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20

  任鄙稍作思付。
  “臣在齐国学习时,就曾听人说齐宣王聚贤能,胸有韬略,马陵一战,更是震惊天下,此人志向不小,一心想让齐国做当今的霸主,而宋国一向与齐国不和,宋王戴偃为人好武力,狂妄自大,更是常年挑衅齐王,此乃先决条件。
  齐国带甲之士,足有五十万之众,与我秦国不相上下,而那宋国,不过十万人尔,若非燕魏楚韩四国在从中作梗,齐国怕是早已吞并了宋国。
  大王坚守洛邑,迎战五国,这其实是在给齐国机会,料想齐王的性子,焉有不答应的理由。”
  齐宋矛盾,由来已久,双方是常有战事发生,马陵之战,齐宣王任用孙膑,杀魏国上将军庞涓,灭魏国武卒,此战之后,齐国强大,魏国没落,之后就再也没有强盛起来了。
  马陵之战过去已经十几年了,齐国力早已今非昔比,齐王有这个能力灭宋了。
  做这事情的,本来是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可惜啊,嬴荡等不及了,那就先让他老子去试试。
  齐宣王时,他效仿秦国,任用人才,变法图强,甚至还扩大了稷下学宫,天下学子人心向之,就连这黑塔似的壮汉任鄙,也都出自稷下学宫,也是在那里,学习到了阴阳之学。
  七年前,齐宣王还趁着燕国内乱之际,攻破了燕国的都城,差点让燕国灭国,这已然是天大的过节了。
  这几年姬职任用乐毅,变法图强,国力是蒸蒸日上,他齐王田辟彊岂有不担心的理由,寡人给他送了一份大礼,还恶心了姬职,他应该欣然接受才对。
  “你说的不错,那寡人问你,你可曾想过此一去,齐国朝中支持你的会有谁,反对你的会有谁?”
  光是一腔热血,还不能够稳妥,嬴荡心里还没数,他倒是可以利用他“未卜先知”的能力,给任鄙提个醒。
  “臣驽钝不知。”
  任鄙当时是去求学,对于这等事情,还真就不清楚,不仅他是如此,就是秦国朝堂上,也很少有人能够猜到这些吧。
  “此次前去,需得注意两人,一个是齐国公子文,一个便是曾挂六国帅的苏秦,苏秦此人,素来喜欢与我秦做对,他定然是合谋我秦的那一个。
  公子文,乃是齐王侄子,年岁不高,但为人聪慧,一心为齐国所谋,颇受田辟疆的喜欢,所以你要先找上田文,再由他将你引荐给齐王,有他帮衬,此计策可成。”
  田文,便是孟尝君,在齐湣王时候,曾做到齐国相国,乃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历史记载,此人形体瘦小,模样丑陋,因被人嘲笑,一怒而杀了许多赵国无辜百姓,这样的人,心胸真是称不上大,也不见得就能看的多远,多半会盯着眼前的肉。
  苏秦这人倒是很好下结论,因为在惠文王时,他曾到过秦国。
  他的目光长远,知道秦国比起各国变法的厉害之处,要想争霸天下,就要先将秦国扼杀了,所以他一定会赞同齐宣王合谋秦国,而非灭宋,对此,史书也记载了不少。
  秦国强大,会直接威胁到三晋和楚国,毕竟有领土相接,姬职名为攻秦,或许就是为了辅佐嬴稷上位,连秦而抗赵,五国各有所谋,各有所思。
  齐国,远的领土接不上,近的与三晋燕国楚国有利益相争,隔岸观火,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唯一担心的,就只有一个苏秦了,他孤身一人,要想改变齐王的主意,怕是难了。
  嬴荡此举,也是权衡利弊所为,他占的胜算,可要比苏秦大多了。
  “臣谨遵大王之令,若是不成,则臣自刎于秦。”
  嬴荡面色难得的严肃,任鄙知道此事不容易,念及他对秦王所做,秦王又对他所为,立下了这样的军令状。
  “不,活着的任鄙比死的有用,成与不成,必须回来。”
  任鄙跪倒三拜,领命而去。
  嬴荡在王宫当中踱来踱去,觉得还是有点儿不稳妥。
  史书记载,灭了宋国的可是齐湣王啊,离那一年还有二十几年,时间也不是那个时间,人也不是那个人,现在一切都提前,还是有些风险的。
  “来人!”
  白庆从外面进来,躬身行礼。
  “寡人曾听说你去过宋国?”
  此时宋国的国君乃是戴偃,史书记载其为宋康王,是宋国最后一任国君。
  戴偃此人好色成性,迷信武力,就连他这君王的位子,都是用武力夺取来的,曾经有一滕国,就是被戴偃所灭,不仅如此,他还打败过齐国,魏国和楚国,是个勇武之人,他也应该被好好利用起来。
  “是。”
  白庆应答,那就有办法了,让齐宣王忙起来了,那戴偃也不能让他闲着,总要给他找点事情做了。
  “你将所有去过宋国的斥候都召集起来,等到五日后,任鄙快到临淄之时,你们便去宋国散布消息,就说齐王要趁五国谋秦的机会,来夺取宋国东边二十城!”
