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420

  苏秦说时,老令尹一直从旁而听,苏秦的话,已经起到了威慑作用,那接下来,就要轮到他了。
  这时候,景鲤站了出来。
第411章
秦楚联盟
  “启禀大王,老臣有一言容禀!”
  老令尹站出来,四下无声。
  这不仅是迫于他的威势,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抗秦之人,他们也很想知道,这老头会有何说辞。
  苏秦见此,往边上微微一退,将地方给景鲤腾了出来。
  往常他来楚,都是与景鲤做对,像是今天这样可以并肩作战,还是第一次,这让他忽然意识到,要想按照大王所言,去一统天下,天下无不郡县,无不秦土,是一件何等艰难的事情。
  因为能灭六国的,必定是其余一国,而这一国,并非是一人,而是一个大团体,既然团体,就有多心,很难做到一心。
  不说远了,就单说这一国君王的后宫,就积聚了六国之人,当君王要灭某一国时,这些人就会跳出来,进行阻挡,因为她就出自这一国,自然不能坐视国灭,这还只是君王耳边的声音。
  再说那各国的封君,权臣,又有哪一个,没有受到过他国的好处呢,又有哪一个,与君王是一心呢,要让整个朝堂群臣,尽是一条心,将力道都用到一处,是非常困难的。
  秦人能出使别国,那别国也一样可以出使秦国,说与秦王,这些年来,秦国国策,自大王定下之后,未曾有变,一直都在矢志不渝的去完成,这全因大王之英明也。
  “令尹之言,有何不可,快快到来!”
  芈槐像是看到救星一样,看着景鲤。
  就在苏秦神出天外之际,那边景鲤准备好了言辞,已经说了起来。
  “启禀大王,古今之事,天下万法,当有虚实之分,何为虚实,老臣请大王一听,所谓虚,乃思,若志,心中计议也,所谓实,乃实事,事态之变化也。
  老臣老矣,年老体衰,早不如少年也,可老臣却常思,若是能回少年,则以精壮之体力,更好为我王效力,臣之所思年少,便是虚,臣之体衰,便是实也,但凡人事,皆在虚实之间,不外如是。
  秦则连横,楚则合纵,老臣观遍天下之势,一向是如此,方才三闾大夫所言,俱是真理,不容有错,合纵抗秦,楚国为大,此法,足以当我楚称霸天下之策。
  然,此策虽好,但非实也,乃是虚也,所谓之实,方才秦使苏秦,也已说明,合纵之国,两国连秦,大王也知,韩魏乃是抗秦之主力,今韩魏一变,不说赵国,不说齐国,就是天下,也当变也,此为天下之实也。
  妄务虚者,必被虚所获,不能接地,事不能成也,妄务实者,方才能审时度势,观天下之变,利国利君也,三闾大夫之策,不明实,缺少变也。
  况且,老臣还有一实,乃是六国人心也,若是六国联手抗秦,真心谋秦,秦人早已大败,老臣亦是作此想,此为老臣之虚也,可这实呢,身为人者,必得有私心,私心者,为自己所谋也,大王请思,耳不过三丈之远,目不过百丈之距,神只知当月之事,如此所闻、所见,所忆,岂能无私心乎?
  此又为老臣所言实也,虚实结合,方为称霸天下之道。”
  景鲤的话,还是不急不慢,缓缓道来,有一锤定音之效。
  此言一出,四下皆定。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老谋深算,一如既往地能说会道,就是苏秦这等厉害之人,在与他论战朝堂之时,也是费了不少功夫,才将其说服的。
  芈槐暂且不语,他望过坐下群臣,又朝着令尹示意,景鲤得到了“王令,”转过身来,再问苏秦。
  “老夫方才所言,乃我楚之谋,再说秦之事,五谷之战,虽有齐人之算计,可我楚国将士,毕竟是伤在秦军麾下,我楚盾甲一军,乃我王之嫡系,我楚国之精锐,精锐一失,我王颜面受损,楚国军威不振,此,使者又如何说呢,或是秦人,又有何策呢?”
  这样一番话,苏秦和景鲤,是早就有过商量的,他们这是打算一唱一和,将秦王对楚国的所有策略,统统都说出来。
  四下楚臣,也有听出这弦外之意者,屈原便是其中之一,不过此时,他并未找到插入的机会,与其惹恼楚王,不如暂且等待。
  苏秦见无人再发难,向上楚王,开始说起来。
  “回楚王,令尹所言,我王早有此虑,正所谓秦不伤楚,楚却因秦而伤,我王自知,难逃干系,为应楚王之责,我王一来,尽发楚国俘虏,楚国工资将军,尽皆还楚,二来,赠楚王蜀绣百匹,黄金五百,青铜百样,以平楚王之怒,三来,邀约楚王,于荆州之野,大江之畔,高筑石台,大鼎煮沸,祭酒高歌,与楚王会盟,尊楚王以叔父,四来,六国血盟,互通兵事,对我三强,今,我秦伤楚王盾甲,秦王愿与楚王,共享荆州两万战卒,此战卒,秦王可调动,楚王也可调动,以来昭示天下,秦楚两国,互通兵事也!”
