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420

第448章
秦楚征百越
  楚国国内,对于连齐,还是连秦,有着不同的声音的。
  连齐者,必要抗秦,连秦者,必要抗齐,像是那三闾大夫屈原如今的主张,就是连齐而抗秦,这都是因为秦国势大,抗秦已成为天下大势所趋。
  楚王芈槐,自即位以来,就多有抗秦之举,之前合纵诸国,任合纵长,攻伐秦国,其后又趁着秦国季君之乱,灭秦同盟越国,到后面的秦国攻楚,六国谋秦,可以说,除了屈原入秦,主动有连秦之策外,楚国在多时候,都是在抗秦。
  而秦国对于楚国,则是在夺取其两都后,多采取连楚之策,这也包括楚国王女,入秦为夷陵君夫人之事,现如今,秦楚两国,会盟于鹿野,若是在此时签订国书,成为盟国,那也就意味着,楚国将再一次、正式地联盟秦国。
  而且,还是在抛开齐国的情况下,这也将意味着,楚国彻底倒向了秦国,这和上次苏秦使楚,促成秦齐楚三国联合,共同对抗血盟六国,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在来会盟之前,芈槐心中的那杆天平,就已经倒向秦国了,无他,只因为秦王才是天下的霸主,他更喜欢借助秦王的势,来巩固他自己的威名。
  “不错,异兄之言,也是寡人所向也,只有我秦楚永为联盟,寡人与楚王联手,方有二国盛世可言!”
  见芈槐陷入了沉思,秦王又接上了一句。
  他这话,有定鼎之效,此刻,芈槐的心也彻底定下来。
  “也罢,今时今日,天下诸国多变,我楚秦联盟,乃是大势所趋,英明之主,岂能不顺势而为,也依秦王之言,今日,吾之二国,可立下国书,永为同盟,互不攻伐,昭示天下也!”
  当即,又有鼓乐声起,来庆祝两国联盟。
  秦王亦是高举酒杯,相敬于楚王。
  “好,楚王如此胸襟,寡人诚心羡之,今日之后,寡人凡见楚王,都称一声亚父,亚父者,仅此我秦先王也,以此可告天下之人,我秦楚之好!”
  这亚不亚父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坚定不移的完成定下的战略。
  秦王话落,又是击鼓,秦尚书令奋笔疾书,一一记下,对面楚王,也再次与秦王对饮,待到这盟约定下,秦王又继续说上。
  “秦楚鹿野会盟,不单单只是会盟,寡人还有一要事,关乎楚国称霸,今日也一并告知亚父!”
  话落,嬴荡又看过了唐昧和子兰两人,因为这件要事,和他们有关。
  “哈哈,秦王何事?”
  不知道是因为酒的缘故,还是因为高兴,芈槐的面上,开始洋溢着一丝红晕,人也笑的更加放荡起来。
  嬴荡起身,贴在楚王身旁,故作神秘。
  “亚父可知,这天下到底有多大?”
  正说着秦楚联盟的事,秦王一下子就提到这上面来了,不仅是芈槐疑惑,就是在场之人,也俱是疑惑。
  “我楚国以南,有百越,有黔中,秦国以西,有戎狄,赵国以北,有林胡,有匈奴,听说就连那齐国以东,大海之上,也有蓬莱福地,这天下,不就是这么大吗,纵然有四海八荒,那也是异族之地,不足称天下也!”
  芈槐不愧是楚王,还是有些见识,这已经是现代人所能认知的,最大的范围了。
  “不错,寡人所说之事,乃是在百越,在那楚国之南,还有一个楚国,若是楚王能够征服,必能称霸!”
  还有一个楚国!
  芈槐笑着摇摇头,他表示不信,没有人会比身处天下之南的他,更了解南方呢。
  “我楚之南,乃崇山峻岭,再无路可通,此乃天之南极也,也因此尽皆蛮夷,有百越之称,不可教化也,秦王何来还有一楚国之说?”
