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佳闲王(校对)第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3/579

也难怪李靖能在后来称为大唐战神,还能被神化,单单只是这一手腹黑的程度,就不虚这个战神的名头。
“真亦是假,假亦是真!”李元吉忍不住的说出这八个字来,啧啧嘴:“不错,朕果然没看错人!”
对于有水平的人,李元吉从不吝啬自己的褒奖之词,李靖当的起自己这一番称赞。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明白过来他们到底说的是啥意思。
虽然后知后觉的有些慢,但还是在心中黯然一惊,特别是程知节等武将出身的家伙,更是对李靖这个阴谋家即佩服,又恨的不能行。
“这下臣不知道是不是该同情一下可怜的吐蕃人了~~~”房玄龄微微一笑,气氛很是愉快。
“同情个鸟,陛下,要不把俺派去露一手?”程知节有些按耐不住的说着。
“朕怕你死在那里!”李元吉没好气的回了句。
此次作战的将领早就内定好了,而且也都提前做足了准备,调派一个新的将领过去倒是无关紧要,只要两个主将不换就行了。
可问题是,吐蕃那是普通的地方吗?程知节没有任何的适应训练,真要是到了吐蕃,手下将士还能继续打下去,他这个将领反倒天天晕晕乎乎的,丢人不?
“那边地势很好,不像长安,老夫刚到的时候也很不适应,甚至经常头晕恶心,也就是在那里待了这么长时间才慢慢适应,陛下不让程将军去是为了程将军好。”李靖不得不站出来和稀泥道。
“不去就不去,在长安多好,想吃啥吃啥,想干啥干啥,老夫还不想去那里受苦呢!”程知节撇了撇嘴,很不乐意道。
“呵呵!”李元吉呵呵一笑,也懒的跟这货纠缠,继续道:“这事你们商量一下看具体怎么操作。”
事情很简单,整个战略也并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更改,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元吉并不想在这上面参与的太多,毕竟李靖的想法自己已经差不多了解了,与自己的想法大差不差,这种情况下,自己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干预将领的发挥。
有些时候,不是你觉得怎样就怎样的,计划的再好又能如何?
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到头来还是得指望他们这些将领,总不能自己去那边盯着吧?
过度的纠正,只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就好了。
而原先的计划,是苏定方那边先进攻吐谷浑,而李靖悄悄的率兵进入吐蕃进行适应训练,然后苏定方在吐谷浑那里直接佯攻吐蕃,吸引吐谷浑的主力部队,从而为李靖这边的进攻减小压力。
实际上这份计划已经很完美了,因为从吐谷浑进攻的优势很明显,首先路就好走了许多,从雅州进攻的话,小规模倒是可以,大规模就很难做到了。
而现在,只需要将这份计划稍稍微调一下就好。
先由李靖在雅州叫阵,吸引吐蕃的主力,然后自然不是决战,而是对峙。
而这个时候,若是苏定方进攻吐谷浑,又从吐谷浑进攻吐蕃的消息传出去,恐怕松赞干布那边就坐不住了。
若是调主力回援,首先等他们赶到的时候,部队就疲惫的不能行,苏定方正好以逸待劳跟他们干一仗。
若是不管不问,那就更好了,苏定方可以一边适应,一边进攻,逐步蚕食吐蕃的领土。
而到了那个时候,雅州这边便是成为了佯攻又能如何?
这个计划最大的好处就是,两边都可以佯攻,也都可以成为主力,不管松赞干布怎么应对,都很难同时应对两面的进攻。
如果不出问题的话,他肯定会将主力调到南边,因为那边面临的是十七万大军的进攻,雅州不过才四万人而已。
说实话,李元吉也有些同情松赞干布了。
只是可惜,谁让这货后来对大唐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若是不趁其立足未稳之时便彻底的压死他,后面鬼知道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官员和驻军问题要尽快拿出方案了,另外,再考虑一下是否可以移民。”李元吉继续对着房玄龄说道。
作为内阁第一人,这事自然由他牵头负责,而自己只需要最终敲锤定音就行了,没必要亲自去想这些,当然,有些建议的话,倒也可以提一提。
“诺!”房玄龄应了声,也没多问。
这种模式他已经很熟悉了,而且效果也还不错。
打下一个地方,并不意味永久的占据那里,派遣官员,只是统治的一个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王朝走下坡路,这种统治力自然会越来越弱。
那又该怎么办呢?
