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1314

  永乐年间,汉王权势大盛。太宗皇帝对于立储犹豫不绝。各种人事狗眼看人低,而父亲仁宗皇帝又是一个柔仁的性子,很多事情,都是太皇太后出面,甚至好几次闹到太宗皇帝面前。
  这也是太宗皇帝喜欢这个儿媳胜过喜欢儿子的原因,太皇太后这个爽利的性子,要比仁宗皇帝更像太宗皇帝。
  所以在襄王心目之中的母亲,从来是气场强大的,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母亲在,除却太宗皇帝没有人能压过她。
  从来没有见过母亲如此虚弱的样子。更是悲从中来。忍不出哭出声来。
  太皇太后似乎听见了什么,睁开了眼睛,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是老三?”
  襄王跪在太皇太后的床前,一把抓住太皇太后的就好像是一根枯柴一般的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说道:“孩儿在此。”
  太皇太后眼睛之中迸发出明亮的目光,说道:“好,好,好。”
  一时间太皇太后似乎失去了语言组织能力,只能说一个好字了。
  襄王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事情,比如麓川的情况,方瑛如何善战,他儿子,他是如何统兵剿匪,大破孟养的。
  襄王的言语之中,充满了报喜不报忧的传统。
  如果单单听襄王所言,他似乎已经在南疆横行千里,括地无数了。
  寻常时间,太皇太后的对这种程度的谎言,一眼就能看透,而今她却含笑看着自己的儿子,唯一还活在这个世界的儿子。
  仅仅是看着。
  或者说她已经做不了其他事情了。
  襄王整整在太皇太后的面前待了一天,太皇太后身边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襄王一手包办。虽然襄王从出生到现在,都是金枝玉叶,根本没有伺候过别人。对这种事情并不熟悉。但是依旧坚持做下去。
  只是到了傍晚时分,太皇太后忽然说道:“你走吧,回麓川吧。”
  襄王说道:“娘,我想再陪陪你,陛下也准了。”
  太皇太后说道:“陛下准不准,是陛下的事情,我准不准,是我的事情,藩王入京,向来都是规矩,从来没有母亲病重,可以回京侍疾的。你是藩王,乃是王叔,自当为天下做表率,又岂能如此?”
  襄王听了,说道:“娘。”
  太皇太后躺在床上,眼角两行清泪留了下来。
  做母亲岂有不爱儿子的,而且太皇太后也知道他身子骨,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正因为如此,太皇太后才一力让襄王立即走了。
  太皇太后所言也是对的。
  靖难之后,大明对藩王的限制越发严厉,不要说是母亲病了,即便是父皇驾崩了,在外的藩王,也不可能来奔丧。
  当然了,以太皇太后的政治威信,临终之际任性一次,也没有什么。
  但是太皇太后更是知道。人死万事休,但是活着的人就要受难了。
  更不要说,太皇太后心中还担心襄王金册这一件事情。当年一念之差,为小儿子埋下了深层次的危机。
  虽然朱祁镇在太皇太后面前表现出毫无介怀的样子,但是太皇太后一个字都不信。
  因为他太明白皇帝这个生物是什么东西了。任何一个皇帝权谋狡诈都深入骨髓了,虽然朱祁镇现在还太稚嫩了,但却已经入了门。
  对这样一皇帝,太皇太后可以放心将江山托付,但是越是如此,她越担心皇帝对襄王出手,甚至不用出手,只需暗示一下就行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为皇帝做事。
  所以,襄王一定不能在京师,越远越好,将襄王安置在麓川,未必不是这个母亲对儿子保全之道。
  太皇太后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我要你发誓。”
  襄王说道:“娘你说。”
  “我要你发誓,回去之后,今生今世,永远不踏入大明一步,今后生在麓川,死就葬在麓川吧。”
  太皇太后言下之意,就是连她的丧事,也不用他来了。
  襄王一听,简直是如同晴天霹雳,语带哽咽说道:“娘,你就是这样厌恶儿子吗?”
