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堤坝内侧上面加了一层厚厚的草席,就是为了阻挡水的冲击力,不至于让水直接冲在堤坝之上,将堤坝冲垮。
而一框框石头,一袋袋泥土,就将这堤坝一点一点的加高。
这一是一场赛跑。
与洪水比起来,谁涨的更快一点。
忽然,河水变得平静下来了。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洪峰来之前的平静而已。
几乎一瞬间,狂风大作,刚刚淅淅沥沥的大雨,一瞬间变成了瓢泼之态,天色更加昏暗了,能见度一下子变低。
就好像是黄昏或者是黎明的时候。
半是黑夜,半是白天。阴阳混沌未判。而波涛之声,顿时大了,简直如同滚滚的雷声一般,又好像是什么东西的号角。
“过蛟了。”不知道谁说了一声,很多都被吓得瑟瑟发抖。
古老相传,蛟龙深藏在深潭之中,只要在风雨大作的时候,兴风作浪,顺流而下,直奔大海,才能成为龙。
这种从来没有听过的波涛之声,让很多人都以为真的是过蛟。
赵新顺手将自己的佩剑拿了出来,说道:“吾奉天子之命守此河,无知畜生,敢犯天子之境,吾必斩之,天子剑在此,何不速去?”
赵新岂能不知道,这里面没有什么蛟龙,子不曰怪力神。但是赵新自己明白是没有用的,百姓不明白。
给他们解释,也是解释不通。
只能顺着他们的想法来说,而且在儒家学说之中,其实并不是太反感这些神神鬼鬼,所谓圣人设神道以教民。
所以一些因果报复之类的故事能帮助官员治理百姓,他们也是用的。
古今民间故事,似乎皇帝与大臣都有神奇的力量,其实并不是他们真有神奇的力量,而是这些神神鬼鬼的一部分,都被儒家改造过了。
赵新也是如此。
他要给百姓壮胆,却没有什么时间给百姓解释这不是蛟龙的吼叫。
赵新哪里有什么天子剑,巡抚出巡也不过是王命旗牌。而且不是每一个大臣都有的。而且赵新即便是有王命旗牌,也不敢带在这里来,一旦出了差错,丢到黄河里了,赵新也是吃不消的。
有赵新壮胆,百姓都装着胆子继续加固。
在风雨之中,黄河水几乎满溢一般,一层层的冲击着堤坝,一波波的向上涌动,不住的刷新自己的记录。
赵新坚持不穿斗笠蓑衣,就是让人知道,他大明河南巡抚,还堤坝之上。
只是他毕竟老了,是六十岁一老翁了。
他已经在堤坝之上坚持了好些天了,早已疲惫不堪,不过咬着牙硬撑而已。下属见状,只能为赵新搬了一把太师椅。
赵新就坐在太师椅之上。
他浑身湿透,黄河水也一层层的翻涌到了赵新的脚下。
“大人,这大堤守不住了。”一个官员几乎是扑到了赵新的脚下。浑身湿透,就好像是一个落汤鸡。他扯着喉咙喊道:“大人,速走。”
赵新岂能不明白这一点。
赵新他所在的地方,并非堤坝最里面,想想就知道,他一个六十岁的老翁,即便是去最前面,又能做些什么啊?
他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一带河堤最高处。
在这里,他可以将十几里内的动静,一览无余,也可以大部分百姓抬头,就能看见他。
这也也被水扑上来,也就是说明了,只需这河水再加高一两寸,恐怕就要满堤了。
而满堤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河堤南边,其实已经有相当地方内涝了。
黄河所谓之地上悬河,绝非虚言。河堤所在之处,不仅仅是这附近最高处,甚至也是开封府北边最高处。
甚至要比开封城墙还要高出不少。
所以就堤坝南边,已经有一大片积水,最深处已经过一米了。
谁都知道,这里的积水对堤坝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如果漫堤了,也就是大堤内外都被水泡了。
如此一来,这大堤很容易被被泡软了。
更不要说,加固的大堤其实并不是太坚固,被水一冲,最容易垮掉的。而且一垮就不是一处。赵新淡淡的说道:“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回去。否则不要怪我不见情面了。”
“大人,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赵新一挥手,身后立即有一个随从出来,一剑刺在这个人心口,随即一脚踹出去,将这个人踹进了黄河之中。
黄河水依旧汹涌,似乎没有在意,他已经吞噬了一条人命。
赵新以如此果决的态度,坚守在河堤之上。
他不能动,任何人不能动,在这里只有三条路,一条,就是掉入黄河之中淹死,其实已经有不少百姓掉落进去了。
一旦掉进去,或者被水浪卷进去,根本是十死无生。
第二条,就是等河堤决堤,倒是全部崩溃,一起去死。
第三条,也就是唯一能活下去的道理,就是守住堤坝,将黄河这一道蛟龙死死的束缚在两道河堤之间。
但是这一条路的希望有多渺茫,谁也不知道。
赵新在河堤上坚守了三天三夜,终于熬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其中有多次这样那样的问题,赵新擅自斩杀了三名官员。
即便是巡抚也没有将地方官员斩杀的权力,只有上奏弹劾的权力。
赵新终于抓住了这一线生机。这一次汛期平安的渡过去了。
但是守住黄河,几乎是用尽了黄河两岸的民力,但是其他地方就没有这么强度的支持,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了。
所以,正统十年的夏天,并不好过。
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
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
收到了黄河堤坝守住了消息。
朱祁镇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每年在汛期那几个月,朱祁镇总是悬着一颗心。
不,应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朱祁镇每天都在担心,春天担心旱情,担心蝗灾,夏秋担心水灾,秋后担心防秋事务。冬天担心雪灾。
而且不仅仅担心大明朝廷,也担心草原上有没有雪灾,因为草原上一旦着灾,很可能次年蒙古人就会大规模南下。
虽然他们没有胆子大举南下,但是骚扰的频率就会更加多了。
让数千里边墙,有疲于奔命之感。
做皇帝是可以很轻松,但是想做一个皇帝,必然是最累的。
而且黄河这边传来的是好消息,但是其他地方,传来的却不是好消息了。
卫水,漳河也守住了,但是淮河却没有那么顺服了。淮河在这个雨季,也是大发雷霆,冲决了数次,河南,南直隶有好几个县都被水淹了。
这其实也是黄河夺淮的后遗症。
黄河夺了淮河河道,淮河下游排水不畅,一遇见大雨,很容易出现倒灌的现象。
朱祁镇看着,黄河,运河,淮河几乎纠缠在一起,就好像是一个线团,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立即批阅奏折。
对于,这种赈灾的折子,朱祁镇批阅几乎可以不带脑子了。因为这是有一套流程的,无非是按照灾情的严重程度,免赋税,少则当季,多则三年,一般没有三年以上的。如何府县实在困难,就要让地方蕃库拨款了。如何更加严重,就会让北京拨款拨粮。
一般来说,要波及数府或者一省,才会让户部直接派人下去赈灾。
一两个县的小灾情,就是省一级就解决了。
总体来说,或许中央层面为了打仗,太宗皇帝到而今,朝廷财政都不是太宽裕,但是地方财政其实很宽裕了。
这也是大明财政政策造成的。
如果有人注意到了大明年入二千三百万石,北京所用不过漕运四百多万石。其他的粮食虽然各用用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在地方,布政司,府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