官员,军队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迁徙大量百姓过去,同化他们,将他们变成自己人,百年之后,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的计划,但却是最安稳,最稳妥的一个办法。
就像当下的唐朝,没听说有谁想让某个地方独立的,因为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大家都是汉人的身份,就算要反,也是推翻朝廷重新建立一座王朝,但某个地方单独独立出去,那是不可能的,根本不会有人这么想。
只是,有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几年大唐的发展太快了,快到现有的官员根本不够用,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到那些地方的。
若不是你情我愿,时间久了,自然会有问题。
“有时候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步子迈的小一点,未必不能走的快,江山社稷看的是长远,而并非一朝一暮。”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渊站在了身后,而李元吉对此却毫无察觉。
李渊的话让李元吉瞬间一愣,倒不是因为别的,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这特喵是太上皇应该说的话吗?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
李渊不闻朝政,但却不代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能让李渊忍不住的站出来说出这番话,足以看出他并不希望打这一仗。
“父皇,并非儿臣不愿慢下来,船就在那里停着,若是不加快步伐,等到了船也就走了,再想上船,只能下水游着追上去,或者等下一艘船,可下一艘船,谁知道在哪呢?谁又知道,船上坐的是敌还是友?”李渊的太上皇当的很合格,李元吉也不介意跟他多说些政事,当然,历史上那种李渊和李世民见面都自称朕的画面是不会出现的,在与李渊对话的时候,李元吉永远都是以儿臣自称的。
第三四五章:李渊的心事
与李渊的谈话很愉快,父子二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分歧。
主要是因为这几年来李渊也已经彻底的放下了一切,算是悟透了人生的哲理。
人活这一辈子是为了什么?
权力?金钱?还是欲望?
都不是,为了是让自己可以开心快乐的过完这一生。
权力自己有过,金钱自己有过,欲望也得到了满足。
可结果呢?
嫡出的四个儿子,老三早年夭折,老大死于非命,老二囚禁自己,老四杀了老二,解救了自己。
李渊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他虽然没有了权力,但只要不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问题,李渊只需要一句话,李元吉也不会不给自己面子,如今的自己也已经自由了,可以随意的去任何地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心也不用操,有用不完的钱,享不完的福。
就是时常会想起自己那几个已经去世的儿子,心里面总是有股子悔意。
可悔意归悔意,李渊却没打算再去做什么,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不需要再去改变了。
认清楚了现状的李渊,在与李元吉谈话的时候,自然不会像之前跟李世民谈话时那么冲,有些问题也只是点到为止,听与不听,李元吉有他自己的考虑。
跟李元吉闲聊了会儿,李渊有些欲言又止。
毕竟有过前车之鉴,李元吉虽然现在表现的不错,可谁又能保证永远都是这样?
李渊虽然不为自己考虑,但也还要为其他的儿子做一番考虑,仅剩的儿子当中,李元吉的年纪是最大的,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
而剩下的,五子夭折,六子李元景今年也才十四岁,在政治上根本不可能对李元吉产生任何的威胁,也没有自己的人脉。
至于余下的,则更小了,甚至还有几个尚在襁褓之中的。
李渊不敢保证自己百年之后,李元吉会不会对这些皇子下手,虽然这些事情自己也不知道,更不可能会知道,但还是忍不住的产生了一些担忧。
“元吉,元景过了年也就十六了,勉强也算是成年了,你打算如何处置?”许久之后,李渊还是忍不住的看了眼李元吉。
不求他能说到做到,只求自己有生之年,他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让自己将来走的时候可以无忧无虑。
不求封王,若能给他们一笔钱,让他们到外面自谋出路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皇室这个身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危险了。
他们年纪是小,可大多数也比李元吉的儿子年纪大,等到李元吉老的时候,传位于太子的时候,他们这些皇叔们可就不是现在这样的了。
“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是儿臣的兄弟,就算将来有些什么,至少儿臣作为兄长,不能先对不起他们。”对此李元吉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那些个小屁孩,还不值得自己耗费太大的精力去提防,“封亲王吧,以后就定下个规矩,年满十六封王。”
李渊点了点头,嘴上却是没说什么。
但是心里却对这个答案很满意,至少李元吉已经表态了,如果自己连这个条件都不能满意的话,那么李渊实在想不到,自己还能要什么条件?
早在去年,李元吉就已经颁布了新的政令,凡太子以外,任何亲王,郡王等不得开府纳士,不得干涉政务,不得干涉军务。
也就是说,除了太子,其他的亲王、郡王全一个鸟样,谁也不比谁高贵到哪。
说白了李元吉就是打算当养宠物似的养着这些亲王、郡王,每月给你一笔钱,让你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若有不满足的,也可以自己经商去,但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
所以说,从去年开始,唐朝所有的王爷,全部都是没有任何权力的王爷,当然,李道宗除外。
但这只是个别的案例,而且李道宗本身也愿意接受皇帝的监管,他的一切都是透明的,所以李元吉可以放心的用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3/5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