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校对)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700

  这样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就是一万一千人了。
  坐车时间长了虽然也很疲惫,但是跟走路比较起来还是轻松的多了。
  眩晕感什么的都是浮云,只是坐车的次数还不够多罢了,坐的多了,自然就习惯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了。
  建元十六年,已经十五岁的太子王邦向王不饿提出了一份建议。
  身为太子,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他却学完了洛阳书院的课程。
  当然,很多东西只需要学个皮毛就够了。
  身为太子,身为未来的皇帝,帝国不需要他去搞什么研究,但是需要他在大多数方面都要略懂一些。
  起码不能听人家提起来的时候,你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这个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那样的话,还谈何发展?
  所以,王邦除了日常跟着上课以外,还有单独的课程需要学习,生活几乎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
  在观看了一场军演之后,便深入军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究,最终有了这份建议。
  甲级部队的优势正在逐渐的增加,与乙级部队的差距正在逐渐的拉开。
  但是综合对比了近几年的演练数据,发现甲级部队尽管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可始终受制于兵力劣势,所以经常会出现打的过,但是却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这种问题。
  组建甲级部队的本意就是为了能够快速解决战斗,快速反应,所以这个初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完成。
  所以王邦建议对甲级部队的编制进行改编,即每个屯增加一个什,形成一个加强屯的现实,以增加甲级部队的兵力来改变因为兵力不足而导致战斗时间被拉长的这个现象。
  而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屯五十个人,一个军有二百个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等于一个军增加了两千个人。
  如此一来,甲级部队的满编状态就是一万三千人,比起乙级部队的一万人多了整整三千人。
  虽然有一千人的非战斗部队,但是乙级部队他也不是满编状态啊。
  乙级部队的常态是八千人,而甲级部队的常态是满编,所以两者相比较,甲级部队比乙级部队多了整整四千个战斗兵力。
  王不饿采纳了王邦的建议,并且指定第一集团军的第一军为试点进行改革。
  于是,在建元十七年的军演中,第一军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第一集团军的两个乙级部队。
  在建元十七年的下半年,朝廷又一次组织了军演活动。
  这一次第一军面对的是第一集团军的四个乙级部队。
  目的是为了试探一下改编后的第一军极限到底在哪里?
  四个乙级部队的总兵力是三万两千人,兵力是第一军的两倍多。
  这一次第一军的表现虽然不如上半年,但是也足够亮眼。
  虽然最终损失不算小,但依旧取得了胜利,自身战损接近四成。
  不论是甲级部队还是乙级部队,首先他都是人。
  你甲级部队在训练的时候,乙级部队也没闲着,你在进步的同时,人家也在进步。
  所以说能够打出这么个结果,其实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于是,将甲级部队升级的事情开始提上了日程,因为只是每个屯增加一个什,这属于小的改动,所以影响并不大,各个部队直接从自身的编制中分一个新的单位出来就行了,兵员的空缺则在征兵期的时候补上来就行了,问题并不大。
  建元十八年,王不饿将王邦任命为了少儿城令,负责少儿城内的一切事物。
  这一年王邦开始不断的犯错,主要是第一次干这事儿,很多事情都没有经验,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将问题搞的一塌糊涂。
  半年之后,王邦总算是找到了处理事情的方式,对少儿城的一些事情开始渐渐的有了感觉,处理起来也游刃有余了起来。
  当王邦刚刚适应了这里,正雄心壮志的打算为这里带来改变的时候,王不饿的一道命令,直接打断了王邦的雄心壮志。
  卸任少儿城令,即刻前往京县,任京县令。
  京县位于荥阳南部,距离荥阳只有不足二十里的距离。
  当年王不饿扩张的时候,京县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就直接投降了。
  实在是因为人数太少了,全县男女老少加起来也只有两三千人,拿什么抵抗?
  虽然朝廷这些年来一直在鼓励生育,但是因为荥阳就在周边,已经开始形成了虹吸效应,所以京县的人口虽然在增长,可人口流失率却很大。
  而王邦在上任一初就需要面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县薄在籍人口一万一千人,但是却能明显的感觉到京县没有那么多人,特别是青壮年特别少。
  询问过后才知道,实际上还待在京县的人数大约只有五六千人左右,年轻力壮的,几乎全部去了荥阳。
  那边是大城,经济碾压这里,又是通往洛阳的枢纽地,赚钱的机会多一些,离家也不远。
  年轻人去了荥阳,基本上每个月都能回来好几趟,这就更加导致了京县的落魄。
  在这里,王邦见识到了一个排名靠后的县,到底是怎么活着的。
  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县内不是老人就是孩子。
  现在又开始了机械化的耕种,翻地什么的简单又省事,老人和孩子就把活给干了。
  所以每年只有收获的季节,在外赚钱的年轻人才会回来收获。
  这样的地方,有什么发展前途?
第708章
这不是梦(大结局)
  建元二十年,王邦被调离京县令,改任三川大都督,尽管王邦在京县很努力。
  而且拥有着巨大的权力和资源。
  可无论王邦怎么努力,除非是挑战现有制度,否则仅仅只是凭借着他的权限,依靠正当途径,是很难解开京县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的。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京县没有办法解决荥阳的虹吸现象。
  依旧还是有大量的青壮被荥阳和洛阳给吸走了。
  王邦很想用特权去改变这个现状,但是那又能怎样?
  当他离开之后呢?
  还用特权去保持这个现状吗?
  荥阳的地理位置在那里摆着呢,这是京县永远也比不上的天然优势。
  国家的运行也是需要成本的,打压荥阳,抬高京县,这其中牵扯到的成本可不仅仅只是行政成本,还有更多的商业成本。
  最终影响到的,会是国家的税收等问题。
  这是王邦第一次体会到无能为力的感觉,有力无处使,很让人觉得无奈。
  三川大都督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虚职,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
  他唯一的权力就是天天在三川郡府到处乱晃悠,可以去查看郡府内的一切事物。
  包括郡守做出的一切决定,不论是正常的公文,还是探讨的一些细节。
  这是王不饿为王邦单独设置的一个职位,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熟悉一下一个郡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又需要考虑哪些东西。
  因为是匿名在地方上上的学,所以王邦的基层生活经验很丰富。
  无论是亲自体验的,还是听同学们说的,这些已经足够让王邦去了解基层的一些实际情况了。
  去少儿城担任县令,让王邦初步有了步入官场的一些经验。
  相比较于直接上马而言,少儿城那边的情况稍微简单一些,更适合王邦这种新手来积累经验。
  京县属于一个存在感不强的县,让王邦去担任县令,也是要让他体会一下基层县令更多时候的无奈与现实的残酷。
  起码这一年让王邦知道了,大汉并不是每一个县都如同荥阳那种大县一样辉煌的。
  每一个看起来很牛逼的县,他都在吸收着周边县的血。
  而在担任三川郡大都督的时候,虽然手中没有了权力。
  但是王邦却通过这个职位了解到了一个郡守是如何调节郡内各县平衡的。
  虽然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建元二十一年,年满二十岁的太子王邦被调离三川郡,正式的进入到了朝廷,以太子的身份,兼任了一个内阁成员的身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