  这楚怀王最喜欢,不就是和秦国结盟吗,这一次,秦王主动发出邀请,他们两个可以聚一聚了。
  苏秦所说这四,其一其二听起来,倒是没什么,不过是正常的邦交罢了,但这其三其四,则就完全不同了,很多人都明白,秦王这是在给楚王壮大声势。
  首先,君王会盟,秦王屈居人下,以叔父尊之,这必定会让楚王的名望,不管从天下,还是从楚国都可大涨,其次,就是弄出个荆州两万战卒共享,这么个旷古奇闻,这可就是实打实的再给楚王送好处了。
  要知道,天下各国的大军,响应最快的,就是屯兵了,他们农事种田,闲时候集中起来训练,很快就可以调动打仗,而这镇守荆州的白驹战卒,则完全是驻守荆州,只为战斗,种地都是很少的,主要业务就是打仗,可以说调动起来,是天下间最快的。
  这样壮大的声威,芈槐当然是欣喜的,自然,那也有人会要反对。
  此刻,站出之人,乃楚国大夫昭雎。
  苏秦看去,只见这人四旬上下,身量不高,体格不大,但顾盼之间,极具威势,两鬓微霜,紧皱眉头,神情颇为肃穆。
  “启禀大王,这其一其二,乃秦对我王之好,我王尽可收之,不过这其三其四,则就显得秦人居心叵测了。
  秦人恶于山东之国,天下尽知,而我楚乃山东之霸,若是与秦人如此同道,不免堕我王威名也,其次,秦人白驹战卒,共享之说,更是为秦人士卒,入我楚国之境,开先河也,臣请大王勿要忘记,抗秦,方为我楚之志也!”
  昭雎,昭滑,乃同宗兄弟,昭氏之中,楚国权臣,唯有此二人最显,这抗秦之心,昭雎也一向是有的。
  这个时候联合秦人,他不是很反对,但与秦人苟合,他就一定不赞同了。
  “哼,你说秦人居心叵测,老夫来看,这叵测者,乃是汝也,我楚大败,我王威名,一落千丈,与秦王会盟,壮大楚威,有何不可也。
  还有那白驹战卒,平日里就在荆州,若是有用,即可召来,若是无用,不入我楚半步,何来汝之说辞。秦使所言这两件,无不是为我王利耶,难道对我王利,便是不利了大夫吗?”
  被令尹反问,昭雎顿时没了言语。
  景鲤和苏秦两个人,一唱一和,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就算想要反驳,却也难以找到机会,因为反驳,就是也在与楚王做对,这昭雎还是不敢的。
  从这场争端一开始,景鲤就从未出面,今日他这样大举苏秦,所有路人都明白,他是铁了心,要站苏秦那边去了。
  芈槐再次看过四下,他很会把握这种局势,他已明了,这一场持续了许久的争论,到底是连秦,还是抗秦,该落下帷幕了。
  楚王站起身来。
  “合纵虽强,可韩国已连秦,六国联盟分离,乃大势所趋也,寡人以为,当连秦也,连秦,利于楚也。
  事无常态,水无常形,天下之事,于内求变,于外,也当求变也,今日连秦,明日可抗秦,今日抗秦,明日也可连秦也,还请秦使赴寡人之筵!”
  楚王话落,再无一人反对。
  “外臣遵令!”
  苏秦顿了顿,无人发声,淡然领命。
  他所来的两件事,连楚,连令尹,现在是都完成了,到明日里,就快点将这国书签订,告知天下诸国,楚王要退兵了,免得到时候子兰是真死了,楚王他又反悔。
  第二日,在苏秦的督促下,果然联盟,签订国书。
  他立即派遣信使,散布于整个寿春,再昭告天下。
第412章
乐毅再变
  大梁城外,四国联军的旗帜,依旧高扬。
  城头之上,秦军大纛,正在春风之下,迎风招展!
  护城河外,正有一队士卒,拥着几辆战车,从城外依次而过。
  车中一人,乃是联军主将乐毅。
  韩国率先连秦了,还不等他分出大军,去支援一下新郑,韩仓就已经投降了。
  他知道,此次六国谋秦,可以说是大败之局了,苏秦下了楚国,当楚王知道秦韩联盟的消息时,必定会第二个连秦,楚国大军都没了,楚王何不顺水推舟呢。
  那接下来的,就轮到这魏国了。
  想到此处,乐毅高高抬头,望了一眼身侧的大梁城。
  “上将军,秦人撤离新郑,增兵巩邑,眼下,秦军人数,已远在我之上,据斥候来报,这几日,秦王也从洛阳出发,继续东进,奔大梁而来,这接下来,或许就要开始秦魏和谈了,不知道大将军的抗秦之心,还在否?”
  在一旁说话之人,乃是赵国丞相肥义。
  在前些时日,他曾因为乐毅的一番言语,还做过抗秦努力,书信于赵王,尽叙秦军之势,企图对秦人,再行一战。
  这与他来时之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他在来时,心中所念,十万大军,乃是赵侯大军,列国胜负不说,但这赵侯大军,必不能有损,可凡人皆有血性,皆有大争之心,他现在到了这份上,已经起了和秦人一较高低之心,何况今日秦赵形势,也变矣!
  “呵呵,大军之争,所争者,不过在朝堂也,秦国朝堂如一,君臣一心,群策群力,方有今日之威力,可诸国朝堂,却是很难做到这些,何况我等今日所面对的,非一国之朝堂,乃六国之朝堂也,韩楚已退,那魏国,也很快就要退了!”
  此次,乃是乐毅,肥义,还有范追,这燕赵魏三国的主将,并驾而行,诉说军事。
  往昔之时,四万余韩军,尚且在这里,他们都不敢发兵攻打大梁,何况现在是韩王已经和秦人谈妥,撤兵了,更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他们两人说话间,范追就在一旁听着,现在是关乎到魏国了,他岂能不说上几句。
  “进也不能进,退也不能退,现下,应当各国退兵,解大梁之围,两边派出使者,该到与秦人谈和的时候了,我王在大梁,受苦久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