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130

  换了一种说法,这都成了宗教版的神圣罗马同盟了。和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对奥地利来说貌似没有多少好处。
  “表面上当然没有任何利益,可实际上神圣罗马同盟和神圣罗马帝国就只有两个字的差距。
  如果经济进一步发展,我们未来还可以让媒体把名字改一改,比如说称呼:神圣罗马经济帝国,或者是直接叫神圣罗马帝国。
  这些都是媒体自己的称呼,和我们没有关系,各邦国政府有意见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弗朗茨平静的解释道
  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可是深远的,尤其是在德意志地区,被成为德意志第一帝国,也是德意志各邦国唯一承认的帝国。
  这是哈布斯堡王朝遗留下来的巨大政治资源,弗朗茨怎么可能不利用呢?
  叫的多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普通人可没有那么多功夫去分辨,此“神圣罗马帝国”和彼“神圣罗马帝国”的区别。
  当大家都认可了神马罗马帝国后,奥地利兼并南德意志邦国的民众基础也就有了。
  靠着经济上的捆绑,政治上的渗透,到时候根本就不用采取武力,就能够完成合并。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左传》-《鞌之战》
  弗朗茨这是利用时代差距抢注冠名权了,只要奥地利能够发展壮大,加大对各邦国的优势,就可以李代桃僵造成既定事实。
  人心思变,历史意大利地区的统一和德意志地区的统一,都是因为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
  要是没有这个基础,撒丁王国也没有能力统一意大利地区;普鲁士王国多半会感受一下哈布斯堡王朝的苦楚,被德意志邦国联合国外势力揍的半身不遂。
  费利克斯首相冷笑着说:“只要德意志地区民众认可了,各邦国政府就算是不想认,到时候也由不得他们了。
  为了避免外力干扰,我们最好还是秘密行动,先和这些邦国一家一家签订密约,等协议达成过后再对外公布。”
  作为坚定的德意志派,费利克斯首相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向德意志地区扩张的机会。
  在他看来神圣罗马同盟,或者说是神圣罗马帝国,就是用来抗衡普鲁士人提出小德意志思想的最佳利器。
  如果普奥两国实力继续壮大下去,摆在德意志邦国面前的就只剩下两条路了,要么加入普鲁士领导的小德意志,要么加入奥地利领导的神圣罗马帝国。
  没错,到了未来就不是神圣罗马同盟,而是神圣罗马帝国了。
  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北德意志邦国多半会倒向普鲁士王国,可是南德意志邦国就不一样了,他们天然倾向于奥地利。
  在弗朗茨的影响下,奥地利已经出现了普奥联手瓜分德意志地区的声音,这个声音不光是在奥地利有市场,在普鲁士同样也不乏支持者。
  没有统一德意志地区前,普鲁士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们能够统一德意志地区,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最高目标只是兼并北德意志地区。
  容克贵族们还没有后世那么牛逼哄哄,让他们去打败奥地利、法兰西,估计还没有开战一个个就怂回去了。
  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打不赢。
  要不然克里米亚战争中后期,普鲁士王国就动手了,英法和俄国人陷入了苦战,只要击败奥地利,他们就可以统一德意志地区。
  不要看后世的德国军队天下无敌,但那是未来不是现在,普鲁士王国的崛起是1848年改革过后,才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现在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综合国力制约了他们的军队实力。历史上的成功充满了巧合性,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都是在赌国运。
  根本就不是教科书上说的那样,赢在制度上、赢在了义务教育上、赢在了综合国力上。
  要是奥地利政府自己不作死,用人失当、军事部署失误,普奥战争就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只要拖上三五个月普鲁士就只能哭了。
  普法战争更是喜剧,已经飘了的拿破仑三世自认为是军神再世,根本就没有进行全国动员,匆匆就对普鲁士王国宣战,用22万法军和47万普军决战。
  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了,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统一经过一番包装过后,德军的军魂就建立了起来,战斗力达到了巅峰。
  成功者总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弗朗茨对正在崛起中的普鲁士非常忌惮。
  在他看来要么提前打断普鲁士王国的统一之路;要么就干脆放任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地区,奥地利转移发展方向。
  这个选择题由不得他来做,现实已经帮他做出了决定。奥地利民众无法容忍丧失德意志领导者的地位,奥地利政府也承担不起这个政治后果。
  既然如此,弗朗茨就只能沿着第一条路走下去了。光打断普鲁士的计划还不够,既然奥地利的精力被牵制在了德意志地区,自然就要有所收获了。
  普奥联手瓜分德意志地区,就是一个不错的构想。作为补偿,奥地利将会支持普鲁士向别的方向进行扩张。
  好吧,这是纯粹在忽悠了。除了中二少年外,绝大部分政客都不会相信,奥地利会真的支持普鲁士对外扩张,最关键的是他们没有扩张方向了。
  向北欧扩张,问过俄国人没有?
