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420

  秦国大胜,楚国割地求和。
  眼下,这里到处尘土飞扬,秦军们正在修建一条大道。
  这一条大道,南起大江,北至韩国,西边为秦国,东边为楚国,名为秦楚界道。
  道路宽六丈,能三车并行,路途笔直,若是建设成了,从大江而上,两日可抵达韩国。
  消息传回韩国,这可让韩国君臣们都慌了,秦国大军若是在巴郡乘坐船只,可沿江直下,到达秦楚界道,上了此路,轻骑两日就能到韩国,再加上一个洛阳屯兵,这岂不是将韩国南北夹击。
  好在秦王早有所料,从动工一开始,就派出了使者,说与韩王,才打消了他这方面的顾虑。
  八万秦军,和征发的楚国民夫,不对,现在是秦国民夫,在已经画好了界线上,正在自下而上,一步步地推进。
  秦王策马而行,踏上界道,一路巡视。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此路一通,不仅利于军,更是利于商也。
  楚国的商人,可直达中原,中原的商人,也可沿着界道南下,再乘坐商船,行至楚国。
  借道码头,就设立在郢城三十里外,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郢城成为其中转,助其商业,寡人这是在做好事,真不知道韩王仓,他有什么可担心的。
  在秦王身侧跟着的,正是秦白驹将军白起。
  “大王,此去往北七百里,俱是平川,沿秦楚界道可一直通向韩国,只需一年之久,界道便可畅通,日后则只需要慢慢完善即可!”
  白起扬着马鞭,朝着前面指去。
  郢城已夺,那接下来,这布防一事,就为之重也。
  秦王所思,镇守楚地,也需得再来一郢城都督,专管对楚军事,行守备进攻之事,对楚国作战,白起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立下这样的大功,算来算去,都督一职,就只能落到他的身上了。
  “秦楚界道,可分秦楚之界,既然为界,需得有防也,不知对于这防范楚国,将军可有计策,还有,倘若我秦军从河西出击河东,造成郢城防守空虚,军力不够,那将军又该如何呢?”
  摊子铺得越大,那操心的事情,肯定就会越来越多。
  在南下攻打楚国时,一个北边河西的事情,就让嬴荡操碎了心,若是河西有变,一切白费,义渠河东两地,几年之内,秦国势在必得,对这样的事情,要早有准备才好。
  “回大王,秦楚边界,并无山势水势阻隔,唯一的界线,就只有这秦楚界道而已,此路,我秦国昌盛则在,我秦国衰败则亡,其中之重,在于国力。
  用兵之道,以不战为上道,若是臣守此处,那城内必定是整肃军备,城外必定是旗帜鲜明,任谁看之,都会自觉秦军之威武,对楚国当以威震为主,如此,楚人知我秦军之危,必不会轻易兴兵,既然为守,敌不敢犯我,便是守也。”
  听后,秦王点了点头。
  一场秦楚大战,似乎让白起又成熟了不少,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毕竟这大炮一响,就要黄金万两,好钢,当然要用到刀刃上。
  话又说回来了,要是寡人会造火药,能发明的大炮就好了,可惜,化学一直就学得不好,那点能力,就只能提取一点盐了。
  “还有呢?”
  嬴荡又继续问道。
  因为他是白起,他所说的计策,定然不会就是这么简单了。
  “其二,乃战,如此往上七百里,我秦楚之间,并无天堑阻隔,臣以为,可修建天堑,以作天堑。百里一座小城,五十里一座营寨,十里一座烽火台,每日间,秦军锐士,披坚执锐,上下巡游,震慑楚人。
  小城在后,营寨在前,纵横交错,前后分布,如此,可形成五十里纵深,纵然楚军来犯,也难进这五十里之内,只有脱离了战事,大王才可修生养民,强大国力。
  在寻常之时,诸多营寨之中,只需要驻守少量锐士,还可做屯兵之用,若是战时,则令我大军驻扎其中,如星罗密布,楚军若要进攻,必处处受阻!”
  嗯,是个好办法!
  看来白起是早有准备,这不就和日本鬼子岗村宁次对付敌后根据地的法子一样吗,不过小日本是纵横切割,白起只是阻挡一面。
  听完,秦王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并没有书写文字,就只有歪歪曲曲的画着几笔,是相当的难看。
  白起看了一阵,还是看不明白,大王画的这到底是什么。
  “恕臣驽钝,看不出是何也?”
  嬴荡瘪了瘪嘴,又看了看画,有这么难懂吗?
  就算没见过,但总能看得出来,这是一座房子吧。
  “这叫做碉堡?”
  碉堡?
  白起露出了疑惑之色。
  他再细细一看,方方正正的,里面又套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方框,这小方框这不就是窗户吗,的确像是房屋?
