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420

  这一张口,就将自己老师孟轲的算盘,一下子给砍掉了一半。
  到底是管钱财的,先是将账给你算得清清楚楚,再扣扣索索的来上那么一点。
  虽然是自己的老师,但公输楠该硬的时候,是一点都不见手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就是这个道理了。
  秦国虽然修生养民这些年,但因为税赋制度、土地制度,农业、水利、人口等等的一系列问题,只是相比山东诸国富裕而已,要达到秦王所想,还是远得很。
  农业和水利,现在可以开始了,改革税制,还需得再等上一等,等农业水利都兴旺了,大家都能吃饱了,再做这事也不晚。
  至于这土地改革,或许要等六国统一之后,始皇帝的帝国只传了二世,这足以让嬴荡引以为鉴了。
  等到公输楠说完了,嬴荡望向孟轲。
  “不知治礼令意下如何呢?”
  对于此事,孟轲心间,早有算计,一下子展开,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只是他素来知道公输楠的秉性,喜欢给你砍去一半,所以他提前就乘以了二,对于这数理,他也很精通。
  “臣遵令。”
  得到了孟轲的答复,嬴荡又问到治吏令司马恒。
  “治吏令意下如何呢?”
  但凡人事任命,都需得过治吏令之手。
  兴学的乃是国府之事,那学宫中的老师,也要归入秦吏了,那就要登记造册,纳入秦国人才库,由治吏台考核任命。
  “回大王,此事,臣定当全力配合治礼令。”
  嬴荡满意地点了点头。
  治国这事情,还是挺容易的,这不在一会儿间,他就处理了一件大事情。
  国务大臣,各司其职,秦王只需要居中调节各方就足够了,同理,要是哪里出了问题,就找哪里的麻烦。
第270章
开朝会(二)
  等着治礼台的事情定下,接下来就该是外交台的苏秦了。
  义渠,虽然在三十年前,就向秦国称臣,但毕竟还没有彻底的纳入秦国治下,所以针对义渠的事情,都还是由外交台在全权处置,针对义渠划郡的策略,也是苏秦之计。
  秦国八位国务大臣,除了丞相之外,其权力地位不分高低,互相平等,就只有丞相樗里疾在名义上,有统摄国政的大权。
  这样也可让这八人分散权力,不至于集中在一人之手。
  每逢朝会议事,都由丞相樗里疾起头,之后,都是由治礼令孟轲先发言,无他,主要是因为孟轲在几人中,年岁最长,其次是苏秦,他们并非是按照谁的权利大小,在排先后顺序,而是按照年纪,以突出七府之平等。
  “启禀大王,此番调兵,声势浩荡,义渠君早已得到消息,我秦锐士,已经形成了对义渠的压境之势,臣以为,如今可派遣使者,出使义渠,再说义渠划郡之事。
  若是义渠君应允,后续可交由治吏台、治礼台一力负责,若是他不应允,那就有劳上将军督战,荆州都督白起领军,一举诛灭义渠。
  我秦四年积蓄国力,该东出而争霸天下,既若争霸天下,那必得后方安稳,纵然河东暂且不取,可这义渠,此番必要定下。
  其次,对齐之事,燕王可要比我秦上心多了,我秦准备了这么多,接下来就该看燕王如何做了。
  大王可下令洛阳都督冯章,时刻整备大军,督导粮草,若是燕王对齐有用兵之举,可直接拜冯章都督为将,合燕而伐齐。”
  最近,秦国外事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一曰齐,二曰义渠。
  齐国的事情,秦国忙碌了四年,该到静观其变、享受成果的时候了,至于义渠的事情,必须要放到现在解决了,总是有这么一个敌人在背后,秦国也不能安心与山东六国争霸。
  “不错,这义渠之事,是再也不能耽搁了,以秦军锐士之盛,对义渠之国,战则必胜,可大胜之后,如何治理,才是一难。
  寡人也以为,对于义渠,须以战为辅,以治为主,只有郡国并行,才是少动刀兵的好办法,该以外交令之计,派遣使者不战为战也。
  再者,等大军踏过,义渠之人,必是流血漂橹,死伤惨重,我秦空得一地,不得义渠之人耕种,就无法纳为国力,无法强国也,我秦之事,事事不能有悖强秦二字。
  大军压境,重在威慑,划为郡县,重在治理,两计并行,等到治理不成,再言兵事,夷陵君何在!”
