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校对)第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44

  人没法和环境抗衡,从生理到心里,莫不如此。
  顾文明没生气,自嘲一笑,说:“不怕你笑话,我跟你掏句心窝子话,送她出去那天,我看她背影过登机口一瞬间,忽然就什么都明白了。她这一走,十有八九,就是肉包子打洋狗,有去无回。”
  “那你还?”梁一飞说。
  顾文明靠在沙发上,嘘了口气,呵呵一笑:
  “谁让她是我老婆呢,既然跟了我,我好歹尽力送她一程,能送多远算多远。再说了,咱们中国男人,欺压了妇女几千年,现在妇女解放了,丈夫要有当垫脚石的觉悟,就当给老祖宗还债了。”
  话说的好笑,也很辛酸。
  没点真情,没点厚道,讲不出来这话。
  梁一飞沉吟了片刻,说:“顾老师,你这样一个两个学生,一节课十块八块的,累到吐血,恐怕也赚不到几个钱,我要是没猜错,一个月赚这些钱,也就够打打长途电话的吧?”
  顾文明眉头一挑:“你什么意思?”
  梁一飞说:“我手头有点钱,想办个英文补习班,专门帮出国的人培训,以后可能还会扩大业务。不过具体的教学业务我不懂,需要个帮手,你愿不愿意来帮忙?我投资,你管事!”
  没想到顾文明毫不犹豫的摇头:“那不行。”
  “怎么说呢?”梁一飞问。
  顾文明解释的很委婉,不过梁一飞还是听懂了。
  学校禁止老师在外面捞外快,学校纪律道德委员会就在专门查这个事,他现在偷偷摸摸带几个学生都不敢让学校知道,何况大规模的去办补习班?
  一旦捅出去,像他这种农村出来,没背景的年轻聘用制老师,绝对会被开除!
  再说了,谁敢保证下海就一定赚钱?
  看人家吃豆腐嘴快,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那么多下海的人,真正赚钱的还是少数,一小撮暴发户跳出来炫耀,更多的,还是赔得血本无归。
  他现在要供养老婆,不奢求大富大贵,收入一定要稳定,哪敢去冒险。
  退一步说,就算能赚钱,和大学老师这个职位相比,顾文明也舍不得后者。
  虽说有人讲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可是顾文明读了半辈子书,一向以知识分子自诩,让他放弃一个大学教师的身份,去当小老板,还是有点拉不下来面子。
  当然,要是他知道,未来有个和他的经历类似的家伙,靠着给人补习英语,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身家数十亿,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问题是,现在的他即不知道,也不会相信!
  “还有,你准备投多少钱?”顾文明问。
  “两万多,小三万。”梁一飞说。
  顾文明微微一愣:“你今年才多大,从哪来这么多钱?”
  梁一飞简单的把自己出点子赚钱的事说了一下,顾文明听得十分入神,听完后,睁大眼睛仔仔细细上上下下的打量了梁一飞好久。
  “想不到,真想不到!”顾文明咂巴着嘴,说:“要是这么讲,你还真有这个能力去做点事。”
  他之前有个担心没说:梁一飞才多大,英语说得再好,无非也就是个20不到的小伙子,又才从监狱里出来,他有什么能力去下海经商?
  可是梁一飞的个人经历,至少说明,梁一飞有一定的商业头脑。
  “那咱们试试?”梁一飞说。
  “小梁,我说实话,你却是让我很吃惊,不过,要说现在让我跟你下海,还是不太现实。”顾文明说:“三万是不少,可是半个补习班,未必就够用!”
  国家允许民间办学,但不是乱办,必须有副教授和以上级别的人来申报,原单位出具同意证明,才能批得下来。
  目前国内有副教授级别和以上的,都是有一定身份,可以算得上‘学者’的人,能拉下脸皮下海的人很少;就算有,人家不晓得自己来办学,自己赚钱?
