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483

  坐车、坐船、飞机、轨道交通都无所谓,再困难总比不上西南科工每次到帝都办事那种一坐火车就是一个星期那么夸张吧。
  就这样一路上做着这款“报废车”是摇摇晃晃的前进着,所有人都算是体会到了苏联人的热情。
  唯有杨辉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拍大腿才悔不对当初。
  这么容易就从基辅离开了吗?不对,其实原本是可以到基辅西郊的安东诺夫设计局访问一圈的嘛,同行之间好不容易遇到了,也该打个招呼啥的不是。
  这可真的是过宝山而不入,绝对是要被天谴的啊,杨辉一路上也是心疼不已,但同时又考虑到现在已经走了一半的路,肯定没法返回了,还是好好的收拾心情去伊夫琴科看看吧,最好能在那边有所弥补。
  一路上这位前来迎接杨辉一行人的伊夫琴科设计局工作人员倒是挺积极,把乌克兰的情况介绍了一遍之后,在卡达内的进一步要求下,又接着介绍了一些关于伊夫琴科设计局的情况。
  “我们局现在也还算不错,现在正对AI22进行开发中,这款发动机的性能想必你们也都已经知道了,所以我就不多说。”
  熟练的拨动着档杆,看得出来这位毛哥是绝对的老司机了,秋名山车神来了恐怕也就只是个渣而已。
  这时候的杨辉也忍不住上插嘴了:“我们倒是AI22挺感兴趣,这款发动机的性能优秀,而且发动机的研制进度好像还在我们西南科工项目的进度之上。”
  杨辉这时候也丝毫没有掩饰自己来自西南科工的背景,这都是自己的证件上就明明白白的写着的。
  再一个,自己这黄皮肤黑头发,一口中式的俄语,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从小就在西方长大的华裔之类的。
  因此,也没有必要隐藏什么,反正这时候的中苏关系已经重修旧好,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就行。
  听了杨辉说这话,这位名为雷布诺夫家伙下意识的就回了一句:“这可不一定,现在的AI22同样……”
  之后似乎又反应过来了,马上住口不再多说什么,但他要说的意思已已经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基于这些情况,整个车内就显得比较的“安静”。
  这时候的杨辉作为西南科工驻巴航发的技术人员,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但卡达内就完全没有这种尴尬,直接就问起了具体情况。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AI22的开发遇到了什么问题,据我所知你们去年提供的消息可是说91年就能提供成品发动机用于145的开发工作,现在……”
  卡达内说话就这样,但人家是正牌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人员,在杨辉的要求下,就应该有这个底气。
  雷布诺夫这时候也知道是自己的多嘴泄露了局里一些情况,同时也知道就算自己这时候不说,等到了设计局的时候,这些家伙还是会把该问的都问出来,到时候自己就惨了。
  考虑到自己只是一位被临时拉来的接待人员,回去之后还有原本的技术岗位等着自己,这时候更不敢这样拖下去。
  “这是我们局里的一些内部问题,考虑到你们并不是巴航工业的人员,而且我们伊夫琴科的竞争对手还在这里,所以这种事是绝对不可能说出来的。”
  还有这样的说法吗?杨辉和于总师倒是乐了,感情自己几人的身份还成了雷布诺夫不予回答的借口,如此倒是有些意思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辉的作用终于体现出来了,要想变不利为有利,那么大忽悠术就要来了。
  即使是坐在后面,杨辉的声音依旧是非常准确的传到了雷布诺夫的耳朵中。
  “看来,有很多事你们都还没有搞明白啊,考虑到你刚才只说了一半的消息对我们有些用处,那我就告诉你一些在苏联之外的国际性规则。”
  说的冠冕堂皇,有条有理的,但杨辉压根儿就对雷布诺夫刚才没有说完的那事儿没兴趣,这都是杨辉施展大忽悠术的借口而已。
  没有借口,你一上来就说些什么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规则,是个人都会怀疑杨辉的动机不纯。
  现在好了,雷布诺夫知道是因为自己刚才不小心透露出去的消息让对方感兴趣了,这时候再听杨辉说的话,就自然会更加容易相信。
  虽然是开着车,但这位脸上表现出的好奇之心可一点儿也不轻,要不是这在高速路上的话,恐怕停车下来开个会也不是没有可能。
  “哦,这我倒是愿意听听。”
  给一边的谢连发打了眼色之后,杨辉这才开始娓娓道来。
  “关于我是来自华夏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驻巴航发技术人员身份问题,你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我要说的是,不管这次145是采用你们的AI22发动机,还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也在开发中的同等级发动机,更甚至通用的CF34系列,到最后都不可能避开巴航发。”
  这里就是杨辉在胡说了,不过听他说话的语速、前后逻辑性、还有那表情,甚至是其他四人配合的表情,都不难看出此言非虚。
  这可就怪了,这话的意思是说……
  眼看这位已经被自己忽悠住了,杨辉更是抓紧机会,继续深化忽悠下去。
  “没错,不管最后145采用哪款发动机,都不可能避开巴航发,更不可能避开我们西南科工,你必须知道西南科工占有巴航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
  看起轻飘飘的一句,对雷布诺夫也是无形的重击,而对思想领域的冲击就更是如狂风巨浪一般,中心原本坚定的“道心”也有了一丝裂痕。
  “你们……你们会有巴航工业的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这怎么可能,你们可是共……”
  眼看雷布诺夫还在纠结着这些没有意义的方面,杨辉也是相当高兴,能够这样想就说明这位在思想领域已经不是那么坚定了嘛!