  向低地国家扩张,先看看法国人答不答应?
  去海外抢殖民地,强大的海军在哪里?
  “谈判的问题,我们外交部会做好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同盟的共同利益在哪里,我们又靠什么诱惑他们加入进来?”梅特涅不咸不淡的问道
  既然是利益捆绑,就必须要先让大家看到利益所在。
  “我们可以仿照德意志关税同盟,大家共同降低关税,促进商品流通。
  我们还可以把某些商品的销售权,分包给各国的实力派,用利益收买他们。
  比如说:我们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产品。
  如果我们直接销售,肯定会损害当地贵族的利益,可是转手给他们销售,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
  本来这些邦国都要从外界进口粮食,从什么地方买不是一样?关税降低了,大家的利润还增加了。”财政大臣卡尔解释道
  简单的说,就是出让部分利益给当地贵族,换取奥地利工商业制品的畅通无阻。
  贵族们的利益被满足了,资本家们的利益自然就牺牲了。这些邦国都还是封建王朝,贵族还掌控着主导权,收买他们就收买了政府。
  “不行,如果这么做,我们的农产品利润如何保障呢?”路易斯大公反对道
  任何行业的利益都是有限的,构成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从中获取利润,一个环节拿多了,另一个环节自然就拿少了。
  “不要忘了,我们可以以更低的关税进入市场,在价格上是拥有优势的。我们还可以操纵同盟提高外来农产品关税,保障大家的利益。
  在排挤掉别的农产品入场后,我们的粮食出口总量还可以继续扩大,甚至是垄断掉各邦国的粮食进口。
  奥地利的粮食生产,还没有达到极限,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
  在解放农奴过后,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内的粮食产量即将迎来一个爆发期。
  如果不开辟新的市场,国内的粮食恐怕会大量的滞销。卖都卖不出去了,还谈什么利润?
  为了开辟新的市场,放弃一点儿眼前的利益,换取未来更大的利润,难道不可以么?”财政大臣卡尔忽悠道
  不得不说,他的理论是非常有道理的。利润不利润,也必须要粮食先卖出去了在说,滞销在家中谈什么利润?
  这和后世的低价倾销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低价仅仅只是在于批发,利润都到了权贵手中,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依然不会降低太多。
第十三章、残酷社会
  无论卡尔说的如何天花烂坠,本质上都改不了,为了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准备牺牲农业的事实。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在外开扩市场的同时,也少不了要对内压榨。
  这是时代注定的,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千古一帝的主,弗朗茨算是注定吃相的,表面上奥地利政府可没有压榨过农民。
  仅仅只有5%的农业税,在这个时代差不多是欧洲大陆最低的了。
  实际上,在交纳农业税收的同时,还有百分之十的什一税,这是以教会名义收的。
  不能再多了,奥地利政府是以贵族阶级为主导的,政策上必须要向统治阶级倾斜。能够让他们一起纳税,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不过,对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还要支付一笔土地赎买金,这才是最大的负担,偏偏这笔负担是他们自愿承担的。
  奥地利政府没有强迫农民赎买土地,全靠自愿,政府持有土地的租金也不过百分之三十,扣除税收过后仅仅只有百分之十五,完全没有大肆剥削压迫的意思。
  如果要赎买土地的话,那么还要支付土地收益百分之二十的赎买金,连续支付四十年,或者是用现金抵偿。
  要是政府强制农民支付土地赎买金,要承担这么大的负担,估计大家的心里会非常的抵触,很多人都会闹意见。
  可是让他们自愿购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农民反而很感激让他们获得土地的皇帝。
  就算负担再怎么重,大家都比农奴时代要好过了不少。在填饱肚子的同时,还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可以支配自由财产。
  当然他们也更累了,给贵族干活那是磨洋工,能少干就少干。现在给自己干活了,自然没有人偷懒了。能种十亩地,就不会有人只种五亩地。
  所有人都想着多挣点儿钱,早点儿支付完土地赎买金,好过上好日子。
  没错,在农民心目中只要拥有了土地,就会有好日子过。
  弗朗茨执政过后,奥地利政府的税收简化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税种陆续被废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1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