也就是天下的北方,也有一列队伍,慢慢地压了上来,至于在祭坛对面的齐国帝师,则被高地遮挡,他是看不到了。
  面临这般盛会,每一国君王所选,都是精锐之师,是各国仪仗队级别的队伍,他们都想借此机会,来昭示自己本国的强盛。
  此时此刻,从上空看去,祭坛就是一个权力交织的圆盘,而这三支队伍,就像是三条恶龙。
  秦国帝师,行至祭坛之外,开始停住,南边的燕国队伍,也一样是如此,他们离得更近了,嬴荡都能在人群之中,找到那个多年未曾谋面的大兄。
  咚咚咚!
  这时候,三国国君到齐,战鼓响动三下。
  他们俱是在这时候,下了各自的王车,走上了高地,又在祭坛之外站定。
  嬴荡看的清楚,那个被他囚禁了四年的齐王地,这位天选之子,就站在他的对面,正一脸平静的望着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