  白庆领命,嬴荡又交代了一些,才算是安心下来。
  在这个时代,果然策士是最管用的,一番话可抵得上十万大军,尤其是苏秦那样的,更是难得。
  听说他在齐国只是一个客卿,并未受到重用,或许可以挖一下,对了,怎么忘记和任鄙交代了。
  想到这里,嬴荡又令人修书一封,追赶任鄙去了,还特意交代,等齐国事情有了眉目,在任鄙要离开齐国的前一天交给苏秦,一定不能早了。
  苏秦这等人,若是早了,必定认为寡人只是利用他攻宋一事,等这事情都结束了,寡人才拿出书信,这可就意味着寡人对你是纯欣赏了。
  寡人什么都不要,但要的是你这个人啊!
第25章
黑旗皂游擎苍卫城
  司马错巴蜀派出的大军不日就能到宜阳,向寿虽然觉得这计策冒险,但大王意志已决,又劝说一番无果后,只得听令,挑选了四万五千精兵,入驻洛邑。
  此次领兵,赫然是孟贲。
  从上次给他做开颅手术已经一月过去,孟贲的身体强健,恢复的很不错,此次他欣然请战,领军驻守洛邑。
  这对嬴荡来说,真是个好消息,眼下他的亲信有向寿,冯章,蒙鹜和孟贲,至于任鄙,也能算一个吧,这已经比当初的孤立无援要好上许多了。
  冯章名为副将,实则是洛邑之战的主将,至于嬴荡自己,反而有点酱油了。
  蒙鹜是先锋,孟贲也为先锋,还有一个任鄙,倒是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留守在宜阳的大军做一个清洗,改编成一支只属于秦王的军队。
  所谓的“三阳制敌长廊”,也需要一支这样的军队。
  从咸阳到宜阳,在从宜阳到洛阳,三处地名,皆有一个阳字。
  咸阳是秦国的中心,宜阳是连接洛邑和咸阳的中转站,至于洛邑,则是秦国扎根中原的一柄利剑。
  这柄剑,以咸阳为剑柄,宜阳为剑身,洛邑为剑尖,剑柄上下晃动,剑身可上斩三晋,下斩南楚,剑柄往前刺出,可刺宋国,压制齐国,也可抽剑回身,退守宜阳,甚至是函谷关。
  这叫做以攻为守,秦国大军再行变法,始于今朝。
  半个多月以来,城墙一直都在加固当中,没有人会嫌弃护城河宽的,所有挖出的泥土,都用在了加固城池上,多余的也都运到了城内。
  方圆几十里的大树几乎都要被砍翻殆尽,有些用作工事,有些堆在了城墙上,四处大大小小的石头也差点被搬干净了,这些木头和石头都是给爬上城墙的人准备的。
  虽然只有半个多月,嬴荡却觉得如同半年之久,为了这一场战斗,他准备良久。
  有个词叫做什么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想到因为他这一个小小的变故,竟然引动了整个战国,一场大战正在缓缓而来。
  东西南三面城门紧闭,所有的洛邑国人都待在城中,洛邑城中开始戒严,太阳下山后,所有人不得上街,一列列秦军,白天黑夜不停的巡逻。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被内部攻破,洛邑国人并非秦人,对于此,嬴荡可是小心的紧。
  只有西面的城门还开着,络绎不绝的牛车从城门口一直排到了天的边上,这是最后一次运粮了。
  昨日探子来报,洛邑北方百十里处,已经出现挂着韩魏旗帜的大军,和预想的一样,他们最近,也来的最快。
  等这最后一车粮草进来,洛邑城门将关闭,等再次打开的时候,怕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算着日子,任鄙该是已经到齐国了,白庆也都开始行动了,向寿派去咸阳的使臣,或许早就登上了樗里疾的府邸大门吧。
  齐国朝堂如何,不知,宋国戴偃怎么想的,也没人猜得到,至于咸阳会闹成什么样子,嬴荡也没底。
  唯一能够知道的,是洛邑与外界的通道即将切断,洛邑会成为一座孤城,外界的信息一概不知,一概不晓。
  要想活下去,就唯有奋战。
  此刻,加上收归的大周军士,洛邑总共有十二万八千大军,宜阳向寿处有六万大军,这一战关乎大秦国运,干系皆在这十八万将士身上。
  王宫之中,筑起一座高台。
  高台三丈见方,高约一丈。
  在高台的两侧,挂着两张大鼓,四个力士正挥动鼓槌,震得大地都开始响动。
  高台下方,有两排军卒,他们手执号角,嘶鸣的声音似乎能盖过一切。
  今日,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小雨。
  嬴荡站在高台中央,一侧为冯章,另一侧为姬延。
  将士出征,沙场点兵。
  说的通俗点,这就是战前动员,前世嬴荡不仅喜欢古代历史,更喜欢近代史,他深刻的知道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尚且还得知道为什么而战,况且是一支军队,这战前动员,就非常有必要了。
  下方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他们都是秦军中的千人,五百主,百将,伍长,甚至还有什长,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军官都站在了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