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刘定之眼睛一亮,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他们反而会在瓦刺与朝廷之间中立,转运物资。”
朱祁镇说道:“不错。”
刘定之说道:“只是如此一来,朝廷封锁瓦刺用意,岂不是落空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反省道:“以而今的情形来看,是朕太过天真了,与瓦刺贸易,利弊兼有之,与瓦刺在九边贸易,我是断断不许的,但是如果在西宁,瓦刺千里转运,我也没有什么意见。”
在九边任何一个边塞开一个口子,朱祁镇都不会同意。
毕竟他或许见惯了一边打生打死,一边将自己国家生产的武器卖给对方,这种秀底线的行为。所以不能将武器卖给祖国的敌人,就不是好的军火商。
但是对下面士卒不好交代。
让大明将士死在大明造的武器手中,是一件很伤士气,也伤军心的事情。
但是朱祁镇不得不承认,大明需要瓦刺的战马。
在西宁贸易,就免除这一点了。毕竟这不是朝廷专卖给瓦刺的,二来拉长瓦刺后勤线,瓦刺即便是买到了朝廷的物资,也会先向西转运到哈密,绕过甘肃,再运输到漠北。
这样长的道路,限制了瓦刺交易数量。
而且这里的交易品主要是茶马盐粮食,连铁都不多。大明需要的只是战马而已。如果用这些东西,能换到战马。
简直是再好不好了。
打归打,有时候留一个透气孔,还是很有必要的。
刘定之说道:“圣明无过陛下。”
朱祁镇也不知道刘定之是真没有想明白这些道路,还是在拍马屁。或者是这些事情,他不好劝谏,只能拐弯抹角让朱祁镇自己领悟。
朱祁镇并不是太在意这一点,他说道:“这一件事情,你下去之后,细细推敲一下,内阁内部商议一下,再呈给朕。”
刘定之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说道:“记住,陈循毕竟是首辅。”
刘定之额头微微见汗,说道:“臣,明白。”
虽然陈循是内阁首辅,但是大明的内阁首辅毕竟不是宰相,很多时候,他们掌控权力,是靠威望手腕,而不是政治地位。
大明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臣,五军都督府,各省总督,巡抚。都察院。地方总兵官,乃至镇守太监。
这些人的奏疏,一般是不通过内阁,直接到朱祁镇手中,朱祁镇看过之后,再转到内阁去的。
特别是内阁大臣,有密奏权,能够不通过司礼监直接到朱祁镇手中。
所以,某些内阁大臣如果与皇帝关系亲密,是能绕过首辅的。将首辅架空为纸篓。却是可以的。
朱祁镇不知道刘定之有没有这个心思。但是他却要提醒刘定之。
原因很简单,大明朝廷之上有一个正常的秩序,本身就是朱祁镇的权威所在。
如果陈循真不能胜任的话,朱祁镇也不会留陈循多长时间,但是在此之前,内阁首辅应该有内阁首辅的权威。
这是朱祁镇所建立的大明体制所赋予的。
只是陈循混到这份上了,已经说明了他的能力不够。只是换相是一件大事,朱祁镇不愿意轻易换,特别是在大战的时候。
朱祁镇说道:“明白就好。”随即朱祁镇让刘定之离开了。
此刻他心中默默想着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河道总督于谦。
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
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
此刻的朱祁镇已经不想将于谦调入京师做首辅了。
当时的朱祁镇孤立无援,急需一个内阁的强援,对抗靖难勋贵,洪宣辅政集团。
而今时间替朱祁镇做好了一切,三杨等老臣,已经靖难勋贵,都已经风吹雨打去了。而今朱祁镇对朝廷的掌控,或许比不上太祖太宗,但是自己觉得自己不逊色于宣宗皇帝了。
这个时候,让于谦入京成为内阁首辅有什么好处?