  想要办学,首先就得花钱买证,光是这笔钱,就不是个小数字,一两万,那都是人情价,小三万未必够用。
  梁一飞原来倒是不知道这些。
  “还有,小梁,咱们今天话都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跟你讲虚的,你让我跟你办学,就这么点钱,我心里没底。我得养家,要供老婆出国,万一被学校发现,或者学校办黄了,你亏欠,我连工作都未必保得住。与其冒险,不如安安稳稳的拿我这份工资,偷偷摸摸赚点代课费,好歹勉强能应付生活。”顾文明说。
第20章
人才和钱财
  梁一飞最终没答应顾文明,顾文明也没答应梁一飞。
  不过和顾文明聊了聊,对梁一飞倒是很有启发,自己想办补习班,有两个坎儿要过。
  第一,是钱。
  就算抛开顾文明讲得证件问题不提,先上马后办证,手头钱也未必够用。
  自己不可能像于闵红那样从贴小广告开始,花个两三年时间慢慢发展。
  要做,一开始摊子就要铺开,做大,短时间见钱。
  手头的两万多块钱就不一定够用了。
  第二个难处,是人。
  主席讲过,确定了路线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
  有先知,可的确没涉足过教育行业,实践经验几乎为零,何况一个人再牛逼,精力也是有限的,伟人负责战略,但是不会亲自去指挥每一场战役。
  比如,要不是顾文明提醒,他都不知道还要有‘副教授才能办证’这码事。
  从长远来看,哪怕是上市教育集团,都不会是自己的真正主业,早晚也要培养一个职业经理人出来。
  晚培养,不如早培养。
  这几周的接触,他发现顾文明就不错,要不然也不会请顾文明来当‘职业经理人’。
  这人性格对自己胃口,上课挺有一套,有办理出国的经验,也有一定改变现状的欲望。
  最关键,他身上透着一股难得的‘敦厚’。
  做生意,并不是处处都需要尔虞我诈,尤其是找真正办事的职业经理人,踏实、敦厚有时候恰恰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能力不足可以学习培养,人品不好,这么大年纪,是改不过来的。
  老奸巨猾的,自己一个就够了。
  顾文明不能讲现在就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属于可以培养的‘潜力股’,如果自己能一手把他带起来,将来教育这一块可以放心交给他,说不定还能在其他方面帮上自己的忙。
  自己做过生意,所以很清楚人才和培养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再好的点子,归根结底,还是要人来完成,再烂的点子,执行的好,未必就会糟糕到极点,想要在未来建立自己的帝国,人才不可或缺。
  穿越一次,带来了先知,可没有带来人才。
  ……
  就在梁一飞琢磨人和钱的问题的时候,不远的杭城,乐天塑料杯厂的厂长白建国,正拿着一张报纸有些出神。
  这张《南江日报》是他上周去南江省出差,回来的路上在火车站买的,本意是在回来的火车上打发打发时间,包几个茶叶蛋什么的,可刚往桌上一摊,上面有一条新闻,立刻吸引了他的眼球。
  《智慧也是生产力》
  副标题是‘刑满释放犯人靠卖‘点子’发家致富’。
  报道里介绍了滨海市一家普通的国企,滨海罐头厂,重金买点子,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一边通过制度改革提高生产力,一边通过各种方式开拓市场,两手抓两手硬,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把销量提升了三倍的事迹。
  这几年全国企业都在改革,类似企业在改革中获得成果的案例,报纸上经常报道,可是这篇文章真正吸引白建国的,还是‘三万块钱买点子’。
  三万块钱,放在哪都是一笔大钱,杭城经济比滨海市强一点,可强的也有限。
  出三万块钱,就买一句话,一个点子?这位同行的魄力够大的啊!
  又是什么样的好点子?
  好奇心驱使之下,他耐心的看了下去。
  等看完整篇报道,白建国的心思开始活泛了起来。
  他所在的塑料杯厂,和罐头厂情况十分类似。
  之前都是国企,规模也都不大,百人左右,后来被剥离计划内,直接面向市场。
  可是在直接面向市场之后,塑料杯厂遇到了和罐头厂一样的难题:市场不买账,货卖不出去!
  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塑料杯厂财务情况相对宽裕些,之前整个浙省就他们一个厂家生产塑料杯,为各个大小企业供货,不但不愁客户,账上余下了一些钱。
  两家的情况太相似了,所以白建国就琢磨着,能不能找到这个‘梁一飞’,也让对方给自己的厂子出个所谓的‘营销策划方案’,出个金点子。
  “厂长,这个事我认为不靠谱!”
  说话的是塑料杯厂的销售部主任刘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