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嬴荡自太医宫召了一名太医,亲自为其瞧病,又聊了一阵,看到太后倦了,才离开了太后所居宫殿。
术业有专攻,脱离了医学器材,他这个大夫的实践能力,未必要强过太医宫的太医们。
秦王独自到寝宫之中,处理国事。
尚书令来报,说越国传来消息,越王无疆,诛杀大臣,越国贵族造反,越国内乱。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历史记载,楚国就是趁着越国内乱,派遣大司马昭滑为将,率军灭了越国,现在越国生乱,怕是楚国要有所行动了。
有些事情,该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或许正是因为秦王所做,才引起了这一场内乱。
楚国灭越国,准备了五年之久,期间大费金银,贿赂越国官吏,帮扶越国大臣,令他们亲近楚国,以便在楚国灭越时,能做内应。
上次,秦王对越国公子一番提醒,等兰辛回到越国,会尽说于无疆,以无疆的性子,他若是听之,必定会在越国掀起一场杀戮,逼迫得那些亲楚的贵族,不得不造反。
他们本就一直与楚国有联系,这一场内乱,必定是有楚国的影响,那真就意味着芈槐要动兵了。
所做这么多,还是避免不了这楚越之战。
秦王虽是苦恼,可毕竟非秦国之事,他也只得等,静观其变。
第二日,殷丽又传来消息,说宋王戴偃,愿与秦越两国结为三国联盟,共同抗击强楚,现在楚越大战在即,这无疑是多了一个盟国,有宋国相帮,说不定楚越之战,就有转机。
殷丽能立下这般功劳,等回秦国,必得重用。
第五日,白起自巴郡传来消息,楚国寿春大军开始调集,其分为两部,一部去往东边,一部进驻夷陵。
东路大军情形不明,但西路大军俱已探明,足有六万之多,再合夷陵、郢城之兵,共计十万之众,这一下子,就超过了秦巴郡兵力。
一个庞大的楚国,号称带甲之士百万,无疑这夷陵十万大军,并非是要进攻秦国巴蜀,而是防备白起七万大军所用,至于楚国绝大部分军力,必定是调往越国。
这消息传递过来,需要不少时日,说不定此刻楚国大军,已经到了越国边境,越国狭长,缺少纵深,国内大城也不多。楚大司马昭滑善于用兵,必定是直奔越国会稽而去,一旦都城攻破,那这越国,也就没多少抵抗之力了。
果不出秦王所料,第十日,越国又有消息传来,楚国大军集结三十四万之众,围攻越国会稽,宋王戴偃,以殷丽为将,发兵五万,驰援会稽。
秦王听到这消息,暗道要糟。
芈槐还真是一鼓作气,点兵三十四万,别说是个越国,就是宋国都有点吃不消。
越国会稽能有多少守军呢,顶多五六万人,就算加上宋国支援,也不过十万之众,况且殷丽大军,可是进不了会稽城的,一旦城池被破,他这五万大军也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可以说,会稽局势,岌岌可危!
秦一统天下的势头,是谁也挡不住的,只是嬴荡自付活不了那么长,所以他必须将一切都提前了。
赵楚齐,唯有这三国,才能与秦国为敌,所以对这三国,秦王都是遏制之势,尤其是楚国,更是要小心对待,让楚国灭越国,无异于让其强大,有越国在,可东西夹击,若无越国,楚国就只剩下西边的秦了。
第十九日,殷丽又来消息,楚军埋伏宋军,宋军还未到会稽时,双方一场大战,各有伤亡,不过,殷丽早有准备,算是一场小胜。
秦王握着手中的竹简,连日以来,终于有个好消息了,没想到殷丽还是多面小能手,有带兵之才,楚军主将昭滑,这可不是个好对付的人了。
此人官居大司马,不仅懂得用兵之道,更是个纵横家,为人极其精明,主张抗秦。当年芈槐的合纵攻秦,此人就出力不小,殷丽能在他手中占到便宜,这能力是非同小可。
第二十六日,北方传来消息,秦国使者任鄙出使义渠,终于见到了义渠王。
这义渠王倒也直接,直接承认了联合赵魏、欲要攻秦一事,任鄙所携珠宝,义渠尽皆收下,并且狮子大张口,说秦国若是能将雍城以北之地,尽数割让义渠,义渠王便联合秦国,共击赵魏。
简直就是在白日做梦,若非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秦王定然是令冯章挥军北上,进攻义渠,可至于现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凡事都得三思而行啊!