  太皇太后闭上眼睛,说道:“你发不发誓。”
  襄王跪在地上,屈指向天,说道:“我朱瞻墡,回到麓川之后,今生今世不再回来国了。”
  太皇太后即便是闭上眼睛,也忍不住泪水,一串串的从眼角滑向耳边。她心中暗道:“老三,别怪娘,你活着比什么都好。”
  太皇太后要襄王发这个誓言,并不是厌恶襄王,而是为了保护襄王。
  有这个誓言在,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就没有理由召襄王入京了,但是如果不召襄王入京,在麓川杀死襄王的话,说不定会引起一场叛乱。
  太皇太后知道,这样的事情朱祁镇权衡利弊,是决计不会做的。这是太皇太后为了让襄王能在他死后活下,做得最后的努力。
  母亲即便是在临时之前,也是母亲。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
  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
  襄王或许当时不明白,但是今后总是会明白的。
  只是此刻的襄王却是伤心至极,跌跌撞撞的出了慈宁宫,忽然翻身跪下来,重重磕头,不知道磕了多少头,直到襄王额头见血,才被左右拉了下去。
  于是乎,襄王还没有在北京安置下来,就匆匆出京。等他刚刚到了麓川的时候,就传来太皇太后的驾崩的消息。
  襄王当时就吐血。
  修养了两三年才算捡了一条命来。
  从此襄王到死,都没有再回离开过麓川。
  太皇太后身边自然也有朱祁镇的眼线,几乎在襄王离开慈宁宫的时候,朱祁镇就已经知道了这事情本末了。
  朱祁镇自然懂太皇太后的意思,心中却更感到凄然,暗道:“娘娘,在你心中,孩儿就是这么信不过吗?”
  朱祁镇细细想了想,却不得不承认。太皇太后也许是对的。
  就如会昌伯一般,会昌伯一家虽然是废物,但是并没有亏待朱祁镇,孙氏对朱祁镇也是极好的,但是朱祁镇觉得会昌伯夺爵的好处更多,就毫不犹豫将会昌伯的爵位给拿下了。
  如果有一日,朱祁镇觉得杀了襄王的好处更多的话,朱祁镇并不觉得自己会下不去手。
  朱祁镇心中暗道:“孤家寡人,唯我独尊,上下百战,唯利是图,娘娘,这是你教我的啊。”
  襄王走后,太皇太后的身子骨就一日不如一日了。
  忽然有一日,太皇太后忽然来了精神,说道:“想来御花园的花也开了,我想去看看。”
  朱祁镇见状,立即知道,太皇太后的回光反照,他立即让人准备轮椅。他亲自推着太皇太后走在御花园之中。
  春夏之交,御花园之中,各种鲜花绽放,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这个轮椅是朱祁镇吩咐能工巧匠打造出来的,虽然是木制车轮,但是却是藤椅,推起来并不沉重。
  太皇太后更是瘦了很多很多,所以朱祁镇推起来毫不费力。
  太皇太后就好像一个小姑娘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好香,这春色满目总是看不足的。”
  朱祁镇说道:“娘娘喜欢,可以常来。”
  太皇太后说道:“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大抵大限到了,皇帝啊,说实话,你比你爹要强多了。”
  朱祁镇立即说道:“孙儿比不得父皇。”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说道:“我自己的儿子,我不知道。你爹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了。从来不肯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情,喜欢画画,喜欢斗蟋蟀,见了几个狐媚子就走不动路了,说起来是能文能武。要不是祖宗留下基业深厚,他是不是准备做宋徽宗啊。”
  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对子言父,不要说在古代,即便是在现代,也是一个很失礼的举动。但是说话的偏偏是太皇太后。母亲数落儿子,不管当着谁的面,也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说现在宣宗已经去了,即便宣宗还在,面对太皇太后这样说,他也待受着。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我最看中你的是什么?知道吗?”
  朱祁镇说道:“娘娘请讲。”
  太皇太后心中说道:“是你战战兢兢之心,你不知道你刚刚登基的时候,在我身边明明是怕得要死,却又刻意讨好的样子,实在是好笑之极。”
  “三杨乃是仁宗留下老臣,张辅也是两代侍奉我家,胡濙当初是太宗的私臣,那一个都是我大明忠良死节之臣。说不客气话,即便那一天你遭逢大难,他们都是会殉节之臣。真以为我和你父皇都是目盲之辈,会选一些心怀莫测的大臣,当托孤重臣的吗?”
  太皇太后看人,并没有看错。
  三杨两个病死任上,一个告老还乡不说了,张辅以七十老龄战死土木堡,胡濙在土木堡之边,还有夺门之变,这两大政治事件善后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夺门之变的时候,胡濙已经八十了。
  可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