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吹牛开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700

  果然,自己的思路跟王上的思路是一模一样的。
  其他人也在默默的盘算着。
  跟匈奴开战是肯定的,现在朝廷已经在做着准备了。
  尽管有人不太愿意,但没办法,他们的意愿阻挡不了汉王开战的决心。
  而这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准备好的。
  就算是物资,也不是全部都从洛阳运出的。
  按照惯例,是各县按照命令组织徭役运输,走规定的路线,一路汇合一起运上去。
  所以在粮食的发出地,都是零零散散的,只有到了某个地方,才会汇聚成辎重大军。
  “去准备吧,能生养多少,就养多少。”王不饿直接下令道。
  骡子的用处还是很大的,战时运输,闲时用来做农活。
  而骡子的出现,也能最大限度的弥补耕牛不足的困扰。
  换句话说,这是提升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事没什么好说的,王不饿下令,随后负责的官员将详细的记录递给了张良。
  上面列举的很清楚,每一种牲畜的脚力如何,所需如何,骡子显然是最合适的那个。
  ……
  平阴县的案子还在操办着,王不饿虽然将案子交给了张良去负责,但是也交代了四个字,从严,从重!
  对于这种藐视王权的行为,王不饿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的。
  回到洛阳,王不饿还是将张良喊了过来。
  “还是平阴县的事情,让孤发现现在的官员任免有不少的问题。”王不饿直接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在很早以前他就考虑了,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在爆出平阴县这件事情之后,不得不让王不饿再一次认真的考虑了这件事情。
  从而最终做下了这个决定,隐患肯定是有的,担忧也是有的,但若是不这么做,地方势力盘根交错,不利于中央集权。
  “那王上打算如何做呢?”张良一脸正经的问道。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会认真的考虑一下,然后说一些自己的见解。
  后来这种习惯就改变了。
  想的再多有个屁用,王不饿既然这么说了,就证明他有解决的办法了。
  与其费脑子去想怎么办,不如直接听王不饿说完解决的办法,然后自己在费脑子去思考合不合适。
  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他不仅要通晓时间管理,还需要自学脑子管理,不然哪天还真的就用脑过度了呢。
  “官员异地任免!”王不饿直接说道。
  “异地任免?”张良眉头微皱。
  这可是个大课题,严格意义来说,异地任免现在也是存在的,但多为郡一级的官员,县一级的官员也有,但七成以上都是本地任免的。
  不过很快张良便想清楚了这么做的好处。
  “异地任免,在配上任期制度,官员勾党结私一事应当不会有那么严重了,但问题也并非没有,一是这事推行的阻力,地方势力盘根交错,新来的官员不熟悉情况,能够压得住?二是这些异地任免的官员,因为有任期,所以会不会做一些只顾当下的事情来?”张良说道。
  “阻力肯定会有的,但若是在意这些阻力而不去做,将来怕是要遇到比平阴县更恶劣的事情来,至于说会不会做一些只顾当下的事情,这就需要吏部那边搞一套评测的方法了,孤觉得可以在吏部评测以外,让斥候那边也给一份官碑风评,吏部考能力,斥候考品德,一明一暗,谁能升,谁不能升,心中或许会有些数……”
第301章
孤有这么流弊?
  官员异地任免制度的起源于汉武帝时期。
  其原因是七国之乱给汉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与威慑,从而导致他们不得不思变。
  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却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推行。
  基本上可以说,就是这种制度,保证了汉武帝的中央集权制度。
  而通过实践总结,发现异地为官的官员,很难像之前那样能够编织出一道巨大的关系网落。
  那种自上到下的网络,能够直接影响到中央集权的网络。
  而官员异地任免这个决定,自汉朝开始以后,往后每一个朝代都在运行着。
  后来甚至有千里不为官的规定,再到五百里不为官等等。
  也有没有距离限制,但单独限制了不能在本郡,以及本郡临近郡为官的规定。
  这些官员因为是异地为官,上任的时候几乎就是孤身一人,最多带着自己的妻儿。
  若是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威慑力度不够,那么他们这些官员到了地方上去为官,不说能够做出一番事业,怕是刚到就会被人给个下马威,然后待上几年灰溜溜的滚蛋。
  所以,若是异地为官的政令推开以后,让大家都不再觉得这是故意刁难人之后。
  那些到异地为官的人,反倒更希望中央朝廷的威慑力能够很大,越大越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安稳的去当官。
  而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些异地为官的官员,又会潜意识的帮助支持加强中央集权。
  “王上,斥候考核恐为不妥!”张良想了想,还是说道。
  “为何?”王不饿看着张良,两个完全不同的部门,没有相互的隶属关系,这样的考核才更具有真实性吧?
  “斥候的权力太大了!”张良说道。
  王不饿愣了下。
  斥候的权力太大了?
  斥候现在有什么权力?
  不就是监视一下地方上的情况吗?
  行动权在于游击将,基层的斥候就是普通百姓,一个县有编制的斥候,也就三五个人而已。
  反正王不饿是觉得,斥候是真的好用,能让自己快速的了解到各地的一举一动。
  只要自己愿意,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很短的时间内便能看到这个地方近期的一切情况。
  “王上,吏部考核能力没问题,但若是能力与品德相互辅佐,让斥候来负责品德就有些不妥了,时日一久,若是斥候军官心思不正,地方官员又岂敢得罪他们?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可能在处理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做到最好,若是斥候避轻就重,专一的盯着一点大肆宣扬官员品德有问题呢?真若是如此,哪怕这个官员做了十个正确的决定,也会被这一个看似不正确的决定给毁掉的。”张良说道。
  这种避轻就重的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哪怕新组建一个衙门去负责,也依旧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
  但这事交给斥候来负责,所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更重一些。
  王不饿突然想到了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其用意是好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部门的权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一系列不受控制的影响。
  张良说的也有道理,是人就会犯错误。
  若是真有官员因为得罪人的原因而被故意针对,那未免也就太惨了一些。
  对于官员本身来说是惨,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不希望这种好官员被埋没。
  王不饿继续的想着应对的办法。
  考核,不能全部都是固定形式的,这样会让更多的官员们提前有所准备。
  而对于官员的考虑,就必须是具有隐蔽性的,突袭性质的考核。
  只有在官员不知情的前提下,才能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微服私访,亲自去看。
  但天下那么大,显然是看不过来的。
  若是单独组建一个部门,又需要防止权力过大。
  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轮转制,让负责前去考核的官员,在出发之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样自然能够避免一些勾结的现象。
  若是为了图稳,可以多派几个人去,相互之间分批过去,相互不知道彼此,只有多者得到的答案相差不大,才能证明是真实正确的。
  但是……
  很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7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