  “是没想到当年的红色小兄弟,现在居然过的这么滋润吗?实话告诉你,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我们已经不是当年跟着苏联屁股亦步亦趋的小兄弟了,现在的我们已经走出了新的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接轨也不是什么好稀奇的。”
第585章
这样的设计局难怪不得
  光是说西南科工是巴航的大股东这一点可还完全不够,说的再多也最多是让这位更加对民煮的社会主义更加狂热而已,也就是说西南科工入股巴航是对这在位思想上产生了冲击,会认为现在苏联已经有了体制问题。
  但这还不够,杨辉需要的是让这位在原有的思想上更加的“利己”,只有真正被一己私利完全控制的人,才对杨辉此行有用。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被发展成伊夫琴科设计局内部的带路党、宣传队、播种机。
  而要彻底的改造思想,那就需要不断的下猛料:“所以,我们西南科工借助这种优势,合同巴西政府一起成立巴航发公司,指定由这家公司提供145的动力系统,到时候就算是你们伊夫琴科抓住机会拿到了动力系统提供合同,但依旧还是得要由巴航发剥削一遍。”
  这同样还是杨辉在吹牛逼,但这种事也不是没有依据的,包里就躺着巴航工业提供的145客机动力系统研发、采购订单影印件可不是假的,唯一有假的只是上面没有写巴航发提供什么型号的发动机而已。
  所以,杨辉说话的时候也是相当的有底气,听得雷布诺夫是一愣又一愣的,就连开车都有些不稳,老司机的小车差点儿就给开翻了。
  “还可以这样来?你们这不是明摆着……”
  “明摆着借自己是巴航工业大股东的事实,来为西南科工揽取利益吧!其实你也别惊讶,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资本主义社会,它和苏联现行的这一套完全不同,只要你有能力,敢想、敢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只要抓住了机会,只需要一次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几代人都可以过上人上人的生活。”
  这话说完之后再想要继续忽悠下去已经没有必要了,雷布诺夫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沉默,看起来他已经被杨辉所描述的美好所迷惑了,一路上也不再有什么多余的话,在半天之后,终于到了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伊夫琴科设计局。
  车开进大门内之后,苏式风格的大红墙随处可见,不同之处在于伊夫琴科设计局现在这情况看起来并不是太好,本来是一年最好的春季的时候,这设计局的大量工作人员却都在室外晒太阳,这可是一家苏联航空发动机工业挂的上号的设计局了,就这样子……
  或许是看出了杨辉的想法,一旁的雷布诺夫有些无奈地解释了两句:“你知道,苏联地处高纬度带,天气寒冷,现在虽然已经转暖一些了,但像今天这样的天气难得,大家出来享受一下阳光而已,平时的工作可是非常的繁忙。”
  就这话,不仅杨辉不相信,就连谢连发都不相信,这位是在全国各处倒腾,当二道贩子的。和共和国最北边的冰城飞机厂也没少打交道,就冰城那样的环境都没有见到过有这种现象,几乎是大半个设计局近千号人一起躺在太阳下晒太阳,你就算是毛子国情再特殊也不会有这么闲的时候吧!