  楚人的实力,尚且未到百越之地,南边最多到了湖南,靠着江西,就已经走不下去了,后来这些地方能纳入华夏,这还是基于始皇帝的功劳。
  嬴荡想要做的,说起来也不非什么难事,他只是想让楚王,甚至楚国贵族们,都有兴趣,去往南边开疆拓土,提前将百越纳入华夏治下,到时候他再灭了楚国,一统天下,将华夏的兵锋,继续南移到湄公河流域。
  “那亚父可知,北边赵国赵雍,历年来,都在开疆拓土,纳入千万胡人,为赵治下,令赵国国力,大大增强也。
  前些时日,我咸阳来了两个百越商人,他们过黔中,入巴蜀,至咸阳,这两人曾言于寡人,在百越崇山峻岭之后,便是平川,平川一望无际,其富庶程度,足以比肩楚国也,若是翻山越岭,也不过几百之路。
  还有这百越之地,何为百越,乃是有数百族人,如此百族,有数百万之众,他们不甚团结,各个分化,有些耕种,有些则狩猎,若是亚父能派遣一支大军,不辞辛劳,翻身越岭,定然能将这百族一一收服,尽皆以楚法治之,以楚礼教之,那这十年之内,楚国国力,将增强一番不止。
  寡人以为,以亚父之兵锋,再有寡人之助力,此事不难也,亚父还有不知,寡人开陇西开元一城,通商戎狄,所为何也,还不是因这陇西之西,有若干个秦国,他们都可耕种,都可纳入我秦国治下!”
  楚人一族,骨子里是有这个基因的,整个春秋战国,就他们灭国最多。
  他们最早崛起于丹水一脉,也就是今日的秦国南郡,其后楚人顺汉水南下,再一路东进,灭了大小几十国,才有了今日之声威。
  只是这再往后,楚国的历代国君,就只往北方看,一心想着北上争霸中原,但却很少有人,想去看看南边有什么。
  芈槐现在是一把年纪了,很多事情,在他的身上,已经很难去改变了,也不知道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半响不语,身旁的子兰,也还正在思索当中,而那边的唐昧,首先会意,已向秦王问了出来。
  “外臣请教秦王,我楚若是攻百越,不知道秦王,可援助什么呢?”
  这时,嬴荡看了看芈槐,见他似乎也来了兴趣,正望着自己。
  “以楚国兵锋之盛,发兵区区百越,寡人的援助,不足一提也,只是这楚军南下,那北边齐国,必有所动,寡人可为亚父抵挡这齐军也,令亚父安心吞百越,这是其一。
  其二,攻百越之事,不在与攻,而在于治,攻下之后,如何治理,方为之重也,寡人还可派遣我秦太学宫学子,跟随亚父大军出征,以教化农事,教化耕种,教化礼法,辅佐楚臣,治理其地也,这亚父也知,天下良臣,莫如秦吏。
  其三,我秦荆州有白驹两万战卒,此两万大军,尽是我秦之精锐,他们尽皆铁剑,长期操练,战力强悍,也可随楚军出征,这样一算,亚父只需再出八万大军,就可去平定百越之地。
  我秦楚两国,一为西,一为南,相互扶持,方遵两国之盟,寡人这般心意,不知亚父可还满意?”
  听到这话,芈槐正在思索之时,还是那唐昧,又转身瞪了一眼子兰,子兰会意,立即起身,站在了芈槐对面。
  “启禀父王,儿臣愿意率领大军,出征百越,为我楚开疆拓土。”
  子兰明白,这是个发展自己势力的绝好机会,若是没这等际遇,让他空守着寿春等,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抗衡太子横。
  率领这十万大军出征,收服百越,纳入土地,这将会让他在楚国的声威,再次大涨,所得土地,也多是在他的手中。
  秦王方才就说,要助他一臂之力,原来早就有这等谋划了。
  对嬴荡来说,这是一箭三雕之计,一来,收服百越,二来,强大子兰势力,三来,也可转移楚国的注意力。
  “哈哈,有异兄在,何愁亚父大业不成,此战,亚父若是以异兄为将,寡人愿再以粮草奉之,以我秦白驹将军孟期佐之!”
