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483

  去年刚刚上任的穆拉夫琴科则是设计局现任总师,接手了这处已经因国家原因,日渐没落的设计局。
  为此,这位在去年带队参加巴黎航展,试图向外推销设计局的产品,或者说争取国外的支持完成AI22的设计。
  这次听说145的动力系统分包单位巴航发对设计局嗯产品有意,自然是很早就特意派出了自己最看好的一位技术人才,也是自己刻意培养的副总师雷布诺夫前去接待。
  而穆拉夫琴科本人则是在办公室没等待着,至于说外面晒太阳的那些技术人员,这在穆拉夫琴科看来则是无可奈何,没有足够的资金拨发下来,设计局是绝对没法把工作继续下去的。
  继自己的上一任洛塔列夫总师完成了D18T发动机定型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就陷入事实的无项目可做。
  而更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在现在的苏联看来是没有任何的需要,而且想在技术上短时间内再有突破,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又考虑到正在研发中的AI22发动机对苏联的军事工业帮助并不大,这就是一款用作支线喷气式客机、公务机的大函道比小推力民用涡扇而已。
  这样的东西在优先程度上能够和苏联现在庞大的军工项目比,军工项目尚且还顾忌不过来,更何况现在的这型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小家伙?
  这种情况下的伊夫琴科设计局能有好日子过就怪了,整个AI22项目在做了前期的部分开发之后,科研进度就因为资金的问题无限放缓。
  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才能放开手脚的要求从发动机生产单位要型号生产授权费用,这才能够让伊夫琴科设计局活下去。
  也就是说,在苏联解体之后的伊夫琴科设计局因为没有了约束,很快就缓慢的活过来了,只有现在。
  伊夫琴科设计局还处于青黄不接的时候,上没有国家拨款,下不能从生产自己设计局设计的发动机的工厂要授权费,日子过的和共和国八十年带初期的国内三线军工单位没有任何区别,过的那叫一个惨。
  在雷布诺夫带着杨辉走进办公室之后,这位中年的苏联大叔热情的走过来,颇有些殷勤地味道。
  “你好,是杨副总设计师对吧?我是费奥德罗?穆拉夫琴科,设计局现任总师,同时也是AI22的总设计师,这次关于为145提供动力系统的事由我们双方来商讨。”
  看着这位自称是现任伊夫琴科设计局当家人的穆拉夫琴科,杨辉倒是能够记得起这位的一些事迹,这位在任伊夫琴科设计局总师职位二十一年。
  他不仅将设计局从苏联解体的背景下拉扯过来,顺利完成过渡,同时还把AI22这台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完成。
  后续开发的AI222-25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军用发动机,甚至把D27这款世界上唯一的一款浆扇发动机也成功发展了下来。
  总得来说,这绝对也算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总师了,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下带着设计局活下去,并把科研项目完成,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赢得杨辉的尊敬。
  “你好,我是来自华夏共和国西南科工旗下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驻巴航发动机公司技术负责人杨正,同时也是巴航发动机公司副总设计师,这次正是前来考察AI22发动机,希望我们能够有好的结果。”
  新的身份,杨辉有了新的名字杨正,听起来还算不错的样子。
  而这时候的杨辉也参加工作接近十年了,三十岁的年龄加上一直的老成穿着,长期的工作环境影响。
  早就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太年轻,嘴上没毛的感觉,加上这次的职位也不是太扎眼,并没有显得太惊世骇俗。
  在相互的自我介绍之后,随行的其他几人也接着介绍了自己的新身份,全都是为这一次行动量身打造的。
  “你好,杨正先生,你的年轻有为仿佛让我看到了洛塔列夫总设计师的当年,他老人家也是在你这个年龄就当上了主任设计师。”
  用洛塔列夫这位大神来和杨辉比,这真让人有些不好意思,这可是苏联大函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鼻祖,而且D18T在这个时候也是可以堪比RB211的神器,真的不能比啊!