  单就是看这些人晒太阳晒出的那些印记、以及大量的简易固定享受设施都无不表明这绝对不是临时性的举动,恐怕更多的是因为现在伊夫琴科设计局无事可做才导致的,不过人家都给出了解释,但还是要给个面子信一回不是,虽然的确是有些不靠谱。
  “原来如此,不错、不错,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嘛!西方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可是比你们更加懂的生活的,上班听歌、喝咖啡、健身都是再正常不过,我们早就见惯不怪了。”
  不管什么时候,杨辉都不会忘记给这位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如何舒服,反正这已经是杨辉顺口就能吹出来的牛皮,上一位面国内的那些公知编出来的段子可从来不少,杨辉也不知道看了多少,现在都能够融会贯通了,完全不用改就能用来给毛子下药。
  而且看雷布诺夫的表现,这副药的效果绝对是不错,听过了杨辉所描述的美好之后,眼睛又亮了一些,心中对西方资本之一国家的憧憬更加强烈,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杨辉这一行人更加热情。
  毕竟现在的他没有其他的渠道了解到西方,也就只有杨辉这一行人是从西方国家过来的,在他的眼里,能够多靠近杨辉这一行人更近一些,混的更久一些,好像自己就能更多的呼吸到民煮与滋油的气息一样,至于杨辉等人的东方人面孔早就被它选择了无视。
  没看到这巴西人都是对这位服服帖帖的吗!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西方国家足够开放、有实力就能有地位,连东方人种都能混的风声水起,那要是自己也能到西方国家去,是不是也能凭借着一身所学,混的各人五人六?
  这时候的杨辉在雷布诺夫眼里看来,就是绝对的偶像啊:“这可真是够令人羡慕,真不敢想杨工程师和诸位在巴西那边过的日子得要有多舒服、多自由,可惜我这……”
  说到最后又及时的停止了,不过这次的原因就不是在上次的那种因为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而及时住嘴,而是欲言又止的试探,想要迈出这一步却又因为心中的不确定而犹豫。
  对于这种心境,杨辉不用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国内这些年的改革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想要踏出去却又各种担心。倒是王成在这个时候心里是一番苦涩,一路上所见的都是那么的可笑。
  整个国家发展陷入迟滞,连伊夫琴科设计局这样的单位都是无所事事,整所的技术人员成天在太阳下沐浴阳光,慢慢地等待着科研任务、或者说是等待科研资金更多一些,最可怕的是国民思想已经极度混乱,在稍加鼓动、诱惑之下就毫无底线了。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民还会有未来吗?如果有的话,那么他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看来苏联的这些情况,突然有些悟了国内去年那次行动,仔细想来才发现确实是对的。国内现在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高速的发展至少要比这里一派死气沉沉要好太多,这可不是正常国家该有的样子。
  没时间管王成的心理波动,杨辉先要给这位有潜力发展成带路党的雷布诺夫一个回答:“你也不用担心,我们这次不是来浅谈合作嘛,若是合作成了你不就能够有机会看到了西方世界吗?就算不行,其实也还有很多的办法实现你所想的,一切就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努力了。”
  听到这样的暗示,满心欢喜的雷布诺夫在前面更加卖力的带着杨辉往伊夫琴科设计局的当家人办公室而去。
  鉴于设计局实在是太大,一路上又是走马观花的参观了各种试验设备,看起来是要比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那些设备更加齐全些,不过在效率上倒是部分有些不如,毕竟西南科工的那些设备可是崭新的好东西,才刚刚过了磨合期而已。
第586章
伊·洛设计局
  苏联一直都有以设计局的总师命名设计局名称的传统,而且很多设计局都是这样过来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设计局则是以两位总师的名字来命名。
  著名的米格设计局全称就是米高扬·格列维奇,这就是被人所熟悉的由两位总师来命名设计局的典型。
  同样的,在航空工业领域还有另外一家设计局也是这样过来的,它就是伊夫琴科·洛塔列夫设计局。
  伊夫琴科院士是该设计局当之无愧的当家人、创始者、总设计师,在二战后带着一队人马重回扎波罗热,在二战的废墟上重新建立了478设计局。
  自此以后,大多数人都以设计局大领导伊夫琴科院士的名字来称呼478设计局,一直到了63年伊夫琴科总师退休之后。
  年富力强的洛塔列夫被任命为478设计局的总设计师、设计局行政负责人,这倒是和国内研究所是一样的人事构架。
  自此之后,478设计局在伊夫琴科的名字后面又增加了洛塔列夫的名字,更名为:伊夫琴科·洛塔列夫设计局,因此要简称它为伊洛设计局也并没有什么错误。
  当然,更多的时候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为伊夫琴科设计局,即使是洛塔列夫当上了总师以后,人们依旧是这样称呼它。
  不过,这次雷布诺夫要带杨辉去见的既不是已经伊夫琴科,也不是洛塔列夫,因为七十多接近八十岁的洛塔列夫在完成了D18T之后,已经不再适合继续领带设计局前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