  这一边是亲儿子,一边一口一个亚父叫着,又有粮草许之,以楚王的性子,一时之间,还真难想到拒绝的理由了。
  他也希望,有一次大胜,来重新树立他在国内、国外的威严,秦军之强,有此助力,何患会败。
  “哈哈,那就如秦王所愿,我楚愿出军!”
  芈槐的心中也是高兴。
  以前,他两次受秦人诱骗,那都是因秦人许诺的土地,太诱人了,并不是因为他笨,既然以前白送的土地不好拿,那这次秦人只出主意,只做援助,他自己发兵,应该没问题了吧,何况现在看秦王,还是挺真诚的。
  以子兰为将军,那唐昧必定是副将,子兰或许是个草包,但唐昧一定不是,输在白起手中的人多了去了,难道都是草包吗。
  唐昧在以他男朋友的身份,应该是可以控制子兰的,楚国这边的将军阵容,只要不太坑,对付一个百越,应该不算太难。
  倒是嬴荡该要好好的见一下,那个才刚上任半年的白驹将军,这将是秦楚两国,第一次联合用兵,许胜不许败。
第449章
白驹将军孟期
  又一日,楚王邀请秦王,狩猎于鹿野。
  两国王营,就驻扎在鹿野当中,嬴荡快乐的日子,就此开始了。
  他们或是驾车狩猎、或是泛舟弄春,或是高台御姬,总之这每一天都很忙碌,每一天都能让嬴荡感受到,什么是战国之风。
  他忽然有点儿理解刘禅了,他若是不回咸阳的话,那就没有乐不思蜀这个词了,因为乐不思秦,则会先出现。
  秦王此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是狩猎快活,他更是找了两个善于养象的楚人,猎了两头大象,打算用船运到咸阳去,这一头大的,当然是送给韩妗的,另外一头小的,自然是要送给魏灼了。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十日光景,也不过是刹那之间,秦楚两王会盟,终究是要散去的。
  秦国的信使,已经带着国书,传往咸阳去了,郎中令白暻,也开始收拢大军,再次返回荆州城。
  今日,是秦王打算离开荆州的前一天,他要在荆州城,会见新任的白驹将军孟期。
  荆州宫中,秦王正端坐王塌,手中握着一叠秦蔡纸,这便是出自秦国人才司下,那位白驹将军的简历。
  孟期,秦国关中人氏,今年三十一岁,十九岁为军,便立下功勋,后来随丞相甘茂,南征巴蜀,曾为甘茂的亲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孟期从秦国的伍长,一路做到了五百主。
  当年,白驹军创立时,孟期就效力于白驹军中,后来攻楚一战,随着白起立下大功,他又升任千人,这样的速度,放眼整个秦国,也是足够快的。其人又是秦国演武宫的第一任学子,曾拜于上将军向寿门下,在深造两年之后,又回白驹军中。
  后来,白起任荆州都督,卸去白驹将军一职,由副将绞将军接任白驹将军,而孟期则做了白驹副将,等到绞将军年事已高,退下来的时候,孟期便顺利接任了白驹将军一职。
  光看他这份履历,就知是秦国新一代的将军。
  他们很多并非是权贵出身,他们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在立下了军功后,又入了演武宫,进行深造,在深造之时,他们可以接触大秦军方的上层,因自己优异的表现,得到上层的青睐,年纪轻轻,就成为了镇守一方的人物。
  这些年来,秦楚关系一直是分多合少,为了提防楚国的进攻,这一支白驹大军,一直驻守于此,他们错过的秦国对六国之战,错过了河东之战,可他们在这些年中,也并非是无一收获。
  白驹军的训练,是从未有过懈怠,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出去野外拉练,去往荆州西南,山多林密的地方,可以说,在秦国的战卒当中,山地作战最强的,现在是白驹军了。
  这也是秦王派遣白驹军,去与楚国联合作战的原因了,百越之战,大兵团作战很少,但山地作战必定不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