  秦王话落,嬴稷立即起身站了出来。
  他离开夷陵封地,已有四月之久。
  在这四月的时间里,他在治礼台一月,在外交台又是一月,之后又去了陇西郡,跟着公孙丑还是一月,可以说,秦王是完全把他当作一个储备干部,一个管培生来培养了。
  这四月的时间,让他收获颇丰,在他原来所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的实践能力,对于这一趟义渠之行,嬴稷是充满了信心满满,他早就在等着,秦王唤他了。
  “大王,臣在!”
  “今,寡人拜夷陵君嬴稷,为我秦义渠郡守,择日出使义渠,夷陵君勤学好问,有治理之才,可当此大任!”
  秦王令下,群臣皆遵令,嬴稷的郡守一职,就这样定下了。
  “臣谢大王之恩。”
  嬴稷又在下首再次谢礼。
  对于义渠人的秉性,嬴荡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位义渠君是会忍辱负重,还是会和秦国力战到底呢?
  对于秦国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只是这一战之后,损失大一些罢了。
  “哈哈,今日,寡人就将这义渠交给你了,不管是战,还是和,这义渠当是以夷陵君为郡守!”
  在一旁眯着眼睛的樗里疾,忽然间来了精神。
  他对于秦王重用公族的事,一向是很上心,也总能让他欣慰。
  算上这义渠的话,秦国则有十一郡之地,十一位郡守之中,公族有嬴歧、嬴稷、赢熋三人,这样的局面才是对的。
  这些年来,秦王经过一系列的变法,权势更加集中,掌控力也是空前的强大,但这位老人,还是以他以往的思维,固执地认为,只有公族担任要职,秦国才能够稳固,多少年了,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嬴稷还没来及回话,就被他给抢先了。
  “嘿嘿,老臣有话,大王此举英明啊,弱冠之年时候,老臣就开始与义渠打交道了算下来四十年了吧。
  义渠之人,薄情而惧威,威于表而惧于内,大王恩威并施,才能让义渠彻底纳入秦治,说起来,在先王之时,义渠就已臣服我秦,可还是屡次有不秦之心,何也,管教不够啊,是该对义渠行郡县了。”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
  在夸耀过了秦王的计策高明后,樗里疾又转头望向嬴稷,因为这才是他的重点。
  秦王是个老秦王了,压根就不需要他的提点,但嬴稷可还是个新郡守。
  “但请夷陵君谨记,大王有言,不管是战还是和,以后这义渠郡,便是夷陵君治理的地方了。
  我秦法有云,不能强郡者,枉为郡守也,一郡之强,在与民之富裕,民之富裕,在与地之耕种,地之耕种,在与民之多也,若是无民,岂有耕种,岂能富裕。
  正逢大王有兴农业,兴水利两策,你要学会借大王的风,义渠之地,若得农业兴,水利兴,有此二者,也可耕种,也可为膏腴也,此为治义渠之重!”
  眼下这满堂朝臣,要说谁最了解义渠,那无疑是樗里疾了。
  他这话里话外,都是要以和为主,他这是在为这个先王的嫡子、他的侄子、秦国的公子,谋求前程了。
  这也符合秦王的战略,能和,徐徐化之,才是最好的手段。
  嬴稷看了看座上的秦王,又看了看丞相。
  “大王,臣遵令,丞相之策,我当铭记于心。”
  他这举动很聪明,能分得清楚,谁是重点,毕竟他的身份,还是有别于其他朝臣的。
  樗里疾点过了头,不再说话了。
  秦国但凡新立一郡,那这一郡,就必得行教化,必得有郡守、郡丞、郡尉,还得入住御史台监御史,甚至治吏台、治户台、刑尉台这些台府,也都需得派遣秦吏,进行协同治理。
  现在嘛,还不知道事情能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义渠君又能接受多少,还是等到嬴稷回来了之后再议吧
  这是第二件事情,已经商议完了,那接下来,就该是上将军向寿了。
  嬴稷落座,向寿起身,一切有条不紊。
第271章
开朝会(三)
  “启禀大王,对于义渠此战,虽说是威慑多于实战,但我秦锐士,还是做好了交战之准备,此番派遣黑旗一军,两万锐士,由荆州都督统领,做六万之疑兵。
  其次,各地征集粮草、马匹、辎重都已经运往前线,若有需要,可随时增兵,虽然两万人,但备足六万人之口粮,我秦锐士能战,战之则必胜也。”
  向寿领兵之法,以稳健而著称,让他这样的人物,来统筹全局,是最合适不过了。
  秦国各业,按照秦王的谋划,是齐头并进,尤其是这些年来,秦国兵事一道,有了长足的进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