  再看其上,又有些不像房屋,因为上面留着垛口,就像城墙一样,这下,他终于明白碉堡是什么了。
  “回大王,臣明白了。”
  见他看了半晌,终于是理解过来,嬴荡也叹了一口气。
  “这沿途七百里,必要七座小城,以巩固我秦治下,这事情只需要分封七个氏族就可以了,让他们在此地筑城,修筑起来以后,需得由我秦军驻守。
  其次,至于五十里一营寨,就大可不必了,此举有伤我秦国国力,何况这秦楚界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从这秦楚界道算起,往西五十里内,每隔方圆十里,便修建这样的一座碉堡,也可做烽火台之用。
  每座碉堡,约十五丈之围,两丈之高,能驻守一什锐士,碉堡纵横交错,互为犄角,纵然四五万大军,可抵二十万之用。”
  嬴荡弄得这么麻烦,就是在为日后攻取魏国河东做准备,而且还要坚持到秦国平定了北方诸国后,他可不希望这后庭一直不安定。
  宽五十里,长七百里,这样下来,则需要数百座的碉堡,不过这也不着急了,慢慢去做就是了。
  对于氏族们来说,有自己的一座小城,是何等荣耀的事情,找一些大氏族,凭借他们自己的能力,慢慢地,这些小城也就可以垒起来了。
  到时候秦军住进去,他们就只有冠名权了。
  白起想了一下,理解了秦王的意思,双手接过纸张。
  “臣遵令。”
  嬴荡看过这一片沃野,有了这条防线,他才能放下心来,只有这样,这一片土地,才能一直属于秦国。
  接下来,就该分封郡县,安抚氏族,正式接管了!
第174章
大秦山河图
  今日,从秦国游历了一路的司马恒,终于是到了郢城,见过了秦王。
  君臣二人,正在旧时楚王宫中。
  司马恒先是从咸阳而出,到了汉中南郑,再沿着南郑一路直下,抵达了巴郡郡府江州,其后再从江州顺着大江而下,到了夷陵。
  在夷陵后,又转为陆路,一路北上,经过了鄢城,以及楚国各地,最后才是到了郢城见王。
  因为秦王给他的命令,就是一路游历,考察楚地实情,一一做好记录,将楚国各地氏族登记造册,为接下来秦法的实施,做好准备。
  “回大王,臣这一路,所行我秦国各郡县,再经楚国各郡县,一路游历,最后才到郢城,楚国各地氏族,各地民风,民几何,田几何,臣俱已详细记录!”
  自去年伊始,秦国就面临着征伐巴蜀,季君之乱,楚国灭越,秦楚之战等一系列的大事件,这都已经是第二年了,事情才定下来,秦王就是有心改革,也腾不出手来,现在则不一样了。
  以前的时候,是事情推动的嬴荡在走,现在,则是他要推动着事情前行了。
  秦国朝内安定,朝外无事,正是大兴变法之时。
  洛阳之变,是为了重新掌握权势,季君之乱后,在咸阳一变,是为了重新接管权势,现在继续变法,则要大兴郡县,加强中央集权,其后推行新策,强大秦国,图谋统一。
  如今的秦国,疆域之广,可谓战国第二,其西到狄道,北到定阳,南至巴蜀,东至郢城,有足够的土地,就代表有足够的黔首,有足够的黔首,就有足够的粮食和足够的军队,更是有够足够的资本,来争霸天下。
  黔首虽多,但要用其力,地域虽广,要尽其利,人才之多,必要善用之,此次变法,就是要谋其力,取其利,用其人。
  “寡人知道,治吏令遇事一向是雷厉而风行,凡事可以不问因由,尽力而为,这也正是寡人看重治吏令的缘故。
  天下之事,哪有未做就知其利害,只有做了,才能方知深浅,但在做之前,需得有所准备,不知治吏令这一路走,一路看,可曾发现我秦楚两国之不同也?”
  嬴荡先是将司马恒夸奖了一番,其后再问出问题。
  听闻,司马恒没有着急回答,先是细细地想了一遍。
  大王做事,一向是独断风行,只有面对重要之事,面对非常棘手之事,才会提前做这铺垫,想到这里,司马恒不由得提了一口气,慎重起来。
  “回大王,依臣来看,两国之不同,皆在于吏治也,吏治不同而国不同,国不同而人不同,人不同而胜败不同。
  楚人多知贵族,而不知其国君,多知氏族,而不知其国也,如此一来,楚少凝聚,多松散,就连军阵之上,也是少勇士尔,民不为国思,族不为王思,军不为胜仗思,其上下割裂,国人凝聚,远不如我秦也。
  大王设治吏台,首要在于治吏,而非治民,何为吏,氏族可为吏,秦臣可为吏,秦王之下,皆可为吏,吏为国思,国才能强。
  治吏首要,乃是治社稷,君辖臣,臣辖吏,吏辖氏族,氏族辖民,政令上下通达,民知国,国体民,方为强国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