赵魏两国,与秦国有黄河天险相隔,若想要大军长驱直入,就先要渡河,而黄河险要,能渡大军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所以秦对于赵魏,相对还好守一些。
但义渠则不同,义渠与秦国地势相接,中间并无天堑相隔,若是让其入了秦国腹地,这可是一场大麻烦。
眼下,雍城还未平定,只有等雍城彻底平定,冯章腾出手来,才能北上抗击义渠,对这义渠还是要稳和拖为主,万万不能将其惹恼。
第三十八日,越地殷丽再来消息。
楚国大司马昭滑猛攻会稽,楚越双方,损失惨重,越国会稽,缺兵少粮,恐久不能守,此外,楚军还在各地要道,安营扎寨,坚守不出,宋国援军难以行进,请秦王再行良策,倘若不行,就弃越。
至此,楚越之战,陷入僵持。
越国与齐楚宋三国相交,楚国攻越,宋国出兵,如今,能救越国者,唯有齐国也!
可这都一月都过去了,齐国并无任何动静,想必是不会出兵了吧?
当初说与苏代时,苏代可是将道理理解明明白白,以他之才能,难道无法说服齐王,以齐王之雄才,难道不知这利害关系?
秦王思来想去,或许是因为宋国。
齐王一直有灭宋之心,秦国与宋国结盟,必定惹恼了齐国众臣,惹得齐王不快。
秦国若想自己出兵攻打楚国,震慑楚王,则兵力不够,更不谈还有赵魏在虎视眈眈。
芈槐啊,好算计。
此时,正有一车驾,从东方而来。
车驾所坐之人,乃是一老者。
第139章
苏秦到秦
咸阳城门口,马车停住。
这不是一辆普通的车驾,这是一辆造型精美、样式古朴、端庄大气的青铜车驾,上面满是漆器装饰,在车顶的四个角落,还有四条骊龙的头伸出,就连前面的那匹骏马身上,也套着装饰。
若是有识得之人,必会惊呼,这车驾是来自洛邑坊,专为大周王室所打造。
如今,大周迁都,洛邑也成了洛阳,像是这样的周王昭车,可谓是存世极少,更是显得极其珍贵。
来来往往的行人途径,都要忍不住瞧上一眼,这是又是从哪里来的贵族?
老先生身形微胖,面色苍白,或许是因为连日赶路,他的嘴唇看起来,也有些干燥,不过人站在那里,身姿挺直,再加上其人身量不矮,看着极有气势。
“唉,转眼都快三十年了,我都成一个老朽了,师弟啊师弟,当初来我一心所念秦国,没想到却被秦国不容,而你一心所念魏国,没想到反而到了秦国,真是造化弄人,世事难定啊!”
他在自言自语。
老先生一脸的沧桑,不知何时,眼角居然挂上了几滴泪珠。
他用手擦了擦,慢慢地躬下身子,抓了一把地上的尘土,紧紧握在手中,任凭尘土在他手中流去。
他与秦国,不正是这般吗?
“哈哈,岁月易逝,岁月易逝啊,走!”
老先生说与身后赶车的人,之后也没上车,就这样步行往前。
秦商鞅变法,实行户籍制度,秦国上至贵族,下至黔首,都得须有照身帖。
此物,就是每一个人的身份证明,将其身份信息刻在一根竹简上面,不管是进城,还是出城,都得手持此物,若是想要远行,住驿馆,那还需得官府开得通行证明,没有这些,当以违反秦律处置,必定治罪。
咸阳城门口的秦人,一个个都拿出自己的照身帖,井然有序,依次出入,而这老先生越过队伍,直接到看门守将面前,自怀中掏出一青铜令牌,看门守将观之,神色立即变得恭敬起来,当即放其通行。
老先生继续往前,踏入城中。
此时,秦王正在寝宫之中,书写医术。
这一个月多里,秦王有新婚燕尔之乐,有天下诸事之恼,日子过得可谓是有苦有甜,有酸有咸。
正在他思索间,寝宫大门从外慢慢被推开,未阳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启禀大王,齐国上卿苏秦,求见大王,还说大王必会见他!”
苏秦。
啪啦,秦王手中的笔一下子掉落在地。
是苏秦来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寡人盼星星,盼月亮,这苏子可算是来了。
“齐国苏秦,现在在哪里?”
当即,秦王走下王座。
“回大王,就在王宫之外,奴婢这就去请!”
自去年任鄙出使齐国,就有书信与他,可一直未能谋面,上次苏代来秦,说他受了脚伤,还以为一时半会儿难以恢复,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
“速速有请!”
听到这四个字,未阳火速前往。
嬴荡本想要亲自相迎,但再一想,这有失秦王之重,况且对于一个未曾有功、反而有过的苏秦,如此大张旗鼓,这让秦国的老臣们知道,不知会作何想,算了,此事还是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