刷新吏治?吏部做得不错,都察院在刘球这个老臣的带领之下,虎视眈眈,一心想要办大案子。
大明吏治维持的不错。
主持政务?也不用,虽然陈循比起之前的首辅要无能一些,权威小一些,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官僚,在处理庶务上,陈循也是一把好手。
下面每一件事情,只要有先例,有掌故,他都能安置朝廷的先例,或者旧事处理妥当。胜了朱祁镇很多心思。
至于用兵?更不要说了,朱祁镇对于谦是否真的支持他用兵,也一直存疑的。
于谦是忠于朱祁镇,但并不代表没有他自己的想法。
朱祁镇不得不假设一件事情,如果于谦反对自己的决策,他要怎么办?
于谦虽然不能说没有政治智慧,但是很多时候,还是秉承本心,不会因为外面风色如何,就改变的。也不会因为朱祁镇的压力而动摇的。
朱祁镇一来不想伤害于谦,毕竟于谦在他更亲政的时候,给了他有力的支持,其次也有于谦在历史上的名声。总是要保全于谦。三也就是最重要的是,朱祁镇发现,于谦入朝之后,朱祁镇真不知道该怎么对付于谦。
有人说,过皇帝喜欢用贪官,不喜欢用清官,因为要对付清官找不到把柄,但是对付贪官,什么时候不想用,就能以贪污的名义处置了。
朱祁镇并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太明白吏治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了。
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是在高层选择上,朱祁镇一般都是选择品行过关的,起码也是伪装成清官的。否则被锦衣卫私下调查出来,会不会立即处置,这个要看当时的政治环境,但是决计是到此为止,不可能再高升了。
但是即便如此,并非所以清官都不好对付。
政治上的问题,不一定是贪污的问题。
但是于谦就好像当初的杨溥一般,一身正气一点擦边球都不用,最明显的就是于冕了。于冕在读书上资质不大好,于谦每天抽空都要培养于冕,但是于冕在科举上就好像没有开窍一样,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说起来,于谦只要动一下人脉,进士不敢说,但是举人还是有可能的,但是于谦怎么做?
他让于冕去水利学堂。
虽然水利学堂出来也能当官,但是一般都会沉沦下僚,一辈子也不会超过五品官的。
这样的前程,对于普通百姓可以说是光明了,但是对于于谦来说,却是根本不能承得起于谦的政治遗产。
想想就知道,于家在于谦之后,必然没落。
于谦对自己的儿子尚且如此,对别人更是铁面无私。不论公私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朱祁镇看锦衣卫传过来的情报,就知道除非朱祁镇违背政治原则下手,否则真不好找于谦的茬。
所以,朱祁镇觉得,于谦还是在外面比较好。
最近几年,于谦一直在河道总督任上。完成了黄河新河改造,完成了运河新河连通,完成了洪泽湖初步治理,已经淮河下游疏浚。
当然了,后两个才开了一个头而已。
因为黄河的提前改道,运河黄河淮河纠缠在一起的关系,还没有酿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比后世要好太多。
最少黄河旧河道,还可以勉强让淮河入海。
但是下游河道比上游还高,已经成为事实了。
如果想修河,非要费大力气不行。
只是而今朝廷心力都在瓦刺身上,根本抽不财力,就好像应对河北水利一般,专心淮河治理。
所以于谦只能用手中仅有的资源,对危险的地方,进行了一次修补性的修缮,并给朱祁镇上一了本,河道总图。
将淮河运河之间高下姿态,隐患,乃至需要修建的工程,一五一十的说明白了。虽然于谦没有直说。但是朱祁镇也能读懂于谦言下之意。
无非百姓困顿如此,朝廷还想开疆扩土,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修整水利。
只是朱祁镇只能当做看不懂,奖赏一番,就没有下文了。
于谦在河道总督任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直如同闲置,而今西北情况却需要一位能够镇得住场面的大臣。
不单单是茶的事情,还有马政的问题。
西北的马政烂成一团泥了,战马数量不足,已经成为朱祁镇的心病了。
朱祁镇也不是没有派人去处置过,但是这一件事情内情太过复杂,很多马场都是卫所在官,而朱祁镇之前正在清理京军卫所,不好在西北也大动干戈。
在改革的时候,朱祁镇尽量缩小自己的打击面。
京营改造完成了,今年灭朝鲜,破瓦刺,朱祁镇声威大震,自然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