  当然,这从侧面也能看出穆拉夫琴科对杨辉这次一行人的重视,作为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帝国苏联的一线航空发动机设计局总师,能这样恭维杨辉一个年轻后辈,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谢谢,我各人是非常敬佩洛塔列夫总师的,但我现在的成就是远远不能和他相比比,只希望这次能够有机会去拜访一下,我就非常高兴了。”
  拜访洛塔列夫,这是杨辉此行到伊夫琴科设计局的重要任务之一,若是能够说动这位老先生,很多的事情都可以简单太多。
  因此,借这次的话茬提出要求,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正好,穆拉夫琴科一口答应了下来:“是吗,洛塔列夫总师就住在设计局旁边的别墅区,你知道乌克兰是整个苏联纬度最低,最适合居住的地方,若是有需要,你可以让雷布诺夫带你们去拜访。”
  说着,一边的雷布诺夫一脸荣幸的不住点头,看来这家伙确实有戏,可以在他身上多下些功夫。
  在说了私事之后,穆拉夫琴科终于迫不及待地把话题引入了这次的AI22发动机上面,这才是现在的正题。
  “不过,在此之前我想我们还是该谈一下关于AI22这款发动机的问题,这是我们伊夫琴科设计局最新力作,用在145支线客机上是绝对的合适,我们……”
第587章
谈崩了
  “这就是你们的AI22吗,就这样的进度你说可以保证145客机的进度需求,就这你们还想要获得……”
  在看了穆拉夫琴科提供的AI22研制进度表之后,杨辉的心里如同有一万头什么马来着狂奔而过,原谅杨辉现在这一大岁数了依旧还是不能淡定。
  当然,这一刻的穆拉夫琴科、雷布诺夫等一干人也不是多有底气,实在是自己手里没有靠谱的家伙什,确实不好反驳。
  于总师作为杨辉的技术顾问,倒是能知道西南科工大部分的科研项目,对比西南科工正在研制中的小推核心机的进度,其实两款发动机的进度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良久之后,于总师这才淡淡地说道:“我看22这款发动机现在也才到核心机研制阶段而已,具体要发展下去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要跟上145的进度肯定很难。”
  这话说的算是够直接,于总师这一年龄的人也就是直话直说了,这反而让穆拉夫琴科感到脸上发烧。
  实在是自己在这之前吹牛吹的太过了,去年巴黎航展上吹出去说91年就能定型交付,那是考虑到航展后能立刻有投资,在去年5月的巴黎航展之后持续进行AI22的研制才有的进度。
  但坏就坏在去年航展中不是没钓到凯子吗,就白白浪费了这中间八个月的时间,现在回想起那翻话,确实在业内人士看了进度之后,几乎是个人都很难相信。
  杨辉在一边看着,也不多说话,仔细回忆上一位面中这款发动机的各种情况,感觉这东西肯定是没有可能再出生了。
  但这穆拉夫琴科可并不这样想,现在的AI25之所以停在了核心研制阶段,那是有特殊原因的,若是解决了这些问题,进度加快在91年最迟92年定型好像也……
  如此,穆拉夫琴科也是当场就不同意了,你怎么可以质疑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能力呢,这思想可是非危险的。
  跳出来就是一阵反驳,红着脸道:“不对,不对,你不能以你们西南科工的技术能力来衡量伊夫琴科,或许你们开发这一级别的发动机需要等到93,94年才行,但以伊夫琴科的技术能力来做这样的发动机,完全可以把研制时间有效压缩在92年之前完成。”
  说着,雷布诺夫也跟着一起介绍了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光辉历史,缅怀了无数革命先烈之类的。
  “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伊夫琴科设计局在此之前有研制过1-2吨级的AI25发动机,6吨级的D36三转子发动机同样是性能不俗,现在要研制一款介于两者推力中间的发动机,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总师说的92年之前定型是可以做到的。”
  看得出来,这家伙心里还挺有些对伊夫琴科设计局的自豪感,不过就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装逼的。
  就以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的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若是没有西南科工的介入,AI22发动机将会一直拖到2000才能定型生产。
  中间浪费的时间长达五年,一直到了95年之后伊夫琴科设计局才能继续勉强把这款发动机研制下去。
  现在,就听这吹牛逼的能有什么意思,说一千道一万肯定还是要外部的投钱才能继续下去,而这肯定是杨辉所不能容忍的。
  AI22现在处于核心机的最后研制阶段,但西南科工去年年初委托624所研制的同级核心机,但现在已经又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早就已经是完成了定型设计。
  只等杨辉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选择发动机的研制单位,开始项目的型号研制。
  按计划,西南科工都把巴西政府投入的科研经费吞了下去,怎么可能还让AI22有机会狸猫换太子。
  “不,我算是明白了你们现在的情况了,或许你们是有足够的技术可以做到在92年完成定型,但你们现在肯定是没有了足够的资金这个项目继续下去,甚至维持设计局的基本运转都困难,对吧?”
  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算是把穆拉夫琴科总师吓了一跳,这家伙怎么把设计局的情况打听的这么清楚,这可是要了老命的啊!
  心里有些搞不太明白,但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我们过的很好,你猜错了的样子。
  “你这是哪里来的消息?现在的伊夫琴科设计局情况虽然有些不太好,但也绝对不是你所说的那样,作为苏联主力航空发动机研发单位,伊夫琴科永远不会有维持不下去的那一天。”
  听到这样的话,杨辉只是微微一笑,随行的其他四人再傻,一路上也该是看明白了现在苏联的境况,皆是一副鬼才信你的表情。
  眼看这逼要装不下去了,雷布诺夫在一边使劲地给穆拉夫琴科眼神示意,看来这位是首先扛不住了。
  如此,杨辉也就放心了:“也许现在的伊夫琴科设计局还能够维持上几个月,不过我没看出你们的未来能够有好转的迹象,同样也没有看出民主的社会主义能够给苏联带来改观,恐怕越往后苏联会越困难,这一点无需……”
  也许是戳到了痛处,像穆拉夫琴科这样的社会精英人士,又怎么看不出一些社会上的端倪,整个国家现在已经有些超出了控制,伊夫琴科设计局早早就被高层扔到脑后。
  但他也仅仅只是认为现在的苏联有些变革中的镇痛而已,对于马上会到来的苏联解体,这是万万都不敢想的。
  “请你不要再谈和这次项目没有关系的话题,我们现在要说的是AI22这款发动机,若是145客机真的有心要将我们的发动机纳入动力系统采购范围的话,我们可以继续把项目谈下去。”
  也不愧是苏联的精英阶层,在这个时候还是相当理智的选择了莫谈国事,并且把话题再次引入了AI22这边。
  但杨辉本来就没有想过要把AI22做出来装上145客机,就算伊夫琴科设计局愿意把这款发动机研制完成后的所有技术资料共享给西南科工也不行。
  这是原则性问题,外来型号冲击国内自主的航空发动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也不说之前那些事的好坏。
  杨辉现在只知道AI22在性能上作为普通的双转子发动机,绝对不可能比的上西南科工现在全线的齿轮传动民用涡扇发动机系列,在研制进度上同样也不可能快多少。
  多方面综合下来,杨辉没有任何理由把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型号扼杀,然后去支持AI22这种东西,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然,我们本来也就是谈145客机动力系统的,不过现在AI22的研制进度可并不怎么样,就连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同级发动机也都走到了你们的前面。”
  话还没说完,杨辉又给加上了一句:“况且,若是想要AI22在92年完成定型,肯定需要我们大笔投资这款发动机项目,对吧?”
  没办法,纸包不住火了,穆拉夫琴科也不好多说什么了,看样子这次的项目是崩了,只能是……
  而这个时候的雷布诺夫是稳不住了,这要是谈崩了,那自己要想去见识一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愿望就要破灭了,这可不行。
  “杨总师,难道不能有其他的选择吗?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技术绝对可靠,我们的……”
  技术可靠有什么用?没有足够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这种事西南科工可没少经历,可以说西南科工能有今天,那就是一次又一次寻求支持下,才能发展出来的。
  不过,杨辉本来也没打算就这样谈崩,然后大家各回各家,这可不符合杨辉这次前来苏联淘宝的用意。
  于是,又碍于雷布诺夫的“面子”,给出了一个还算折中的方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